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情商也能培养
22639200000001

第1章 社交盲

所谓情商

西索是个聪明人,是大学外语第的高材生,也是杰出的翻译人才。但他在某些方面却又十足低难,连最简单的社交技巧都缺乏,既不懂得如何与人闲聊,长时间相处更是捉襟见肘。总之,他拙于最基本的人际交往,尤其是与女性共处时更是如此,以致西藏自治区索怀疑自己是否“本质上有同性恋的倾向”,并因此求助心理医师,实则他完全没有这方面的问题。引壕这个故事的是乔治华盛顿大学心理学家拉金*菲利普他认为西索的问题源自孩提时未能学习基本的社交互致力。西藏自治区索小时候应该学到的是:坦然直接与人对话,主动与人接触,交谈时要积极投入而不是被动地答是或不是,适时表达感谢,进出时让他人先行,做客时耐心等候被子接待……常说请和对不起,以及许多我信三岁就开始学习的基本道理。

我们很难判断西索的问题究竟源于和才疏于教导,或自己的学习能力太差,却可由这个故事窥知人际互动的意义与不成文的意义与不成文的社交规则。这些规则的意义在于使人际互动的双方感到自在,不懂规则的人不只是缺乏社交手腕,更拙于处理他人的情感,反到之处总是造成不快或不安。

我们周遭不乏西索这样的人;交响曲有人不知适时结束谈话,对一切明喻暗示皆视若无睹地继续高谈阔论,或者不停地谈论自己,对其他人一概没有兴趣,不管你如何尝试把话题转开,他们依旧坚定不移,或者不断刺探他人的隐私。这些反常的社交演出都显示出人际互动的基本课程没有及格。

心理学有个名词叫调息障碍,意指对非语言的讯息缺乏认知能力,据统计约有十分之一的孩童有这方面的问题。这些孩童表现在外的可能是对个人的空间认识不清,与人谈话时会站得太近或者把自己的东西放在别出心别人的地方,或是对身体语言或脸部表情的认知或运用不当,或是不善以音调表达情感,以致说话时声音太尖锐或太单调。

人际技巧拙劣的孩子常会被同伴排挤,因此有不少人致力研究如何发现孩子的社交问题。这类孩子之所以不受欢迎倒不是因为会欺侮同伴,多半是因为不懂得与人面对面相处的基本规则,特别是不成文的规则。语言表达能力较差的孩子,可能被视为愚笨或教育程度差,但如果是拙于非语言的人际互动规则,同伴可能认为他很“奇怪”而退避三舍。这类孩子通常很不善于语言的情感表达,因而会不自觉地传达让人不安的讯息。

艾莫瑞大学心理学家史帝芬·诺威基专门研究儿童的非语言能力,他指出:“拙于判别读及表达情感的孩子常易有挫折感。对别人的反应常觉莫名其妙。要知道任何行为都附带有非语言的情感表达,你不能停止脸部表情或姿势,也不可能隐藏语调。如果你传达的是错误的情感讯息,你将无法理解别人的反应;可能被拒绝了还不明白为什么。譬如说你自觉表现出很高兴的样子,给别人的印象却是过于激动或愤怒,于是其他孩子也对你表示愤怒,结果你必然是一头雾水。渐渐地你觉得无法掌控他人的反应,也无法预测自己所造成的印象,于是无力、沮丧、冷漠等感受便慢慢浮现出来。”

这类孩子不但易被孤立,课业的表现也多不尽人意。拙于社交的孩子可能误解老师的意思或做出错误的反应,因此而产生的困惑与焦虑又会影响学习效果。专家曾对儿童的非语言每感度做过实验,发现误读情感讯息的孩子课业表现不如其他同等IQ的孩子。

每个孩子都会面临一个重要的关卡,这时他的社交技巧将面临最痛苦而无人逃避的考验:面对一群正在玩耍的孩子而觉得不得其门而入。在这关键的一刻别人会喜欢你或厌恶你,接纳你或排挤你,,都是毫无掩饰地公然表现。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人,特别喜欢研究这个关键时刻,他们发现人缘好与不好的孩子,采取的策略有很大的差异,这个发现更突显出对各种情感与人际调息的注意、解读与因应能力有多重要。看到一个孩子徘徊在一群游戏的团体之外却不其门而入,的确让人很心疼,钽这却是多数孩子共有的经验,即使是最受欢迎的孩子有时也会被排拒。一项针对小学二、三年级学生所做的调查发现,最受欢迎的同学想要加入一游戏的团体被拒的机率是26%。

幼儿在排拒他人时,常间接表达出负面的情感判断,有时甚至担白得有些残忍。下面是几个五岁大孩子的对话。芭芭拉、南茜与比尔正在玩狗熊与积木,琳达旁观了几分钟,尝试走过去坐在芭芭拉旁边,开始玩狗熊。芭芭拉转向她说:“你不可以玩!”

“可以,”琳达反驳:“我也可以玩。”

“不可以,”芭芭拉不客气地说:“我们今天不喜欢你!”

