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向正反法】
(一)
日本大正十一年,丰臣秀吉平定了天下,就命令手下人修筑大阪城。为了把大阪城修成一座固若金汤的城池,需要许多巨石做材料,于是一个名叫大名的人便受命到处寻找巨石。由于每块巨石有50张席子大小,所以搬运起来非常困难,再加上大石在濑户内海岛上,必须装船东运。可是,一装船就要把船压沉,试了几次都未成功。就在大家无计可施之时,一个人站起来说:“看来,用船载石是不可能了,那就用石载船吧!”大家按照他的说法,将大石捆在船底,利用水的浮力,果然顺利地运抵到目的地。
本来应该是船装石头的,现在却倒过来变成了石头载船了。像这样一种倒过来思考问题的方法就叫做逆向正反法。这也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动脑方法。
1984年6月18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的一个颁奖典礼上,韩国杰出青年企业家金宇春庄重地接受瑞典国王卡尔·古斯埃夫代表国际商会授予他的一枚“国际商业奖”金质奖章,成为第一位获此殊荣的亚洲商人。
金宇春出身贫寒,父亲早逝,十几岁时被迫卖报为生。当时,金宇春一伙报童的卖报依靠“走得快,好世界”六个字,以脚勤手快挣得微薄的报酬。金宇春跑得比别的报童快,卖报数量比别人多。可是不久他就发现,每次卖报花在找零钱上的时间太多,当停下来给顾客找零时,他就由快变慢,落在其他报童后面了。聪明的金宇春很快想出了一个办法,毫不费力地解决了找零钱花费时间的问题。
每天开始卖报,他总是飞快地跑遍整个地区的每一条街道,以最快的速度把报纸送到顾客手中,然后回头向顾客收取报费。这种办法,比一边卖报一边收费要节省许多时间,也售出更多的报纸,找零也从容不迫了。虽然,他有时会因找不到买报的人,或因个别刁钻的人赖账而蒙受损失,但采用这种“先送报,后收费”的办法得到的收入,仍然比其他报童要高出许多。不久,他便成了整个地区报童的头儿。
金宇春的想法就是运用了逆向正反法,把从正面难以解决的问题倒一倒、反一反,没想到竟产生了让人意料不到的效果。这也是大脑思维灵活性的体现。
(二)
那么,怎样才能使用好这一方法呢?
第一,要敢于解放思想,敢于打破旧规,才能更好地使用这一方法。
在日本,某百货商店因失窃严重损失太大,经理就发动全体成员想对策。大家出了些“增加监视员”、“设置更多的摄像机”之类的一般化主意,经理对此极不满意。他知道这些办法各处都在用,效果却不佳。
在实在想不到别的好办法的情况下,经理请教了公司外的顾问。这位顾问建议:“那么,就雇佣些小偷吧!”经理不由得怀疑自己的耳朵是否正常,但他仔细一想,此法不无道理。于是当顾问说完以后,他莞尔一笑,点头称是:“确是如此,不妨试试看!”
经理回到公司,对此事一字不提,只是指示职工:“有情报说某盗窃集团盯上了我们的商店,请大家多加注意。”
几天以后,有的店员说:“昨天我在柜台上捉到两个小偷,我把他们扭送到经理那里了。”“什么?你也捉到了。其实,我早就捉到一个。”这消息在商店里传开后,店员都瞪大着眼睛戒备小偷。
这时,被雇的扒手头儿找到了经理,提出:“经理,已经干不下去了,店中监视得很厉害,实在不好做手脚,请原谅,偷窃把戏到这里结束吧。”
这个顾问的建议正是运用了逆向正反法。如果不打破旧框框,他是无论如何也想不出这个妙法来,因为世上哪有雇小偷来提高店员警惕的事呢?所以,要使用这一方法,必须解放思想,不能受旧框框的约束。
第二,要在出奇上下功夫。只有这样,逆向正反法产生的奇思妙想才能更有说服力。
贾,是突尼斯有名的机智人物。有一次他到西班牙去见西班牙的国王。由于贾生性高傲,不屈服于权威,见国王时从不鞠躬,国王很生气,就想找一个办法非叫贾鞠躬不可。于是国王就让人在进王宫的大门当中,横钉了一块木板,这样如果贾来见国王,他就非得弯腰低头进去不可,而弯腰低头就是鞠躬。
可是,贾有没有鞠躬呢?没有。他走到王宫面前,见到一块木板横钉在大门当中,他略想了一下,就知道了国王的用意。于是,他转过身来,弯下腰低着头,倒退着进入了王宫。因为是屁股对着国王,使国王狼狈不堪。真是弄巧成拙,自讨没趣。
贾为什么会想出如此绝妙的办法来,就在于他能逆转思考问题的方向,出奇制胜抓住了对方思考问题的漏洞,奇妙地把事情颠倒一下就产生了令人意想不到、拍案叫绝的效果。
【剖析矛盾法】
(一)
山东省有一个农村干部,在谈到花生怎样才能生长时,谈了下面的一段话:
