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历史故事精选(三)
22639900000076

第76章 以富国为理想的一代船王:卢作孚(1)

1.卢作孚事略:善识时务善经营

卢作孚,1893年出生于四川合江,是中国现代民族工业史上著名的航运实业家。他白手起家,创办民生轮运公司,由一条载重70吨的客轮发展到拥有江轮、海轮148艘,在内河与外海有数十条航线,分支机构和附属单位遍及全国,职工超过万人的大公司,成为中国最大的民族资本企业集团之一。

卢作孚少年时因家庭经济困难仅读完小学便辍学,后靠补习自修竟成为中学生文化补习的教师。辛亥革命前夕,他加入中国同盟会,投入辛亥革命的洪流中。此后任《群报》、《川报》记者、编辑和主编。1921年任四川永宁道教育科长,推行新文化运动。1924年任四川通俗教育馆馆长。次年他毅然辞官,以敏锐的经济眼光和胆识,谋划创办民族航运业。他依靠集资,在上海订造70吨小客轮1艘,并冒着极大的风险以实行分期付款办法终将小客轮“民生”号建成下水,遂开展重庆至合川的客运营业,终于取得初步成功。

卢作孚多谋善断,善于捕捉各种契机,并适时改行重庆至涪陵江运水线,使客运开始不断兴旺发达。他大胆改进经营方式和手段,废除了买办制,开展周到服务,深受当地民众欢迎,公司名声由此大振。由于外国资本的竞争和欺压,民族资本的轮船航运业纷纷倒闭。卢作孚为了与外国资本作斗争,他主动联合破产的民族航运企业,使长江上游几十家中国轮船“化零为整”,形成联合。为更好地发展民族航运业,与帝国主义竞争,同时与四川军阀控制的军轮竞争,他出任四川航运管理局局长。由于他的经营,最后兼并了刘湘、潘文华、杨森、范绍增、李家钰等军阀的军航公司。从此成为长江上游最大的民族资本的轮船公司——民生公司。

卢作孚创办民生公司后,遭到了英国太古公司、怡和公司、日本日清公司和美国捷江公司的嫉恨。他们先后采用了一系列手段,如降压运价,甚至不收船票倒送礼品的卑劣手段来与卢作孚民生公司竞争,企图以此压垮卢作孚。为了迎接挑战,针锋相对地与外国轮船公司搏斗,卢作孚利用外轮服务质量低劣的特点,努力提高民生公司的服务质量,同时提出“中国人不坐外国船”的爱国口号,由此得到了广大旅客的赞扬和支持。经过两年较量,卢作孚最终战胜了外国对手,使美国捷江公司宣告倒闭。怡和和亚细亚公司也缩小了业务范围,英国的太古公司也被迫与卢作孚开展航运合作,共同协议货运价格,最终使民生公司在激烈的竞争中发展壮大,独占鳌头。

抗日战争爆发后,为保证中国政府和军队及工业的内迁,卢作孚竭尽全力,几乎承担了整个内迁航运任务,为中国抗战付出了巨大艰辛和重大牺牲。在他的全力指挥下,当时国内一些主要兵工企业和军用物资以及政府机关、各界人民得到了及时疏散。在内迁中他提出的长江“三段航行”和“分段运输”的措施,取得了重大的效益。尽管在战时,他的船运大军蒙受了4000余吨位以上的损失,但由于他经营有方,至抗战胜利时,其船队仍有船只84艘,2.6万余吨位,比战前增长了1倍。

抗日战争胜利后,卢作孚为“与列强从事海洋航业的竞争”,拟向美国实业界和金融业以及加拿大政府借款发展本国航运业,经与宋子文等官僚资本的激烈斗争后,终于取得了借款,合办了“太平洋轮船公司”。由于卢作孚的精心谋划,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使企业盈利并挫败了官僚资本集团的压制阴谋,保持了拥有148艘、51000余吨位的轮船并兼营钢铁、煤矿、电力、染织、保险、银行等企事业的中国最大的民族资本集团之一的地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卢作孚出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还将民生公司在海外和香港的18条轮船全部带回到了国内,为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作出了贡献。

2.慧眼独具,投身川江航运事业

“四川山地多,修铁路、公路耗资大,很难办。长江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财宝,无须集聚大批财力去修通,只要有船有人,就可以办航运,目前航运业虽然不景气,但我已作过细致调查,只要经营得好,管理得当,是大有赚头的。”卢作孚经过一番考察,深思熟虑地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并付诸行动。

1925年5月,卢作孚毅然辞去成都通俗教育馆馆长的职务,回到故乡合川。

一桩新的事业开始萌芽了。

“总算回来了,回来了就好!”母亲望着儿子清瘦的面容,“瘦了,瘦多了。”

母亲边说边抹着眼泪。

“娘,这几位是我的朋友。”卢作孚指着几位年轻人说:“他叫赵瑞清。”“他叫彭瑞成。”“他叫黄云龙。”……

卢作孚的母亲忙说:“快坐。叫淑仪煮饭,都饿了吧?”

