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走过花季雨季(下)
22639500000073

第73章 行动决定成功(8)

第七个转折点

那一天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停战日——1918年12月11日,这场战争使拿破仑·希尔一文不名,但他还是感到很高兴,因为人类的大屠杀已经结束,人类文明再度恢复了理智。

站在办公室的窗前,望着外面欢欣鼓舞的群众正在热烈欢呼,庆祝大战结束。拿破仑·希尔的思想却回到昨天,他的整个过去,包括辛酸与甜蜜,高兴与沮丧,一一浮现在眼前。另一个转折点的时间来到了。

拿破仑·希尔在打字机前坐了下来,出乎意料,他的双手竟然开始在打字机的键盘上敲出有规律的音调来。他以前的写作从来不曾像当时那样迅速及轻松愉快。他既未计划,也未想到要写些什么;他只是把出现在脑海中的一切全部写下来。

不知不觉中,他已经为自己一生当中最重要的转折点打下基础。因为,拿破仑·希尔当时所写的那篇文章,后来使他资助了一家全国性的杂志。这篇文章对他自己的事业,以及另外数以万计的人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在这篇文章中拿破仑·希尔写道:“战争已经结束了。”

“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领会这场战争给我们带来的教诲。这个教诲就是,只有公正与善待所有的世人——不管是强者还是弱者,是富人还是穷人,皆要一视同仁——才能得到生存。其余的,必须遭到淘汰与消灭。”

“从这场战争中,将产生一种新的理想主义——一种以‘黄金定律’哲学为基础的理想主义。这种理想主义将指引我们,不是要我们如何去剥削我们的人类同胞,而是要我们如何去服务于他,在他遭遇生活上的挫折时,解除他的困难,使他更幸福快乐。”

在这篇文章中拿破仑·希尔还回忆了自己是如何从煤矿坑的一个普通矿工,跳升到最大一家矿业公司的首席顾问助理。而这一切都得要归功于他一直奉行的“任劳任怨,不计酬劳”的工作原则。

拿破仑·希尔在前面已经提过,他是在11月11日早晨写作此文的,当时,群众正在庆祝正义战胜邪恶的大胜利。

因此,他自然应该在心中寻找出一些想法,以便把这些想法转告给今天的世界知道——这些想法将协助美国人在心中永远保存理想主义的精神。

拿破仑·希尔发现,最合适的想法就是刚刚叙述过的这种哲学,因为,他相信,就是因为傲慢自大和忽视这种哲学,才使得德国人——德国皇帝及老百姓——走入悲哀之境。要想使得这个哲学进入那些需要者的心中,他将出版一本名叫《希尔的黄金定律》的杂志。

出版全国性的杂志需要钱,但拿破仑·希尔在写该文章时并没有钱。但是,他相信,不需要经过一个月的时间,透过他企图在这儿所强调的这项哲学,他将可以找到某个人,他将会供应拿破仑·希尔所急需的这笔资金,使拿破仑·希尔能够向世界传达这种简单的哲学,因为这种哲学已使自己脱离了肮脏的煤矿坑,使自己处于能对人类提供更大服务的地位。

就是在这种多少有点戏剧性的态度下,深藏在拿破仑·希尔内心深处长达20年的一个欲望,最后终于获得实现。在这将近20年的岁月里,拿破仑·希尔一直希望成为一名报纸编辑。在30多年前,当他还是一个很小的小男孩时,就帮助他父亲操作印刷机,出版父亲所主持的一家小型周报,当时拿破仑·希尔就深深爱上了印刷油墨的气味。

在所有那些年的准备期中,也许,这个欲望在不知不觉中不断地扩大成长,而他经历的各种生活经验,后来终于促使拿破仑·希尔把这项欲望付诸行动。就这样,拿破仑·希尔终于找到了在这个世界上最适合自己的工作,并对此十分高兴。

理想高于金钱

很奇怪的,他在进入这一行业时,从来没有想到去探求它的尽头是否存在着重大的权力,以及无数的金钱。这似乎是拿破仑·希尔一生当中第一次明白了——而且没有任何疑问——生命中还有一些比黄金更值得追求的东西。因此,在从事舆论工作时,他头脑中只有一种想法。这个想法就是:对这个世界提供力所能及的最佳服务,不管他的努力是否将只为自己带来一毛钱的报酬,或甚至连一毛钱也没有。

这本《希尔的黄金定律》杂志所传达的乐观与善意的讯息立即闻名全国。因此,在1920年初,拿破仑·希尔应邀到各地从事一项全国性的旅行演说。因而使他有幸在旅行期间,会晤到当代最为进步的一些思想家,和他们进行讨论。而和这些人士的接触,给了拿破仑·希尔莫大的勇气。使他能够继续进行这项已经起步的美好工作。

在演说旅行途中,有一次拿破仑·希尔坐在德州达拉斯市的一家餐馆,窗外正下着他有生以来从未见过的一场倾盆大雨。雨水以两股大水流打在厚玻璃窗上,在这两股大水流之间则有其他小水流前后流动,形成了看来很像是大水梯的奇景。

拿破仑·希尔望着这种罕见的景象,突然有个念头闪现在脑海中:七个转折点所学到的那些教训,以及从研究成功人士生平所学到的那些东西,全部组织起来,然后,加上“神奇的成功之梯”的题目,必然能成为一篇极受欢迎的演说。

