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历史故事精选(一)
22639800000069

第69章 治国安邦的故事(2)

孙武思索了一下,接着说:“还有两点也是应该注意的。其一,为了麻痹对方,吴军打前锋的部队不妨装得脆弱些、混乱些、松散些,而中卫以后队伍必须排得紧密,开始诱使对方产生轻敌心理,交战后再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手法一举歼敌。其二,现在有一个流行观点,打仗就打车战,在中原因土质坚固当然是可以的,在南方,土质粘重、潮湿,特别是春夏之季,车战是有许多弊端的,而步兵则较为灵活。战术要因地因时而异,这也是不可忽视的。”

伍子胥不胜感慨,诚恳地说:“您指示的战术,简直出神入化,请您一定亲到战场指挥,如何?”

孙武笑着说:“我只是一个务农的野人,从未打过仗,一切不过是纸上谈兵而已。公子的厚爱,我很感激,但我实在难以从命。”孙武说得很诚恳,“再说,即使公子用我,那些身经百战的将军们能够听命于我这样一个从未打过仗的村夫的话吗?”

战争,下个月就在州来附近打起来了。公子光采用了孙武的战略,先令先锋部队诱出胡、沈、陈三国的军队,再由中锋和左右两翼的部队包抄围攻。结果敌方大乱,阵亡和被俘者无计其数,三国的司令官即胡侯、沈侯和陈眉的大夫夏齿全部阵亡。公子光下令释放战俘,俘虏们纷纷逃入许、蔡、顿三国阵营中,把他们的惨败及司令官阵亡的消息传扬出去。三国的军队闻讯后相顾失色,正在慌乱之际,吴国的大军又铺天盖地掩杀过来,早已成为惊弓之鸟的三国军队立即争相逃窜,溃不成军。楚国军队看到这种兵败如山倒的形势,也都慌了手脚,跟着溃逃起来。

公子光凯旋而归,他在心里想,孙武并未亲临战场,只是对双方的形势了解得比较透彻,竟然制定了这样好的计策,简直是神机妙算。不过,我还不能把他推荐给大王,我要使他只为我所用。回到吴都后,他派伍子胥带了一大堆金银财宝送给孙武,并表示致谢。

孙武听到自己战术实践成功的消息,比所有的财宝和谢辞更令他高兴。他取出州来地图,不厌其详地查问敌我双方的阵容配置和交战经过,他重视的是从中总结出一些新的东西来。

两年后,吴、楚两国又起战端。

在临近长江的吴、楚两国交界地带,有一个地方名叫卑梁氏,时值春季,当地的姑娘们出来采桑,因为桑树的属国,她们争吵起来,进而发展为两村村民械斗。事情传到楚都后,楚国出动兵船顺江而下,大肆蹂躏了吴国的土地,事情变得很严重。“卑梁之衅”这个成语,就是起源于这个故事。吴王闻讯大怒,命令公子光出兵报复。公子光请来伍子胥,让其移樽孙武请教战术。

孙武详细询问了情况后,说:“可以去攻打巢和钟离两县,这两县地势潮湿,不便行车要用步兵。楚国以为这里不便打仗,所以防备一定很差。吴军通过沼泽和河流时,可以拆毁附近的民房,就地赶造木筏渡过去。不要很久,即可占领巢和钟离二县。”

战争果然如孙武所料,干净而利落地胜利结束了。

孙武运筹帷幄之中而决胜于千里之外,使公子光和伍子胥更加钦佩,但他们并不对吴王僚提及,而把所有功劳揽于公子光一身。他们并非是贪天之功据为己有,而是出于更为深远的政治考虑。

4.斩姬练兵,受命为将

周敬王六年,公子光用伍子胥之计,利用宴请吴王僚之机,派武士专诸刺杀了吴王僚,政变成功,公子光登上王位,自号吴王阖闾,册封伍子胥为“行人”之职,参赞内政外交等一应国事。阖闾采取了一系列富国强兵的政策,吴国很快昌盛起来。

伍子胥正式向阖闾提出兴兵伐楚,以雪深仇大恨,并且极力推荐孙武担任统帅,盛赞孙武精通韬略,有鬼神不测之机、天地包藏之妙,并著《兵法》13篇,如得此人,天下莫敌。阖闾也记起了过去有几次打仗,都是孙武运筹帷幄而取得了胜利的。但对于这个村野之民的真正能力并不十分了解,便要伍子胥把他召来。伍子胥说:“此人隐居罗浮山之东,淡泊功名,非寻常之人可比,必须大王以礼聘之,才有希望请其出山。”阖闾命人取出黄金十镒,白璧一双,派伍子胥乘坐华贵的马车,前往孙家村礼聘孙武。

伍子胥见到孙武之后,恭恭敬敬地作了长揖,带着亲切的微笑问候他的起居饮食,然后取出吴王阖闾的礼物,说是对过去天门之战、州来之战孙武所给予的指导,表示由衷地感谢。见孙武很高兴的样子,伍子胥又转达了吴王准备延请他为将军的意思,激励他说:“先生饱学,满腹韬略,弃之于田亩,岂不太可惜了吗?”

