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走过花季雨季(上)
22639600000010

第10章 战胜缺陷性格(1)

驱散忧愁的阴云,走出彷徨的困境,生活和理想的目标的实现需要百折不挠的自信和努力。

第一节 克服不良性格

1.克服自负心理

自负是过于自信或过高地评估自己的能力,是一种不切实际自高自大的心理表现,这种现象往往会使人言谈举止狂傲自私,瞧不起人。自负必须建立在客观事实的基础

之上,通常,脱离实际的自负对于人的心理健康有着严重的影响。青少年有自负心理就是一种严重缺乏自知之明的心理缺陷。

生活中,有些青少年朋友们常常会因为自负而不能和朋友们友好相处,有这种心理的青少年也总是有着高高在上、盛气凌人的不良表现;你们不尊敬长辈、对大人们傲慢无礼;还有的青少年朋友因为自负不爱与别人说话,不回答别人问的问题。这种不正常的心理表现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自负心理——人的一大恶习

有自负心理的人有很强的自尊心,他们自视过高,总以为自己很了不起,总是把自己凌驾于别人之上:与人交往时,你们习惯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即使明知自己错误,也不愿意改变自己的态度,接受别人的观点;任何事情都从自己的利益出发,从来不顾及别人的感受,但却要求别人都能为他服务;对别人的成绩非常嫉妒,对别人的失败幸灾乐祸,不向别人提供任何有价值的信息;在别人获得成功时,会用“酸葡萄心理”来维持自己的心理平衡。

杨某是个非常优秀的学生,人长得漂亮,有一双会说话的大眼睛,能歌善舞,素质发展非常全面。在学校是个受欢迎的学生,学校领导看着喜欢,班主任老师更是视为心腹骨干,回到家里,爸爸妈妈又把她捧为掌上明珠,爱宠有加。

有个这样能干的学生,作为班主任当然十分高兴,一直都很重用她,凡事都让她管,渐渐地她越来越自命不凡,和同学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大了。学期开学要重新成立班委会,班主任征求她的意见,她说这个“太笨”,那个“不会说话”,不是摇头就是撇嘴,意思十分露骨:全班除了她没人能当班干部了!也许正是她的这种态度,引起了同学们的不满,班干部竞选时,她以11票之差落选了,当时,她就急哭了,中午拒绝吃饭表示对竞选的不满。

美国著名的哲学家富兰克林曾说过:“自负是一个人要除掉的恶习。”可见,自负对人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一般有自负心理的青少年大多数是表现在独生子女或是家庭条件较好的你们身上。自负不但会给你们造成负面影响,还会影响你们的生活、学习和人际交往及心理健康。

青少年们产生自负的原因如下:

(1)不良的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青少年们产生自负心理的第一根源。青少年朋友们在成长过程中,还没有很高的自我评价能力,通常他们的自我评价来自于周围的人对自己的看法,家庭则是他们自我评价的第一参考。而多数父母给予他们的都是片面的溺爱、夸奖、表扬,而非全面的夸奖与批评相结合,从而使他们觉得自己是“最了不起的”,“我是最棒的,别人都要听我的”。

(2)没有经历过挫折。现在大多青少年朋友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在生活中,你们从来没有遇到过挫折,在学校又因为成绩突出,经常受老师的表扬,这就很容易使你们养成自傲和自负的个性。

(3)对自己片面的认识。有自负心理的青少年们往往掩盖自己的缺点,夸大自己的优点。事实证明,如果一个人只看到自己的优点,而对自己的缺点视而不见,往往容易产生自负的个性。

克服自负心理,刻不容缓

自负往往会导致青少年们自满,会使他们丧失进取心,增强虚荣心。它会阻碍他们前进的脚步。那么,青少年们如何克服自负心理呢?

