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生作文的主要写作方法
第一人称叙事法
由于文章的内容是通过“我”传达给读者,表示文章中所写的都是叙述人的亲眼所见,亲耳所闻,或者就是叙述者本人的亲身经历,使读者得到一种亲切真实的感觉。采用第一人称,由于叙述人是当事人,所以叙述的人与事,只能是“我”活动范围内的人物和事件。活动范围以外的人物和事情就不能写进去。
第三人称叙事法
用第三人称叙事,叙述人既不受空间、时间的限制,也不受生理、心理的限制,可以直接把文章中的人和事展现在读者面前,能自由灵活地反映社会生活。但第三人称叙事又往往不如第一人称叙事那么亲切自然。
顺叙法
顺叙是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叙述事情,这就跟事情发生发展的实际情况相一致,所以易于把文章写得条理清楚,脉络分明。运用顺叙,要注意剪裁得当,重点突出。否则,容易出现罗列现象,犯平铺直叙的毛病,像一本流水账,使人读了索然无味。
倒叙法
倒叙并不是把整个事件都倒过来叙述,而是除了把某个部分提前外,其他仍是顺叙的方法。采用倒叙的情况一般有三种:一是为了表现文章中心思想的需要,把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部分提到前面,加以突出。二是为了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三是为了表现效果的需要,使文章曲折有致,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倒叙时要交代清楚起点。倒叙与顺叙的转换处,要有明显的界限,还要有必要的文字过渡,做到自然衔接。特别要注意,不要无目的地颠来倒去,反反复复,使文章的眉目不清。
插叙法
插叙是为了表达文章中心的需要。有时是为了帮助读者了解故事情节的追叙;有时是对出场人物的情节作注释、说明。使用插叙一定要服从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做到不节外生枝,不喧宾夺主。在插入叙述的时候,还要注意文章的过渡、照应和衔接,不能有断裂的痕迹。
补叙法
补叙主要用于对上文的叙述补充说明,一般是片断性的、简要的,不具备完整的事件,也可以把解释或说明的文字放有前面,以引起下文。补叙的作用,一般不发展情节、事件,只对原来的叙述起丰富、补充作用。
分叙法
分叙的作用是把错综复杂的事情,写得眉目清楚、有条不紊。分叙可以先叙一件,再叙另一件,也可以几件事情进行交叉地叙述。采用分叙时要根据文章内容和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确立叙述的线索,还要交代清楚每一事件发生和发展的时间。
详叙法
详叙,一般是对事情发展变化过程的具体叙写。详叙时要抓住人物的特征或事情的细节进行详尽、细致的描叙。作文时,与中心思想密切相关的部分,要详叙。与中心思想关系不大,而又与也须交代的,则几笔带过,这样文章的中心才能突出。否则文章会出现无中心或多中心,显得繁琐。
略叙法
略叙的作用是在于交代事件发生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但又不必详叙的内容。它与详叙相结合,使整个叙述有详有略,疏密相间,形成叙述的起伏。略叙一般用于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或者与中心思想关系一般的部分,或者人所共知的部分。
直接抒情法
直接抒情可以使感情表达得朴实真切,震动人心。直接抒情一般适用于抒发强烈而紧张的感情。直接抒情的特点是叙述时感情强烈,节奏时快、紧张,情感直露,容易把握。
间接抒情法
间接抒情的特点是抒情含蓄婉转,富有韵味,感染力强。间接抒情一般可以通过叙述抒情,作者在叙述时加上自己主观感情色彩,根据感情的流动来叙述,使读者在叙述的过程中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同时,也可以通过议论抒情,作者在议论中,表达强烈的爱憎、褒贬之情,这种记叙中的议论一般是利用判断来进行;还可以通过描写来抒情,作者在描写的过程中,渗透自己的情感。采用间接抒情的方法,要做到语言美丽而又富有感情色彩。
先叙后议法
先叙后议是先叙事后议论,因此议论要起总结上文,点胆中心的作用。议论时,要对事件的主要内容,或事件的主要人物,或主要事物进行议论。这样才能做到叙事和议论的统一。议论的方法,可以通过文章的人物的语言、心理活动进行议论,也可以以第三者的身份进行议论。
先议后叙法
采用先议后叙的方法,首先开门见山地提出记叙的要点和中心,并以此统全文,使全文所记事件的意义,通过议论之后,显得清楚明白。在叙事的时候,要根据议论的中心,抓住重点进行写作。
夹叙夹议法
夹叙夹议的特点是叙事和议论穿插进行,写法上灵活多变,作者可以自由自在表情达意。采用夹叙夹议的方法写作要注意叙事的连贯性,议论插入要自然。
