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上海的书市,以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和世界书局三家为强,呈三足鼎立之势,彼此明争暗斗十分尖锐。抗战之前,三家书店竟相出版康熙字典影印本,真是达到白热化程度。商务印书馆先打头炮,在报上刊出征求康熙字典影印本订户的广告,每本订价大洋二元五角。世界书局根据掌握的信息对此算了笔账:商务为该书印一万本,每本成本约为一元五角,可获利一万五千元。世界书局对该书作了预测,认为销路还有潜力,就迅速抛出了世界版的康熙字典影印本,印数比商务多五倍,每本成本降为一元,售价定为一元五角,以薄利多销来与商务竞争。商务是我国最老的书局,立即跌价会影响自己的信誉,而且也卖一元五角,势将无利可图,只好硬着头皮,坚持原价。结果,商务版的康熙字典影印本陷于滞销,生意都被世界书局夺走。中华书局也已制好影印本的版子,看到商务与世界竞争的局面,估计到这种工具书的销售毕竟有限,终于决定放弃了出版康熙字典的念头。事隔数十年,一直到现在,我国重新发行的康熙字典影印本,用的仍是中华书局当年制而未印的版子。
世界书局的“后发制人”,其实是用薄利多销的策略来抢占市场的,它印的书是别人的5倍,利是别人的一半,总的算来,还是自己赚的多,又抢占了别人的市场,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