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智慧故事荟萃(下)
22641500000033

第33章 知己知彼故事(7)

【打许仙】

清代,福建有个姓秦的当了莆田县令。一年正月,庆祝春节、元宵节期间,在县衙门里演戏。演《白蛇传》时,秦县令越看越气,到法海和尚把白娘子压到雷峰塔下,气得秦县令一拍桌子,让衙役把许仙揪下来打20大板。

衙役们不由分说,拉下扮演许仙的演员,揍了一顿板子。那演员不停地喊冤枉,县令大喝一声:“有何冤枉?”演员说:“我是戏子,不是真许仙呀!”

县令说:“我知道你不是真许仙,才只打你20大板,要是碰上真许仙,我就把他打死了!”

【相差太远】

安徽有个亳州,这“亳”(bó)字与“毫”(háo)只差一笔,不加区分,是很容易读错字音的。

清朝新任安徽巡抚阿克达春到任之后,亳州知府来求见。

见面坐定、上茶、寒暄之后,阿巡抚问:“你们毫州离省城有多远呀?”

知府回答说:“卑职任亳州,不是毫州。”

阿巡抚听了,甚为惊讶,瞅了瞅知府,说:“这事可怪了。咱们城里人都念作‘毫’字,怎么你们安徽人念作‘卜’字,这不相差太远了吗?”

【大人】

“大人”这个词,既指成年人,又是封建社会里对上级官长的称呼,用得不合适会造成误会。

清朝嘉庆年间,闽浙总督汪志伊去军工厂验收战船。这位汪大人十分严厉,下属见了他,都很害怕,甚至连话都不敢说。于是,地方官派一个能说会道的达泰陪着总督大人。

验了船,总督很满意,达泰总插嘴说话,敲敲边鼓。又去查看辅助设施,到了一口淡水井眼前。这里靠海,要提取淡水,那井必须打得很深很深。总督也知道这一点,笑着说:“这么深的井,小孩子要掉下去准得淹死。”这位达泰立刻接上话茬儿说:“不光小孩子,就是大人掉下去,也活不成呀!”

本来,他是想用“成年人”和小孩子进行对比着说,忘了这“大人”,也是对总督的尊称,他的话刚说完,别人只有偷偷地笑,而总督大人却一脸的不高兴了。

【糊涂县令】

清代有人好不容易当了山东某县的县令,他第一次拜见上司,很紧张,只好没话找话问。

他问上司:“大人尊姓?”上司大为吃惊,怎么坐了半天,连我姓什么都不知道?于是勉强告诉了他。

这县令低头想了半天,说:“大人的姓,是《百家姓》上所没有的。”上司更为吃惊了:《百家姓》以汉姓为主,我是满人,怎么会在《百家姓》上呢?于是,对他说:“我是旗人,难道你不知道吗?”

县令又起身问:“大人在什么旗?”回答说:“正红旗。”

县令问:“不是正黄旗最好吗?大人为什么不在正黄旗呢?”

上司一听,这位是个糊涂虫!很生气地问县令:“你是哪一省的人?”回答说:“广西。”上司说:“广东好呀!你怎么不是广东人呢?”到这时,县令才听出上司的气话,赶忙退下了。

第二天,上司下令撤了这个糊涂县官的职。

【为班固抱不平】

古时有个叫张由古的官,能干具体事,没有什么学问,居然也当了尚书。

有一天,官员们一起聊天,不知怎么说到汉代的班固,张由古非常感慨地说:“这班固是个大才,《汉书》是他作的吧?可惜呀,他的文章,《文选》中竟没有收进去,不知梁太子编书时是怎么考虑的?”

有人说:“《两都赋》、《燕然铭》不是收进《文选》了吗?张大人怎么说没有呢?”

张由古大笑,说:“这两篇是班孟坚的文章,跟班固有什么关系?”

说完,众人也大笑了。原来他不知道班固,字孟坚,是一个人。

【乡试落卷批条】

旧时科举考试的规矩,考中的卷子,要向上呈报,凡不中的,叫做落卷,要退给考生。落卷上的批语,往往事先拟好,一般是“欠妥”、“欠稳”之类的笼统两个字,让仆人随便贴到考卷上,把考生打发走就算了。

有一次乡试,一个考生接到落卷见上面是“欠利”两个字,那是把“力”误写成“利”了。这考生在后边题了两句诗:

已去本洋三十圆,(考试费用)

利钱还要欠三年。(三年后再考)

还有个考生,落卷上贴着:

猪肉一斤、鸡蛋三十枚。

原来是把采购东西的货单混进来,仆人看也不看,就贴上了。

【淑士国人】

李汝珍的长篇小说《镜花缘》中第二十三回,写多九公、林之洋、唐敖三人到了淑士国,碰见不少咬文嚼字的人。

三人进了酒楼,一个打扮成读书人模样的酒保(店里伙计),戴着眼镜,手拿折扇,斯斯文文,向三位缓缓走来,打躬作揖,赔着笑脸问:

“三位先生光顾者,莫非饮酒乎?抑(还是)用菜乎?敢请明以教我。”

林之洋生气地说:“你是酒保,戴着眼镜,就已让人看着不顺眼了,说话还满口撰文,是什么样子?我没工夫跟你废话,有酒有菜,只管快快拿来!”