(1)要善于接受批评。

有自负心理的青少年朋友是最不愿意改变自己的态度或接受别人的意见了,有自负心理的人可以在做事时可以征求一下其他人的意见和看法,这样通过别人的友好提醒。很快就会改变你过去固执己见、唯我独尊的心理。

(2)谦虚是良好的传统美德。

有自负心理的人要用一颗谦虚的心与别人建立友好的人际关系,这是你个人自觉成长的开始。古人云:“谦受益,满招损。”你可以有豪气万丈,但绝不能半分有自负心理。就算你有超人的才识,也要虚怀若谷。

(3)增强自我认识。

青少年要全面地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不要拿自己的优点和别人的缺点相比较。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不如别人的地方。所以,你们要正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尽快走出自负心理。

(4)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有自负心理的人们一般都是目空一切,总觉得自己是最优秀的,这是自恋的表现,对身心健康极不利。要想彻底地克服这种不好的心理,必须要做到心中有他人、处处为别人着想,尊老爱幼,善待身边的每个人,还要取他人所长补自己之短,不断地充实、完善自己,努力克服自负。

青少年们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自负,既要看到自己的过去,又要看到自己的现在和将来,辉煌的过去可能标志着你过去是个英雄,但它并不代表着现在,更不预示着将来。

2.克服孤独心理

孤独并不是指单独生活或独来独往。人人都可能有孤独的时候,一个人也许在他的身边有很多的人,然而在大庭广众之间,未必就没有孤独感产生。真正的孤独是那种貌合神离,没有情感和思想交流的人。确切地说,孤独就是对周围一切一点也不了解,对所处环境及周围的人缺乏情感和思想的交流。

孤独是在日常交往中产生的一种冷落、寂寞和被遗弃的心理体验,这是一种消极的情绪表现,特别是对于青少年这一人群,在人际交往中出现的孤独感已是困扰你们的重要因素。这对你们行为发展极为不利。

孤独感往往是自己造成的

青少年的孤独感是一种封闭心理的反映,是感到自身和外界隔绝或受到外界排斥所产生出来的孤伶苦闷的情感,这是在日常交往中产生的一种冷落、寂寞和被遗弃的心理体验,这是一种消极的情绪表现。

常见的情绪情感障碍有:害羞、恐惧、愤怒、嫉妒、狂妄等,其中,与孤独感密切相连的是害羞和恐惧。害羞和恐惧往往会使人产生逃避行为,从而避开与人交往的情境,离群索居,封闭自我。到了青少年这个时期,你们的人际关系的特点也随着不断地发生着质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从精神上脱离对父母或成人的依赖,自我意识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以及对成人权威的抵触和反抗,竞争和对抗的激化等方面。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卢朋是一个很不爱说话、性格相当孤僻的孩子,在学校他很少和老师说话,同学们和他说话时,他也很少与人交谈,这对同学们和他之间的沟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对于这些问题学校老师和她的家长进行了了解,原来卢朋在家里也是如此:卢朋的妈妈是养花专业户、平日里忙于整花、卖花,一天从早忙到晚,与孩子相处的时间很少。卢朋的爸爸又经常出差,在家团圆的日子都很少,所以卢朋从小就很少和父母说话,也很少叫妈妈,从来没有带朋友或同学到家里玩过,到了现在也是一个人玩。

人的身心要想处于正常状态就需要不断地从外界获得新的刺激。由于你自尊心的增强,它们与你生理、社会性发展的不平衡相互作用,导致你特有的闭锁心理,并因此而产生出孤独感。青少年们产生孤独感的原因主要是以下几方面:

(1)独立意识差。独立意识是一种向外的力量,青少年们处于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时期,是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的过渡时期。此时,自己的社交和实践范围也在逐渐扩大,各方面和思维能力也在迅速增长,于是不愿再盲目地依从父母。而是积极地用自己的眼睛观看世界,感觉自己长大了,不需要依靠父母了,但残酷的现实又让他们觉得心惊胆战。为了摆脱这种困惑,大多数青少年朋友积极和同龄人交往,做个彼此间的了解。但也有一部分青少年朋友不屑于与同龄人交往,害怕被骗从而转向自闭。

(2)不当的自我评价。有些青少年朋友往往对自己的自我评价过低,这样不仅会产生自卑心理,还容易因缺少朋友而产生孤独感。而有些青少年朋友在自我评价过高时,都比较清高,看不起别人,这种类型的人在交往中一般表现为不随和、不合群、不尊重他人,容易引起别人的不满,因此,过高自我评价的人往往因缺乏朋友而感到孤独。

(3)自我意识比较差。自我意识是一种向内的力量,在青少年时期,自我意识开始觉醒并逐渐建立,产生了了解别人内心世界并被其他同龄人接受的需要。他们很关心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重视他人的评价。他们会将自己隐藏起来。一方面他们觉得自己心中有很多秘密,又不愿告诉别人;另一方面他们又渴望别人能真正了解自己。这种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便会陷入惆怅和苦恼,产生孤独感。

