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克服浮躁心理
在青少年们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力量使自己茫然不安,让他们无法宁静,这种力量叫浮躁。浮躁就是心浮气躁,是成功、幸福和快乐最大的敌人。从某种意义上讲,浮躁不仅是人生最大的敌人,而且还是各种心理疾病的根源,它的表现形式呈现多样性,已渗透到青少年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可以这样说,你们的青春是同浮躁斗争的青春。
浮躁是指轻浮、做事没有恒心、见异思迁、心绪不宁、总想不劳而获,浮躁是一种病态心理表现。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的过渡期,这是个朝气蓬勃、充满活力的个性发展时期,这一时期同时也面临着多种危机。
浮躁——一种心理通病
浮躁是一种情绪表现,更是一种不可取代的生活态度。自古以来,中国的历史文化一直教人们为人处世要沉稳、含蓄,心平气和、不急不躁。浮躁现在已成为一些青少年们的心理通病之一,他们对前途盲目,对做任何事缺乏思考和计划;学习时心神不定、缺乏主动、恒心及毅力。比如,有的青少年朋友看到歌星能挣大钱,就盲目地想当歌星;看到著名的作家,又想当作家,就这样整天浮想联翩,但又不愿付出行动。还有的青少年朋友爱好转换太快,不管做什么事都忽冷忽热的,今天学弹琴,明天学古筝,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最终一事无成。
在茂密的树林里,有两只小鸟,一只叫麻雀、一只叫啄木鸟。它们俩在树林里寻找食物。麻雀站在树枝上“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它从这棵树上飞到那棵树上,东瞅瞅、西看看,一条虫子也没有找到,饿的在树上直发慌。而聪明的啄木鸟默默无言地跟在喜鹊的后面,一旦发现树有病了,就停下来专心致志地寻找,直到找到虫子为止。
最后,麻雀因为浮躁饿了肚皮,啄木鸟因为认真、专一有了收获。
现有好多青少年朋友们像麻雀那样,好急功近利,最终却一无所获。
青少年们产生浮躁心理的原因如下:
(1)由于家庭环境产生的原因。在不断更新的现代社会里,很多父母都处于矛盾甚至无法适应状态。于是,就表现出心神不定、急功近利等急躁的心态,这种不良心理往往直接影响到子女们的身心健康。
(2)对自己的期望值过高。在班级激烈竞争的氛围中,心中定的目标不是太明确。于是就容易出现心神不宁、迫不及待、烦躁不安。
(3)遗传基因的缘故。有关心理学家研究表明,性格好强而头脑不灵活的青少年容易产生急躁、沉不住气,做事好冲动,注意力不集中。
(4)从自己的自身表现来看。一般攀比心理也是产生浮躁心理的直接原因。有句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在心理上经常和别人同学攀比,造成对学习环境不适应,对自己现有的状态不满足,于是浮躁的心理就油然而生。
(5)有时忽视了对自己灌输文化知识,自身的道德品质及意志的培养,因而造成他们在学习的过程怕苦怕累,做事急于求成,缺乏应有的恒心与意志。
战胜浮躁,走向成功的阶梯
我国著名音乐家傅聪在英国留学时,有一段时间感到莫名的烦躁,始终静不下心来学习。他的父亲傅雷得知情况后,给他写了一封信,信中有这样一句话:“要经得住外界花花绿绿的诱惑,要沉下心来,坐得住冷板凳,才能保证心灵的畅通无阻,才能让知识记在内心,印在脑海。”
如今,青少年们浮躁心理是一种情绪冲动和盲目相交的心理病态,这种现象与艰苦学习、脚踏实地、励精图治、公平竞争是刚好相反的。青少年有浮躁心理是一种不健康的表现,这对他们的身心健康有很大的危害性。它不仅会使青少年失去对自我的明确定位,还容易让青少年随波逐流、盲目行动。因为它可能导致他们为了侥幸成功而铤而走险,最终,掉进犯罪的深渊。因此,对此表现必须给予及时的克服。
(1)青少年们在攀比时一定要做知己知彼。俗话说:“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就是人们获得自我认识的重要方式,然而比较要到“知己知彼”,只有“知己知彼”了,才能清楚自己的优势和短处。
(2)青少年朋友们要以“实事求是,不自以为是”为目的,这是为今后的革新求变打基础的。
(3)调节好你自己的心理状态。当心情不好或为学习而烦躁时,可以放一曲优美、舒缓的音乐,来减轻心理上的负担,等心情平静下来了,可以全身地投入到学习中。这样,就会心无杂念、专注学习,慢慢地浮躁的心理自然就会消失。
(4)当你遇事时要善于思考。考虑问题时要从现实情况出发,最好不要跟着感觉走,目标要切合实际,在实践的过程中要有坚强的意志,从而走向成功的阶梯。
