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祝愿中年一代的科学工作者奋发图强,勇攀世界科学高峰。你们是赶超世界水平的中坚,任重而道远。古人尚能“头悬梁,锥刺股”,孜孜不倦地学习,你们为了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一定会更加专心致志,废寝忘食,刻苦攻关。赶超,关键是时间。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速度,时间就是效率。趁你们年富力强的时候,为人民做出更多的贡献吧。
我祝愿全国的青少年立志献身于雄伟的共产主义事业,努力培育革命理想,切实学好现代科学技术,以勤奋学习为光荣,以不求上进为可耻。你们是初升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革命加科学将使你们如虎添翼,把老一代革命家和科学家点燃的火炬接下去,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是对老、中、青三代人的祝愿,其旨意是在繁荣我国的科学事业。)我的这个发言,与其说是一个老科学工作者的心声,毋宁说是对一部巨著的期望。这部伟大的历史巨著,正待我们全体科学工作者和全国各族人民来共同努力,继续创造。它不是写在有限的纸上,而是写在无限的宇宙之间。
春分刚刚过去,清明即将到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是革命的春天,这是人民的春天,这是科学的春天!让我们张开双臂,热烈地拥抱这个春天吧!(结尾总括全篇,深化主旨,呼唤号召,精彩有力。)
这篇科学演讲,在结构安排上具有严密的逻辑层次,开篇直述主题和心意,“参加盛会,百感交集,思绪万千”;接着导入正文,自然而然地对往事进行回忆、对比,从中悟出“科学需要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更需要科学”的真理;进而推论,新的历史时期迫切需要科学的巨人,科学工作者要不负重任必须有务实的态度和创新的精神;在此基础上,激励老科学家“老当益壮”,中年科学家“奋发图强”,年轻一代努力进取;最后总结全篇,升华境界,抒豪情,寄壮志,提要求,发号召,紧紧围绕中心,以无懈可击的逻辑力量,完成了精辟的说理。这篇议论演讲,围绕“科学”做文章,全文有30多次出现“科学”二字。实在可谓“语不离宗”了。而且,通篇大讲科学丝毫没有枯燥腻味之感,相反给人以美的享受。演讲者以作家和诗人的气质,巧妙地运用警句、引语、象征、排比、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表达了老一辈科学家在“科学的春天”里浓烈的情怀。“蚍蜉撼树”,是对“四人帮”摧残科学的讽刺;“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是老一代科学家心情的写照;“嫦娥奔月,龙宫探宝”是对科技工作者的鼓励;“头悬梁,锥刺股”是对中青年科技人员刻苦攻关的鞭策;“初升的太阳”、“如虎添翼”、“青出于蓝”是对中青年科技人员的期望;“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是对“科学的春天”万紫千红、盎然春意的形象描绘。这篇精辟述理、优美抒情的演讲,虽是大谈其科学,也竟然妙语连珠,熠熠生辉。我们可以说,把它放在世界名篇里,也绝不会逊色。
6.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所谓条理清晰,层次分明,是指演讲材料的组织安排一定要井然有序,有条不紊。这是演讲结构的另一条重要的规律。
所谓层次,即是指表述主题过程中的相对完整、相对独立的思想单位,它是主题的构成部分。层次与段落不同,但又有密切联系。层次,是指内容的先后次序,演讲展开的脉络和步骤;段落,是指演讲的自然段,它是演讲内容的基本构成单位。一个层次,可以是一个自然段,也可能包含几个自然段。一篇成功的演讲,不仅要突出主题,紧扣中心,同时还必须有分明的层次和清晰的条理,只有这样演讲内容才能表述得生动完美。在此,我们不妨拜读一下列宁同志《在马克思、恩格斯纪念碑揭幕典礼上的讲话》,并从中感受一下它的结构艺术。今天,我们举行全世界工人革命的领袖马克思恩格斯纪念碑的揭幕典礼。
