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智慧故事荟萃(上)
22640300000038

第38章 晓事明理故事(12)

【庞振坤断妻】

清朝乾隆年间,邓州(今河南邓县)州府衙门,一日来了个老老实实的庄稼汉,他状告本地一商人拐走了他的妻子。这女人是势利小人,因贪图享受,只承认商人是她的丈夫。州官一时难以判决,只得请来有名的智者庞振坤。

庞振坤一边打量着庄稼汉和商人,一边在想计策。看到那女人的旁边站着个刚会走路的小孩,忽然间计上心来。他叫衙役从街上买来糖块。庞振坤把那孩子抱过来,先给他吃了几块糖,又给他一块糖,说:“把这块糖送给你爹吃。”那孩子乖乖地把糖块送给了庄稼汉。商人和那女人见真相大白,只好伏罪。

【王尔烈巧言服众】

清乾隆年间江南举行科举考试,乾隆帝任命王尔烈为主考官。应试的举子都是些名士,听说主考官是个北方人,想奚落他一番。有人在王尔烈住所门旁贴出一个上联:“江南千山千水千才子”,王尔烈见后提笔写了下联:“塞北一天一地一圣人。”众举子不由赞叹:千万个才子也抵不上一个圣人(孔子)啊!有一个举子不甘心,挑衅地问道:“王大人学识到底如何?”

王尔烈笑道:“天下文章数三江,三江文章数吾乡,吾乡文章数吾弟,吾为吾弟改文章。”举子们不由得肃然起敬,不敢再无故取闹。

【林则徐巧放黄蜂螫英军】

清道光十九年(公元1840年),林则徐(公元1785—1850年)任两广总督,奉命去广州查禁鸦片。他发现土炮太落后,对付不了洋人的新炮,于是,下令赶造新炮。此时,常有英国舰艇袭扰,林则徐想了一条妙计,来打击英军。

一天清晨,云雾笼罩着海面,忽报英舰又来侵扰。英舰毫无顾忌地向虎门驶来,快到虎门时,英舰指挥官发现前方海面上,有一大片红缨笠在游动,以为这是清军在向英舰游来,便下令射击。然而,一阵浓烟过后,水面上出现无数黄蜂向英舰飞来,螫得英军“哇哇”直叫,英舰指挥官只得下令:掉转船头。

这红缨笠下面,原来是装满黄蜂的尿壶,英军炮火击破了尿壶,黄蜂大军便钻出来飞向英舰。

【林则徐醉马胜义律】

清道光二十年(公元1841年)5月,英国女王派懿律和义律兄弟俩,带领英海军陆战队在澳门登陆。数百名英兵在义律兄弟俩指挥下,小心翼翼地摸索前进,走了一个多小时未见到一个人,忽然前哨发现前面草地上有几百匹马在吃草,英军欣喜若狂,纷纷奔去抢马骑行。不料走了一些路,这些马一个个全都倒了下去,英军个个都栽倒在地。这时,中国士兵从四面八方涌来,枪炮齐发,许多英军中枪伤亡,义律兄弟俩只好带着残兵仓皇逃窜。

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一名马夫给林则徐献了一计:将这些马事先灌了麻醉药,时间一到药性发作,就都倒了下去。

【黄牟语惊盗贼】

清朝咸丰年间,江南某县一个叫张欢的人,家里养了十多只斗鸡,其中有一只被人誉为“常胜将军”的斗鸡,突然被人偷走了。张欢急忙跑到县衙门报案。县令黄牟把张欢家的左邻右舍都传来审讯,十多个人没有一个承认的。黄牟假装不予理睬,自己审理别的案子,让这十几个人跪在堂下。过了很长时间,黄牟装着疲劳的样子,说:“你们暂且回家去,明日再审!”

众人闻言都站起转身要走,黄牟突然大喝一声:“偷鸡贼也胆敢溜走吗?”那偷鸡人不由自主地又跪在地上,直叩头求饶。

【石达开诱击向荣】

1852年10月,太平军兵分两路,一路进攻长沙,一路由翼王石达开(公元1831—1863年)率领二千多人渡过湘江,开辟一个后援基地。石达开率军迅速渡过湘江,清军获悉,派向荣率兵三千追击。石达开把主力隐蔽在湘江中心水陆洲南部的丛林中,然后派小支部队诱战。向荣见太平军少,便紧追不放,想一口吃掉。当清军追到丛林时,一声令下,石达开率主力悄悄地沿丛林两侧包抄向荣的后路。向荣见丛林中隐约有太平军旗帜时,惊呼:“不妙,我们中计了!”这时,石达开已率太平军猛冲过来,清军惊慌失措,丢盔弃甲,狼狈逃窜,或刀下丧命,或溺于水中,几乎全军覆没。

【加薪助火保城池】

康天福是太平军一名副将,一次奉命驻守虞城(今属河南)。同康天福一起守城的叫钱贵成,也是一名副将。钱贵成见太平军大势已去,打算归顺朝廷,出卖虞城,以为进身之功。一天他秘密地同城外的清军约定:“我在夜半放火烧城门,这时,你们乘乱杀进城来。”等到夜半,哨兵见城门处有火情,马上报告康天福。康天福认定这是奸细所放,没有上当,反而命人往火堆上不断地添加柴薪,使火势越烧越旺。城外清军看到熊熊大火,根本无法进城,虞城得以保全。