“婶子,我们哥几个还有些事,想在你家商量一下,打扰了。”黄云龙说。

“别见外,当是自家一样。你们有事就忙去吧!”卢作孚的母亲爽快地说。

卢作孚哥几个应声退出。

这时,邻居们纷纷前来探望,问长问短。许多乡亲还前来请卢作孚吃饭,不答应就不走。为腾出时间,他只好一一应允。

吃完晚饭,送走乡邻已是夜深了。卢作孚哥几个凑在一盏昏暗的油灯下,轻声交谈着,直到天明,方才散去。大家约好半月后再聚。

时间过得飞快。卢作孚白天被挨家挨户请去吃饭,晚上开始琢磨着自己的事业。

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如约来临。

在卢作孚家临时腾出的一间小屋子里,卢作孚和几位朋友侃侃而谈。

“我琢磨好了,”卢作孚用低沉的声音说,“靠军阀办教育是不可靠的。川南如此,成都亦是如此。每每随军事上的失败,而使事业共浮沉。这些日子我反复琢磨了,我们不能靠谁,要靠自己。为了改造旧的社会,创造一个新的社会,实现国富民强的理想,必须找出一条新的途径来。”

卢作孚越说越激动。

“要救国,必须发展文化教育;要发展文化教育,必须首先办实业;只有有了实业作基础,文化教育才有可靠的支柱。”

卢作孚猛地将话题打住,望着窗外黑沉沉的夜空,自言自语道:“办实业,谈何容易。但我们已经没有别的选择。”

窗外漆黑的天空隐约有几颗寒星忽隐忽现,微弱的星光给那死寂的夜空增添了几分活气。

卢作孚喃喃道:“办实业,办什么实业?这是最主要的,必须选准。”他猛地转过身,对几位朋友说:“还记得李白的诗句吗?”

朋友们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什么诗句?”

“就是那首‘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卢作孚兴奋地说。

“当是什么呢!”彭瑞成不解地问,“李白的诗跟我们办实业有何关系?”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这句诗说明了什么?”卢作孚自问自答,“这说明川境多山,交通不便。我们办实业,应从交通着手。”

李白未曾想到他的诗句会让千百年后的一个青年人得到某种启示,并忽发奇想。

“我们创业,交通应摆在第一位,实业放在第二位,其次才是文化教育。”卢作孚思维敏捷,才学过人。

接着,卢作孚提出了他的理由。

四川号称“天府之国”,富冠西南诸省,又是西南通向全国的门户。《马关条约》签订以后,外国列强侵略势力不断沿长江向西深入,加速了中国西南腹地的殖民化进程,四川不但成为外国势力直接掠夺的地区,同时也是它的侵入西南广大地区的跳板。但是,由于四川交通不便,直到20世纪20年代中叶,不仅没有建立起一寸铁路,连通往毗邻各省的公路也没有一条。早在1904年,四川人民就决定“不招外股,不借外债”,一点一滴地由老百姓集资多达1645万元,自己修建川汉铁路。但腐败昏庸无能的清政府为满足帝国主义列强之无理要求,竟然以“铁路干线国有”为借口,强行接收川汉铁路公司,滥借外债,把川汉铁路拱手出卖给帝国列强,激起了四川人民的义愤,他们自发地组织保路同志会,展开了反清斗争,但遭到了清政府的残酷镇压……

只有长江可以使用近代交通工具,沟通四川与外界的联系。利用长江进行轮船运输,是投资少、见效快的事业。

卢作孚列举了20世纪20年代初以来,各种势力在长江上争相大办航运的事实。

1920年6月,英商隆茂洋行“隆茂”轮、美商大来洋行“大来裕”轮驶入川江。

这一年,日商天华洋行创立,年底即开办日本至汉口间航线,次年初,开始运行。

1921年,招商局添置“江安”、“江顺”、“江庆”、“新江天”等5艘江海大轮跻身航运。

这一年3月6日,中华海员工业联合总会在香港成立,这是中国海员工人第一个工会组织,也是中国最早的产业工会之一。这一年的9月,重庆国民外交会成立,抵制外轮装运货物,致使外轮停驶一个月。

