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中外推理故事精选(下)
22641900000020

第20章 周旋追踪的故事(2)

维达尔将军和蓬斯当然不可能亲自谈判,但为了人质的安全,必须有人去谈。他们首先安排撤退了包围着恐怖分子营地的法国宪兵。正巧这时当地的一个叫比昂高尼的神职人员说自己曾跟这伙人打过交道,愿意充当谈判代表。勒高尔斯为摸清敌情,熟悉地形地貌,他决定跟随比昂高尼去谈判,化装成他的保镖,带着5名宪兵队员和一名卡纳克人,深入虎穴,冒险与敌人周旋。上午8点,他们下了军用直升飞机,一行8人朝着恐怖分子的山洞走去,走了没多久,忽然从树林中窜出几个手持长枪的卡纳克武装分子包围了他们。为了人质的安全,勒高尔斯他们都装成无能而又顺从的样子,丝毫没有反抗就被关押到山洞里。通过观察他发现这个山洞又大又深,又很潮湿。洞口岩石嶙峋,杂草丛生,隐蔽得很好,而且洞口外是一片开阔地,易守难攻。

勒高尔斯伪装成很乐于帮助卡纳克人。武装分子乐于也利用他来往传递消息,向法军提出各种条件。他们决定释放勒高尔斯回去传达意见,但要求他在48小时内必须赶回来,否则就杀死比昂高尼,勒高尔斯一切照办。他匆匆走出洞穴,走了几十分钟后,发出电子信号让维达尔将军立刻派直升飞机来接他。不一会儿,勒高尔斯乘直升飞机赶回了临时指挥部。

经过周密布置,勒高尔斯在向恐怖分子和人质送的食物中夹进了两支手枪和开手铐的钥匙,如果卡纳克人发现,所有的努力就将前功尽弃。

勒高尔斯像往常一样把食品袋背进洞里,由卡纳克人稍微检查一下后放到里面小洞的洞口,然后再由里面的人质自己来取。勒高尔斯同卫兵攀谈了几句,通过密语,告诉里面的人中的突击队员在第二天拂晓6点15分,法军将有攻击行动,并且在食物中有手枪、钥匙和手表。

5月4日晚22时,一支由74名突击队员组成的救援部队,在夜幕中匆匆登上军用直升飞机,其中20人是勒高尔斯从法国带来的反恐怖突击队的成员,他们头戴绿色贝雷帽,身背各种作战用具,行动矫健如虎,总走在队伍的前列。另外的人是宪兵干预行动队的队员,他们熟悉本地情况,也受过严格丛林作战的训练,身穿迷彩战斗服,手提各种长短枪支,脸上涂着黑白相间的油彩。飞机很快驶到丛林的边缘地带降落,士兵们迅速跳下飞机,分成几个小组,进入这茂密的原始森林。一路上,突击队员们刀砍斧剁,不顾蚊虫叮咬,终于在5月5日凌晨5时40分,到达目的地。突击队用大剪刀剪断了劫持人质者当作报警装置的铁丝网和其它装置。随后分散开,排成扇形从东部逼近卡纳克人守卫的第一道前沿阵地。

突击队员在阵地上隐蔽住身体,静静地埋伏下来,等待新的作战命令,突然,天空传来一阵直升飞机的轰鸣声,一批直升飞机如同一批钢铁怪鸟一般疾速掠过树梢,发动机隆隆的急促的轰响掩盖了突击队员前进的脚步声,也吸引了哨兵的注意力。这是事先安排好的一种战术。

突击队员个个如猛虎一般从隐身处跳出来扑向洞口。一个正在放哨的武装分子忽然发现有人扑来,立即打了一梭子弹,一名突击队员迅速卧倒在地,抬手一枪射中了那个哨兵。直升飞机以猛烈的炮火向恐怖分子占据的山洞射击,并投放照明弹,使他们的火力点暴露无遗。

