书城文学中外民间故事杂谈(下)
22642200000005

第5章 童真童趣的故事(4)

【爷爷和孙子】

古时候,一个年纪很大的人,耳朵聋了,眼睛也看不清了,膝盖总是发抖,每逢他坐在桌边吃饭的时候,常常拿不住汤匙,总把菜汁泼在台布上,或者菜汁从嘴里流出来。他的儿子和儿媳妇很嫌弃他,因此,老人只得坐在火炉后面角落里去吃。他们把饭菜放在一个盘子里给他,而且还不让吃饱。他很伤心,看到桌子就眼泪汪汪的。

有一次,他发抖的手没有把盘子端稳,落到地上打碎了。儿媳妇骂他,但是他不说什么,只是叹气。儿媳妇用几毛钱,给他买了一个铁碗,叫他用它吃饭。

有一次他们夫妇坐着,四岁的小儿子在地上把小铁片收集到一块。父亲问:“你在做什么?”孩子回答说:“我做一个小碗,等我长大了,叫爸爸和妈妈用它吃饭。”

儿子和媳妇互相看了一会儿,终于哭起来,马上请老人坐在桌子旁边。从此,他跟大家在一起吃饭,如果泼点东西出来,他们也不说什么了。

【小明送面】

小明家隔壁,住着无儿无女的张爷爷、张奶奶。多年来,小明家在生活上一直照顾着他们。

前不久,张爷爷大病了一场。这几天,总算慢慢好起来了。

这天,小明来到隔壁时,张爷爷靠在床头上,张奶奶端着一碗菜汤,正在喂他喝。张爷爷喝了几口,就摇头不喝了。他有气无力地说:“我想喝鸡汤。”

望着脸色苍白、骨瘦如柴的老伴,张奶奶叹着气说:“家中穷得什么都没有,哪儿有钱买鸡……”

小明听在心里,回家后告诉了妈妈。

第二天,妈妈特地去集市上卖掉鸡蛋换来挂面,又狠心杀了一只下蛋鸡,给张爷爷做了鸡汤挂面。

妈妈盛了一大碗面,汤汁满到了碗口边,叫小明给张爷爷送去。

小明想,这么一大碗面,不等送到张爷爷家,汤汁就洒掉了!妈妈递上一双筷子给他说:“还不快去,面快凉了!”

小明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他用筷子把碗里的面高高地夹起来,这时汤就不那么高了,所以他稳稳当当地把面送到了张爷爷的手上,一点汤汁也没洒出来。

【聪明的小学徒】

从前,有位爱戏弄人的顾客来到肉铺前,看见一位小学徒正在割肉,他想戏弄小学徒一番,便把篮子递到肉案上。小学徒见来了买主,忙笑脸相迎:“您买……”

这位顾客摆起了架子,粗声粗气地说:“不买精来不买肥,不买骨头不买皮,猪脑内脏都不要,请你随便拿一点。”

小学徒先是愣了愣,又马上镇静下来,想了想,就把猪血往篮子里装。

顾客踮起脚尖,伸长脖子朝篮子里瞥了一眼,一点没错,便问起价钱来。

小学徒冲着买主眨眨眼,也摆起迷魂阵来了:“一二三,三二一,一二三四五六七;七加八,八加七,九钿十钿加十一。”

那顾客听了一长串数字,被搞懵了,想了好久,还不知道该付多少钱,小学徒只好明说:“是一百钿银子。”

【儿子的榜样】

在我国古代,有个15岁的孩子叫孙元觉。他从小孝顺父母,尊敬长辈,是个懂事的孩子。可是他父亲为人却自私自利,对元觉的祖父很不孝顺,见到老人年老力衰,只吃饭,不能干活,便很厌烦,经常对老人冷言恶语,不让老人吃饱饭。即使这样,父亲仍觉得养活老人是个包袱。

一天,父亲忽然把祖父装进筐里,拴在小车上,打算推到深山里扔掉。元觉见此情景,哭着跪在地上,请求父亲别这样做。父亲却哄骗他,说:“小孩子不懂得,人老了要是还不死,会变成妖怪的。”说着,推着小车就上山了。

