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学霸自学学习法
22640800000017

第17章 学生提高自学能力故事推荐(7)

40.小熊买瓜

夏天到了,太阳公公把大地烤得像着了火似的。熊妈妈忙东忙西地在家收拾屋子,可熊妈妈的两个儿子大懒和小馋却什么都不干,在大树下乘凉,还总喊:“热……”

弟弟小馋说:“这么热的天,吃上一块儿西瓜该多美呀!”大懒也附和道:“是啊!弟弟,你去买个西瓜吧!”两只熊都想吃西瓜,可是,都懒得去买。小馋说:“你比我大,你应该去。”大懒说:“你跑得比我快,你应该去!”妈妈说:“别吵了,你们俩一起去买,谁要偷懒就别吃西瓜!”两只小熊都想吃西瓜,于是一块儿买西瓜去了。

到了瓜园,兄弟俩挑了一个又大又圆的西瓜,交了钱,大懒抱起西瓜往家走。刚走出瓜园,大懒就“哎哟哎哟”地叫起累来,他要小馋抱西瓜。小馋不得已便抱起了西瓜。可是走了没多远,他又让大懒抱。他们站在那儿谁也不想抱,突然,西瓜掉到了地上,朝前滚了几步停住了。大懒和小馋一看,嘿,有办法了,可以把西瓜滚回家去。于是,他俩我踢一脚,你推一把,让西瓜不停地往前滚,不一会儿就回到了家。一进门,他们就大喊:“妈妈,我们把西瓜买回来了,快拿刀切开让我们尝尝!”

兄弟俩瞪大眼睛,咽着口水,看着妈妈洗瓜、切瓜。可是当妈妈切下去,只听“哗啦”一声,红红的西瓜水溅了一地,大懒和小馋一看,全都傻了眼。唉,只怪他们懒,在地上滚着西瓜走,两兄弟现在后悔也来不及了。

41.鲤鱼跳龙门

在鲤鱼家,鲤鱼奶奶特别爱讲故事,每天她都给鲤鱼们讲故事,小鲤鱼就是在美丽的故事的陪伴下长大的。一天,一群顽皮的鲤鱼正在大河里玩耍,领头的鲤鱼记得奶奶讲过,在大河和大海的交界处矗立着一座龙门,谁能跳过去,谁就可以变成一条大龙。大家便决定一起去跳龙门。

大家朝着龙门的方向游着游着,发现河面变宽了,河水也变深了。领头的鲤鱼奋力一跳,高兴地叫起来:“我看到龙门啦!”鲤鱼们都跳了起来,只见那个高大的龙门像一座桥,上面还插着许多红旗。

他们都相信,这就是真的龙门,可是谁能跳过去呢?领头的鲤鱼想先试一试,他像箭一样地冲向龙门,然后猛地跃起,可离龙门还差好远呢!这时,他被一股强大的水流冲进了龙门旁边的一个长洞里,并随着水流游到了洞外。

鲤鱼浮出水面,发现两岸有粉红色的桃花和碧绿的柳树,岸边还长着许多水草。接着,他的小弟兄们也都勇敢地冲了过来。最小的鲤鱼问:“咱们都过了龙门,怎么没有变成大龙呢?”

正在大家都觉得奇怪时,一只小鸟飞来了,领头的鲤鱼就游过去问:“小鸟姐姐,我们都跳过了龙门,可我们为什么没有变成大龙呢?”小鸟听后笑了,她说:“这里不是龙门,这里只是一个大水库,再说即使这里是龙门,跳过去也不会变成大龙,那只是一个美丽的传说。”

鲤鱼们听了都点点头,仿佛真的明白了似的。

42.瓜瓜脸红了

有个小朋友,他生下来的时候,胖墩墩、圆滚滚的,就像个西瓜。于是,爸爸妈妈便叫他瓜瓜,瓜瓜可爱吃西瓜了。

一天,天热极了,瓜瓜又要吃西瓜。妈妈拿出一个小西瓜,对瓜瓜说:“先吃这个,一会儿外婆要来,会给你带个大西瓜哩!”

瓜瓜拿起一块儿,咬了一口。哎,一点儿也不甜。他吃完一块儿,心里生着气,一甩手,把西瓜皮从窗口扔了出去,掉在胡同里的路上了。剩下的几块儿,瓜瓜也扔到了窗外。要是外婆真的带个大西瓜来,那该多好啊!于是他就趴在窗台上,一个劲儿地往胡同口望着。哟!来了个人,慢慢地走近了,是一位老奶奶。没错儿,是外婆来了。真的,还抱着一个大西瓜呢!

瓜瓜大声嚷嚷:“外婆,我来接你。”说完就连蹦带跳跑下楼。外婆听见了,心里一高兴,加快了脚步。走到垃圾箱旁边,不小心,一脚踩在西瓜皮上,滑了一跤,手里抱着的大西瓜摔了个粉碎。

瓜瓜出了门,看见外婆坐在地上,连忙跑去把她搀起来。他心想:该死的西瓜皮,哪个坏蛋扔的。咦,西瓜皮怎么这么小——坏了,这不就是他自己扔的吗?

