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学霸智能学习法
22640700000025

第25章 学生提高学习智能故事推荐(15)

69.小歌星歌声动母情

8岁的孙佳星步入歌坛,成为我国录制个人歌曲专集磁带最小的歌星,也是第一个在电视台举办个人演唱会的儿童歌手。

孙佳星的母亲是一位音乐工作者。孙佳星4岁开始学小提琴。她很有音乐天赋,连教她的老师都感到吃惊。

妈妈对她要求很严,希望也高。但她不知道,女儿最喜欢的是唱歌,有一次电视播独唱音乐会,小佳星听得入了迷,练琴的时间到了,妈妈怎么也叫不动,最终生气打了她。在妈妈的眼里,小提琴演奏家和歌手是有天壤之别的。

妈妈不准她唱歌,她只好不唱,但她爱唱歌的心却在生长。1985年妈妈住院,把孙佳星托给剧团的人照看,小佳星自由了。剧团排节目,她跟着唱,在家里一个人唱啊唱啊,直到十一、二点钟。在剧团里有乐队伴奏,她唱得更起劲了。

妈妈要动手术了,小佳星突发奇想,要把自己最好的歌曲录下来去安慰妈妈。病床前小佳星按下了“play”键,歌声吸引了病房中所有的人,护士、大夫和其他病人。妈妈激动得流了泪。大家都夸这孩子唱得好,有人还把这盘磁带拿回去转录。

不久,北京电视台一位导演和词作家来到小佳星家,说是他们听了那盘磁带,发现了一个歌星,要邀请孙佳星参加春节联欢晚会。

妈妈终于同意了。春节联欢会上,小佳星的《聪明的一休》和《月亮弯弯》使万人倾倒。以后,小佳星受各大音像公司邀请,录制三十多盒磁带。《孙佳星影视歌曲专辑》第一辑销售量竟突破100万盒。以后,她又获各种大奖,成为年龄最小的歌星。

70.“发现”了公式

汤志浩1976年出生。5岁的时候就哭哭啼啼地要去上学,父母拗不过他,便送他进了校门。

小志浩聪颖过人,成绩一直居班级的第一名。他的学习方法极为特别,上课时从不记笔记,而是集中精力听讲。他认为上课不听课的人是最大的傻瓜。他学习的关键是弄清原理,并不在乎做多少题,同样类型的题做一道就够了。

上五年级时,他“发现”了一个公式。他就试着写了一篇论文,寄到中国科技大学。一位教授看了,大吃一惊,虽然这个公式是被别人证明过的,可目前一般教科书上已不介绍。一个五年级的小学生,竟能探讨如此高深的问题,很不简单。

1992年7月,国际化学奥林匹克大赛在美国匹兹堡举行,来自33个国家的132名选手角逐本届化奥赛的16块金牌。中国参赛队员汤志浩夺得了一枚金牌,为中国队获得团体总分第一立下了汗马功劳。

汤志浩载誉归来,被保送进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71.神奇的小棋手

“我要学围棋,我要跟邱伯伯学围棋!”5岁的常昊缠着妈妈,一个劲地嚷着。

“邱伯伯”就是邱百瑞,是一位执教二十多年的围棋教练,他曾培育了一大批棋坛国手。这次他应上海电视台“体育大看台”节目邀请举办围棋讲座。讲座没有结束,便引来了小常昊。到底收不收这个徒弟呢?邱教练决定先试试小常昊。

他没有让小常昊跟其他的队员对弈,而是让小常昊先看别人下棋。看了一天,又看了一天,这个5岁的孩子两眼盯着棋盘,是那么专注,凝神。邱教练知道:一个5岁的孩子,一动不动地观棋两天,这正是一个优秀棋手应具备的品质。于是,他收下了小常昊。

小常昊从此进行了严格的围棋训练,常昊一点也不觉得苦,因为他对围棋有强烈的兴趣,这兴趣又让他对围棋着迷。他的棋艺与日俱增,训练两个月,他就赶上了比他早进班八个多月的队员。

常昊也许是个“天才神童”。华东师大心理系的老师曾对他进行智商测验,测得的结果是138。奇!太奇了。因为一般的儿童智商在100到110之间。同时小常昊在对数字的记忆和排列上,也表现出超人的能力。比如你说625763,他马上能把这个数字倒过来背出。

在扬州要举行围棋国手赛,小常昊要去长长见识,妈妈请假带他去了。他有幸和“棋圣”聂卫平对弈一局,战后棋圣称赞他“真是个将才”。聂卫平又把小常昊介绍给日本的“棋圣”藤泽秀行,藤泽让四子和小常昊对弈一局,藤泽屡出怪招,可小常昊沉着应战,大胆出击,中盘时竟赢了藤泽。

1988年,在杭州举行的中华棋童“友谊杯”围棋决赛中,常昊得了冠军,这已是他第五次在全国围棋竞赛中获得冠军了。记者围着小常昊问:“你长大以后的志向是什么?”