孙武淡然一笑:“我研究兵法只是一种爱好,并非想借此进身官场,而且我是个拙于辞令的老百姓,怎能担任大王的重任呢?”他想这样委婉的谢绝比断然地拒绝得体一些。

不料伍子胥完全掌握了他的心态,并不想强求,以更加温和的口气说:“先生的清廉我向来钦敬,您不愿出仕为官也在我的意料之中。不过吴王思贤若渴,一心礼聘先生,如果我将先生的话转达吴王,他也未必相信。还是请先生辛苦一趟,如果您要辞谢,请当大王之面禀告。希望先生体谅我的苦衷。”

孙武不好再说什么了,就和伍子胥一起前往吴都王廷。

吴王阖闾亲自来到门口降阶相迎,笑容满面地称呼“孙先生”进入宫廷请以上座,虚心而诚恳地表示了对他的尊敬与渴慕。

孙武毕竟很少经历这样的场面,心中难免有些惶恐不安,应对上也不那么流畅,期期艾艾,没有什么风采。伍子胥心中着急,叫苦不迭。

吴王阖闾向孙武请教兵法,伍子胥将孙武所著《兵法》13篇一一向他作了介绍,始计、作战、谋攻、军形、兵势、虚实、军争、九变、行军、地形、就地、火攻、用间,每终一篇,阖闾都赞不绝口,最后他说:“孙先生真是通天彻地的奇才,但恨寡人国小兵微,不知如何而可?”谈到兵法,孙武一扫方才的神态,变得生气勃勃,满口锦绣辞采,“臣之兵法,不但可施于卒伍,就是妇人女子,奉吾军令,亦可驱而用之,何患国小兵微呢?”

阖闾哈哈大笑,说:“先生是在和寡人开玩笑吧?天下岂有妇人女子,可使其操戈习战的?笑话!笑话!”

孙武激动起来,斩钉截铁地说:“王如果以为臣愚,请将后宫的女侍交给臣,如果不能训练成军队,臣愿受欺君之罪!”

阖闾即将后宫美女180人交与孙武,把王宫变成了训练场,自己和群臣饶有兴致地坐在望云台上观看。

孙武征得阖闾同意后,将阖闾的两个宠姬左姬和右姬充作队长,然后要求说:“军旅之事,必须号令严明,赏罚得当,虽然是训练,也是应该有的。请立一人为执法官,二人为军吏,负责传达命令;二个人负责击鼓;力士数人,充作牙将,拿着各种武器,列于坛上,以壮军威!”阖闾传令立即在王宫卫队中选用。孙武更换戎装,头戴兜鍪,将宫女分为两队,右姬统领右队,左姬统领左队,全部换上戎装,右手操剑,左手握盾,倒也颇为整齐。

准备完毕,二宠姬充作将官,分立两边,伺候孙武升帐。孙武宣布命令:“一不许混乱队伍,二不许笑语喧哗,三不许故意违反军令。”然后亲自在场地画好绳墨,布成阵势。命令传令官授予二队长每人一面黄旗,执之为队伍前导,众侍女跟随队长之后,五人为一伍,十人为一总,步伐要整齐,距离要适当。听从军鼓来决定进退,左转右转,应该寸步不乱。孙武把命令讲完之后,问众侍女:“听明白没有?”莺莺燕燕们嘻嘻哈哈,参差不齐地回答说:“明——白——了!”

过了一会儿,孙武下令说:“听到敲一遍鼓时,两队要一齐前进;听到二遍鼓时,左队要右转,右队要左转,听到三遍鼓时,所有将士都要挺剑持盾作出争战之势,听到锣声,左队和右队可以回复原地。”侍女们觉得新鲜而又好玩,掩口嬉笑。

鼓吏报告说:“鸣鼓一通!”