在50米长的椭圆形地带上,卡纳克武装分子占据了9个射击点。他们手持各种自动武器向突击队还击,火力十分凶猛。

经过一段激烈的对射后,突击队的人员已用手榴弹和火焰喷射器逐个消灭了对方的火力点。但卡纳克武装分子始终不肯投降,结果在弹雨下纷纷倒毙。

突击队花了45分钟才全部清除了这块地区的火力点。接着,一架救援直升飞机降落下来,运走伤员。硝烟弥漫的战场顿时一片死寂,这里的战斗虽然停息了,但卡纳克武装分子还占据着地下岩洞的进口,而人质就关押在地下岩洞之内。想到人质的安全,勒高尔斯立刻紧张起来。

被关押在山洞里的人质早已作好里应外合的准备,这天早晨天亮以前,人质们用钥匙把手铐打开,拿起山洞里的石头,准备冲出去。但有经验的突击队员阻止他们冲出去,而把大家隐蔽到山洞的深处,以避免突击队员进攻山洞时被双方的子弹误伤。然后他们自己就隐蔽在离洞口不远处的岩石后面,握着手枪,注视着洞外的动静。

果然不出他们所料,洞外枪声一起,两个卡纳克武装分子持枪走进洞来,谁知刚进洞口,就被埋伏在两旁的突击队员人质各击一枪,送回了老家。

此刻,外面有一名卡纳克武装分子捉住了一名躲在洞外的机动宪兵人质,用枪将他顶住。在这对峙的僵局下,一名神枪手使用一支狙击枪,一个漂亮的点射,击中了那个挟持宪兵的武装分子的头部,救出了人质。突击队随即使用各式武器,集中攻击躲在洞穴中的劫持者,洞里顿时变成一片火海。卡纳克武装分子在瓦斯的浓雾中连连咳嗽,双眼不能视物,被大火烧得焦头烂额。只好放下武器,向法军投降。武装组织的头目阿勒方斯,也被火焰烧伤腿部,但他仍然负隅顽抗,一名突击队员将其击毙。

躲在洞穴深处的人质也被浓烟呛得无法呼吸,他们正向外冲的时候,突然迎面撞上一人,正想射击,才发现是法军突击队员,其他的人质也鱼贯而出。

战斗结束时,清点战场,一共打死和俘虏了24名卡纳克武装分子,缴获大量枪支弹药。而突击队有2人死亡,一人受重伤,2人轻伤,人质全部安全无恙。

枪声刚一结束,立刻有直升飞机降落在山洞前的一小块草地上,机上下来的医生首先把伤员接走,接着,已精疲力竭的突击队员也陆续登机,凯旋而归。

5月6日,希拉克总理发表电视讲话,宣告这次代号为“胜利行动”的营救人质行动取得了胜利。

当突击队离去的时候,勒高尔斯透过飞机的舷窗最后看了一眼新喀里多尼亚,心中不禁感慨万分。

战场上突击队员的英勇作战和卡纳克人的拼命顽抗都令他深深震动。当他看到被打成马蜂窝似的尸体和被烧得皮焦肉烂的卡纳克人时,心中一种罪孽感油然而生。看来,国家利益有时并不一定就等同于正义。

【并没有开枪的杀人犯】

人体模特立花京子在雕塑家杉下武彦的画室中被人枪杀。警方接到报案立马赶到现场。

眼下她的尸体还躺在画室的沙发上。那是一具线条优美的裸尸,左胸中了一枪,胸部周围全是殷红的血迹。

杉下武彦表情沉痛地向来现场勘查的山田警部述说着案发时的情形。

“今天晚上大约7点起,塑像进入了最后阶段。9点钟左右,我夫人来送咖啡,她见屋里被我吸烟斗弄得乌烟瘴气,便打开换气扇。这时枪响了,正站在规定位置上作着姿势的京子,突然惨叫了一声跌倒。我惊慌地跑上前去一看,见她胸部中弹已经奄奄一息了。

“子弹是从哪个方向射来的?”

