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外民间故事杂谈(下)
22642200000020

第20章 民间流传的故事(7)

【讲不完的故事】

从前,有个皇帝非常非常爱听故事,他召来许多人不分白昼地为自己讲,可是没有一个人的故事能够合他的口味。于是,皇帝张贴了一张告示:谁能讲一个永远讲不完的故事,就封他做大官,否则就要被砍头。

有一天,有个小伙子来见皇帝,说他能讲这样的故事。皇帝很高兴,说:“那你讲吧,如果真讲不完,我就封你做大官,不过,也得当心脑袋搬家呀!”小伙子跪下磕了头,开始讲起了故事。他说:“从前有个富有的皇帝,他的财产多得数不过来。有一年,又遇上了大丰收,皇帝的粮仓都装满了,但还是装不下。于是,皇帝就造了一个很大很高的粮仓,这个粮仓的顶上有一个小小的洞,只有麻雀才能钻进去。麻雀发现了这个洞以后,纷纷飞来偷皇帝的粮食。第一只麻雀钻进了洞里,饱餐了一顿后飞也走了,第二只麻雀钻进了洞里,饱餐了一顿后飞走了。“以后呢?”皇帝问。“第三只麻雀吃饱后刚飞走,第四只麻雀又钻进了洞……”小伙子不慌不忙地讲着。“我想知道最后怎样了!”皇帝有点不耐烦了,打断了小伙子的故事。“陛下,得等麻雀把仓里的粮食都吃完后,才能把故事讲下去。”“那么,什么时候才能吃完?”“这我也不知道,威严的陛下,也许得一年,十年,也许得一百年。”“那我可不想知道这个故事的结尾了。”皇帝说。“陛下,你不是爱听一个讲不完的故事吗?如果你想知道最后是怎么回事,就得有耐心。”他继续讲着:“那儿有座山,山上成百成千只麻雀……第四只麻雀吃饱飞走后,第五只又钻进了粮仓,第五只麻雀……”

就这样讲着讲着,皇帝不知不觉地进入了梦乡。

【咸淡同碗】

清朝乾隆年间,杭州西湖畔有家王记饭店,两间店面,很不起眼,“当家菜”只有两样,都是杭州风味。一样是家乡盐肉,杭州话叫“盐件儿”。这盐件儿做得是肥而不腻,瘦而不柴,咸淡适合,香气扑鼻牙菜时并不整盘端上,一次只上一碟,要肥要瘦要五花,悉听尊便。另一样是鱼头豆腐羹,选米考究,现烧现吃,一锅一碗,特别使人感到神奇的是,每碗豆腐羹的味儿随客而异:四川人吃有川味,广东人吃有粤味,苏州人吃起来有甜味,湖南人吃起来有辣味。

为什么这两样“当家菜”能如此神奇?原来,王掌柜不用别人,而是亲自跑堂。他观其色,辩其言,先弄清顾客的口味爱好。对老顾客的口味,他心里自然有本账;对第一次来店的新顾客,他眼观神色,耳听语音,口问食性,费尽心机,不弄清情况决不喊菜。他和掌勺的大师傅配合默契,在喊菜时夹进别人听不懂的“行话”,而掌勺的一听就知道这菜该是什么味。所以端上来的菜,谁吃了合谁口味,个个满意。渐渐地,小饭店出了大名气。

一天,来了两位新客,专点鱼头豆腐羹。王掌柜当下一琢磨,知道一个口轻,一个口重,就喊掌勺的用“一锅两开”来烧菜:同锅烧成,分装两碗,其中一碗多搁些盐。两位新客吃完后说:“味道不错,只是有点美中不足。鱼头豆腐羹用小碗分装,容易凉,明天花板中午我们俩想合吃一碗羹,喜咸的吃起来咸,喜淡的吃起来淡,办得到吗?”王掌柜眉头一皱,思索片刻,点头应诺道:“好,明天中午,保您二位吃到一碗两味的鱼头豆腐羹。”

第二天,那两个人果然准时来了。王掌柜拿出两保紫砂羹匙,在两人面前一摆,然后端出一碗鱼头豆腐羹来。喜咸的顾客舀羹一尝,点头道“咸得人味”!爱淡的顾客舀羹一尝,赞叹道“清淡适口!”真是奇了,莫非这掌勺师傅有神相助,不然怎能烧出一碗两味的鱼头豆腐羹?