千百年来,人类在一小撮蹂躏千百万劳动人民的剥削者的压迫下受尽了苦难。旧时代的剥削者地主所压榨和掠夺的是分散的愚昧的农奴,而新时代的剥削者资本家所碰到的却是被压迫群众的先进部队,即城市工厂的产业工人。工厂联合了他们,城市生活教育了他们,共同的罢工斗争知革命行动锻炼了他们。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伟大功绩,在于他们用科学的分析证明了资本主义必然崩溃,必然过渡到不再有人剥削人现象的共产主义。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伟大功绩,在于他们向各国无产者指出了无产者的作用、任务和使命就是首先起来同资本进行革命斗争,并在这个斗争中把一切被剥削的劳动者团结在自己的周围。
我们处在一个幸福的时代,处在伟大的社会主义者的这个预言已开始实现的时代。我们大家看到,在许多国家里已经显露出国际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曙光。帝国主义对各国人民的大屠杀的不堪言状的惨祸,到处激起被压迫群众的英勇精神的高涨,百倍增强他们为解放而斗争的力量。
让马克思恩格斯纪念碑再三提醒千百万工人和农民,我们在斗争中不是孤立的。较先进的国家的工人在同我们并肩奋斗。在我们和他们的面前还有艰苦的战斗。在共同的斗争中,资本的枷锁一定会被打得粉碎,社会主义一定会取得最后胜利!这是列宁同志在十月革命周年纪念日发表的一篇著名的政治演讲。当时外部有英、法、美、日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国内有社会革命党和孟什维克的配合捣乱,列宁因遭暗杀而负重伤,形势十分严峻。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团结人民,英勇斗争,保卫了十月革命的胜利成果。这篇演讲便是在这复杂的背景中发表的。演讲热情颂扬了无产阶级革命领袖马克思、恩格斯的伟大历史功绩,阐明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指出了革命斗争的光明前景,极大地鼓舞了逆境中的俄国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斗志,无愧为马克思主义的一篇重要的历史文献。
这篇演讲不但思想深刻,概括力和感染力强,最为突出的是它结构严谨,层次分明,具有不可战胜的逻辑力量。首先明确提出马克思和恩格斯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领袖这一中心,总起下文。紧接着,围绕中心,回顾工人革命斗争的历史,热烈赞颂马克思、恩格斯的丰功伟绩。在这个主体部分里有三个层次。第一层,从新旧时代的对比中,说明了工人阶级登上世界历史舞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由此揭示马恩学说产生的历史背景;第二层满腔热情赞颂马恩的伟大功绩,指明了无产者的作用、任务和使命,为无产阶级正确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第三层指出马恩学说已开始实现,从而证明了他们的伟大。演讲的结尾部分,概述全文,得出结论,阐明树立纪念碑的意义,给听众以启示和力量。斯大林曾高度评价列宁的演讲特色说:“我佩眼的是列宁演说中那种不可战胜的逻辑力量,这种力量虽然有些枯燥,但是紧紧抓住听众,一步步地打动听众,然后把听众俘虏得一个也不剩。”
四、先声夺人:演讲开头的艺术
1.出口点题的演讲开场白
这是许多演说家通常爱用的一种方式,它不仅直截了当地交代演讲题目及演讲的原因,吸引听众的注意,而且又可以引出下文,使人觉得自然、顺畅。例如鲁迅先生的演讲《少读中国书,做好事之徒》就是这样开头的:今天我的讲题是:《少读中国书,做好事之徒》。我来本校是搞国学研究工作的,是担任中国文学史课的,论理应当劝大家埋首古籍,多读中国书。但我在北京,就看到有人在主张读经,提倡复古。来这里后,又看见有些人老抱着《古文观止》不放,这使我想到:与其多读中国书,不如少读中国书好。在这段简短的开场白里,鲁迅先生清楚明白地交代了自己的讲题和为什么要这样讲的原因,不转弯抹角,自然引起了听众的注意,并且令人费思不解。鲁迅的这个讲题,正是他此次演讲的中心论点,从这里‘演说开去,顺理成章,过渡自然,使得整个演讲节奏紧凑有力。教授中国文学和导师竟然主张少读中国书,这与常理明显相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怪事?听众怀着这种疑问,就感到非听下去不可了。