“是从那个窗户外面。”杉下走到临院子的窗边,让警部看留在窗帘上的弹孔。窗户上面的墙壁上装着一个换气扇。

“因天气闷热,一直开着窗户,只有把窗帘拉上,因为模特儿裸着身体,怕让外面人看到不好。”

“每晚被害人都是在同一个位置,作同一姿势吗?”

“是的。”

山田警部拉开窗帘,来到外面查看。那儿是个有栏杆的阳台,连着绿草茵茵开阔的院落。

警部发现在离阳台不远处丢着一支手枪,闻了闻枪口,还有少许硝烟味儿。奇怪的是,在板机上系了一根绳子。因院子全是草坪,所以没有留下凶手的足迹。

“枪响的时候,您夫人在哪儿”警部问杉下武彦。

“就站在我身后,正在看着要完工的塑像。当京子被击倒时,妻子迅速跑去关掉电灯,大概是怕亮着灯连我们也会遭枪击吧。我和妻子蹲在地板上,好半天不敢动地方。估计凶手该逃走了,不会再开第二枪了,妻子才起身去照看京子,吩咐我赶快去报警。所以我跑出画室,用卧室的电话报了警。”

“夫人真是个沉着能干的人啊。”

“可她毕竟是个女人呵,警车一到,她大概就安心了,一下子精疲力尽地瘫倒了。现在服了镇静药正在卧室里休息。”

“家里还有其他人吗?”

“没有,就我和我夫人两个人。”

“那么,您和模特儿是否有暧昧关系呢?”警部直截了当地这么一问,杉下武彦一下子面红耳赤,将目光移开。

“果真如此……这下您夫人杀人的原因就清楚了。”

“什么?您是怀疑我夫人是凶手吗?可枪响时她是同我在一块儿的呀。”

“那只是个巧妙的手段而已。阳台的栏杆上检查出的硝烟反应就是最有力的证据。”山田警部说道。

然后山田警部攀上窗台从换气窗的转轴上找到了一截绳子,显然这截绳子同系在手枪板机上的绳子是同一根绳子。

山田警部请杉下武彦叫醒了夫人,他把手枪和绳子放在了她的面前,说道:“夫人,立花京子是被你用计杀死的。”

“怎么可能是我,我又没有开枪。”夫人狡辩道。

山田警部冷冷一笑,说:“你把手枪绑在阳台窗户上固定好,用绳子拴住板机,另一端拴在换气窗的转轴上,然后你借口换空气打开换气窗的开关。这样换气窗一转动,便拉动了板机射出子弹。”顿了顿,他又说道:“正因为你熟悉被害人每晚站的位置,所以固定好枪口并不难,然后你趁你丈夫打电话报警时,剪断绳子将手枪扔到院子里,但你没时间解下板机上的绳子,不是吗?夫人。”

说完,山田警部亮出了手铐。

【神探被盗贼戏弄】

故事发生在本世纪初。墨西哥城里有个叫扎菲尔的侠盗,专偷有钱人,偷的钱全部接济穷苦人,富人只要提到扎菲尔的名字,就又恨又怕,扎菲尔在偷盗时从不伤害人命。

加尼探长这天在马路上散步,一个身影在他的眼前一晃,好像是扎菲尔。加尼加快步伐跟了上去。

在一幢小楼漆黑的楼道里,扎菲尔突然消失了。加尼正四处张望时,忽然一只手枪抵住了他的后腰。

“探长,别紧张!我是扎菲尔,有件事我要麻烦你!”

扎菲尔将探长领到了一间屋子里,然后下了他的枪。

“是这样,”扎菲尔点燃一支雪茄,同时递给探长一支。探长摆摆手,扎菲尔便自顾自地吐出一串烟圈。

“昨晚,有个歌女被杀。罪犯想把物证扔到河里,不想扔到了桥洞下驶出的一条船上,说来也巧,落到了我手里。”

探长便向桌子望去,桌上有个拴着绳子的铁球,还有一小块碎镜片,一个揉烂的食品纸盒和一段鲜艳的红绸巾,很显然这带有血迹的红绸巾被割去了半条。

“探长,我太忙了,实在没精力去查这个案子,交给你吧。不过,我可以提供线索!”

