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外神话故事精选(下)
22639700000054

第54章 镇海松的离奇故事

相传,很久以前,北京延庆川本是一片内海,海中有一个小孤岛。过了好久,海水渐渐下沉,形成一条平川,这平川就是如今的的延庆川,孤岛慢慢上升,成为一座高山,这山就是如今的海坨山。

海坨山是从海水中长起来的,山上到处留着许多水眼。因为这些水眼都通着东海,所以又叫海眼。

如果东海涨潮,海眼就要冒水,汇流而下,许多房屋和农田就会被这洪水冲毁,百姓就会流离失所,家破人亡。

观音菩萨闻知,驾莲台来到海坨山上,撒下一把松子,山上立刻长起片片松林,堵住了海眼。从此,这里再也没有发过洪水,人们就把这松林称为风水宝树镇海松了。

有关镇海松的故事也不少。传说,有一外号李棒槌的县官,为了发一笔横财,勾结地方绅士,把海坨山上的松林全部卖给了一家火柴公司。

他们偷伐时,被下营村的袁湛恩知道了,就去阻拦。绅士们认为此人多管闲事。

袁湛恩说这是镇海松,是城西四十八村百姓的风水宝树。砍了,就要大难临头。谁敢砍,大家就跟他拼命。

几个绅士无可奈何,便密报到县衙,李棒槌派人把袁湛恩“请”了去,说是要跟他商量要紧的事。人们知道县官居心不良,劝他不要去。

袁湛恩知道不去见见这位棒槌县太爷,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于是,就去了县衙。李棒槌果然暗藏奸计,他把袁湛恩关进了大狱,还说要杀一儆百。

袁湛恩在家排行第三,人称袁三先生。年轻时,到口外做过小本生意,不想被土匪抢劫一空,只留下一条活命回来。从此,他立志练武。经过拜师学艺,刻苦训练,他终于练成了一身好武艺。

学成归来后,他专好打抱不平,地方豪绅多不敢惹他,百姓们却认他是一条好汉。

有一年,他考中了武举,因没有钱贿赂官府,考官让别人代替了他。袁湛恩前去询问,考官回答说:“天下同名同姓者极多,怎么知道袁湛恩就是你。”从此,他就更加仇恨官府和乡绅了。

城西四十八乡民众,听说知县把袁三“请”去了,个个提心吊胆,盼他能早些回来。可是好多天过去了,袁三音信皆无。众人就推荐袁三先生的好友,马庄的王珍进城打听,谁知王珍也是一去不返。

一天,突有一匹大红马,红鞍红蹬红缰绳,浑身湿淋淋的。上骑一位英俊少年,披着大红斗篷,跃马扬鞭,在四十八村之间,传送消息。

这时人们才知道,县官要将袁三和王珍开刀问斩。民众们气极了,手拿长矛大刀,铁锨镢头,纷纷涌向县城,和那县官拼命。

一时间,县城各条大街都挤满了人,连小商小贩都加入进来。人们浩浩荡荡拥到西大街衙门口,看门人不让进去,几个人便翻墙而入,打开大门,人们一齐拥进了县衙,轰轰烈烈占了大堂,大家齐声高呼,李棒槌立即释放袁三先生和王珍。

平时耀武扬威的县太爷,见此情景,吓得浑身发抖,躲在后堂不敢出来。

人们气急了,就要上房揭瓦拆房。棒槌知县见势不妙,只好答应民众的要求,放了袁三先生和王珍。

人们怕他以后反悔,又让他亲手写了一张通告,晓喻各界父老,保证再也不卖海坨山的松林。

袁三先生和王珍骑着大马,拿着通告,人们簇拥着,高高兴兴地回家了。李棒槌被吓得瘫在大堂上,爬不起来。那几个乡绅,也吓得逃之夭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