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赠人玫瑰 手有余香
22638300000014

第14章 获取他人赞美必备的条件

面对亲朋好友众星捧月般的地位,而自己却无人问津,你心里是不是酸溜溜的?听到对同事的赞美之词此起彼伏,而对自己却置若罔闻,你是不是嫉妒之心大起……没关系,这时你不妨相信这样一句话上苍每一天都在创造奇迹,别人得到的荣誉和赞美,你同样也能得到。但是,任何收获都是有付出的,首先,你得有一个乐观的态度。我们从经验得知,人在对未来存着希望时,他就会快乐一点,表现得好一点。当你选择乐观的时候,你也选择了走在成功的路上,离别人的赞美也就不远了。其次,送这样一句话给你独立宣言的要旨就在于人有追求幸福的权利。但是你必须自己去赶上它。因此,要想获得别人的赞美,就必须从自己做起,让自己有值得别人赞美的资本。

【一、心理整合,有效控制情绪】

所谓心理整合,简单地说就是人在交往和处理人际关系的过程中,各种复杂的心理达到一种和谐一致的状态的过程。而这种心理整合,主要表现在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绪,这是一个人获得别人赞美的一个前提条件。

任何一个人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都难免会产生自卑或自满的心理,这并不可怕,也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正确认识和把握这种心理,是你获得别人赞美的关键所在。

首先说说自卑。每个人在其生命伊始都有自卑感,因为我们每个人都需依赖他人才能生存。但是,不要让自卑成为自己前进道路上的拌脚石,不要掉进自卑的陷阱,一蹶不振,你连最起码的自信都没有,又怎么能搏得别人的赞扬呢?没有一个人喜欢被自卑压垮的人。相反,大家都喜欢那些能够战胜困境,逆流而上的人。因此,要想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爱戴的人,就要调整自己的情绪,让这种自卑、低下、无助的体验成为一种动力,激励自己去奋斗,去战胜这种自卑。

这使我们想起了海湾战争,想起了名震海湾的四星上将鲍威尔。当人们称他为艾森豪威尔第二,希望他参加总统竞选时,他的反应常常是淡淡一笑:我从不为自己是一名黑人而感到自卑。鲍威尔出自于一个黑人家庭,家境并不富裕。面对这个光怪陆离的社会,鲍威尔意识到自己的肤色,备遭种族歧视的折磨,但他不懈努力,连续奋斗,每次成功都向他证明,胜利之门是向所有人敞开的。他继承了父亲的坚强和母亲的忍耐,在拼搏和战胜对手的过程中滋生自信,用成功的喜悦扫去那些幼稚的嘲弄和歧视。从小学、中学,一直到大学,每一步都充满艰辛,每一程都在克服自卑。入伍之后,军旅生涯和战地经验,进一步锻炼了他的自信,使之逐渐养成职业军人的果断和坚韧,周旋于政界的敏锐与灵活,这为他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参谋联席会议主席打下了扎实的根基。

社会生活中,有千千万万个鲍威尔,在各自的生活领域,战胜自卑,积累成功。同样有自卑感的你,是不是也来尝试一下,努力克服自己的缺点,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我相信,你一定会得到同事或上司的赞美的。

与自卑相对的是自满,这也是人们获得别人赞美的天敌。适当的自满是可以存在的,但万事都要讲求个度,自满过度,就会引起人们的厌恶。一个人自高自大,目中无人,颐指气使,又怎么能得到别人的赞美呢?

在日常工作中,这样的人并不少见,他们往往都是思路敏捷,口若悬河。但一说话就令人感到狂妄。因此别人很难接受他的任何观点和建议,这种人多数太爱表现自己,总想让虽人知道自己很有能力,处处想显示自己的优越感,从而能获得他人的敬佩和认可,结果却往往适得其反,失掉了在同事中的威信。

法国哲学家罗西法古说:如果你要得到仇人,就表现得比你朋友优越吧!如果你要得到朋友,就要让你的朋友表现得比你优越。因此,让我们对自己的优势、特长、成就表现得轻描淡写。从彻头彻尾的本质上讲,谁都不比谁优越,百年之后,今天的一切也许就被忘得一干二净了。生命如白驹过隙,不要在别人面前大谈我们的成就和不凡。对此戴尔·卡耐基曾有过一番相当精彩的论述:你有什么可以炫耀的呢?你知道什么东西使你没有变成白痴吗?其实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东西,只不过是你甲状腺中的碘罢了,价值才五分钱。如果医生割开你颈部的甲状腺,取出一点的磺,你就变成一个白痴了。五分钱就可以在街角药房中买到的一点点的磺,是使你不住在疯人院的东西,价值五分钱的东西,有什么好谈的?所以说,那些妄自尊大,高看自己,小瞧别人的人总会引得别人的反感,最终在交往上使自己走到孤立无援的地步,别人都敬而远之,甚至避之不及,又哪来的赞美可言呢?