付出努力不一定就会收获结果,关键是过程。总之一句话,人无贪心就不会浮躁,踏实地走过一生,不要总羡慕那些所谓比自己成功的人,不要拾起芝麻丢了西瓜。
8.克服抱怨心理
人们在遇到挫折的时候,似乎已经习惯性要去抱怨上天对他的不公。很少有人会想到,与其在旁边抱怨,不如想想如何摆脱这样的困境。我们要学会接受失去的事实,学会感恩,感恩上天并没有让你失去一切。不管人生有怎样的得与失,也总是得让自己的生活充满光彩,而不是在为过去的事抱怨、难过,一味地抱怨、难过只会让你在原地踏步,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生活中,上帝是公平的,给谁的也不多,给谁的也不会少。当一个人开始产生抱怨心理的时候,完全是在跟自己过不去。这世上没有谁比谁差多少,没有翻不过的山,没有过不去的坎儿,只要不抱怨,认真地想解决问题的办法,拥有一颗平常的心,勇敢地面对自己,面对自己的内心,面对自己的人生,那么,就一定会活得很精彩。
抱怨只会让人原地踏步
现实生活中,每个人的内心或多或少的都会有一些不平衡的心理。别人有漂亮的衣服,自己没有;别人有新款的手机,自己没有;别人有一个有钱的爸爸……这些不平衡的心理会驱使着你去追求新的平衡。有些人在追求新的平衡中,能不昧良知、不损害别人,自觉接受道德的约束和限制,通过正当的努力、奋斗去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达到一种新的平衡,这也是值得称道和庆幸的;而有一些人却一味地怨天尤人,自己不但不努力,而且不择手段,甚至做出一些让人发指的事,这种人就是很危险的了。所以,我们要学会调整自己,走出抱怨的误区,让自己始终保持一种平衡的心态。
一位年轻的农夫,划着小船,到另一个村子的居民家运送自家的产品。那天的天气酷热难耐,农夫汗流浃背,苦不堪言。他心急火燎地划着小船,希望赶紧完成这趟运送任务,以便在天黑之前能返回家中。就在这时,农夫突然发现,前面有一只小船,沿河而下,迎面向自己快速驶来。眼看两只船就要撞上了,但那只船并没有丝毫避让的意思,似乎是有意要撞翻农夫的小船。
于是,农夫大声地向对面的船吼叫道:“让开,快点让开!你这个白痴!再不让开你就要撞上我了。”无论农夫怎么吼叫都没有用,农夫手忙脚乱地企图让开水道,但这时已经晚了,那只船还是重重地撞上了他的船。农夫被激怒了,他厉声斥责道:“你会不会驾船,这么宽的河面,你竟然撞到了我的船上。”当农夫怒目审视对方小船时,他吃惊地发现,小船上空无一人。听他大呼小叫、厉声斥骂的只是一只挣脱了绳索、顺河漂流的空船。
在大多数情况下,当你责难、怒吼的时候,往往是徒劳无益、于事无补的,也许你那位听众只是一只空船。那个一再惹怒你的人,绝不会因为你的斥责而改变他的航向。
其实,绝大多数青年人都曾有这样的经历。一件事情、一个人就能令你们长时间地烦恼,使你们沉浸于懊恼和悲伤中不能自拔。特别是当那个令你们烦恼的人还是一个不会体谅别人,不懂领情,不会自醒的人的时候,情况就会更加糟糕。
当然,你完全不必转而去讨好别人,也没必要和别人达成一致意见,甚至你继续厌烦别人也无妨。但你一定要清楚,不能让别人制造的麻烦转变成你的烦恼。无论你为此多么愤怒,他不会为你而失眠。如果因为他的过错而使你陷入无尽的烦闷悲伤之中,你就成了唯一受到伤害的人,而且,是你自己在强化这种伤害的深度和长度。
拥有一颗平衡心,远离抱怨
在这个世界上,并不是每个人整天都是无忧无虑的,但在许多人的眼里都会认为别人要比自己快乐。一个国际研究组织曾对25个经济发达国家进行了一项“你是否每天都感到快乐”的调查显示,60%以上的人的回答是否定的。其中20%的人认为自己“每天都不快乐”,60%的人常常生活在抱怨中。
为什么一定要抱怨生活呢?想一想,你们是否曾迫不及待地收下它恩赐给自己的一切,但当它变得不再轻松的时候就立刻抱怨它。生活本身就是由辛、酸、苦、辣、甜五味组成,当品尝过它的甜美后,你就将不得不再去品尝一下它的辛、酸、苦、辣。甜美的日子固然让人高兴,但如果生活中只有甜,那么甜美的味道自然就感觉不到了。辛酸苦辣的味道固然不佳,却能让你意志坚强,思想更加成熟。所以,有时辛酸与苦辣也是一种上天恩赐给我们的礼物。
抱怨的人之所以活得太累,就是因为自己只看到自己的付出,而没有看到自己的收获;而不抱怨的人即使真的很累,也不会埋怨生活,因为他们知道,有得就有失,有失就有得,一想到自己获得了那么多,他就会感到高兴。
没有任何一种生活是完美的,也没有一种生活会让一个人完全满意,青少年们做不到从不抱怨,但应该减少自己的抱怨,并用积极的心态去努力进取。因为如果抱怨成了一个人的习惯,就像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于人无益,于己不利,生活就成了牢笼一般,处处不顺,处处不满;反之,则会明白,自由的生活着,其实本身就是最大的幸福,哪有那么多事可抱怨的呢?