听扎菲尔那口气,完全是上司在下达命令,探长窝了一肚子火,可枪在人家手中,也没办法。

扎菲尔接着说:“案发时间为昨晚半夜。凶手是位衣着考究,戴单眼镜,对赛马有兴趣的先生。那食品盒告诉我们,他和死者一块吃过点心,先用刀刺伤了那个歌女,然后用红绸巾勒死了她,另外半条红绸巾肯定还在死者手中。”扎菲尔边说边举起自己手中的另外半条红绸巾,说:“我眼前的这半条是罪证,得留好。一个月后,你用另外半条绸巾到这儿找我。哦,对了,那凶手是个左撇子,抓他时可要小心!”

扎菲尔回到家,想起刚才的情景,就十分生气。助手跑来找他,告诉他咖啡馆的歌女被杀了,让他去破这个案子。

“活见鬼!”加尼嘟囔着朝现场赶去。

现场死去的年轻女人攥着块绸巾,肩头有刀伤,脸上表情恐怖。

现场情况同没见到此情景的扎菲尔推测的一模一样。这家伙真有些神了,探长暗想。据调查得知,死者生前有一颗祖传的珍贵蓝宝石。凶手可能就是冲这宝石来的。

经过调查,加尼很快将凶手逮捕归案,可是,情况并不很妙。罪犯在律师的帮助下声明案发时自己不在现场,而是在看戏剧,他口袋里有张那场戏剧的票据作证。

加尼傻了。虽抓了凶手,却没证据,那颗蓝宝石呢?指纹呢?对了,指纹肯定留在扎菲尔带走的那半条绸巾上了。

终于熬到了约定的日子,加尼拿着从死者手里取下的半条绸巾,前去会扎菲尔。这次他还有个小小的打算,想抓住扎菲尔,便埋伏好了手下,等信号后立即行动。

楼房里除了几个干活的油漆工外,根本没有扎菲尔的踪迹。莫非不敢来了,探长暗想。不料,一个油漆工冲他打了个招呼。是扎菲尔,他笑嘻嘻地说:“你的手下真规矩,都在等你的命令!”

加尼随扎菲尔又进了一个房间,接过扎菲尔递过来的半条红绸巾,两个半条拼起来正好是一条。

“探长,这就是证据。您瞧,这是左手的指印,不然我怎么知道他是左撇子呢?”

扎菲尔讲完这话,显出若无其事的样子。加尼对这个强盗又产生了几分敬意。扎菲尔咧咧嘴说:“探长,您那半条让我看看,好吗?只看一会儿,马上就还给您!”

扎菲尔接过探长递过来的红绸巾,仔仔细细欣赏着。那半条红绸巾有个花结,扎菲尔将花结迎向光亮处,眯眼瞅着,像变戏法似的,从花结里掏出了一颗蓝宝石。

探长被这戏法弄呆了,一下明白了扎菲尔安排这次约会的目的。扎菲尔收起蓝宝石,得意地说:“探长,您应该想想一个姑娘为什么至死不松开这块红绸巾呢?”探长板起脸,掏出手枪,瞄准了扎菲尔。

扎菲尔哈哈大笑,说:“探长,我对来了这么多人都不怕,难道怕你一只手枪吗?实话告诉你吧,我早买通了你的女佣,今天早上,她趁你喝咖啡时偷走了子弹,不信,你试试!”

探长气急败坏地将手枪扔在地上。

扎菲尔给了探长一个飞吻,便冲到窗口,从早已垂到楼下的绳子上溜走了。

又过了20分钟,一个油漆工送给加尼探长一张纸条。打开一看,只见上面用铅笔匆匆写着:“老朋友,别太轻易相信别人,我告诉您两个秘密:第一,您手枪里的子弹并未丢;第二,您的女佣是个忠实的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