花生在顺利成长的过程中有一系列的矛盾,这就要分析与解决这些矛盾。比如花生插种的问题,种晚了生长期短,就要影响增产;种早了地温低,出不全秧苗,也要影响增产,这就是矛盾。认识了这个矛盾,就要分析解决这个矛盾。我们依据花生本身的生长规律,找到了解决这个矛盾的关键,就是抓住适宜的火候抢播。也就是在立夏前后地温稳定在摄氏十四五度的当儿,突击播种,这样就较好地解决了这个矛盾。一个矛盾解决了,又一个矛盾摆在眼前,稀植和密植又有矛盾。种稀了,单棵成长好,结果多,但是总产量上不去;种得太密了,棵与棵之间受影响,也会喊产。过去以为肥沃地地力强,能够长起来,可以种得密一些;薄沙地地力差,长不起来,可以种得稀一些。谁知,这样会使矛盾更加尖锐起来,反而不能增产。因为好地又密植,棵棵都长得旺,就没有透光的地方,结果就给花生的生长造成了困难,势必减产;薄地又稀植,花生单棵可能长得不差,但整体产量肯定会受影响。这个矛盾的解决,就要把花生的单棵与整体的关系处理好,薄沙地要密植到九千墩,肥沃地密植到五六千墩,中等地七千墩左右。这样合理密植,稀与密的矛盾就相对地解决好了。
这个干部对花生的顺利成长的分析,所使用的思考方法就是剖析矛盾法。矛盾普遍存在,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所谓剖析矛盾法就是剖析事物间的矛盾、确定主要矛盾重点突破、找出解决这种矛盾的办法来的一种动脑方法。
(二)
那么,剖析矛盾法的运用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第一,分析矛盾的类型,确定关键矛盾。
世界上的矛盾无限多,类型也很多。如有客观矛盾与主观矛盾,有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有单一性矛盾和复杂性矛盾。在解决矛盾的时候,首先要区分不同性质、不同类型的矛盾,因为各种矛盾解决的方法各不相同,如果不首先搞清它的性质和类型,就不可能采取正确、合适的解决矛盾的方法。比如对抗性矛盾和非对抗性矛盾,它们的性质不一样,解决的方法就不可能一样。对抗性矛盾的基本特点是矛盾双方根本对立,不可相容,矛盾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表现为激烈的冲突,双方斗争的结果是以一方失败而告终;而非对抗性矛盾则完全不同,它们不是根本对立的矛盾,矛盾双方可以互相协商解决。其次解决矛盾前还必须确定谁是主要的、关键的矛盾,以便于腾出精力进行重点突破,这样可以取得有的放矢、事半功倍的效果。
古时候,有一位宰相乘船去江南,船被一座大桥挡住了,船比桥洞高出5公分。怎么办呢?拆桥令万民痛斥,锯船有失宰相的脸面。宰相急得束手无策。
这时,岸上有个渔童说:“我有法子。”宰相请他上了船。渔童说:“只要宰相用船把岸上逃荒的老百姓带上一程,船就可以过桥了。”宰相只好依他说的,让那一群百姓上了船。果然,船得以从桥下顺利地驶过了。
宰相之所以想不出最省事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是因为他没有抓住船与桥之间的主要矛盾,只看到了船高与桥低这一对表面性的次要矛盾。聪明的渔童通过动脑,发现船不得过桥的主要原因是宰相船上人少吃水浅,若要船过只要请逃荒人上船增加重量让船下沉些,就可以顺利驶过桥去了。这里,渔童正是通过剖析矛盾抓住了桥低与船吃水浅这一对主要矛盾来解决问题的。
第二,对各类不同矛盾中的各种特性,必须具体分析。
毛泽东同志说过:“不论研究任何矛盾的特性……都不能带主观性,必须对它们实行具体的分析。离开具体的分析,就不能认识任何矛盾的特性。”不认识任何矛盾的特性,就不能正确地解决任何矛盾。
有一个战士在日记中曾经这样写道:“有一次,我们班进行战术训练,有几个同志动作不认真,当时我也不加分析,认为都是怕苦,就集合起来批评一顿,并讲了一些大道理。可不仅没有收到好效果,反而引起了一些人的不满,说我不了解情况乱下结论。当晚开班务会时,给我提了很多意见。原来三个动作不认真的同志,情况不一样,只有一个确实怕苦。我才知道自己犯了主观主义的毛病。第二天,我把自己多余的鞋给了那鞋底磨破了的战士;我对那个脚疼的战士不仅没批评,还表扬了他带病坚持训练;我还和那个怕苦的同志谈了话,讲明了战术训练的重要性。结果,大家的动作都很认真了。以后,我就经常注意根据班里的每个同志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方式和方法帮助教育每一个人,因而不断收到良好的效果,人人心情舒畅,同志们之间的团结友爱也更好了。”
这一段话具体地说明了具体问题必须具体分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