于是他在一个信封的背面,列出了这篇演说稿的15个要点。后来,就根据这15点组成了一篇演讲稿。

拿破仑·希尔所获得的有价值的知识,都可由这15点加以代表,而这种知识的资料来源,就是许多人称之为“失败”的生活经验所强加在身上的。

从失败学到的经验更珍贵

也许,你希望知道,拿破仑·希尔从这些转折点中获得了什么物质及金钱上的利益,因为你可能明白,在我们所生活的这个时代里,我们时时得为生存而进行艰苦的奋斗。好了,拿破仑·希尔将坦白告诉你。

首先,出售该杂志的收入是拿破仑·希尔所需要的,但是,尽管如此,他仍然坚持发行人以需要该杂志的人都能付得起的价格来出售。

除了出售该杂志的收入以外,他又在撰写一系列配合图画刊出的社论,将同时在全国各大报刊登出。这些社论都以该书所叙述的十五项要点为基础。

刊出这些社论所得的稿费收入,已足以满足他的生活需要而且有余。

拿破仑·希尔之所以要提及这些事实,只不过是因为,他知道,一般人都是以金钱来衡量成功的程度,而且对于不能获得良好收入的哲学都加以拒绝,并认为它不正确。

在以往的生活中,拿破仑·希尔几乎一直都很贫穷。这种情形,大部分是他自己所选择的,因为他一直把一生当中最好的时光投掷在一些艰苦的工作中,一方面抛弃自己的部分无知,一方面吸收自己所急需的生活经验。

从拿破仑·希尔在七个转折点中所描述的生活经验中,他已经吸取了一些极为宝贵的知识,这些知识除了经由失败之外,别无其他的方法可以获得。

拿破仑·希尔自己的经验已经令他相信,只要我们一旦了解之后,失败的“哑语”是世界上最容易了解及最有效果的语言。拿破仑·希尔几乎忍不住要说,它就是宇宙通用的语言,当我们不去聆听其他语言时,大自然就以它向我们呼叫。

拿破仑·希尔很高兴曾经经历过这么多次的失败。

它使他获得勇气,使拿破仑·希尔能够去做在保护之下所永远不敢去做的事情。

只有在把挫折当做失败来加以接受时,挫折才会成为一股破坏性的力量。如果把它当做是教导我们的老师,那么,它将成为一项祝福。拿破仑·希尔本人深信,“失败”是大自然的计划,它经由这些“失败”来考验人类,使他们能够获得充分的准备,以便进行他们的工作。“失败”是大自然对人类的严格考验,它借此烧掉人们心中的残渣,使人类这块“金属”因此而变得纯净,使它可以经得起严格考验。

且让我们记住:命运之轮在不断地旋转。如果它今天带给我们的是悲哀,明天它将为我们带来喜悦。

6.走向成功的关键一步

很多人也许会迷惑,为什么行动不一定会得到成果,但毫无疑问地,用积极心态行动却是取得成就的前提。成功的动力来自欲望、热情与信念。因此,请切记这条成功法则:行动是最重要的,它能强化我们的积极心态,而这正是成功的要素之一。

尽管你不一定会成功,但采取行动是最重要的。

英国前著名的首相本杰明·迪士累利曾指出,虽然行动不一定能带来令人满意的结果,但不采取行动是绝无满意的结果可言。

美国前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曾承认:“我其实没有什么辉煌灿烂的功绩。只有一点令我自豪的是:凡是我觉得应该做的,我就去做……而当我决心做后,我便着手去做了。”

订立目标,规划人生,只不过是理论,纸上空谈,而没有行动便没有结果。理论都是好东西,但是如果不能依附于行动上,那只是一种空谈。人只要活着,便必须考虑行动。

人生最基本的现实规则之一就是,没有智慧基础的行动是无用的。但更令人沮丧的是即使空有知识和智慧,如果没有行动,一切仍属空谈。行动与充分准备其实可视为一体的两面。人生必须适可而止。做太多的准备却迟迟不敢行动,最后只是徒然浪费时光而已。也就是说,事事必须有节制,我们不能落入不断演练、计划的圈套,而必须认识现实:不论计划多么周详,也不能发生意外。

美国成功学家林格的一个朋友,想投身服务业,因此作了一个伟大计划。他每天面对电脑,至少计划了2年,完全不顾这2年中他要进入的服务业早已有了多少改变。有一天,林格拜访了他。他刚修改完预测数字,因此很兴奋地说:“你知道吗?电脑太神奇了。我只要改变现金流量表上的一个数字,其他所有数字电脑都会自动修改。太不可思议了。”

听他说完,林格只冷冷地接了一句“是很不可思议。不过你的代价也不低,还没开张就要宣告破产了。”

这位友人犯的毛病就是让旁枝末节阻碍了他的思考,浪费了大量宝贵时间,他被他电脑的容量和自己操纵电脑的能力所眩惑,而忘记了真正的目的。他的出发点不真正是做现金流量控制专家,而是进入服务业。计划非常重要,是获得有利结果的第一步,但是计划非行动,也无法代替行动。

有一句俗话说:“好主意一毛钱可以买一打。”我们也知道不但一个想法便能改变世界,而且有很多人真的用自己的想法改变了世界。为什么有的主意被人讥嘲,有的却受到重视?其中的区别便在于后者除了想法外,也附加了行动。最初的想法只是一连串行动的起步,接下来便有第二阶段的准备、计划和行动予以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