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多读推理小说能训练阅读速度
推理小说故事吸引人,进入大脑的单词量比内容深奥和陌生的书要多一些。像这样的书在休息时或睡觉前读一些,钻进文字堆里,不但不是负担,还能使你掌握速读方法,对阅读其他书籍大有帮助。
朗读背诵法
朗读,是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用有声语言对作品艺术的再创造。对朗读者要求深刻地把握作品的实质,通过发声技巧及节奏、语调的综合运用进行艺术再现。这需要通过一定的训练方能达到。朗读式训练方法就是这样一种有成效的方法。它包括低声读、高声读、快速读、模仿角色读、面对听众读等。
(1)低声读
要求低声细吟慢读,领会所读作品的内容。在低诵中细细揣摩作者传情达意的文字技巧和表现方法。这种方法常用在读优秀的诗歌、散文、戏剧和小说片断。
(2)高声读
通过高声诵读传达出作品的内在情感和蕴意。在诵读的基础上对佳句、佳段甚至全文全篇作背诵,既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又加强记忆。
(3)快速读
在限定的时间内快速诵读作品,并且逐次加快速度,最后做到一气呵成。它可以训练高度灵敏的思维、极好的记忆和口才。
(4)模仿角色读
在阅读文学作品时,自己模仿演员扮角色,揣摩各种人物的语气、语调、心态和神情,使自己进入角色,高声、反复朗诵台词,找到身临其境的感觉。面对听众读是要求你面对听众,比如你的同学或是家人,有声有色地朗读。朗读,是一遍遍地念,直到读熟为止。
9.提高物理阅读能力的方法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为了减轻学生的压力,考试的方式也更加灵活多样,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选择空间。伴随着考试题目的创新。对学生阅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如何快速读懂题目,领会题目的内涵,这就要求教师平时要加强学生阅读能力的训练。
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也是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关键一环。根据课文中的具体物理现象、物理故事、物理规律的描述等阅读内容,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这个情境中去感悟、去思考,达到阅读理解的目的。同时,也可以使学生尽快形成并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适量预习题,带着问题阅读
学生的阅读能力有限,放手让他们在课前阅读,在这种漫无目的的阅读中,他们往往因为抓不住重点而一无所获,时间久了,课前阅读就会成为学生为了应付老师的无奈之举,名存实亡。这样的阅读是在扼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阻碍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探究欲望。
因此,在新课教学前,根据教学内容,适量的预习。题目的答案可以通过阅读课本获取,也可以通过上网查询。对于学生在阅读中不明白的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去讲解。这样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也使学生听课有一定的目的性。
精读、粗读多种方法共举
对浅显易懂或一般性的知识,如匀速直线运动、噪声的控制、光的直线传播及为拓展学生视野而设置的STS、科学世界等内容,可以粗读,了解基本内容或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联。对学生中遇到的重要的、难以理解的概念、规律、各种测量工具使用方法、实验探究过程的设计等要咬文嚼字,仔细推敲。
如定义功时把力和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叫做功,阅读时要咬住关键词力的方向上,还要仔细推敲功的含义是什么?又如天平的使用方法中在左盘放好准备称量的物体,向右盘中尝试着加砝码时,应该先加质量大的还是先加质量小的?当然这里左盘放物体,右盘加砝码是关键词,还要仔细推敲出先加质量大的后加质量小的,不这样做又会出现什么情况。
再如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若把或换成和,意思就完全不同了,或表示只在运动和静止两种状态中存在一种状态,而和表示两种状态并存,这是不可能的。
带着问题阅读,阅读中提出问题