宫女们有的站了起来,有的仍然坐着、参差不齐,嘻嘻哈哈。

孙武站起来严肃地说:“约束不明,贯彻得不力,这是将领之过,是我的不对。”命令军吏再一次地宣布军法、军令,强调说,如果再有不听从命令的,就要斩首示众。

鼓吏再次击鼓。

宫女们倒是都站起来了,但东倒西歪,嬉笑如故。

孙武亲自拿起鼓槌,再次重申军法和军令,并用力击鼓。

左姬、右姬和美女们看见孙武那副认真的样子,更加笑不可抑。

孙武大怒,两目圆睁,叫道:“执法官何在?”

执法官立刻走上前来,跪下听候命令。

孙武厉声地说道:“约束不明,将之过也,既已再三约束,士兵不听从命令,那就是士兵的罪过了。军法上是怎样规定的?”

“当斩!”执法官回答说。

孙武说:“士兵不听从命令,罪在队长。”然后斩钉截铁地说:“立即将两个队长斩首示众。”

执法官见孙武发怒之状,不敢违令,便将左右二姬绑上,准备行刑。两位宠妃见动了真的,霎时间魂飞天外,号啕大哭,众美女全都大惊失色,惶恐不安。

阖闾在望云台上忽见执法官捆绑自己的两个宠妃,也是大吃一惊,派人急驰校场,命令孙武说:“寡人已经知道将军用兵的能力了,但左右二姬甚合寡人之意,如果二姬有所不测,寡人将食不甘味,请将军赦之!”

孙武冷冷地回答说:“军中无戏言。臣已授命为将,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如果臣徇私而释放有罪者,何以服众?”命令左右,“速斩二姬!”然后将二姬之首示众。

孙武另选两位宫女担任新队长,继续鸣鼓操练。美女们个个凛服,全场肃穆异常。一鼓起立,二鼓转侧,三鼓合战,鸣金收兵,左右进退,回旋往来,皆中绳墨,毫发不差,自始至终,寂然无声,纪律严明,军容壮威。

孙武派遣一位吏士,向望云台上的阉庐禀告说:“训练已经完毕,请大王亲临检阅,这群女兵已经可以受命于大王,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了!”

由于宠妃被杀,阖闾的心中极为恼怒,但又不便发作,只好忍住一肚子的怨气,听了吏士请他前去检阅女兵的报告,就不耐烦地回复说:“你去告诉孙武,他很辛苦,回去休息吧,我也不想去检阅了。”

站在一旁的伍子胥连忙躬身说道:“臣曾听说过,军中最重要的是军律,军律不严明,兵法就无法执行。戏而起兵,没有不失败的。希望大王前去检阅,成大业的人不能偏执于儿女私情,请大王明察。”

阖闾听了子胥一番谏诤后,顿然醒悟,于是率领臣属前去检阅。美女们娇艳的面宠,变得十分严肃,君王亲临,仍然目不斜视,全神贯注地听从孙武的号令,动作一致,丝毫不敢苟且,真的变成一群军纪严明、赴汤蹈火在所不辞的勇士了。

演练完毕后,阖闾带着孙武和子胥进到王宫,连声夸赞不已:“孙先生,今天看到您优异的表现,真是钦佩之至,不愧为难得的将才啊!”

孙武先是向吴王谢罪,接着便申述杀姬的理由。他说:“令行禁止,赏罚分明,这是兵家最基本之法,为将治军之通则。用众以威,责吏从严,只有三军遵纪守法,听从号令,才能克敌制胜。”听了孙武的一番解释,吴王怨气消散,便丢掉杀姬之恨,拜孙武为将军。在孙武的严格教导下,吴军很快便成为一支纪律严明、训练有素的部队。

在伍子胥、孙武的精心治理下,吴国的内政和军事都大有起色。吴王极为倚重二人,把他们视同自己的左右臂、股肱之臣,经常在一起谋划经国治军的大计,议论古来帝王治国平天下的经验教训,分析当时各国政事的利弊与得失。

吴王也挺喜欢军事,对如何治军很有兴趣。他从《孙子兵法》上看到治军有道,便想作深入的探讨。

有一天,吴王同孙武讲论起治军之道,孙武说:“远古的时候,黄帝坐镇中央,四方首领为恶肆虐。黄帝先是与民休息,广积粮谷,赦免罪犯,取得了天时、地利、人和三方面的优势之后,才南伐赤帝,东伐青帝,北伐黑帝,西伐白帝,四战四胜,天下平定。后来,商汤王(商朝开国君王)伐灭夏桀(夏朝末代君王,荒淫残暴),据有九州;周武王铲除商纣,四海归一。这一帝二王,都是因为据有天时、地利,顺应民心,才无往而不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