这酒保也不急,也不恼,还是赔着笑脸说:

“请教先生:酒要一壶乎,两壶乎?菜要一碟乎,两碟乎?”林之洋一拍桌子,说道:“什么‘乎’不‘乎’的,只管拿来就是了!你再‘之乎者也’的,俺先给你一拳!”

吓得酒保连说:“小子不敢!小子改过!”赶忙去取了酒菜。满嘴的“乎”都给吓跑了。

酒保一着急,把醋当酒给拿上来了,林之洋一杯下肚,酸得口水直流,连忙喊:“酒保!错了!把醋拿来了!”

不想惊动了旁边一位摇着身子、满口“之乎者也”的驼背老者。听见说酒保错拿了醋,便连连摇手说:

“吾兄既已饮矣,岂可言(说)乎?你若言者,累(牵连)及我也。我甚怕哉,故尔(因此)恳(恳求)焉。兄耶(呵)兄耶!切莫语(说)之!”

三人听老者说了一连串的文言虚字:既、已、矣、岂、可、乎、若、者、也、甚、哉、故、尔、焉、耶、切、莫、之……觉得头皮都有些发麻,暗暗发笑。林之洋问道:“俺埋怨酒保错拿了醋,与你有什么关系,又怎么牵连你了,倒要请你说说。”

老者听罢,随即将右手的食指、中指,放在鼻孔上擦了擦,说了一通酸溜溜的话,每句都要带上一个“之”字:

“先生听者(着):今以酒醋论之,酒价贱之,醋价贵之。因何贱之?为甚贵之?其所分(区别)之,在其味之。酒味淡之,故尔贱之;醋味厚之,所以贵之。人皆买之,谁不知之。他今错之,必无心之。先生得之,乐何如之!——第(弟)既饮之,不该言之。不独言之,而为误(错)之。他若闻之,岂无语之?苟如(假设)语之,价必增之。先生增之,乃自讨之;你自增之,谁来管之?但你饮之,即我饮之;饮即类(相同)之,增(增价)应同之。向你讨(要)之,必我讨之;你既增之,我安免之?苟亦增之,岂非累之?既要累之,你替与之(给钱)。你不与之,你安肯(怎能答应)之?既不肯之,必寻我之。我纵辩之,他岂听之?他不听之,势必闹之。倘闹急之,我惟(只有)跑之;——跑之,跑之,你看怎么了之?”三人听完这一大套“之”字,不敢再跟老者搭话,自顾自地吃酒菜了。

【医驼背】

有个自称能治驼背的人,招牌上写着:“无论驼得像弓那样的,像虾那样的,像淘米箩、像饭锅那样的,经我医治,着手便好!”有个驼背的信以为真,就请他医治。

他既不开药方,也不叫吃药。他所有的医疗器具,就只是两块夹板,把一块放在地上,叫驼背趴在上面,用另一块压在驼背的身上,然后用绳索绑紧。接着,便自己跳上板去,拼命乱踩一番。结果,驼背算是给弄直了,但人却死了。

驼背的儿子,和这医生评理,这医生却说:“我只管把他的驼背弄直,哪能管他的死和活!”

【如何熬到第三年】

过去,有一个新官赴任,当了知县。他是第一次作官,就向办理文书的胥吏(相当于秘书)打听:“这做官该怎么做呢?”胥吏根据几届前任的表现,进行了总结,告诉他说:“一年要清,二年半清,三年便浑。”意思是,刚上任头一年是清廉的,第二年就不怎么清廉了,到三年,开始变贪。这位知县听了,长叹一声:“唉,这教我如何熬得到第三年呀!”

【四人言志】

据《古今笑史》,从前有四个人,在一起谈自己的志向。甲想发财,说:“吾愿腰缠万贯。”乙想当官,说:“愿为扬州刺史。”丙想成仙,说:“愿跨鹤仙游。”

丁是最贪婪的人,既想发财,又想当官,更想长生不老。

他说:“我的志向跟你们差不多,但愿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

【天机】

有三个读书人上京赴考,路过一处高山,听说山上住着一位“半仙”,能推算一个人的功名利禄,于是便上山去求教。听三人说明来意,半仙紧闭双目,伸出一个指头,却不说话。三人不解其意,请求解释。半仙摇摇头说:“此乃天机,怎可泄露。”三人无奈,只好下山而去。

徒弟悄悄问半仙:“师父,你对三人只伸一根指头,是什么意思?”

