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致富手册
22638700000034

第34章 一支铅笔里的商机

美国的企业家哈默长期在苏联经商。本来他在20年代初,就准备结束在苏俄的全部业务回美国。由于一个偶然机缘,使他又在苏联逗留了将近20年,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才回到美国。

有一次,他在莫斯科想起要买一支铅笔,一问价钱,才发现一支铅笔在莫斯科居然要卖到26美分。他分析其原因是苏联一贯重视重工业,对轻工业比较忽视,而铅笔之类的文具基本上都依赖进口,所以价格昂贵。他由此联想到如在苏联本土办一个铅笔厂,岂不是可以大获赢利吗?所以他决定推迟返回美国。

哈默从没有经营过铅笔生意,也不懂得生产铅笔的技术。但他的脑子里贮存着各种各样的人才档案,其中也有制造铅笔的人才。他跑到德国找到了一个名叫乔治·拜耳的铅笔技师,答应给予优惠的工资,并分给一定的红利。乔治见有利可图,当然乐意为哈默效劳。他就积极筹备,搞到了制造铅笔的机器和原料,一切就绪后,将机器、原料偷偷地运出了德国,在苏联境内设立了铅笔工厂。

此时,哈默已从苏联政府那里取得了生产铅笔的许可证,铅笔厂提前投入生产。哈默利用苏联的廉价劳力和德国的先进技术,使生产发展很快。到了1926年底,铅笔产量达到了1亿支,不仅满足了苏联的需要,而且还出口到其他国家,给他带来了400万美元的盈利。

这个巨额利润由于哈默购买一支铅笔而引起。由此可见,有头脑的经营者,往往都是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生意本无大小,关键在于经营管理。二三分一支的铅笔照样可以赚大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