当然啦,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不仅仅会遇到自卑和自满的情况,还会遇到许许多多复杂的心理情绪,我们是社会中的人,总要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为了能够得到社会的认可,得到同事们肯定的评价,就要把自己的情绪控制在他人可以接受的程度范围之内。具备了这种能力,也就能够和他人取得心理上的平衡,达到心灵之间的友好沟通,获得虽人发自肺腑的赞美之言。

【二、会听,不仅是赞美他人的表现还】

是获得赞美的前提

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谈得最多的就是说见什么人说什么话一直都被当作一个人会不会处事,人际关系好与否的一个评判标准,殊不知,说和听犹如一对孪生姐妹,是分不开的。如果没有听众,那说话的人又说给谁听呢?他能说的话又能起到多大作用呢?因此我们说,能够让谈话的花朵盛开的,并不是会说话的人,而是会聆听的人。

在别人谈话时,能够集中注意力去听,是一个礼貌问题,是对讲话人最起码的尊重,也是你得到他人肯定、赞美的一个资本。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说话时,旁边有人在听。你也许碰到过这种情形,正在跟人说话的当儿,忽然很不舒服地觉得,对方根本没有在听,或者打从一开始,就没有在听你说的话。这时候,你心里会怎么想呢?你还会不会把话题进行下去呢?我想,你这时候恐怕是已没有说话的兴致了吧。

作为一个倾听者,并不是要你在别人说话时眼睛眨也不眨地盯着对方,毫无反应地,机械地去听。那样会让讲话者认为他的谈话没有意思,引不起你的兴趣,从而让你们之间产生隔阂,不能进行很好的沟通。一个好的倾听者,往往在对方讲话时做出适当的反应,或点头表示同意,或适当地插几句自己的看法和意见,那样,就不会出现只有一方喋喋不休地在那里说的局面,谈话就会在左好的,融洽的气氛中进行下去。你给对方留下的印象将会是大方,思维敏捷,此时,对方的一句赞美之词不是理所当然的吗?

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听恐怕是最简单不过的事情了,只要你长着耳朵,你就会听,但是,倾听还是前边我们提到过的一样,并不是一件简简单单的事情。倾听是一门艺术,这里面有许许多多的学问。要想赢得别人的一句赞美,你就得学会积极地去倾听。

所谓积极的倾听,就是指在别人说话时不要保持沉默,不要显出一副漠不关心,爱理不理的样子,要让自己全身心地投入进去,让自己与讲话有的思维保持一致,要边倾听边思考。养成有条理的倾听习惯。

似乎有条理的听他人说话,是相当复杂的事,的确如此,好好地听人说话,并不是被动的行为,而是要付出不少心力的,并且要能够自制。善于倾听的人,是有效的沟通过程中,最强有力的一环。可是,事实上却很难我到善于倾听的人。如果你遇到真正能听你说话的人,而且能告诉你,你所说的是什么,而不是他以为你说的是什么,那就是难得的经验了,试想想,如果你成为一个善于倾听的人,那会给对方带来多大的安慰和鼓励呀。自觉不自觉中,你就树立了自己的威信,以亲切的形象出现在朋友和同事当中,大家都对你存有好感,还会吝惜那几句赞美之词吗?