【前门接旨后门斩首】

清末大太监安德海奉慈禧太后之命,出京城结纳外臣。因清宫历来有条祖训:“内监不许私离京城四十里,违者由地方官就地正法。”慈禧嘱咐安德海悄悄出去,暗暗回来,不得张扬。哪知安德海骄横惯了,出京城没几天,他就在船上升起大旗,大肆张扬,让沿途官吏接送,收受贿赂,所到之处,鸡犬不宁。船入山东境内,山东巡抚丁宝桢(公元1820—1886年)接到德州知府报告,说是安德海已到德州境内,丁宝桢问知府见到圣旨没有?知府说没看到。丁宝桢猛地拍一巴掌,说道:“好!你现在立即去将安德海一行提来。”丁宝桢之所以敢在太岁头上动土,一是他知道内监不得私自离京的清宫祖训,二是他对慈安、慈禧间的矛盾了解得很清楚。丁宝桢心想,安德海是慈禧的人,他此次出京必得慈禧的暗许,而慈禧不降明旨,说明东西太后间有矛盾。丁宝桢决定向东宫太后慈安请旨发落。不久,东太后降旨:着令丁宝桢将安德海就地正法。丁宝桢正准备执法时,忽听一声:“西太后懿旨到!”安德海以为捞到了救命稻草,从地上蹦起来,叫道:“姓丁的,这回看你怎么收场!”丁宝桢不慌不忙,大声吩咐:“前门接旨,后门斩首!”西太后的懿旨是:火速将安德海押解回京。不过,在丁宝桢接旨时,安德海的脑袋已落地了。

【秀才智罚势利掌柜】

清朝光绪年间,四川成都附近一小镇上有个开酒馆的许万胜,为人刻薄,吝啬势利。一日,有五六个挑粪的农民,想进店喝酒。许老板嫌臭,叫他们打了酒到店外去喝。农民不肯,他张口大骂“臭挑粪的”,有一个农民为了气气他,故意把粪桶搁在店门口,说是找水喝,走了。

这时,镇上秀才史明龙也在店里喝酒,看见许老板势利眼,为农民打抱不平,把一个精致的竹篮放在桌上,对许老板说:“家里有急事,我先回去看看,桌上的酒菜不要撤,待会儿我还来喝。”许老板见竹篮里放满精致点心,顺手拿了一块尝尝,味道不错,又吃了几块。一会儿,史明龙回到酒店,看见少了好几块点心,急得大叫:“谁吃了点心?那是专门用来毒耗子的呀,人吃了就没命啦!”

许老板听了,脸色灰白,急忙说:“我吃的……怎么办呀!”史明龙说:“快,快,快吃大粪,只有大粪才能解毒性。”许老板听了,只得闭着眼睛喝了两瓢大粪。顿时翻肠倒肚,连黄水都吐了出来。史明龙这时说:“其实点心里并没有毒药,这次小罚你一次,你要记住,臭的不是大粪,而是你这类粪蛆!”

许老板大呼上当,自认晦气。

【名画师妙讽慈禧】

李奎元是清朝末年山东烟台一带颇有名望的画师。慈禧太后听说李奎元的画出神入化,富有诗意,便命人叫李奎元为她画一幅画。

李奎元不仅画好,人品也好,他目睹国家和同胞受到列强欺压凌辱的悲惨情景,十分痛恨洋鬼子,也痛恨卖国贼。

李奎元同徒弟一起到京城为慈禧作画,他对徒弟说:“老妖婆是亡国的祸根,我要画一张揭露她的罪恶的画。”在官府限期的前一天,李奎元完成了献给慈禧太后的画,当天夜里,趁人不备,他带着徒弟连夜逃出京城。

第二天,慈禧太后带着文武官员前来看画。太监掀起幔帐,见画面上洋人排成长队,前面是一个胖娃娃用双手托起一个火红的桃子。文武官员齐声喝彩:“好一个仙童祝寿,好一个万国朝拜。”慈禧听了,面带愠色,怒斥道:“你们这些笨蛋,这画明明是含沙射影讥讽我,还说什么万国朝拜。”众大臣见老佛爷发怒,吓的都跪倒在地。有一个大臣又偷偷地看了看这幅画,终于明白了画的意思:说慈禧在洋人面前临阵脱(托)逃(桃),怪不得老佛爷要大发雷霆呢。

【喝醋治窃贼】

清朝文人陆清献当嘉定(今上海市嘉定县)县令时,惩治盗贼,方法奇妙。窃贼抓获后,对他们既不拷打,亦不训斥,让他们学纺棉纱,通过劳动,改邪归正。他对盗贼说:“你们好好学纺棉纱,学成后就放你们出去,决不食言。”窃贼们起早贪黑地干,都想早日学成后与亲人团聚。对一些表现好的,在放其回家时,还给一些钱,说:“这是你们的劳动所得,拿去可做小本生意,”多数窃贼能重新做人。

有一些窃贼本性难移,放出不久又去偷窃,对这些恶习不改的窃贼,陆县令亦不动刑,让人给他们喝醋,在他们大口喝醋时,差役用手猛拍窃贼的前胸,使其气管急剧受呛而咳嗽不止,这些贼不敢再去偷窃。因为他们再去溜门撬锁时,不停的咳嗽声会惊动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