元觉见怎样劝阻都没用,心里又舍不得祖父,就一边哭,一边跟在车后走。到了山里,父亲把祖父连人带筐扔在地上,转身就走。忽见元觉边哭边把筐拾起来,放在小车上,就奇怪地问:“这破筐还留着干什么?”元觉答道:“这筐我要推回家收好。等您哪一天老了,不会干活了,我好用它推您进山。现在留着,省得到时另做。”

父亲一听,勃然大怒:“你是我的儿子,怎么竟敢对我说出这种话来!”元觉说:“父亲是儿子的榜样,他怎么教育儿子,儿子就怎样做,您这样对待祖父,就不怕我将来也这样对待您吗?”

父亲听了元觉的话,受到很大震动,感到很羞愧,急忙把祖父抱进筐里,推回了家。从此改变了对祖父的态度,孝敬老人,再也不像从前那样了。

【巧识名画】

在宋代京城汴梁(今开封)街头,有一人手拿一幅画,正在高声叫卖:“出售珍藏前朝名画——百马图,千真万确名家真迹,识者切莫错过良机!”一时间引来很多人围观。只见画卷上群马嬉戏,千姿百态,昂首奔腾,栩栩如生,确有名家风范。画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匹红鬃烈马,它圆睁双眼在俯首吃草。

很多人被这幅画所吸引,正打算掏钱购买时,人群中忽又走出一个人,抖开另一幅画,喊道:“诸位客官请看,百马图的真品在此,刚才那幅是伪作。”

大家再看这幅画,与前一幅几乎完全一样,不同处只是那匹红鬃烈马低头吃草时,双眼闭合,像是边吃草边打瞌睡。于是,两个卖画人争得脸红脖子粗,都指责对方的画是假的,说自己的画才是真迹,围观的人也难辨真假。

正在相持不下,一个放马的小孩走进人群,看了看这两幅画,指着后来那一幅说:“这画是真品。”先来卖画的人听了很不高兴,气急败坏地问他:“小孩子懂得什么!你凭什么说他那幅画才是真品?”牧童不慌不忙地回答:“马在草丛中吃草,为防止草的茎叶刺伤眼睛,都会本能地闭合双眼。要是真画作者怎么不熟悉马的生活习性,连这点不知道?你这幅画中,马吃草时睁着双眼,足以说明画是假的。”

牧童的一番道理,只说得围观的人们频频点头,称赞不已。而那卖假画的人则羞愧难当,卷起画,悻悻地溜走了。

【小阿吉改王法】

从前,有一个贪心的、愚蠢的国王,他吃饱喝足没事干的时候,就动起坏脑筋,想方设法欺压百姓。一天,他发布一道命令:凡是牧人放牧,每过一个城门,必须留下牲口的一半,全国的牧人都非常焦急,因为这样他们就要损失好多牲口。正当他们闷闷不乐的时候,有个名叫阿吉的小牧人却对大伙说:“你们不用发愁,我有办法让大家的牲口不受损失。”牧人们只好半信半疑,三三两两地回去了。

第二天,阿吉代表全国的牧人去见国王。他先对国王发布地命令表示拥护,然后又恳求国王在“命令’的后面再加一句话,即:“凡是牧人放牧时,每过一个城门,必须留下牲口的一半,然后再还给牧人一口。”国王听了不假思索地说:“好吧!不过今后谁也不能再提出别的要求,也不准违反这个命令。”小阿吉连连点头称谢,然后高高兴兴地回去了。

一进村,牧人们就把阿吉围了个水泄不通,请他说说去见国王的情况。

“别担心,父老兄弟们!”阿吉显出十分得意的样子,“现在国王的命令就等于一张废纸了,你们不管赶多少牲口去放牧,只要照着我的办法进城,那么,赶回家时就一口也不少!”

大家一时弄不明白,就七嘴八舌地问:“小阿吉,你说详细些,究竟应该怎样进城呀?”