这哪里是神助,羹还是羹,本身烧得清淡。只是爱吃咸的那位顾客所用的柴砂羹匙,被王掌柜在盐水里熬了足足一夜多。这样以来,自然爱吃咸的觉得“咸得入味”,爱吃淡的觉得“清淡适口”了。

【春节的由来】

天增岁月人添寿,欢欢喜喜过新年。春节是我国人民最热闹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关于它的来历,有一些饶有趣味的传说。

一种传说是:历史上黄帝曾跟蚩尤大战,黄帝在农历正月初一那一天战胜了蚩尤,人们就把这一天定为节日,以纪念黄帝的战绩。

另一种传说是:我国古代有一种叫做“年”的奇怪的野兽,其生性异常凶残,每年冬春之交,常常出来伤害人畜和毁坏田园,闹得人心惶惶,人人惧怕。当时,有些比较聪明勇敢的人,想出了一个巧妙之计:在院子架起木柴堆,大门外摆着桌子,桌上放上猪头、牛头、羊头、狗头和雄黄酒等等。那个叫“年”的怪兽看见猪头、羊头等之后,立即赶来,张开血盆大口,想饱餐一顿。人们看见怪兽来了,马上点燃柴堆,敲起锣鼓,大放鞭炮,顿时火光冲天,锣鼓、鞭炮响声不绝,把怪兽吓得落荒而逃。于是,人们互相祝贺平安,后来人们就把正月初一定为吉祥的日子。这个神话传说,反映了人们跟邪恶作战的坚强意志,也反映了人们祈求安居乐业的美好愿望。

还有一种传说是:过年的“年”字,就是年景好、五谷丰登的意思。几千年来,人们一直把农历收成好叫做“年成好”,把正月一日作为“年日”,每逢这一天,到处锣鼓喧天,喜气洋洋,以后,人们就把这一天看做一岁之首,一年开始,成为中华民族及至世界华人的一个最盛大的传统节日。

【寒食节和清明节的由来】

远在春秋时代,我国人民就运用晷测量日影的办法,定出春分、夏至、秋分和冬至四个节气,到了公元前200年的秦汉时代,又确立为二十四节气,其中便有了清明节。

不少地区又把清明节称为寒食节、祭祀节。寒食节应当在清明节的前一天(一说“前两天”),由于时间相近,人们便习惯地把两个节日当成了一个节日。

寒食节的由来取意于春秋时期的晋文公悼念功臣介之推的故事:晋公子重耳未继位之前,遭到晋献公的追杀,在外颠沛流离了19年。介之推与狐偃、赵衰等一批老臣,与重耳患难与共,相伴十几年忠贞不二,吃尽了苦头。最艰难的时候,介之推曾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让重耳充饥。后来,重耳当了君王,也就是著名的五霸之一晋文公。他重赏了有功之臣,谁知偏偏把介之推给忘了。而介之推却也不申辩,不争功,背着老娘隐居深山,过着清贫的生活。后来,晋文公想起了介之推的功劳,十分惭愧,便派人寻找介之推母子。打听了很久,听说在绵山一代隐居。可是还是寻不到,晋文公便下令放火烧山,想逼介之推出来。面临大火,介之推仍不下山,最后与母亲紧抱一棵大树,被活活烧死。晋文公十分懊悔,便下令厚葬介之推,还改绵山为介山,以示追悼,并亲自为介之推扫墓。晋国百姓为纪念介之推,每年冬至后的第105天,一般在清明节前那一天即介之推被焚日,定为寒食节,家家户户禁烟火,吃三天寒食。

后来,清明节扫墓习俗流传下来,成为我国人民追念故人、寄托哀思的风俗节日。

【中秋节的由来】

月到中秋分外明。中秋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每年中秋节,一家人围在一起赏月、吃月饼。

中秋节的风俗是怎么形成的呢?据史书记载,我国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并将农历每季中的每个月的十五日,分别称为“孟”、“仲”、“季”。8月15日,属于秋季的正中,古文称为“仲秋”节或“中秋”节。

由于长期战争烽火绵绵不息,人们渴望团聚康乐,常常以月寄情。这种情状在历代诗文中常见,诸如:唐代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间生死。寄书常不达,况乃未休兵”;以及民间广泛流传的“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几家高楼饮美酒,几家流落在外头”等。可见月亮在古时就作为光明、纯洁、美好的象征。

古时候,由于人们对宇宙缺乏科学的了解,便将“月缺月圆”作为“悲欢离合”的象征。由此幻想到月宫里,一定有什么神仙菩萨关怀他们,保佑他们;同时,也由于人们对美满生活的向往,常将自己美好的理想寄托于天上月亮中的月神,以求其降临幸福,这就有了“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白兔捣药”、“广寒宫玉蟾”以及“唐明皇游月宫”等种种神话故事传说。所以,在民间就逐渐地形成了祭月、拜月的仪式和赏月吃月饼的风俗习惯。

【圣诞节的由来】

圣诞节又称“耶诞节”,是西方各国最主要的节日,相当于我国的春节。圣诞节的头一天晚上,又称平安夜,类似我国的除夕。在平安夜这天,每个家庭都要扎圣诞树,一家人团聚在一起,祈求来年的幸福。

圣诞节是基督教纪念耶稣诞辰的一个重要节日。据《圣经》记载,耶稣诞生在犹太的一座小城——伯利恒。关于耶稣的出世,书上还载有一个故事,叫《圣母玛利亚纯洁受孕记》,说的是圣母玛利亚做了一场梦,梦中怀了孕,以后就生下了耶稣。耶稣生辰无据可考,后来把划分世纪的那一年(即公元一年),定为耶稣诞生之年,时间是一个冬天的夜晚。到公元354年,基督教派中的多数派,把罗马帝同密司拉教在12月25日纪念太阳神诞辰的节日定为圣诞节。