通过课堂教学,学生对所学内容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并不能全盘接受,回到家中,在做作业之前带着问题读书,能让学生的阅读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思考,就会有一种成功的喜悦,也能提高阅读的兴趣。
物理教材每章开头都有两三个问题,许多章节设置了想想议议,每节都有大量的导向性问题,如人耳是怎样听到声音的?什么是立体声?、为什么通过光缆可以观看有线电视?有人说融雪的天气比下雪时还冷,这种说法有道理吗?学生见了这些扣人心弦、关键而奇妙的问题,会信心百倍地阅读课本,从中寻找出问题的答案。
阅读只是给我们提供一些知识素材,是思考把所读的内容变成我们自己的东西。思考过后必然会提出大量的新问题,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中不仅要充分利用课本中已有的问题,而且要善于抓住时机启发提出这样或那样的新问题,并从阅读课本中找出答案,从而猎取和升华知识。
例如: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适时提出:这里运动状态指什么?状态发生改变有哪几种情况?通过这样的提问,学生阅读课本经过思考找出答案,变成自己的东西。
新编物理教材特点之一就是大量插图的增加,其中大多又采用适合青少年心理特点的卡通漫画手法绘制,形式多样,在教材结构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在阅读中,引导学生注意插图与文段的联系,以阅读文段来诠释插图,以阅读插图来丰富文章的内涵,使学生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学生阅读时要在教材上做好勾、划、批、注等标记。如对热量这一概念,阅读时可注解为:它不是状态量;热量是能量交换的表现,是个过程量,它存在于物体吸、放热这一过程中,一个物体谈不上热量。
诱导、强化训练,养成阅读习惯
习惯是在一定情况下,主动化的进行某种活动的特殊的心理倾向。阅读教学要走出目前费时低效的境况,物理教师应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努力在阅读教学中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从习惯上做文章,学会读书,使其终身受益。
(1)启发阅读的自觉性
启发阅读的自觉性,增强形成阅读习惯的心理动力。阅读的自觉性是提高阅读能力、养成习惯的先决条件,只有让学生产生了读的欲望,才可能自愿去读。
教师要不断的教育学生,让他们把阅读视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让他们感到阅读是生活的一种自然,形成一种习惯,有空就读。在阅读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尊重他们多样的阅读兴趣,让他们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在潜移默化中培养、提升阅读能力。
(2)用好教材这一载体
新课教学中,以旧知识为基础,以旧启新。结合新知识给学生设置一定的疑念,留足够的阅读空间,让学生带着不安全感阅读教材,解决新问题。
对重要的概念规律和重点内容,让学生反复阅读,认真思考,从教材中找出其内涵,准确地理解掌握;在章节复习时,要求学生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用简练的文字或直观的图表等就某一内容进行高度概括,归纳要点,让学生通过阅读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欣赏课外阅读材料
赏析课外阅读材料,增加物理阅读深度,促进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提高物理阅读水平。课本仅仅是学生阅读内容的一部分,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为了给学生学习物理提供宽厚的知识背景,增加学生知识的深广度,教师应鼓励学生广泛阅读。一是多读一些与物理课程联系紧密的书、报、杂志,从中汲取更多的营养;二是多读一些科普书籍,如介绍物理学发展史、物理学家的事迹、物理学在现代化建设及实际生活中应用的报刊、杂志、书籍等。
通过广泛阅读,不仅使学生在无意识中积累了科学知识,接受科学方法的熏陶,而且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态度及科学的思维方法。
(4)学习制作、发明