“傻瓜,这个窍门还不懂!他们一共三人,将来如果有一个考中,那一个指头就表示考中一个;有两个考中,那就表示有一个考不中;三个都考中,就表示一齐考中了;如果都没考中,这一个指头就代表一起落榜了。”

【小菜】

从前,一个教书先生出了个题目《熊掌亦我所欲也》,让学生练习写八股文。这题目出自《孟子·告子章句上》:“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这是一种比喻:鱼是我所喜欢的,熊掌也是我所喜欢的;如果两者不能同时得到,便不要鱼而要熊掌。生命是我所热爱的,义也是我所热爱的,如果两者不能同时得到,便牺牲生命而要义。

这学生没有明白题目的意思,便写道:“朝而饔(tāo),此熊掌也;夕而饔,此熊掌也。”意思是:早上吃饭,吃的熊掌;晚上吃饭,也吃的熊掌。

熊掌,是非常昂贵的一道名菜。教书先生看了学生的文章,笑着说:“我活这么大还没尝过熊掌是什么味儿呢,你倒好,顿顿拿熊掌当小菜吃!”

【丢钱袋】

从前有个人,带着好多钱到京城来。没想到,刚进城,他的皮袋(钱袋,相当于现今的皮包)就让小偷给偷走了。

同去的人,见他丢了东西也不着急,就很纳闷,问他:“怎么不赶快去找呢?”他却说:“找什么?小偷拿了我皮袋,他也没办法用里边的钱。”说得别人莫名其妙,他又解释说:“这还不明白吗?皮袋的钥匙还在我裤腰带上拴着呢?没钥匙,小偷拿什么打开皮袋?”

【论年岁】

相传有两个妇女碰在一起,为儿女说婚姻的事。

甲问:“你儿子几岁?”答“两岁。”甲说:“年龄不对呀!我女儿才1岁,比你儿子小一半。将来结婚时,我女儿20岁,你儿子都40了,那怎么成?”

乙笑着说:“我的傻妹子哟,这年岁可不是这么算的。你得这样想:你女儿今年1岁,明年就两岁,跟我那儿子不就同岁了呀?同岁的人结婚有什么妨碍?”

【方士说大话】

有个方士,好说大话,大话说得常常离谱太远。但有时过于夸张之辞,反倒是一篇妙语。

一次,有人问他有多大年纪了,方士借机吹出一篇“中国神话”和“中国历史”来。他说:“问年纪,我已早忘了。只记得往昔女娲在世的时候,西北角的天塌下来,东南角的地陷下去,我那时还是个孩子,因为恰巧住在中央平稳之处,天倾地陷都没能伤害我。所以,我还能和其他孩子们一起看伏羲画八卦。这伏羲长着人一样的脑袋,却有像蛇一样的身子,把我吓坏了,回家就闹出一场病来。多亏神农用草药医治,我才免于一死,蚩尤居然制造5种兵器向我进攻,我用一个指头朝他头上轻轻一敲,就把他前额戳破了,他血流满面,狼狈而逃。起初苍颉不识字,向我请教,拜我为师,看他愚笨的样子,我理都不理他呢!还记得尧降生之时,他们家请我去喝喜酒,我还送了生肖钱。舜受到父母虐待,经常挨打,在我面前哭嚎,我还为他擦眼泪,劝他想开点,看远点。禹治水从我门口过,我请他进来喝两杯,他说什么也不进来,说治水太忙,便匆匆走了。孔甲(夏帝)不怀好意,送我一坛龙肉酱,我误吃了一口,那味道腥臭无比,现在想起来都想呕吐,根本不想吃东西了。成汤开一面之网打猎,我当面取笑他留恋狩猎生活,忘不了野味。商纣王硬拉着我去酒池大碗大碗喝酒,我不干,他竟对我施炮烙之刑。这算什么,不就是绑在烧红的铜柱子上吗?烧了七天七夜,我谈笑自若,妲己把我看作异人,让人把我放了。姜子牙这孩子钓到鲜鱼常送我喂黄鹤;后来,在首阳山见到伯夷、叔齐两人饿得东倒西歪,我就把这鱼和麻姑送我的交梨、火枣都给他们了。穆天子设瑶池之宴,让我坐首位。他中途离开,她母亲一直留我到终席。酒喝多了,多亏董双成、萼绿华两个丫头,扶我回来,哪成想一醉不起,直到楚汉相争、三月咸阳大火烧阿房宫,一片喊杀声才把我惊醒。吕后迫害开国功臣,我怎么劝她都不听,到后来三国分汉,又成了南朝、北朝,我就和陶弘景等人在华阳山隐居,自称山中宰相。唐明皇想游月宫,召我去便殿商议,正赶上杨贵妃送给安禄山洗儿钱,我一看就是当年我送给尧的生肖钱,你说奇巧不奇巧?陈桥兵变,宋太祖自立为帝王,大宴功臣,让我去劝说石守信等人归降。在这次宴会上我又喝多了,直到今日,仿佛还在醉乡。在山中不计年月,也不知现今是什么年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