小常昊想了想说:“我想好好下棋,打败全世界。”话说得多么自信。

72.聪明的果果

果果,是个聪明的小女孩。两岁时,她就能用普通话背诵《白雪公主》。这么长的故事,她竟然一字不差,而且还能把不同的人物用不同的语气来表述。

从小父母就教果果背诵唐诗,使小小的果果能出口成诗。果果的母亲以前唱过歌,在家没事时,她就教果果唱歌:《熊猫咪咪》、《采蘑菇的小姑娘》、《十五的月亮》等等。小果果记忆力超人,大人教过一两遍后,她就能唱出来。

6岁多一点时,父母送她到四川音乐学院一位钢琴教授林老师家中学琴。别的孩子每天练两三个小时才能会的课,果果只练半个小时就让老师满意。

果果9岁那年,四川省首届少儿卡拉OK电视大奖赛举行。全省十几万少年歌手参赛,果果选入12名决赛歌手。她登台演唱的《好爸爸坏爸爸》、《我是一条小青龙》获得了大赛的二等奖。

果果不但歌唱得好,琴弹得好,在班里她的学习成绩也非常好。1994年2月,她又获得了《少年文艺》全国少年风采大赛全才金座奖。去上海领奖的那天,是1994年2月15日,正巧是果果11岁的生日。领奖时,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任大霖为果果颁发奖状。任爷爷对果果说:“要永远把成绩作为新的起点,我们的脚下应该永远只有起跑线而没有终点。”

73.考“托福”的小状元

徐敏的父亲本来想让女儿学习弹钢琴,可徐敏却喜欢上了英语。小徐敏对英语有着一种特殊的天赋。外公常领她上街,她的一双眼睛不是盯在玻璃柜里的糖果上,而是常常停留在有英文字母的店名招牌上,看过的招牌她往往过目不忘。

父亲见徐敏喜欢英语,就尽量地向这方面去引导她,给她买了大量的英语录音带,平时教给她听。5岁时,小徐敏就能用英语进行对话了。

7岁那年,徐敏上小学一年级。同时她也和父亲一同上业余英语进修班,读的是《新概念英语》第一册,他们父女同在一个教室里学英语,成了当时的新闻。

小徐敏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读业余英语进修班时,不论是刮风还是下雨下雪,她从来就没有迟到过,她成了班上惟一的一个“全勤”生。

上五年级时,小徐敏的英语水平已经很高了。到底自己的水平是个什么程度?徐敏决定参加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举办的全球性托福考试。1990年1月13日,11岁的徐敏臂佩大队长的标志,走进了考场,人们都不相信:这么小的孩子也是参加托福考试的。

3月12日,一封从美国寄来的考分通知书送到小徐敏手里。小徐敏打开一看,成绩单上赫然印着“653”分。哇!这么高的分数,竟然是一位小学生取得的。人们知道这个消息后,都称小徐敏是“托福状元”。

74.“我家有个小弟弟”

我家有个小弟弟,

长得聪明又伶俐,

就是有个小缺点

——流鼻涕。

这首儿童喜爱的诗,是一个3岁的小孩子写的。他叫汪洋。1978年出生在河南省洛阳市。爸爸做文书工作,妈妈在市戏曲艺术学校教语文。汪洋刚会说话时,爸妈就读文章给他听,还教他念儿歌,背古诗。

聪明的小汪洋上小学时,就懂得很多了。当时学校里有个“小百花文学社”,要求三年级以上的学生参加,由于汪洋诗写得好,虽然他只上二年级,文学社还是破格录取他,并发给他小记者证。

自从加入了文学社,小汪洋创作的热情更高了。1985年国庆节,汪洋去武汉三姨家。武汉位临长江,江面烟波浩淼,船只来来往往,这壮阔的场面使小汪洋深有感触。回家后他写了《我在长江放小船》这篇散文,洛阳电台播出后被评为一等奖。

1986年,国内出了几个小诗人,像田晓菲、任寰、刘梦琳,他们都出了诗集。汪洋也决心学他们,争取10岁前出个诗集。

于是,小汪洋写了大量的诗,并且不断地在《金色少年》杂志上发表出来。1987年他写了94首,其中《小青蛙》等6首诗被选入《中国小诗人选》一书。

终于,他的第一本诗集《为男孩争气》,在他不满10岁的时候出版。

75.八岁的夜大生

1986年5月,上海外国语学院夜大班招生,来报名的人很多。当中竟有一名身高只有128米的小孩,这小孩叫杨德毅,年仅8岁,在曲阳新村第二小学读书。

负责招考的老师见一个小学生要报夜大,边笑边摇头,因为学院从历史上就没有接纳过8岁的大学生。

小德毅见招考的老师连报名都不让,就急得哭了起来。哭声换来了同情,老师就让他用英语说几句话。小德毅抹了抹眼泪,流利地说了几句英语,出色的英语水平得到了老师的赏识,上海外语学院破例同意他报名参加考试。考场上,8岁的小德毅同几百名成人进行着英语竞赛。发榜时,小德毅竟名列前茅!

