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口才训练集中营(中)
22640400000063

第63章 职场公关的语言艺术(5)

17.怎样避免交谈中的冷场

在我们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中,尤其是在比较正式的场合,如聚会、议事等常会出现冷场的现象,彼此都尴尬,这主要是由于彼此之间不大熟知,性格、兴趣、年龄、职业、身份、心境甚至素养等种种原因不同造成的。在目前竞争激烈的经济社会中,交往发挥着重要的沟通作用。而其中的主角尤其要善于驾驭谈话场面的节奏,做到谈话场面活跃而又和谐,保证参与者身心愉悦。因此,学会把握谈话场面的节奏,对于每一个谈话者有着重要意义。

我们常常有这种感觉:“一和那个人说话,就高兴得忘了时间。”倘若要使长时间的谈话不至于有冗长之感,而是使每一位参与者在不知不觉中度过美好时光,根据当时的情境设置话题,就是一种好办法。

(1)风趣接话转话题

在谈话中善于抓住对方的话题,机智巧接答,可以使我们谈话变得风趣,从而使谈话活跃起来。

巧妙地接答对方的话茬,可以把原来的话题引向另一个话题,使谈话转变一个角度继续进行下去。有这样一个事例:刘某是公司负责某一地区的销售业务员。公司为了加强和客户之间的联系,特举办了一年一度的“工商联谊会”。公司安排刘某在会议期间陪同他的客户顾某。他们路过一家商场,谈起了商场销售情况。未了,顾某深有感触地说:“现在,市场竞争够激烈的。”刘某接过他的话茬儿说:“就是。在你们单位工作的业务员也不少吧?”就这样刘某既把话题延伸下去,同时又把话题朝向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

(2)适时地提一些引导性的话题

提出引导性话题,可以给他人留下谈话时间和空间,特别是对于那些不善于当众讲话的人。这些话题可以根据对方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职业性质等方面来设置。比如:“近来工作顺利吧”、“听说你最近有件高兴的事,是什么呢”、“前一阵我见到你的孩子,学习怎么样?”先用这些听起来使对方温暖的话寒暄一下,便于开展谈话。对于那些在公司上班的人,可以探问对其公司的日常规则的看法,像:“你们公司,每周都要举行升旗仪式,之后还要做早操,召开例会,你是怎么看待?”引导性话题应该注重可谈性和可公开性。对学文的不宜谈深奥的理科的问题,反之亦然。不宜在公开场合触及到个人隐私,或者是背后议论他人等。如果引导性话题过于敏感,或者越出了对方的兴趣爱好,或者过于艰深,超出了对方知识结构等原因,对方也许不愿说,也许真的无话可说。提出这类话题,目的是让对方开口讲话,不能让对方讲,还有什么意义呢?

在提一些引导性话题的时候,也要注意方法和策略,不要让对方感到难以回答和附和而已。比如:“你是不是也觉得你们现在的厂长很能干?”人家要说是赞同的话,他自己的确也有保留意见;要说是不赞同,而你已经认可了,他总不至于在你的面前进行反对吧,何况是说别人的坏话呢?这样的话题,处理得不好,会让自己失去谈话的亲和力,适得其反。再者也不要问些大而空的问题,让人不知从何说起,最好具体点。

(3)从与参与者相关的事件找话题

这是我们在谈话中寻找话题最常用的方式。这种方式情境性非常强,形式也最为多样,只要我们平时多观察周围的人和事,就能找到多种多样的话题。

可以从对方的名字特色说开去。如读起来很动听,这样动听的名字起的时候一定是费了一番功夫,是不是还有其他寓意等等。可以从对方的居住地谈起。如询问对方居住在哪里,是不是本地人,出生地在哪里,进而谈到对方家乡的习俗、自然风光、人文景观、风物特产等等。可以从对方的职业谈起。如询问对方的工作是什么,是不是很紧张,在工作中可有什么奇闻趣事,甚至可以谈到目前的就业形势等等。可以从对方正在做的事谈起。如从对方手里拿的东西、正在阅读的书籍、正在欣赏的乐曲等等谈起对方的兴趣。所有这些,都可以帮我们找到与他人答话的契机。

(4)抛出自己的观点诱导他人谈话

在交谈过程中,如果出现冷场现象,可以就时下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先表达自己的观点,然后询问他人对你的观点有何评价。有时也可以特意地装出不懂的样子,并表现出急切想知道的样子,让他人讲给我们听。如果我们不明白而对方通晓的事,往往能激发对方在心理上的优越感,他们也因自己说出的话有人听感到兴致勃勃。当然,我们明明知道的事,有意装着不知道,一旦让对方识破,就会引起他人的反感,因此,与其装得不真诚,倒不如不装。

18.巧妙回答记者提问

记者的提问往往是漫无边际的。从轰动全球的国际事件,到使你面红耳赤的生活隐私,没有一样不是记者所关心的,对此你又不能充耳不闻。

多数人在记者面前都会感到局促不安。记者的态度、表情、语气,再加之某些场合下摄影器材的操作影响等等,集合起来对被采访者的心理构成一种很大的压力。因而,对于一位初次接受采访的人来说,在这种场合语无伦次、举止失当是不足为怪的。问题是我们应当设法从主观上减轻或解除这种压力。遇到敏感话题时,回避易引起猜疑的话语。这就需要随机应变、巧解疑团的本领。