圣诞节的来历,虽然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但是它从一开始就和世俗有密切联系。一般认为:选择这一天为圣诞节,是为了和世俗的农神节一致(农神节也是在12月25日),这个日子正当农历冬至左右,开始昼长夜短,日照时间变长,太阳赐予人们的光明和温暖与日俱增。人们为了感谢太阳赐福,常常举行各种欢庆活动,向太阳顶礼膜拜。把耶稣诞辰定得与传统的农神节一致,其用意是为了表示耶稣的降生就是太阳的再生。

【愚人节的由来】

每年4月1日,可能会有人给你开一个善意的玩笑,发一个假信息,让你上一当。那是因为这天是西方民间传统的节日——愚人节。

愚人节起源于法国,与历法改革有关系。1564年,法国首先采用新改革的纪年法——格里历(即目前通用的阳历),以1月1日为一年之始。但一些因循守旧的人反对这种改革,依然按照旧历固执地在4月1日这一天送礼品庆祝新年。主张改革的人对这些守旧者的做法大加嘲弄。聪明滑稽的人就给他们送假礼品,邀请他们参加假招待会,并把上当受骗的保守分子称为“四月傻瓜”和“上钩的鱼”。从此人们在4月1日便互相愚弄,成为法国流行的风俗。

18世纪初,愚人节习俗传到英国,接着又被英国的早期移民带到了美国。

还有一种说法来自于英国:1545年,一位叫卢夫·利尔波的科学家试图揭开飞行的奥秘。有一天,他给国王享利8世寄去一封信,声称揭开了飞行的奥秘,并恭请国王在4月1日驾临威斯敏斯特教堂观看他做的飞行表演。4月1日这一天,国王和政界要员们站在教堂外广场上,等待着利尔波先生从空中飞过。然而,他们什么也没有看到。利尔波不是存心开玩笑,他已掌握了飞行的诀窍,但是他的飞行器出了故障,撞在一棵树上,才没有在国王面前显现,而他本人也不幸遇难。从那以后,英国就形成了一种习俗,把4月1日定为“愚人节”。

愚人节时,人们常常组织家庭聚会,用水仙花和雏菊将房间装饰一新。典型的做法是布置假环境,可以把房间布置得像过圣诞节一样。也可以布置得像过新年一样,在客人到来时,则祝贺他们“圣诞快乐”和“新年快乐”,令人感到别致有趣。

4月1日的鱼宴也是别开生面的。参加宴会的请帖,通常是用纸板做成的彩色小鱼。餐桌用绿、白两色装饰起来,中间放上鱼缸和小巧玲珑的钓鱼竿,每个钓竿上系上一条绿色飘带,挂着送给客人的礼物——一个精巧的赛璐珞鱼,或是一个装满糖果的鱼形盒子。

不言而喻,鱼宴上所有的菜都是用鱼做成的。在愚人节的聚会上,还有一种做假菜的风俗。有人曾经描述过一个典型的愚人节菜谱:先是一道“蔬菜色拉”,莴苣叶上撒满绿胡椒,但把叶子揭开后,才发现下面原来是鸡尾酒;第二道菜是“烤土豆”,其实下面是甜面包屑和鲜蘑;此后上的菜还有用蟹肉伪装而成的烧鸡和埋藏在西红柿色拉下面的冰淇淋。饭后,客人还可以从丸药盒里取食糖果。

不过愚人节最典型的活动还是大家互相开玩笑,用假话捉弄对方。

【感恩节的由来】

感恩节不同于圣诞节、情人节,它来自美国。感恩节起源于300多年前。当时,英国有一批清教徒,曾想“净化”英国国教,但反而受到迫害,于是便逃往荷兰。几年后,异国那种孤独而清贫的生活,使他们感到无限惆怅、难以忍受。为此,其之中有102人,于1620年9月搭乘“五月花”号木船,离开荷兰,横渡大西洋。他们历尽艰险,于当年的11月21日到达了美国马萨诸塞州东南方的普利茅斯。普利茅斯原是一个印第安人居住的村落。几年前,天花流行,夺去了全体村民的生命,正适合这批英国移民落脚。“五月花号”在整个航程中,死亡1人。但在旅途中船上诞生了一个婴儿,所以这批移民仍是102名。

移民们初到普利茅斯,就遇上了严寒的冬天。他们缺乏装备、缺乏经验,在荒野里艰难地生活着,从事着繁重的劳动。不久,又有传染病流行,夺走了这里过半数人的生命。这年冬末,只有50名移民侥幸地活了下来。第二年春天的一个早上,普利茅斯来了一个印第安人。他是附近村落的酋长派来察看情况的。这位印第安人和移民们认识后,弄清了情况,立刻回去把酋长马萨索德叫了来。慷慨的酋长当即给移民们送来了很多生活必需品作为礼物,并派来不少能干的印第安人,教移民们捕鱼、狩猎,种南瓜、玉米、笋瓜、蚕豆和饲养火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