这样,杨德毅成了我国第一个年龄最小的夜大生。

小德毅学习英语,是从5岁开始的,开始是父亲教他单词,他很感兴趣,上小学前,他就掌握了几百个英语单词;上学后,小德毅仍坚持利用课余时间学习英语。平时学校的课程重,他总是把老师布置的作业尽量提前完成,剩下的时间里,他就一头扎进英语词汇的海洋里。1985年的暑假,他每天自学英语不下5个小时。这样,小德毅借助国际音标进行自学,用了3年的课余时间就学完了小学和中学的8册英语教材,还读完了上海外语学院大学视听教材《走向生活》的前13课内容。

1985年的“六一”节,一批美国的在华留学生,到杨德毅所在的小学与儿童联欢。学校派出的翻译就是二年级的学生、年仅7岁的小德毅。一位名叫路易斯的美国客人和小德毅用英语交谈了几分钟后,惊喜地叫道:“真神!在中国我遇到了小同乡。”

76.少儿当行长

管钱是大人的专利,当银行行长更是大人的特权了。然而南京市却出了一位为人称道的少儿银行行长。她就是丹凤街小学四年级学生周菲,一个稚气未脱的小姑娘。

别看这位小行长还不到10岁,却是经过严格考察,公平竞争才被任命的。

南京团市委这次选拔少儿银行行长,一共有20名候选人,每个人过两道考核关。

先是实际操作:收款、点钞、记账、复核,周菲不慌乱,不拘束,有条不紊,几十笔业务,笔笔清楚。

再是理论知识:这需要当众答辩,然而周菲对答如流。

“办少儿银行有什么意义?”

“一是节约零花钱,支援国家经济建设;二是培养同学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增长金融意识,从小学创业,长大建设祖国。”

“你准备怎样选拔、培训小职员?”

“竞争上岗,先培训后用,边干边提高。”

思路清楚,观点明确,口齿伶俐。

周菲在20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团市委、市建行领导把写着“建设银行南京分行少儿银行理事长”的大红绶带披上了周菲的肩头。她在就职宣誓仪式上说:“我一定要认真履行职责,团结同仁,勤恳服务,扩大业务,办好银行……”俨然是一个老练的金融家了。

周菲上任,正逢南京长江大桥高架桥工程开工。火热的劳动场面感动了她。她想了一个巧妙的主意,算了一笔账:每人拿一元钱,全市43万少年就是43万元。每人10元就是430万……

一个多么巨大的数字呀!

周菲将自己的想法提交市少儿银行理事会,得到了一致赞同。这位行长走进了电视屏幕。南京电视台连续一周在黄金时间播放她的演说,市建行还专门为此发行了“金陵小主人”有奖债券。

“小主人”感动了“大主人”,“大主人”支持“小主人”。短短十几天,竟然集资2300万元,其中“小主人”集资就达20万元之多。美国国际有限公司董事长库伯克连连称赞:“中国孩子能办这么大的事,不可思议!”

这位小行长1993年荣获第三届十佳少年称号。

77.两色算盘

被称为“小小发明家”的赵宇,是辽宁省锦州市劳保小学三年级的学生。

一天,上珠算课,老师用算盘教具演算。赵宇的视力不好,怎么也看不清算珠的移动变化。心里很着急。

有一天,他看到一位女同学穿了一件很鲜艳的衣服,等这位同学一转身,却变成另一种颜色,真奇怪!原来这位同学的衣服是前后两种颜色,对比很鲜明。

善于动脑筋的赵宇受到启发:如果用两色的算珠——运算拨动的和静止不动的形成两色对比,不就容易看清了吗?他回家就动手做实验,把算珠涂成两色,背面是红色,运算时把算珠转过来,就变成红色,很容易看清楚。但是,教具算盘的串杆是带毛的,很紧,转动不容易。

他想了很久,也没找到一个更省事的办法,一天早晨,吃的是麻花,他吃着吃着,恍然大悟:“爸爸,我有办法了。”

他说出自己的想法,把盘杆做成麻花的扭曲形状,算珠的孔也不再是圆的,算珠能随着拨动时,自动转身变色,多么巧妙的主意呀!

在父亲的支持帮助下,赵宇的“双色演示算盘”成功了。这项发明获1992年“茅以升青少年科技奖”和第六届全国青少年发明创造比赛和科学讨论会一等奖。并申报了国家专利。

这一年,赵宇只有9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