在答记者问中,记者是居于主动进攻的位置。在更多的情况下,你是要随着记者的意图走的。一问一答的形式,使你不可能有一个系统而严密的思维程序。

记者的提问往往是很突然的,带有明显的跳跃性。一个问题和另一个问题完全可能是毫无关系的,这使你摸不清记者们在想什么。因此,有经验的人认为,在接待记者之前,最好是去赏赏花,听听音乐,或是做一件你觉得最轻松舒适的事情。

另外,在答记者问中,对于对方的问题,要求你必须迅速地作出反应。这就要求你有较高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较为全面的知识。可以说,迅速、准确、恰到好处地问答提问,是征服记者的关键。1984年2月9日,莫斯科电台插放古典乐曲,前苏联国防部长乌斯季诺夫暂缓赴印度访问,苏共最高领导人安德罗波夫之子从瑞典被召回……这一切,使敏感的西方人士怀疑是安德罗波夫逝世。当夜,在美国国务院举行的一次晚宴会上,美国高级官员和新闻记者向苏驻美大使多勃雷宁探问有关安德罗波夫已故的传闻是否属实。多勃雷宁不动声色地答道:“如果他已死了,我还会在这里吗?”他还说,前不久返莫斯科述职时曾见过安德罗波夫,见其精神甚佳,只是有点“感冒”,仍照常办公。最后,他诙谐地说:“我看,不要再谈这个问题了。不然,他好好的都会被气死了。”其实,安德罗波夫在前一天就病故了。克里姆林宫秘而不宣的原因是权力移交的人事安排尚未确定。多勃雷宁心怀这么一个大问题,面对官员、记者咄咄逼人的问话,丝毫没有惊慌失措,而是冷静应付,谈笑风生,真是一位出色的外交家。

19.公关活动中说话投其所好最有效

对人说话,应该投其所好。能够投其所好,你的话才能在人心中发生作用。反之,则自然发生不了效用。美国西雅图有一家美籍华人开的餐厅,为招揽顾客,每当客人餐后离去时,总要奉送一盒点心,内附精致“口彩卡”一张,上印有“吉祥如意”、“幸福快乐”等吉言。有一对情侣是这家餐厅的老主客,他俩在结婚的那一天,满怀喜悦来到这家餐厅,在他们期待良好祝愿的时刻,打开点心盒,却意外地发现没有往常的“口彩卡”,顿感十分不吉利,心里老大不高兴,他们便向老板“兴师问罪”,不论老板怎样赔礼道歉,他们就是觉得扫兴。看到这种情景,刚到美国探亲的老板的弟弟微笑着走上前去,说了一句美国常用谚语:“没有吉言就是最好的吉言”。听到这句话,新娘破颜一笑,新郎转怒为喜,高兴地和他握手拥抱,连连道谢。在意外事件面前,兄弟俩的处理方式大不相同,兄长采取的是正面消极应对的策略,而弟弟采取的则是侧面出击,主动地投其所好的说话策略。兄长的做法不能消除意外事件给这对新婚夫妇造成的不祥之感,越赔礼道歉越加重这种情绪。弟弟通过对意外事件(没有口彩卡)作出机智的解释,直逼要津,较好地满足了对方的心理需要,既掩盖了过失,又消除了对方的不祥之感。

投其所好的说话方法最关键的在于找到切入点,切不可盲人摸象般胡乱谈论,最终导致让人与你背道而驰。打动人心的最佳方式是:跟他谈论他最感兴趣的事物。

拿纽约一家最高级的面包公司——杜维诺父子公司的杜维诺先生来说吧。杜维诺先生一直试着要把面包卖给纽约的某家饭店。一连四年,他每天都要打电话给该饭店的经理。他也去参加该经理的社会聚会。他甚至还在该饭店订了个房间,住在那儿,以便成交这笔生意。但是他都失败了。

杜维诺先生说:“在研究过这位饭店经理为人处世之后,我决定改变策略。我决定要找出那个人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他所热衷的是什么。”

“我发现他是一个叫做‘美国旅馆招待者’的旅馆人士组织的一员。他不只是该组织的一员,由于他热忱,还被选为主席以及‘国际招待者’的主席。不论会议在什么地方举行,他一定会出席,即使他必须跋涉千山万水。”

“因此,这次我见到他的时候,我开始谈论他的那个组织。我看到的反应真令人吃惊。多么不同的反应!他跟我谈了半个小时,都是有关他的组织的,语调充满热忱。我可以轻易地看出来,那个组织是他的兴趣所在,他的生命火焰。在我离开他的办公室之前,他‘卖’了他组织的一张会员证给我。”

“虽然我一点也没提到面包的事,但是几天之后,他饭店的大厨师打电话给我,要我把面包样品和价目表送过去。”

“‘我不知道你对那个老先生做了什么手脚,’那位大厨师见到我的时候说,‘但你真的把他说动了!’”

“想想看吧!我缠了那个人四年——一心想得到他的生意——如果我不是最后用心去找出他的兴趣所在,了解到他喜欢谈的是什么话,那我至今仍然只能缠着他。”有一位学者说过这样的话:“如果你能和任何人连续谈上十分钟而使对方感兴趣,那你便是一流的沟通高手。”

这句话看来简单,其实也并不容易,因为“任何人”这个概念范围是很广泛的,也许是工程师、律师、教师或艺术家。总之,无论三教九流,各种阶层人物,你能和人谈上十分钟使他们感兴趣的话,需要很高的说话涵养,要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

不论困难或容易,我们先要渡过这个难关。常见许多人因对于对方的事业毫无认识而相对默然,这是很痛苦的,其实肯下点工夫,这种尴尬的情形就可以减少,甚至成为一流的沟通高手也并非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