抱怨不如改变。只要你改变一下自己的心态,你将会发现生活竟是如此得美好,甚至还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比如,你在一个令你自己不太满意的学校学习,如果你整天在抱怨中度过,那么你也得不到什么,也许得到是老师的不理解,但你改变一下自己的心态,在这个学校学习,那么你得到的是学习的机会,或者是同学们的友情。
所以,就不要再抱怨生活了,那么生活中的一切都不会让你抱怨。要知道,一味地抱怨不但于事无补,有时还会使事情变得更糟。所以,不管现实怎样,你们都不要抱怨,要靠自己的努力改变不满的现状,并获取幸福。
大海如果失去了巨浪的波动,就失去了雄浑;沙漠如果失去了飞沙的狂舞,就失去了壮观;人生如果只为求得两点一线似的一帆风顺,那么,生命也就失去了应有的魅力。不要再抱怨生活的不公了,它只会成为挡在前进路上的巨石,成为思想的牢笼。
第二节 塑造健康心理
1.提高自我控制能力
自我控制能力是控制自己、支配自己的行动,并自觉调节自己行为的能力。它主要表现为个人对自己行为的监督和调节。随着年龄的增长、思维的发展,青少年的自我控制能力有了很大的发展。但由于思维的抽象逻辑水平还比较低,缺乏社会经验,意志力还很薄弱,青少年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弱。
青少年如何自我控制
对于青少年朋友来说,学会自律,主要是控制自己,“控制者”和“被控制的对象”都是自我。那么,青少年为什么要学会自我控制呢?
首先,自我控制有助于实现自我与社会的同一性,人从自然人发展成社会人的过程,需要通过自我学习,逐步具备社会成员所必需的知识、技能、态度、情感和行为,使社会要求逐步内化为人的观念和行为。其次,自我控制有助于青少年实现人格的社会化。再次,自我控制有助于调节青少年内在的潜能。
如何锻炼和提高青少年的自我控制能力?
自我控制的前提是:青少年的心中有个目的要不惜一切的达到,如果没有这个那一切都是空谈。人只有在为了某件自己认为值得的事情的时候才会控制自己并想办法达成,而什么都没有的人是没有必要那样做的,所以最好是帮青少年树立一个目标并鼓励他达到,在这个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就学会自己控制自己了。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
(1)品德方面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①能做出正确的道德选择,树立道德理想。
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前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向黎明。理想是可以预见未来、走在生活前面并反映生活发展趋势的一种形象。它遥遥在前,指引方向,号召前进,它包含有自我控制的目标。道德理想是推动人的道德不断发展的强大动力。
青少年学生要明确自己将是国家未来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中国在国际竞争中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你们将是中国能否在世界崛起的关键一代。你们要树立起为国家富强而拼搏的责任感。你们在复杂的生活面前做出道德选择时,可能面临严峻的思想斗争,在这时,你们要接受成人的指导,但关键还是要你们自己做出选择。因为教师、家长只能交给你们思考的钥匙,他们会让你们自己去调查、认识各种社会现象,明辨道德是非;针对现实问题和矛盾,给你们以实事求是、通情达理的答疑解难,通过有效的教育控制工程,去规范和训练你们的基础道德行为和对待社会生活的态度和方式。这样,你们就能清醒地而不是盲目地做出正确的道德选择,为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②要善于激发自己自我控制、自我修养的愿望。
德育过程是一个内化的过程,表现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按照道德标准来支配自己的行为,逐步将社会道德规范内化,构成自己的精神世界。马克思曾经说过,人来到这个世间没有带着镜子,他总是习惯于拿社会群体当做镜子来照,在他掌握了这种社会知觉的方法之后,他便把镜子挪到了自我的内部。因此,通过他人测评、自我测评与群体中互相测评,每个人都能够认识自己的素质,自己的优势素质是什么,短缺素质是什么,亟待改进的素质是什么;社会与工作需要的是什么素质,不需要的是什么素质;什么是良好的素质,什么是低劣的素质。因而会由此激发与产生改善自身素质,加强自我修养的愿望与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