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历史故事精选(三)
22639900000037

第37章 攻心战:瓦解士气,不战屈人(5)

1894年春,朝鲜爆发了大规模农民起义。朝鲜统治者急忙请求清政府派兵协助镇压。日本政府表面上极力诱使清政府出兵,但在6月2日,日本内阁就做出入侵朝鲜、进而直接与清军开战的决定。日方先以欺骗手段诱使清军入朝,继则以清军入朝为借口,大批调遣日军赴朝,迅速抢占从仁川至汉城一带各战略要地。7月19日,日本驻朝公使强逼朝鲜政府废除中朝通商条约,并驱逐清军出境。23日,日军悍然攻占朝鲜王宫,劫持国王,成立傀儡政府,并强迫朝鲜向中国宣战。

中日关系恶化,战争大有一触即发之势。7月25日晨,中国军舰济远号、广乙号从朝鲜牙山回驶天津,在牙山口外的丰岛附近,遭到日本舰的突然袭击。于是,清政府被迫在8月1日对日宣战,同一天,明治天皇也发布宣战诏书。中日甲午战争爆发。

对于这场战争,日本制定了海陆军统筹兼顾的“作战大方针”。其战略目标是在中国直隶(约今河北)平原与清军进行主力决战,打败清军,迫使清政府屈服。日本军方认为能否达此目的,关键在于海军作战之胜负。

清军方面,战前没有明确的战略方针和作战计划。由于高层内部主战、主和意见分歧,相互掣肘,事先既未组成专门的作战指挥机构,更无统筹全局的战略指导。始寄希望于俄、英等国的“调停”,继则在海陆战端已起的情况下仓促宜战,并命令北洋大臣李鸿章“严饬派出各军,迅速进剿”,沿江、沿海“遇有倭人轮船驶入各口,即行迎头痛击,悉数歼除”,由此可以看出,清廷实行的是海守陆攻的作战方针。

日本对中国宣战后,向中国援朝军队进攻。清政府不甘示弱,从陆海两路调兵入朝,增援入朝的军队。9月中旬,中日陆军在平壤激战,清北洋舰队全部16艘战舰在提督丁汝昌率领下,护送运输船到鸭绿江口大东沟,补充中国军队。护航任务完成后,舰队17日返航旅顺。

17日上午9时,中国海军观测兵发现西南方遥遥升起几缕黑烟,遂向丁汝昌报告。丁汝昌命令观测兵加紧观察,并问道:“是哪国舰船?”等看清来船时,军舰上挂着美国旗,观测兵报告说是美国舰船。

丁汝昌觉得奇怪,自言自语说:“这里既没有美国港口,也没有美国商站,哪来的美国舰船。”正犹豫间,对方军舰进入大炮射程附近,突然将星条旗换成日本太阳旗,丁汝昌一看就明白了,原来是日海军中将伊东佑亨率日本联合舰队14艘军舰前来袭击。

这时在大东沟外海的中国军舰共14艘,其中4艘因太小不能参加战斗。能参战军舰10艘共31000吨。中国海军的主力是“定远”、“镇远”两艘铁甲战列舰,排水量7430吨,有305毫米大炮4门,要害部位有360毫米的多层装甲,是数一数二的远东巨舰。它们的缺点是航速较慢,仅有14.5节。

日本海军参战力量的12艘军舰共38000吨。日舰大多是下水不久的新船,航速高,火炮射速快。日军对中国海军是早有预谋,有备而来,为了专门对付“定远”舰的厚甲,有的日舰还安装了320毫米的大口径炮。日舰的总指挥伊东佑亨是一个战争狂人,为了消灭中国的北洋水师,这个家伙绞尽脑汁。

最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双方各舰的舰长多是当年在英国留学时的同学,他们在学校里就互比高低,结果中国学生超过了日本人,但好胜的日本人是不会服气的,在毕业酒会上,他们的代表曾向中国人挑战,说:“学习好不是真本领,战场上的胜利才是真本事。”中国学生欣然应战,双拳一抱回应道:“那就战场上见。”今天就是见高低的时候了。