瓜瓜吐了吐舌头,赶忙把摔破的西瓜扔到了垃圾桶里。

外婆见瓜瓜这么乖,就不停地夸他是个好孩子。瓜瓜的小脸红红的,他看了看外婆,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43.甘甜的不只是井水

在通往某旅游区的路旁,住着一位心地善良的老人。老人有一口井,据说那口井打到了泉眼上,不仅水量充裕,而且特别地清澈、甘甜,来往的过路人喝一口他的井水,总忍不住要喝第二口。

在旅游的旺季,那些来自远方城市的大小车辆,总会在老人的小屋前停下来。那些游客中偶有一人喝了老人的井水,总会惊讶地大声地呼唤同伴快来品尝。

于是,众人就拥到老人的井旁,痛快地喝着井水,不住地赞叹,说那井水比他们随身携带的高级饮料还好喝,有的游客干脆倒了饮料,灌上井水;有的游客喝完觉得不过瘾,就向老人借个壶装上满满的一壶井水,带在身上。

老人看着那些城里人畅快地饮着井水,听着不绝于耳的赞美,心里美滋滋的,嘴里不断地让着:“好喝,就多喝点儿,这井水喝不坏肚子,还能治病呢!”

看老人如此热情,又听说井水还能治病,游客们喝得更来劲儿了。有不少人临走时,还没忘了用大壶小桶装得满满的,说带回去给家里人尝尝。

游客中有人就嬉笑说:“老人家,喝你的井水,你应该收费啊!”

老人就摇头:“喝点儿水,还收什么费呢?愿意喝,你们就管够喝。”

看到老人如此慷慨,很多游客就把身上带的好吃的、好喝的,争着、抢着往老人手里塞,说让老人品尝品尝他可能没吃过的城里带来的东西。

老人一再推让不得,就像欠了游客许多似的,忙着跑到园子里,摘些新鲜的瓜果塞到大家兜里,看着他们高高兴兴地吃着、喝着,他也兴奋得跟过年似的。

就这样,不知不觉过了好几年,老人和他的那口井不知接待了多少游客。

有一年,老人病了,被他的儿子接到县城里了,他的一个侄子来替他看屋。

游客又来喝井水了,他的侄子见此情景,觉得发财的机会到了,就灌了许多瓶井水,摆放在路口,标价出售。

奇怪的是,竟无人问津。

老人的侄子就埋怨:这些城里人真抠,光想不花钱喝水。游客们则议论纷纷:井水都拿来卖钱了,这人挣钱也真是挣绝了,再说他那瓶子干净吗?水里放别的东西了没有?

于是,老人的小屋前,再没了往年热闹的场面,人们下车也只是方便方便,没人去讨水喝,更没有人给老人的侄子送东西了。似乎人们忘了或根本不知道眼前还有一口清泉,那清澈、甘甜的井水,足以让人陶醉。

老人病好归来后,又开始免费供应井水,游客前来喝水的又渐渐地多了起来,游客们纷纷地给老人带来很多物品,有的还很贵重,老人推都推不掉,还有不少人真诚地邀请老人去城里做客……

道理就这么简单:一样清澈、甘甜的井水,慷慨地馈赠,得到的是真诚的感激和酬谢;而一味地贪图回报,则收获的是无端的怀疑和必然的冷落。如那句俗语所言“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多给他人一些滋润,自己也必将得到滋润。

44.说实在话

宋朝时候,有一个神童叫晏殊。他从小天资聪颖,加上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从牙牙学语时,就听懂了《三字经》、《千字文》之类的蒙养读物;五六岁时,便开始熟读儒家经典,能写文章,做诗赋。在七岁时,被举为“神童”。

晏殊超人的聪明传到皇帝宋真宗那里,破格准让晏殊参加进士科考试,与举人们共同殿试。考进士,当时也称之为“殿试”,是由皇帝亲自出题的最高一级的考试。谁料,在殿试中,七岁少年晏殊竟然率先交卷,且文章出众,脱颖而出。真宗喜出望外,破例赐予他进士出身,成为有进士科以来年龄最小的进士。

宋代进士科考试,要先考诗、赋、论,合格之后,方能参加殿试。而晏殊为了证明自己确有真才实学,向皇帝提出进行单独补试。宋真宗正担心孩子的文章有偶然性,便欣然同意。

两天之后,“赋”试题目发了下来,晏殊一看,此题太熟,就对皇帝说:

“万岁,这赋我已经做过多遍,草稿还在。请换个题目。”

宋真宗闻听此言,不由得喜上心头,觉得这孩子太诚实可爱了。

考试完毕,晏殊交上答卷,宋真宗一看,果然文笔流畅,字句工丽,对晏殊赞不绝口,说他人小才高品德好,将来一定是国家的栋梁。于是,便委派他担任秘书省正字,同时让他在“秘阁”读书。晏殊如鱼得水,长了不少的见识。

