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到朋友家作客,看到朋友的孩子彬彬有礼,便对朋友说“孩子真是有礼貌。”可朋友却说:“平时可淘气了!”接着便数落了一大堆孩子的缺点,孩子开始红着脸低头默默地站了一会,然后就一溜烟地跑了出去。
当着外人的面批评孩子,数落孩子的缺点,这样的事你做过吗?孩子年龄再小也不愿意自己的缺点公布于众,对父母的当众批评,孩子一般都是很不自然、很反感的,可是家长对孩子的这一心理却往往不了解,自己想怎样说就怎样说,根本不顾什么来人来客,也不顾孩子的脸面和自尊,致使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了很大的损伤。当众批评孩子容易使孩子怨恨父母,从此照着父母的话来行动:你说我淘气,我就淘气,看你能把我怎么样!
“人要脸,树要皮”是人人皆知的道理,每个成年人都有亲身的体验,当你被上司当众指责时,你的心情如何呢?你是高兴、积极还是生气、消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懂一点心理学的家长都应该认识到这一点,切忌当众批评孩子。
与当众批评孩子相反,家长可以在适当的场合当孩子的面表扬孩子的优点,这样做孩子会非常高兴,甚至比直接赞赏的效果还要强得多,孩子会从父母与外人的谈话中受到激励,从此更加努力。
不要一棍子打死
“你怎么又犯了?”
“你怎么老是这样?”
“你总是不听话。”
“这孩子没救了。”
因孩子犯错误便否定一切,这是一种令孩子反感,窒息孩子上进心的错误方法。
采用否定一切批评方式的父母大概想通过夸大问题的严重性以强化孩子对自己错误危害的认识,以求孩子能迅速、彻底地改进。但孩子认识自己的能力终究有限,他们还不能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当听到父母对他们下的结论时,他们就会认为自己真的是“恶习不改”“没得救”了,他们可能会因父母随随便便的一句话便灰心泄气,失去了进取的勇气和前进的方向。
所以,父母批评孩子时,要碰到什么问题就讲什么问题,不要用“积累”式的否定批评对孩子下否定的结论,把孩子一棍子打死,从根本上否定了孩子进取的愿望和潜能。况且孩子的某些表现,尽管在表现形式上似乎有一些相似之处,但实际问题上也不尽相同,如孩子与人打架,家长很容易认为上次的批评教育没起作用,便不分青红皂白,不问事情的因果上去就训:“你总是打架!”其实孩子上次打架是欺负小同学,而这次是看到别的孩子打架,上去制止而打起来的,不能简单地一个“你总是……”而一概否定了他内在的发展和变化,扼杀孩子的上进心。
因为孩子犯错误便主观地给孩子下定论,把一时的过错当作长远的过错来否定,把目前的失误当作历史性、一贯性的失误来否定,这种否定一切,一棍子打死的批评方法不仅对孩子改正错误没有半点好处,相反还会打击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和上进心。
家长不妨使用“我喜欢……”“我希望……”的平静口吻表示对孩子某种行为的不满,不要总是用训斥使孩子受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