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致富手册
22638700000145

第145章 以不“变”应万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经济的复苏,法国市场上,机器制作的白面包取代了战时以马铃薯、大麦、荞麦为原料制作的黑面包。但面包商利翁内勒仍旧恪守祖训,坚持用手磨面粉,手工制作褐色面包。这种面包无论在外观上和口味上都较白面包大为逊色,他的营业当然也开始走下坡路。

于是有人讥讽利翁内勒不识事务,也有人劝他买机器,更换原料,制作白面包以适应市场的需要。

然而利翁内勒继续我行我素。他从长期制作面包的经历中知道,机器制作的面包固然有其优越性,但手工制作的褐色面包营养丰富,式样多变,可以随顾客的要求来加工制作。不仅有其存在的价值,而且还大有销售潜力。

社会经济在不断发展,造成了人们生活上的很大变化。在食物方面,肉类、奶类、蔬菜、水果不断增加,面包的用量逐渐减少,这时人们对千篇一律的机制面包渐渐失去了兴趣,而对手工制作的褐色面包倍加欣赏。尤其是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回归大自然”的口号给利翁内勒的生产注入强大的活力。他的褐色面包符合了消费者返璞归真和思古怀旧的情感,销路由此大增。

利翁内勒为了扩大生产,也引进了生产面包的成套机械设备,但他仍继续沿用石磨面粉、天然酵母、古老式样的烤炉、传统的生产工艺,甚至连包装的容器仍旧是16世纪的那种柳条筐子。他的面包房仿佛是一座古老的博物馆。这一切都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1968年,有个法国人别出心裁,要定购一套用面包制作的家具,这对一贯用机器制作的面包商来说是无能为力的。而利翁内勒正好能利用祖传的技术,承接这套面包家具。他制成的面包家具中有荷兰式的书柜,华丽的大床,舒适的沙发,还有精美的画框,小巧的鸟笼,件件都是艺术杰作。而这一切都是用面包制成的。那只关在鸟笼里的翠鸟因受不住面包香味的诱惑,竟然将鸟笼啃穿,飞翔而去,这更产生了极大的宣传效果。

面包家具在国外展出后,利翁内勒名声大振。他制作的褐色面包成了一些国家元首和各类名人餐桌上的“常客”。由此,利翁内勒被冠以“面包大使”的美名。

别出心裁的面包家具为利翁内勒带来了“面包大使”的美名。技术是祖传的,创造出来的产品却是让人耳目一新的。

反朴归真的手工面包给人一种极大的诱惑力,就像喜欢吃面条的人如果经常吃机器面条,可能就会吃厌,倒不如来点手工面条尝尝。也因此,市面上的手工面条的价格是要贵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