“这办法很简单,就是你们把牲口赶到城门时,每次只带两只进去。”

大家听了高兴得把阿吉高高地抬起,都认为他的办法好。

【小孩救工匠】

在一个风景游览区,有一座很高很高的实心宝塔。因年代久远,宝塔显得有点破旧了。园林管理处请了一队工匠来修理。

工匠们搭起架子,一层层地修理。修到最高一层时他们就在塔顶安装了一个滑轮,把一条大绳子套在轮上,作为升降工具,并把原来的架子拆去了。完工那天,有个工匠以为塔上没人了,顺手把那根绳子拉了下来。这下可闯祸了,因为上面还有一个戴线织帽子的同伴没有下来。他发现绳子被拉掉,在塔顶急得大喊。

塔下的工匠们顿时傻了眼。怎么办呢?把绳子扔上去吧,塔这么高,根本不可能扔到塔顶;要是重新搭架子的话,起码要三天,总不能让那工匠不吃不睡地在塔顶上呆几天几夜吧!

这件事惊动了不少游人。大家围在塔下,七嘴八舌地出主意。旁边有一个小孩,开始一声不响,只顾仰脸看塔顶的工匠。他眼睛眨着,看了好一会儿,忽然叫起来了:“用不着塔架子,先让上面的工匠叔叔拆开他的线帽,放下线头,让塔下的人先结上一根细绳,等细绳拉到塔上,再接一根粗绳,等粗绳拉上塔后,再绕到滑轮上,他就可以抓住粗绳从塔上慢慢下来了。”

按照他的方法,果然没用半个小时,那个工匠就下来了。

【牧童巧除母恶狼】

北山上有一只凶恶的大灰狼,经常在半夜跑进村里,咬死猪仔,吃掉小羊,还伤害小孩,闹得全村村民惶惶不安。

村里有两个小牧童,一个叫常智,一个叫方慧,他俩决心除掉那只大灰狼。

一天,他们趁大灰狼出去找食的时候,悄悄地走进狼窝,突然踩到一个软绵绵的东西,那东西发出一声尖叫,原来是两只小狼崽。常智灵机一动,想起一个以狼治狼的办法。

他俩各自抱一只小狼崽,找了两棵相隔十多步远的大树,然后爬上去,等着大灰狼回来。大灰狼回来后,发现两只狼崽不见了,猛地窜出洞口,瞪着凶狠的眼睛,四下寻找。

这时,小常智故意狠狠地用手指掐狼崽的小耳朵、嫩蹄子,小狼崽痛得发出尖厉的叫声。大灰狼一看是小狼,立刻吼叫着奔到树下。可又没什么办法,急得又抓又挠,围着树打转。

小常智刚住手,小方慧那边把小狼崽打得嗷嗷怪叫。大灰狼疯狂地朝那棵树扑过去,在树下又跳又叫。

小方慧手里的小狼崽不叫了,小常智后里的小狼崽又怪叫起来。大灰狼又拼命地窜过去。就这样,大灰狼在两棵树之间,凄厉地嚎叫着,跑来跑去,一刻也不停,累得气喘吁吁,叫声也越来越微弱。它已经跑不动了,但还是挣扎着,吃力地爬来爬去。眼中的凶光,也被悲伤代替了。最后,一头倒在地上,一动不动了。人们上前一看,大灰狼已经断气了。

【小亮智破骗局】

一天晚上,钱小亮正在灯下做功课,他家突然来了两位客人:一个是他爸爸的朋友老王,另一个是自称华侨的胡先生。

这几年,小亮的爸爸攒了不少钱,很想办厂当农民企业家,但不知办什么厂效益大,就托老王找门路,收集信息。他们来,大约就是谈这事的。老王对小亮的爸爸说:“老钱,胡先生从国外带回来一项新发明,他原打算在农村选择一个单位合资生产的。现因国外来电,他急于赶回去处理公务,还没有找到合作单位。我得到消息,费了好大劲他才答应转让,所以请他和你面谈,不知你有没有兴趣?”

老钱一听,能实现办厂的心愿,好不喜欢,于是他问:“胡先生,是什么新发明?农村能不能搞?”