以物为线索
在叙事的过程中,让某一物品在事件的各个阶段重复出现,并通过各种手段加强它的形象。这种物件往往起过渡作用或象征和点明中心思想。
以人为线索
以人为线索叙事,要注意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人物性格的统一,还要注意人物年龄特征、外貌、动作、地方和民族特征、生活习惯等方面的统一。否则,容易造成混乱。
以思想变化为线索
这种写法,思想发展的主线要分明。思想变化的各个阶段贯要自然,对照要清楚。
以中心事件为线索
主要事件记叙突出,次要事件交代清楚,主次搭配合理,叙述井然有序。这种写法,事件再复杂,也可繁而不乱。
写生法
学习画画,要从写生、素描学起;学习书法要从描红临帖练起;学习状物也需从写生素描练起。我们作文时,如果能把看到的物品用文字描绘出来,读者看了文章,如见其物,我们的作文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用写生法描写物品要注意描写的顺序,或由上到下,或由下到上,或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或先中间后两边,或先两边后中间,或先整体后部分,或先部分后整体。其次要注意细部的描绘,使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转动法
采用转动法描写物品要有一定的顺序,不能颠来倒去。其次要准确地运用方位词如正面、反面、下面、上面、左面、右面等等,在转换物品的方向时,要用方位词标明。
此外,要有详有略,能反映物品特点的一面要详细描述,其他作简略交代,切忌面面俱到,平均使用力量。
2.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要素
现在的学生大都不愿写作,一上作文课就头痛,觉得无话可说。一节课结束,寥寥数语,到交作文时间,只得应付了事。如何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应从以下几个要素入手:
以读促写
写作的源头是现实生活。学生涉世不深,不具有高度的概括、提炼能力,像鲁迅先生的“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或者“以一个为基础,合成其它”创作方法,学生是难以掌握的。必须先有摹仿与借鉴,要模仿必先阅读,把阅读与写作紧密的结合起来,做到以读促写。
叶圣陶在四十年代发表的《国文教学的两个基本观念》一文中,认为“阅读”是写作的“根”;“现在一说到学生国文程度,其意等于说学生写作程度。至于与写作程度同等重要的阅读程度往往是忽视了的。
然而,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单说写作程度如何是没有根的,要有根,就得追问那比较难捉摸的阅读程度。“所以阅读与写作是一贯的,阅读程度提高了,写作程度没有不提高的。”到了六十年代,他又重申了上述看法,进一步阐明了“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阅读和写作是相辅相成的,所谓开卷有益就是这个道理。著名作家余秋雨说过:“读书,要读第一流的著作。”名著,名篇是千百年来人类智慧的高度概括和结晶,这些作品的丰富思想文化内涵,对学生将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和巨大的激励作用,这些作用将是有限的课本知识所无法替代的。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主张:“博观而取,厚积而薄发。”这说明积累素材是写作的前提。教师可要求学生准备几个专用读书摘记本,可以摘抄的东西至少应该包括下面几方面的内容:名言,警句,谚语,格言,佳句;鲜活、生动的口语;典型的人和事;精辟而独到的见解;精彩的描绘片断;颇有特色的顺口溜。
在此基础上,我们要对摘抄的材料进行细致的体会和玩味,以加深理解和记忆,这是在积累中比摘抄更进一步的环节。要想恰到好处地把积累的材料用于作文,体味程度深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果只摘抄不体味评点,那么材料再多也只是“死水一潭”,很难得心应手,随意驱遣,这也就失去了积累的意义。相反,如果在体味上下功夫,那么这些材料将变成活生生的“士兵”,随叫随到,信手拈来,从而使自己的文章“活”起来。
