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致富手册
22638700000022

第22章 陈嘉庚的慧眼

本世纪初,30岁的陈嘉庚在新加坡开始了他的创业生涯,最早经营的是罐头厂。

有一天,他从一个英国职员那里听到英国一家股份公司在新加坡高价收买橡胶园的消息,便以企业家的敏锐眼光,看到这项事业的广阔前景,立刻转而投资经营橡胶园。到20年代初,他已有橡胶园5000英亩。这时,一个巨大的逆浪向他冲击而来。由于种植橡胶本轻利重,英商、日商纷纷拥来。一时间,胶园遍布南洋,产量大幅度增加,市场供过于求,价格开始下跌。陈嘉庚的胶厂也因亏损而部分停产。

在不利的形势下,陈嘉庚并不退缩,而是通过仔细的分析,从满天阴霾中看到无限的光明。他认为,橡胶用途之广无与伦比,20世纪将是橡胶的时代,眼前的生产过剩和利润减少只是暂时的。而且,南洋一带的橡胶业是英国政府的重要税收来源,英国殖民者决不会坐忍胶价继续下跌。于是,陈嘉庚作出一个大胆的决策,就在人们纷纷出卖胶园、胶厂的时候,他决定把愿意出让的胶厂立即承接过来。他到马来西亚等地,花了30多万元买下9所胶厂,又花了10多万元扩充这些胶厂的设备,自己原有的胶厂也都进行修整和扩充。同时,他看到熟胶制造多为英商独占,而自己的胶园只能提供橡胶原料,便又投资10万元扩大橡胶熟品制造厂。

不出陈嘉庚所料,1922年11月,英国政府强令限制橡胶生产,胶价开始回升,橡胶业恢复了生机。

尽管商人都知道产品价格降后会升、升后会降的规律,但并非每个人都能很好地运用这一规律,总是被供求波动所支配。陈嘉庚通过仔细分析,从黑暗中看到了橡胶市场的曙光,于是顶风行动,果断出击,一举买下了9所胶厂,并更新设备,最后终如所料,胶价回升,这时就可想象,陈嘉庚是否会发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