日本海军仗着数量和航速优势,以“吉野”、“高千穗”、“秋津州”、“浪速”四艘快速巡洋舰为前锋,采取鱼贯纵列依次衔尾前进;日本旗舰“松岛”率领“千代田”、“岩岛”、“桥立”、“比睿”、“扶桑”六舰组成核心舰群,最小的日舰“西京丸”、“赤城”置于舰队左舷侧。伊东佑亨坐镇“松岛”,日海军军令部长桦山资纪也来乘“西京丸”观战。

中国海军对日本海军在我国黄海的猖獗行为早已忍无可忍了,各舰官兵同仇敌忾,目不转睛地盯着敌舰,决心与敌人一拼到底。处在“定远”号上的丁汝昌、刘步蟾见敌人以单行纵队扑来,决定采取以主舰“定远”、“镇远”居中的横阵迎敌。

双方舰队接近1万米时,日舰准备先攻击中国舰队最弱的右翼。丁汝昌下令全舰队向右移动4度,以便让主力两舰先接触敌人,亦可稍掩护“扬威”、“超勇”、“经远”三舰。

12时50分,双方舰队相距5000多米时,“定远”首先发主炮攻击,其余各舰亦相继开炮。弹丸在日舰旁炸起一串串水花,但未对日舰构成真正威胁。当时,正值天刮起了东风,北洋舰队前方硝烟弥漫,日第一梯队四艘军舰趁机以每小时14海里的速度向前疾驶,当前出到离我舰队3000米时,日四艘军舰陆续用速射炮猛轰“扬威”、“超勇”。我舰队也以主炮还击。经过一阵激战,“扬威”、“超勇”中弹起火,二舰相继退出战斗,13时,“超勇”沉没。日军的头舰“吉野”被我击中起火,但很快被扑灭。

由于北洋军舰年久失修,“定远”舰桥被突然开火的大炮震塌,丁汝昌从舰桥上跌落受了重伤。他拒绝被抬入内舱,他大喊道:“别管我,向敌舰开火!”可是,他的伤势严重影响了他的指挥,中国舰队的阵形开始散乱。

再说日本的“比睿”和“赤城”被我包围,在中国舰队冰雹般的炮弹下,四处乱窜,“比睿”加足马力,突然改向,向右急转舵,冒死从“定远”、“来远”间逃跑。“定远”、“来远”乘势夹击“比睿”予敌舰以重创。“赤城”受到我舰的猛烈炮击,敌舰长坂元八郎当场毙命。日海军军令部长乘坐的“西京丸”,也被我炮火击中,吓得冒着黑烟逃跑了。

自从丁汝昌负伤后,中国舰队实际上无人指挥,处于各自为战的局面,无法施展海战队形。在不利形势下,“致远”表现出了超人的胆识,“致远”是一条航速18节的快速巡洋舰,管带(舰长)邓世昌作战非常英勇,对日军威胁很大。在日舰半包围的形势下,“致远”舰受到日舰“吉野”、“高千穗”等的集中轰击。“致远”全身着火,拖着浓烟在大洋上穿行,但仍狠狠回击敌舰。邓世昌对大副陈金揆说:“倭舰专恃吉野,苟沉此舰,足以夺其气而成事。”下令撞沉“吉野”。“致远”舰像一条火龙向“吉野”舰撞去。日舰官兵见状大惊失色,拼命逃窜,并向“致远”舰连发鱼雷。“致远”舰躲过一枚鱼雷后,不幸为另一枚鱼雷击中。

邓世昌落海后,仍不断大喊“杀敌!”他的随从刘相思将救生圈递给他,邓世昌拒不接收,不断高呼:“我们不当俘虏!为杀敌而死是光荣的啊!”他的爱犬衔住他的手臂,企图把他拖走,被他推开,爱犬又咬住他的发辫,又被他推开。最后,他与爱犬一起,同沉海底。邓世昌与200多名将士壮烈牺牲,以身殉国,用热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壮烈的爱国主义悲歌。

“济远”舰是5000吨级的铁甲战列舰,管带方伯谦本是上一次海战的逃兵,这时又被日舰猛烈炮火吓破了胆,他以巨锤击坏各炮,然后报“本舰重伤”,勾结“广甲”舰管带吴敬荣逃跑。“济远”慌不择路,竟将受伤的“扬威”舰撞沉。“广甲”舰中途搁浅,吴敬荣弃舰乘小船逃生。