比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主人公保尔的内心独白:“人生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回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可以说我的一生和全部的精力都献给了世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这段独白成了一代又代青年的座右铭。今天,保尔的光辉形象仍然激励着中国年轻的一代。像这样思想深刻的语句,或是自己认为的妙语佳段,或生动的描写,或生动的对白都可以摘录下来,以便经常拿出来读一读,每读一次都会有新的体会,这些就是读书手勤带来的好处。涓涓细流,汇成江河,日积月累,学生的知识就丰富了。写作时,就会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感可发,写作水平自然会不断提高。
以趣促写
顾名思义,所谓“以趣促写”,就是千方百计的培养学生作文的兴趣,以促进作文写作。爱因斯坦说:“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非恒心或仅从责任感产生,而是从人对客观事物的爱与热诚产生。”
“作文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主要原因,是学生对作文这种“客观事物”缺乏热爱与兴趣,未能激发字写作的积极性。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它有赖于语言知识、写作知识、文化知识、生活知识等素养的不断积累和扩展;需要有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等智力因素的共同发展;需要有注意力、兴趣、动机、意志、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的调控与配合。
这就要求教师结合学生的知识现状和年龄特征,研究以上诸多因素之间的关系及作用,探索提高学生协作能力的途径,从而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引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解除了作文畏惧心理,焕发出热爱作文、企盼作文的情感,就会变“要我写”为“我要写”,积极主动作文,能力的提高就可计日以待了。
在训练写作时,只限定一个大致范围或若干个备选题目,让学生有选自己熟悉、感兴趣的内容的自由。这样,学生就有话可写,有感可发。若规定太死,硬要学生写他不愿写或无条件写的东西,他们阅历少,又没留心观察生活,脑海里只有一些支离破碎的素材,写作时只好凭空想象,硬写出的东西就会苍白无力,东拼西凑,就会挫伤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达不到提高写作能力的目的。
因此,作文时应为学生创设情景,使之身临其境,有话可写。比如以接龙游戏方式每个人写一段文字,最后连成一篇文章,比如以某个老师、同学为模特,用文字给他“画像”。可采取游戏式的方法来讲评作文。
老师把全班同学的作文,分成好、中、差放在讲台上,由上次作文受到好评的同学随便抽出一本,分别在全班朗读,让同学们评议,最后老师进行深入剖析、小结。这样,好的作品给了同学们营养;质量差的作品同学们会从中吸取教训,更会引起作者重视。从而提高全班同学的写作能力。
以练促写
作文训练即讲求方法,也要增强力度,有方法才能事半功倍,提高效益;有力度,反复训练、实践,才能在联系中形成能力。
作文训练的方法千姿百态,应有尽有。最主要的有两种,一是常规训练,一是单项训练。常规作文训练,是指导学生进行审题立意、选材剪裁、构思谋篇、编写提纲、语言表达、文面书写、标点运用、文章修改等方面的训练,即完成一篇文章的基本训练。单项作文训练,是指为培养写作的某一种能力而进行的一些局部的、片断的练习,也叫做片断练习,又称小作文。它可以贯穿在作文教学的全过程中,结合听、说、读、写的训练及课外活动的进行。
记一事、状一物、绘一景,写开头、过渡、结尾均可。各单项训练互相配合,互相促进,逐项过关。各种单项训练能力增强了,作文综合能力的提高就有了基础。常规作文训练,立足于全篇,重在提高作文的整体能力;单项作文训练,立足于细部,重在提高单项作文能力。两者相辅相成,互补为用,穿插结合,反复训练,增强练的力度,学生作文能力自会与日俱增,不断提高。
以励促写
让学生品尝成功的乐趣。对被学校黑板报、广播室。可以在学生中组织写作兴趣小组,让学生自己办手抄报,当编者。还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向报刊投稿,参加作文竞赛。当学生看到自己的文章变成铅字或换回获奖证书时,或受到师生好评时内心的喜悦不言而喻。学生每享受一份成功的乐趣,便增加一份对写作的兴趣。
如开展对抗式写作竞赛。把学生分成若干个组,每组分别选出一位评委。一位代表,围绕某一写作内容,分小组集体制作。由代表在班上朗读,评委评定等级。对优胜组给予奖励,集体的智慧能提高整体写作能力,集体荣誉感的凝聚力,又能培养同学们的认真态度和上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