胡先生微微一笑:“这是一种化学药水,只能在农村生产。它能溶化塑料、瓷器、玻璃、骨质、破布、金属等一切东西,是处理垃圾的宝贝。再说,生产容易,投资少,收益大,原料国内有的是,销路也肯定没问题。”

老钱又问:“胡先生,这药水有没有配方呢?”

胡先生弹了弹烟灰,慢条斯理地说:“钱先生,没有配方怎么转让呢?”

一直在听他们谈话的小亮,忍不住插嘴问胡先生:“请问胡先生,这种药水制造出来,用什么容器盛,才不至于被溶化呢?”

顿时,胡先生和老王哑口无言,就这样,他们的骗局被小亮揭穿了。

【“小诸葛”智戏吴国君臣】

三国的时候,东吴孙权手上有位大臣叫诸葛瑾,此人是当时辅佐刘备鼎足三分的大政治家诸葛亮的同胞哥哥,但在治国安邦的才干上他却远远不如自己的胞弟。不过,他倒有个聪明绝顶的儿子,名叫诸葛恪。这孩子勤学好问,才思敏捷,尤其善于辩论应答,人称“小诸葛”。

却说这诸葛谨的长相有点特殊,脸长得比平常人长好大一截。这天,吴王孙权大宴群臣,为了取乐,让人牵来一头驴子,还在驴脸上写了“诸葛子瑜”四个字。“子瑜”是诸葛瑾的字。群臣见此,便哄堂大笑起来。诸葛瑾十分难堪,憋了一腔火又发泄不得,真是尴尬极了。这时六岁的诸葛恪却站起来,对孙权深施一礼说:“请允许我再添上两个字。”孙权见这孩子长的乖巧,便欣然命人取来笔墨,诸葛恪便在“诸葛子瑜”后边加上了“之驴”两个字,成了“诸葛子瑜之驴”,这才给父亲解了围。大臣们见这孩子如此聪明,无不感到惊讶。吴王孙权对这娃娃也更喜欢,笑着把这头驴赏给了诸葛恪。

诸葛恪欢欢喜喜牵上驴朝家走,走着走着忽然想道:这事还不能算完,古人不是说“来而不往非礼也”嘛!

回到家里,他让人选了一匹骏马,又在马耳朵上穿了两个洞,才牵着马来吴王宫里献给孙权。孙权这时正和群臣在殿中议事,见诸葛恪牵了匹马来,在场的大臣故意找茬说:“马虽是性畜却颇通人性,你把它的耳朵弄残了,这岂非有伤仁爱?”诸葛恪当即答道:“母亲对女儿,可以说是非常疼爱的,可她却为女儿穿耳,戴上耳环和珍珠坠儿,请问这是否也有伤仁爱呢?”那位大臣无言以对了。

这时吴王的儿子说:“既然你对马这样仁爱,就请你吃马屎好了。”对这句俗不可耐的话,大臣却报以赞赏的笑声。诸葛恪等人们笑过之后,说道:“那么,我就请太子吃鸡蛋!”

孙权问诸葛恪:“他叫你吃马屎,你却请他吃鸡蛋,岂不吃亏?”

诸葛恪立即答道:“这两样东西虽味道有所不同,却出处相同啊!”这句话既回敬了太子的粗野,又答得文明得体,把孙权给逗乐了。

正在这时,一群鸟儿从远处飞来,落在大殿前面的空地上。孙权指着鸟儿问:“这是什么鸟?”

诸葛恪答:“白头翁。”

不料这却惹恼了在座的一位大臣,名叫张昭。因为他已经满头白发,所以误认为诸葛恪是故意借回答鸟名戏弄自己,便气呼呼地喝道:“小娃娃,你竟敢欺骗吴王!根本就没有白头翁这种鸟儿,如果有,你把‘白头母’给我找出来!”

诸葛恪却不慌不忙地说:“有一种鸟名叫‘鹦母’(鹦鹉),大人总该知道吗?可你能找到“鹦父‘吗?”堂上又是一阵笑声,气得张昭把嘴撅了几撅,也没有说出话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