中国舰队越来越单薄。敌舰炮火集中到“经远”舰上。“经远”管带林永升是留学外国的知识分子,他以爱国主义精神激励将士英勇作战。军舰负伤后,林永升鼓轮撞击日舰,不幸也中鱼雷沉没,全舰270人除16人获救外,全部殉国。中国军舰“来远”号负了重伤,全舰官兵奋力控制损害,保证了军舰浮航。

“定远”、“镇远”两舰的厚甲抵住了日舰如雨的炮弹。中国水兵在邓世昌、林永升等爱国精神感召下,无畏地和日军苦战。下午3时半,“镇远”舰305毫米大炮击中日旗舰“松岛”号两次,“定远”乘机追击负伤的“松岛”,敌“吉野”等四艘舰前来围攻“定远”,“定远”冒着炮火奋勇向前。“松岛”号指挥官志摩清直等100余人被击毙。“松岛”号是1892年下水的英制快速巡洋舰,排水量4278吨,航速16节,中弹数百处后挣扎回港,但难以修复,被迫退出日海军战斗序列。

中国快速巡洋舰“靖远”号看到旗舰无力指挥,主动升旗指挥。这时,大东沟内的“平远”、“广丙”两中舰也投入战场。日舰“赤城”等三艘被“定远”、“镇远”大炮轰得不知去向,战后很久,日舰才在远海找到它们,其中“西京丸”、“赤城”两舰不久就沉没了。日舰“吉野”、“扶桑”也受重伤,无力再战。日舰“桥立”升起将旗,指挥日舰向南退去。

北洋舰队稍事追击,由于时已日暮,加之炮弹告竭,于是收兵返回旅顺。历时五小时的大东沟海战结束了,中国军舰“定远”、“镇远”、“靖远”、“来远”和“广丙”、“平远”共6艘,拖着带伤的躯体向旅顺驶去。战斗中,中国舰队损失5艘战舰,但也给日本海军以沉重打击。

中国军舰的广大爱国官兵英勇作战,不畏牺牲,表现出与外国侵略者血战到底的气概,连外籍顾问,甚至日本军都承认中国水兵“可称善战”、“炮术极佳”。可惜极佳的炮术并未给敌舰带来致命打击,许多日舰连挨数炮后竟未起火。原来外国军火商和清朝军需官狼狈为奸,许多炮弹是内充沙子的假货或教练弹。这说明武器上依靠外国,是不可能成为军事强国的。

海战后,北洋舰队仍保持着相当的战斗力。但这以后,李鸿章却故意夸大损失,压制广大将士巡海迎敌的要求,坚持避战保舰,令北洋舰队全部开进威海卫军港死守,不准出海作战,结果造成被动挨打的局面。

日军从陆路向大连湾进攻,11月22日占领旅顺,连续四天进行大屠杀。1895年2月,日军又集中力量夺取北洋海军基地威海卫,向固守在军港内的北洋海军发起攻击。在关键时刻,北洋海军中少数贪生怕死的将领勾结洋员,煽动水兵哗变,妄图逼迫丁汝昌投降,被丁汝昌拒绝,他下令各舰冒死突围,又命令炸船以免被日军掠走,但只有“定远”管带刘步蟾炸沉“定远”号后自杀。2月11日,日军炮火更加猛烈,丁汝昌在绝望中自杀。英国顾问浩威在丁汝昌死后假托他的名义起草投降书,交出残余战船11艘,向日军投降。17日,日本舰队开进威海卫,北洋海军全军覆没。

威海卫失陷后,清廷求和之心更切,遂派李鸿章为全权大臣,赴日议和。4月17日,《中日马关条约》签字,甲午战争结束。这场战争对远东战略格局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日本既占台湾,又获2.3亿两白银的战争赔款,其资本主义经济以此为契机更加迅速地发展起来,并进一步扩军备战,开始成为远东的主要战争策源地。而日本的崛起又改变了远东地区英俄对立和争霸的原有格局。列强在远东的角逐日趋激烈,预示着一个更加动荡不安的时代的到来。甲午战争中国的失败,使中国半殖民地化速度进一步加快,民族危机愈益深重,同时也促使中华民族日益觉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