开展小制作,小发明的评比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热情。物理来自于生活,服务于社会,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现的舞台,学生将会投入更多热情来获取更高层次的知识。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绝非易事,是一项循序渐进的长期工作,应该从整体着眼制定整个初中阶段的培养计划,然后分学期实施。只有反复的、严格的训练,才能培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要加强检查督促,必要时进行耐心的个别指导。对于缺乏恒心的学生,既要严格要求,又要发现其点滴进步,及时加以鼓励。
古人云:“得一鱼可饱一餐,得一渔则可饱食终生。”培养提高初中学生学习物理的阅读能力,是为学生的继续学习、为将来构建创新的平台打下基础。重视物理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前提,是终身教育、终身学习这种现代教育思想的体现。
只要让学生在反复阅读教材中逐步学会自我学习的方法,学会独立研究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的方法,自我更新知识的能力就能得到提高;只要让学生的阅读习惯有所改善,课堂上明显沉得下来,学习主动性增强,掌握概念和公式的准确率有所提高,解题时对题意的理解更全面,学习中也就会发现问题、提出更多的问题。
10.现代文阅读的解题技巧
学生在做现代文阅读类的题型的时候,要理清文章的思路,文章的每一段、每句话归根到底都是为阐明中心服务的,都归向文章的主旨。平时要学会为文章标段,归纳每段意思,归纳中心思想。往往行之有效。
纵观全文,把握主旨
找寻、读懂文章中关键的词句,特别是那些体现作者立场观点、反映文章深层次内容、内涵较丰富、形象生动的词句。尤其是文章的开头句、结尾句、独立成段的句子、比喻句、连问句、过渡句、抒情议论句,文章的主旨常常隐含其中。
不要急着去做题,在进入题目之前,必须读两遍文章。第一遍速读,作快速浏览,摄取各段大概意思,建立起对文章的整体认识,集中解决一个问题:选文写的是什么?第二遍精读,仔细阅读每句话,揣摩、参悟一些重要的句子、段落,对文章的主旨产生一定的认识。
画出在文章的结构上起过渡、连接作用的词语、句子、段落,画出各段落中的中心句,尤其注意段首、段尾,这些词句往往就是回答问题时需要重点研读的,通过找重要的词句进一步理解文章的思路,结构层次。
心中要有文体意识,找出画龙点晴的句子。作为托物言志类的哲理性散文,在叙述和描写中总有一些议论和抒情的语句,阅读时一定要善于抓住议论抒情的句子去把握文意,尤其注意文章结尾的议论抒情,它们往往就是全文的主旨所在。欲速则不达,一定要读懂文章再做题,坚决杜绝走马观花式的阅读。
认真审题,定向扫描
做现代文阅读主观题的关键在于准确地审题,抓住了审题这个关键,就找到了答题的诀窍。现代文阅读的审题,就是要仔细分析题干,把握题目要求,即把握题干中包含的与答案相关的各种信息。这是答题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题干一般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文章作者的话,一是命题者的话。设置题干的目的,主要是限定答题内容;同时,命题者为了使考生不至于茫然无绪,往往又会在题干中提示答题内容在文中的位置,甚至限定了在哪一段或哪个句子中。这样我们就可以根据题干的提示,找出每一道题的出题点,锁定答题区间,具体到段、句、词。
只要找准了原文中的相关区域,认真揣摩上下文的文意,准确抓住关键词句,准确地把握住答案的有关信息,大多数题目的答案是能够在原文中找到的。题干提示了答题范围,题干规定了答题角度,题干提供了答题思路,题干隐含了答题信息,题干体现了答题规律。
筛选组合,定向表述
文学作品阅读多为主观题,其题干不仅能显示答题的区域,还能显示答题的方式。要站在命题人所“问”的角度回答问题,问什么答什么,使所答充分、到位、准确、有条理。整合时一定要确保文通句顺。
(1)弄清题干的态度或倾向
遇到的题干如果是否定形式,就采用先反后正的答题方式,避免遗漏要点;遇到的题干如果是肯定形式,就采用正面的答题方式。
(2)弄清题干的语言构成形式
题干的结构,是表意的外在形式,暗示着语句含义由哪些方面构成,分析结构可以提示考生答题时如何组织好语言。
(3)弄清题干中作者和命题者的话
题目中出现作者的语句,一般是学生要理解和分析的对象,而命题者的话一般起到引导学生明确解答重点或者提供限制条件的作用。
(4)变含蓄为直接,变分说为概括
考试中的现代文阅读材料多为散文,语言不仅有丰富的内涵,还很讲究艺术技巧。有的含蓄委婉,有的生动细腻,有的形象具体,具有这些特点的语句在高考中历来成为考查的重点。
组织答案的时候首先要整合文中的相关信息,在原文中找出相关段落所传达的信息的共同点,然后利用文中附着信息共同点的那些具体的、形象化的语句,把这些具体形象化的语言转换为抽象,概括性的语言,即为所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