赫胥黎是英国19世纪著名的科学家。1883年他在英国皇家年会上发表了一篇题为《科学》的演讲,他就是从讲题说起的:首先我要感谢你们以仁慈及欣赏的态度来接受我的演讲题——科学,我用它来祝贺你们身体健康,而且当我听到这个讲题是一个类似这种会议所提议的时候,我更感谢不尽,因为近几年来我发现一个日趋强大的倾向,有些被戏称生于未有科学时代的人,都视科学为一股入侵的势力,并认为如果科学大行其道的话,将会把所有的其他行业逐出宇宙。我想一定有很多人把我们这个时代的新兴的科学视为是由现代化思想之海中冒起的海怪,其目的是为了要毁掉艺术。所以呢,这位希腊神话中杀死海怪的英雄,会借着作家的笔或编辑的文章,来发泄其不满,并随时要杀掉这只科学的海龙。诸位先生啊!我倒希望这位英雄能把海龙想得好一点。(听众大笑)第一点,为了他自身的安全起见,因为海龙的头很硬,颚很利,而过去它都能显示出征服挡在其路的东西的能力;第二点,为了公正起见,就我所知,我可以向你们保证,这种动物如果你不去理它,它非常的温和。(笑声四起)至于它对艺术这位小姐又怎样呢?它会表示出它最温柔的尊敬,对她一无所求,除了看她快乐地成家,然后每年生下一大群我们四处都可看到的可爱的孩子。(欢呼声四起)。演讲者以热诚和谦逊的言辞亮出了讲题,并围绕对科学的认识,委婉含蓄地批判了错误可笑的倾向,接着又使用生动的比喻,寓说理于形象之中,使人耳目一新。他在幽默诙谐的谈笑的同时,又恰当使用逻辑方法,论证了科学与艺术的辩证关系,阐述了独到的见解,使得听众在轻松愉悦之中受到启发和鼓舞。
从演讲题目说起,简洁便捷,既人题快又过渡自然,因此,不少青年演讲者也很喜欢用这种方法开头,有的演讲者的用例就很出色。例如,在《演讲与口才》杂志社与吉林市图书馆举办的演讲培训班结业典礼上,有13名同志作了汇报演讲。长春百货大楼的刘小玲演讲到结尾时,满腔热情地说:“欢迎大家到我们百货大楼来!”在听众热烈的掌声中,一位民警走上讲台,他向大家敬个礼后,便借刘小玲之尾入自己之题,开始了演讲:同志们,刚才那位营业员同志说,欢迎大家到百货大楼来;可我呢,却不欢迎大家到我那里去,因为我是长春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的。提起交通警嘛,有人给我们送了个雅号——“马路橛子。”好吧,今天我就专门讲一讲《好一个马路橛子》。这种演讲开头,就地取材,“借他山之石攻己之玉”,生动风趣,过渡自然,十分诱人。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余德馨的《受骗的“上帝”》的演讲开头:我演讲的题目是:受骗的“上帝”。
这可是个离经叛道的题目。说它“离经”,是因为在信教的人看来,圣经明明白白地写着,一切是上帝创造的,上帝又怎能受骗呢?说它“叛道”,是因为唯物主义的观点是: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又哪来上帝?更哪来受骗的上帝呢?不!“上帝”是有的,“上帝”就是你、我、他。有一句名言:“顾客是上帝”。我们每个人,一生下来都必然是消费者,也就是直接或间接的顾客,因此,我们大家都是上帝——当然,这个“上帝”是打引号的,不然我在这儿就成了牧师布道了。
好,现在我来谈谈咱们消费者作为“上帝”的受骗情景吧!演讲者首先直接点明讲题,接着从“离经叛道”生发开去,进而把至高无上的上帝和顾客是“上帝”联系起来,再自然过渡到正文揭示消费者上当受骗的情景。这种直接点题、破题的方法,简洁明快,饶有趣味,过渡也十分自然。明明是倍受尊重的上帝却偏偏上当受骗,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怪事?这个问题对听众是有很大吸引力的,人们不能不急切地等待下文。这不但调动了听众的情绪,也活跃了人们的思维。
郑智勇是一位很出色的青年演讲者,他在《“球运”和“国运”》的演讲中,就是这样登坛开讲,直呼主题的:我演讲的题目是:“球运”和“国运”。在座的年轻人还记得第9届世界女子篮球锦标赛上中国队和美国队的一场比赛吗?离终场还有70秒时间的时候,中国队领先3个球,但是由于中国队比赛经验不足,致使美国队反败为胜。当时外国报纸惋惜地评论:“中国队球运不佳。”国内的球迷们也面面相觑,长吁短叹:“唉,中国女篮姑娘球运不好!”这样看来,打球似乎有“球运”。
究竟有没有“球运”这个东西?客观地说,应该是有的,但它并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额骨头高”,靠碰运气碰来的。它来自运动员流血流汗,奋力拼搏的刻苦训练;它来自教练员运筹帷幄、叱咤风云的英明指挥;它来自技术和体力的巧妙结合;它来自天时、地利、人和;……这个开头入题简便轻巧,毫无拖拉繁杂之感。他从中美女篮球赛本不该输、结果却痛败的这个事例,引出报纸和球迷对“球运”的感叹,然后客观、辩证的阐明自己的见解,自然而然地引入演讲正文,显得流畅顺达,使人愉悦,好像身临悠悠流淌的清溪,兴致倍增,为之吸引。应该说这个演讲开头是很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