比尔尝试为琳达辩护,也遭南茜围剿:“我们讨厌她。”

这是所有孩子都害怕听到的一句话:我们讨厌你,因此他们在加入一个新团体时都会格外谨慎。这种焦虑感和成人并没有太大的不同,譬如说我们参加一个与会者都不太认识的派对,看到一群状甚熟悉的人聊得正起劲,又活如何加入,可能便产生同样的焦虑。诚如某研究人员所说的,正因为这个关键时刻对一个孩子非常重要:“我们可以从中很快判断出孩子的社交技巧。”

通常新加入的人会先旁观一会儿,然后尝试性加入,谨慎地慢慢采取主动。影响孩子是否被接纳的重要因素,包括是否能进入该团体的指涉架构,亦即明白正在玩的是什么游戏,哪些行为是不适当的等等。

有两大禁忌几乎一定导致被排拒:太急于取得领导地位及与其他人显得不搭调。人缘差的孩子却常常会犯了大忌,比如以强硬的姿态加入,突然改变话题,急于表达自己的意见,直截了当反对别人的意见等等,目的显然都是要引起别人的注意。只可惜效果往往适得其反,不是被忽略就是遭排斥。相反的,人缘好的孩子会先观察一段时间再加入,并表现也接受该团体的意思,而且会等到自己的地位获认可后再主动提出意见。

前面提到表现出高度人际智能的五岁的罗杰,海奇观察发现,罗杰要加入一团体以前会先做观察,然后模仿其他孩子的行为,最后主动与人交谈,进而完全加入,这的确是很高明的策略。举个例子,罗杰与瓦伦玩一种游戏,将小石子当做炸弹放入袖子里。瓦伦问罗杰他要坐直升机或飞机,罗杰并不直接回答,反问他:“你是坐直升机吗?”

这段看似无关紧要的对答正显示罗杰对别人的想法很敏感,且懂得据此维系彼此的关系。海奇的观察是:“罗杰时时留心玩伴的想法与作法,因而能真正地玩在一起。我看到的很多小朋友都只是坐上自己的直升机或飞机,然后便各自分飞。”

如果说安抚他人痛苦的情绪是实效技巧的表现,那么妥善对待一个盛怒中的人,可能是最高难度的表现。根据我们对愤怒的控制及情绪感染的研究,面对一个愤怒的人最有效的方式可能是转移他的注意,对他的感受表现同理心,理而带引他产生较愉悦的感受;这种以柔克刚的道理与柔道差相仿佛。

下面转述泰瑞·道森所说的一个故事就是极佳期的例证。道森是50年代最早去日本学习合气道的美国人之一。有天下午他坐东京的地铁要回家,车上遇到一个酒气冲天的壮硕男子,看样子是个工人,脸色阴沉地仿佛要打架滋事。这人一上车来就颠颠倒倒,把一车子的人吓得半死,只见他高声诅咒,把个怀抱婴儿的妇人撞得跌在一对老夫妇身上,老夫妇吓得与其他乘客奔逃一车厢另一端。那醉汉又继续冲撞别人,但因醉得太厉害而失准,紧急抓住车厢正中央一根铁柱子,大吼一声想将经连根拔起。

当时的泰瑞每天练八个小时的合气道,体能正处于最佳状态,这时他觉得应该站出来干预,以免其他人无辜受伤。但他想起合气道老师的话:“合气道是种调和的艺术,凡是心存干戈之念的人,便破坏了与宇宙的和谐。如果你想要屈服于别人,自己已立必败之地。学合气道是为了解决冲突,而不是制造冲突。”

泰瑞开始学艺时已答允老师绝不主动寻事,只有自卫时可动武。现在他自认终于有机会小试牛刀,而且理由绝对充分。此时其他乘客都僵坐不敢动弹,泰瑞便慢条斯理站了起来。

醉汉一看见他便吼道:“啊哈!一个外国佬!教你认识认识日本礼仪!”接着便作势准备出击。

就在醉汉将动未动之际,突然有人发出一声宏亮而且愉快得有些奇怪的声音:“嗨!”

那仿佛是好友久别乍逢的欣喜,醉汉惊讶地转过身去,只见一个年约七十着和服的矮小日本老人。老人满脸笑容地对醉汉招了招手说:“你过来一下!”

醉汉大踏步走过去,怒道:“凭什么要我跟你说话?”这时泰瑞目不转睛地雷注意他的动作,准备一有不对就立刻冲过去。

“你喝的是什么酒?”老人眼睛充满笑意地望着醉汉。

“我喝清酒,关你什么事?”醉汉依旧大吼大叫。

“太好了,太好了,”老人热切的说“我也喜欢清酒。每天晚上我都和太太(六十五岁了)温一小瓶清酒,拿到花园,坐在木板凳上……”接着又说起他后园的柿子树,各种水果,以及夜品清酒的雅兴。

醉汉的脸色渐渐柔和起来,紧握的拳头也松开了。“我也喜欢柿子树……”他的声音愈来愈小。

老人愉快地问他:“你一定也有个不错的老婆吧?”

“不,她过世了……”他哽咽地开始说起他的悲伤故事,如何失去妻子、家庭和工作,如何感到自惭形秽。

这时泰瑞要下车了,他走过时听到老人鼓励醉汉把所的的必事都说出来,只见醉汉斜倚在椅子上,头几乎是埋在老人的怀里。

这就是EQ的精彩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