走出自己的世界,摆脱孤独

孤独感会使青少年们产生挫折、寂寞和烦躁等,严重的甚至有厌世轻生的念头。所以,青少年们应学会打破心理闭锁,消除孤独感。具体方法如下:

(1)多和父母沟通。你要多了解、多学习成年人的优点和长处,如果遇到不开心之事,可以向父母诉说,也许可以得到很好的解决办法,这样不仅可以增进父子之间的感情,还可以减少与父母之间的代沟。

(2)要克服自卑。你因为自卑而觉得自己各方面都不如别人,所以不敢与别人交往,时间久了就造成了孤独。其实,人和人之间是不可相比的,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每一个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所以,有孤独的你要自信起来,走出孤独的困惑,从而克服孤独。

(3)多做好事。星期天帮助自己的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在放学的路上,遇到老人或残疾人了帮助他们过马路。这样不仅可以排除孤独感,还可以净化心灵。

(4)朋友是最好的良药。开放自我、真诚、坦率地把自己交给他人。交往是一个相互沟通的过程,所以别人也会对你以诚相待,如果你感到孤独或需要关心时,可以主动接近别人、关心别人,别人也会以同样的真诚对待你的,如果你的朋友离你较远,你可以翻翻旧时的通讯录,给久未联系的朋友写写信。这样不但扩大你的社交面,还融洽了人际关系,孤独感自然就会消退了。要注意,和朋友的联系,不只是在你感到孤独时所要做的事,你要知道,别人也和你一样,也需要得到体会和友谊的温暖。

(5)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学会为自己安排丰富有益的业余活动,把思想感情从孤独的小圈子里尽快解离出来,全身心地投入到高尚的活动中去。如游泳、打球、跑步等体育锻炼,既可以让你的松弛心情、也可缓解孤独感,同时还可以得到激励。

(6)享受大自然的美。如果遇到挫折或心情不好时,此时又不愿向别人倾诉,可以到公园或田野里散步,用一丝丝的清风吹走你的坏心情,慢慢地心情就会开朗起来。要知道生活中有很多活动是充满了乐趣的,只要能充分领略它们的妙处,也能消除孤独感。

孤独绝对是可以克服掉的,只要我们愿意从自己的世界里走出来。相信,当我们走出孤独感的那一刻,便会发现,外面的世界原来是如此精彩,生活是这么美好,你们就会问自己:自己以前是不是很傻啊?

3.克服依赖心理

依赖心理是中学生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拥有依赖心理的人生活中处处依赖他人,经常需要他人的帮助和指导,不够自立、自信、自主。人在天地间行走应该是独立的,

作为一名中学生,跨进青春之门,进入青春期,头脑中应具备一定的独立意识,这种独立意识外在的表现首先就是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克服对他人的依赖。

现代社会,独生子女的家庭越来越多,他们自幼就是在6:1的重重关怀之下成长的。也许你就是其中之一。在家里,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视你为宝贝,自己生活的一切均由父母包揽,生活中从没有为自己的事情考虑过,全部听从父母的安排,这样就养成了你的依赖心理。抑或者,从小你就比较自卑,总认为自己不如他人,如知识贫乏、能力不强、笨嘴拙舌等等。于是,你遇事往往犹豫不决,缺乏自信,总需要他人的帮助和指导,很难单独进行自己的计划或做自己的事。久而久之,也容易养成依赖心理。

依赖心理——人生第二断乳期的普遍心理

其实,依赖心理在中学生当中是比较普遍的现象之一。曾有报道说,一个孩子面对没有剥壳的鸡蛋竟不知如何下口,因为平时都是父母剥好壳送到嘴边的。这样的说法也许有点夸张,但也从某些方面反映了当代社会中一些人尤其是未成年人依赖性比较强这个事实。

对于你们来讲,跨入青春之门,就意味着进入了心理断乳期。在这一时期,随着身心的发展,你一方面比以前拥有了更多的自由度,另一方面却担负起比以前更多的责任。然而,由于从小受到父母的过度溺爱和娇纵惯养,使得自己不懂生活的艰难。所以面对这些责任,你感到胆怯,因为你已经养成了做事靠父母的依赖心理,缺乏独立生活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或者你由于自卑,在日常交往中,不自觉地就总把自己放在配角位置,心甘情愿地受他人的支配,这也是严重的依赖心理。总之,这些特征概括来讲就是在心理成长上不够自立、自信、自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