俗话说,疾风知劲草,路遥知马力。一个人的品德才学,不是短时间就能定论的。因此,宋真宗密派史馆官员陈彭年,时刻关注小晏殊的行踪爱好。晏殊不失皇帝所望,对自己要求极其严格,每天都埋头读书,孜孜以求,待人谦和,择友慎重。宋真宗更加喜爱这小小的少年,还不时给予奖励。

恰巧,此时东宫缺少一名官员,是陪太子读书的官员。皇帝亲自点名晏殊去陪太子。

圣旨一下,上上下下不少人担心让晏殊陪太子读书会误国事。认为太子是未来的皇帝,应派一位德高望重、满腹才学的长者去引导太子、教导太子;晏殊虽才高八斗,但毕竟是个小孩子,孩子见孩子,还不玩个天翻地覆!明天的国家如何治理?

皇帝看透了官员们的心思,就直截了当地说:

“我已经观察晏殊多日,他虽年幼,但却谨慎、厚道,喜欢读书,很有才学,不随便与人交往;更不像史馆、秘阁的其他官员,一个个不是赏花游玩,就是举行宴会,不思进取。派晏殊到东宫去任职,我是很放心的。”

按常规,一般人听到皇帝的称赞,就马上磕头谢恩;但晏殊却对宋真宗说:

“万岁,小臣也并非不想到郊外赏花游玩和参加宴会,只是因为手中的钱少不能那样做。如果我有许多钱的话,大概也会游玩赏花和举行宴会的。”

晏殊这番话,既说明了自己的实际情况,又为同事们开脱,使他们不至于太难堪;而真宗皇帝听了,不但不生气,反倒认为这孩子诚实,不说假话,因此,对他更加信任和关照。

晏殊到了东宫,性格仍然十分耿直,与当时同在东宫的蔡伯郗成为鲜明对照。蔡伯郗与晏殊年龄相仿,也是个神童。但他没有真才实学,一生中一无建树,只能靠拍马献媚勉强维生,处处是一副奴才相。最后,只能落得个潦倒终生。

太子心中也明白,晏殊为人正派,诚实、谦逊,与蔡伯郗人品不同。所以,在他即位后,特意委任晏殊为当朝宰相,而让蔡伯郗当了个一般的官员。

45.揭开冰川神秘的面纱

据说有一牧羊人在一条冰川边小憩,他随手把已戴破的帽子扔在冰川上,就离开了。几个月以后,这位牧羊人又回到了老地方,这时候,他惊奇地发现被他扔掉的那顶破帽子已不在原处,而是在下游方向,离原处有一段距离。此时,这位牧羊人才意识到眼前这巨大的白色冰体不是停滞不动的,而是以很缓慢的速度向下移动。也就是说,冰川移动得很慢,以至于长期以来,人们一直以为它是不动的。

不同地理环境下发育的冰川,其移动速度往往有很大的差异。在美国西部、挪威中部、冰岛南部、新西兰西部等地,降雪量比较大,气温也不是很低,使得冰川底部与岩石基底之间有水膜存在,利于冰川下滑,这一类冰川移动较快,大约每天下移1米。新西兰西部有一条叫做弗兰茨·约瑟夫的冰川(FranzJosefglacier),其下移速度达到每天5米。但是,即使是这种移动较快的冰川,人们也很难用肉眼觉察它的移动。因为每天移动5米大约相当于每分钟移动0.35厘米,这种移动速度是难以凭肉眼看出来的。

在加拿大的北部地区和格陵兰岛,降雪量少,冰川的补给不足;加上这里气温低,冰川因而也大多成为冷性基底冰川,即冰川底部与岩石基底之间无水膜存在。这一类冰川移动十分缓慢。例如,在巴芬岛上有一条冰川,它每年只移动3.5米。这种移动速度更是难以用肉眼觉察到的。

有一些冰川偶然会有一种特殊的快速运动,叫做冰川跃动(surge)。冰川跃动速度可达一般冰川移速的10-100倍。有人还记录下冰川一天移动350米的速度。对冰川的这种急冲运动的成因,科学家至今还不是十分清楚。人们发现,发生跃动的冰川,其上游往往有一个堆积大量冰的存冰库。在一定的情况下,存冰库内的冰体变得不稳定,于是就快速向下运动而形成冰川跃动。也有人认为,某些冰川在冰川底部与岩石基底之间原先是没有水膜的,后来由于温度上升,它们之间形成水膜,突然之间使冰川底部变得比较润滑,使冰川快速下移。这种快速下移又产生较多热量,结果造成水膜更强的润滑作用,最后便产生了冰川跃动。还有人认为,地震是冰川跃动的触发因素。因为地震引起了雪崩,大量的冰雪降落在山谷冰川内,引发了冰体快速下移。冰川跃动十分壮观。冰体会发生强烈的断裂,形成许多杂乱地堆在一起的碎冰体,它们轰鸣咆哮地向下运动。不过这种情况并不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