1922年4月26日,日清公司“三阳”丸入川,继以“宜阳”丸、“德阳”丸加入宜渝线营运。

1923年6月4日,日清公司“德阳”丸开行渝叙航线。

同年9月,扬子江水道讨论委员会复勘长江水道,11月提出复勘报告。

1924年,美商捷江轮船公司承接大来洋行,经营川江航线……

由此可见,办航运是一个获利颇丰的事业。

但是,办航运之艰难也是众所周知的。

辛亥革命失败后,四川长期处于军阀混战、割据之中,30年代前夕,不论是北洋政府还是国民政府,都没有在四川实现过真正的统一。军阀征战,强令商船运载兵员、武器、弹药。不仅一无所获,有时甚至连船也被扣,开不回来。更为头痛的是,武装土匪出没无常,拦截商轮,杀人越货,民族航业愈遭摧残,发展极为缓慢。自1917年华轮“联华号”诡寄英籍得免兵灾匪患后,华轮便纷纷改挂外国旗帜,外商也踊跃派轮行驶川江。华轮改悬外国旗需支付巨额挂旗费。据一份资料表明,仅聚福洋行悬挂法国旗的华轮,每年的挂旗费高达3万两!但是由于四川陆路交通闭塞,水路使用木帆船速度既慢,又不安全,而轮船运输则能独占快捷之便,往往获利“对本有余”。外商自行经营则获利更丰。因此,到1925年,中外航业在四川的发展,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峰。

卢作孚决心赶这个“热市”。

1925年秋,卢作孚在成都创办通俗教育馆受挫后,回到家乡合川。他一面在亲朋好友中大力宣传兴办实业和航运的理想,一面从重庆调查了所有的公司和所有的轮船,提出“航业应作新的试探和试验”,“应以客运为主,实行定期航行”,避开以货运为主和船舶拥挤的航线的主张,得到一些志同道合的师友的赞同。

然而,卢作孚身无分文,又如何办航运?

他赤手空拳上阵了。

对于自信的人来说,自信即是成功的一半。

正当合川县城被卢作孚创办实业一事闹得沸沸扬扬时,卢作孚突然从县城里消失了。

1925年初冬的一个黄昏,卢作孚作为民生公司的创办发起人之一,出现在嘉陵江三峡地区的崇山峻岭中。

一桩颇似赌博的事业,在没看清底牌之前,他是不会轻易投下赌注的。

他开始了对合川地区的广泛调查。

合川地处嘉陵江、渠江、涪江的交汇处,历来就是交通要道。川北商贾、农副产品均需通过这些河道,汇入合川,然后运往重庆,进入长江流域。因此,合川之繁荣,乃是川北任何一地都无法相比的。但是,偌大一个合川,一无电灯,二无自来水,三无工厂,四无矿山,更无企业,只有一些零星的手工作坊屈指可数。如此风景秀丽、自然资源丰富的地方,令人吃惊地贫困和落后。

客观来说,是因交通阻塞。但也有人为的诸多因素。

他在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合川、嘉陵江三峡地区的构想。这篇宏论名为《两市村之建设》,他用石印刻印出来,分送各界人士。这本小册子分两个内容:一是《合川县城南岸市村建设的意见》,提出“将合川涪江对岸的南当街作为建设和改革的地方,以发展经济事业为基础,彻底改变城市的旧面貌”。另一个内容是《辅助渝合间三峡诸山经营采矿之意见》,介绍了嘉陵江三峡地区的丰富的煤矿和森林资源,提出开发煤矿、森林和进行交通、治安建设的计划,以使这个地区成为一个发达的工业区和游览区。

之后,卢作孚和挚友黄云龙来到重庆,对重庆所有的航运业进行了彻底的调查。

卢作孚惊讶地发现,外国航业早就开始了对川江的渗透。

早在19世纪90年代,《新订烟台条约续增专条》约定,重庆、宜昌陆续开为商埠。重庆开埠之初,英美两国最先侵入,有英商2家:太古洋行和立德洋行;美商1家,各自派员到渝设立洋行。以后,英、法、日、美、德、意等国依次在重庆设立领事署。

到1926年初,染指川江的外轮公司已多达14家!其中主要的有英商太古公司、怡和公司,日本的日清公司,美国的捷江公司。

其时,太古公司在川江拥有轮船6艘,共3388吨;怡和公司拥有轮船3艘,计2881吨;日清公司拥有轮船4艘,计3169吨;捷江公司拥有轮船4艘,计3169吨;捷江公司拥有轮船5艘,计2074吨。

此外,还有许多华商悬挂外籍旗,托庇外人。

外国航业侵入川江,刺激了我国民族航业的兴起,从而形成一支抗争的有生力量。

一些官绅为防止外轮染指川江,开始投资以获其利。1908年,川江轮船公司最初成立。这是一家官商合办的民营公司,经营初见成效。一些人纷纷效仿,川路、华川两公司继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