若想有条理地听人说话,必须要能投入,因为这不只是让声波进入耳朵就可以了。也就是说,在谈话过程中,你必须保持灵敏主动,必须克服不良的听讲习惯。例如只听你希望听到的,或者是常常分心,这些都是干扰。另外,听别人说话的时候,不是从你自己的观点来听,而是要主动,并接受对方所说的内容是什么。做到这些,那你就无形当中尊重了别人,沟通起来也就不成问题了。

美国著名心理医生康维认为:如果你要影响别人,那么你首先要倾听,进而理解别人,只有你满足了别人要求被理解的需要之后,你才可能去影响他。因此,学会倾听在同事间的交往中是十分重要的。每一个谈话的人之所以讲给你听,就表明他对你很信任,希望能从你那里得到理解和帮助,如果你表现出一副冷冰冰的态度,那你就失去了在他们心目中的地位,恐怕他们从心里也就不乐意与你交往了。从这个意义上说,多做一次好听众,就为自己的人际关系多加一个法码,就为自己的成功多铺一段路,你不妨也来试一试。

【三、从来没有人会踢一只死狗】

人无完人这个道理我们大家都懂,但实际上,对于常人来说,积极主动地承认自己的缺点错误,接受别人的批评却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那将是你人生不可多得的一份财富。你就会向着更完美的方向发展,你身边的赞美也会越来越多。

不幸的是,我们的自画像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别人如何看我们来决定的,而且,当我们不被看作是我们认为应该的那样时,就感到迷惑、心烦意乱、沮丧和愤怒。

常人总是讨厌听批评指责的话,讨厌听不满自己的话,讨厌听指出自己失误的话。不论这些话是当面听到的还是背后听到的,也不论这些论是真的还是假的,也不管说这些话的人是诚心诚意的还是有意中伤的都讨厌,都不愿意听到。他如果是这些话的直接发出者你会讨厌他、恨他,甚至可能恨他一辈子。他如果是这些话的转述者,你也可能讨厌他,恨他,认为他是赞同这些话的。听到这些话总觉得逆耳,心中不愉快、烦恼。却不知这正是常人常犯的一种错误,一种由心理脆弱或无自之明,或追求虚荣所导致的一种错误。而这种致命的错误,在与同事的交往中是十分忌诲的,它将影响你事业的成功。

其实,说透了,批评也是一种赞美,因为从来没有人会踢一只死狗。不管是善意的批评还是恶意的批评,都是对你自身价值的肯定。所以,你要是被人家踢了,或者被恶意批评的话,请记住,他们之所以做这种事情,是因为这事使那些人有一种自以为重要的感觉,这通常也就意味着你已将有成就,而且值得别人注意,很多人在骂那些教育程度比他们高,或者在各方面都比他们成功得多的人的时候都会有一种满足的快感。如果这时候你能以平静的心态去倾听,去处理,而不是做出激烈的反应。反唇相讥,那对方可能攻击一次两次也就没兴趣了。因为他们想看到的就是你气急败坏的样子,现在他们的目的没有达到,他们也就会知趣儿地走开,你那宽容的态度,博大的胸襟说不定还会打动对方,让对方对你另眼相看,那你不就少了一个敌人,多了一个朋友吗?这就叫以静制动。

面对善意的批评,我们往往不能采取正确的态度,因为这与恶意中伤是不同的。恶意中伤往往都是抓住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大作文章,你心里清楚他们的批评无中生有,自然也就坦荡一些,身正不怕影子斜嘛。而那些善意的批评往往都是自己身边的亲朋好友提出来的,他们之所以提出,确实有需要批评指出的地方,因此,这时你就要正视自己的缺点错误了,而且,面子问题又往往要被拿出来,一般常人都是很爱面子的,即使知道自己有缺点,做错了事,也不愿意让别人指出来。所以,这时你能采取的态度,对你留给同事的印象及同事对你的反应是十分重要的。如果你能虚心地接受,那周围的同事都会认为你是一个大度的人而愿意和你交朋友。相反,如果你不是积极地去接受,而代之以冷漠的态度,那同事肯定会对你嗤之以鼻,也就不会和你真心真意交往,那你将会失去很多与人沟通的机会,无形当中又为自己多树立了几个敌人,你做人是不是很失败呢?

既然我们已经肯定了要以积极的态度纳批评,那如何培养这种态度呢?大致而言,一般人习惯所说的正确态度就是忍,是他说他的,我只当没听风,是表面上同意他的话,其实我还是我。这些消极而有伤自己感情的方式都是有百害而无一益的。其实,真正积极的接受态度应该是把对方的评语当作自我成长的催化剂,在听到评语之后,为充实改进自己而作一项选择。不必强迫自己唯唯诺诺地顺从对方批评的每一句话。要相信批评的话是供你作客观衡量评估的知识,将评语引起的情绪反应转向真正于自己有利的方面,并采取实际行动,修正自己行为上必须改的缺点,只有做到了这一点,才算得上真正接受了批评,才能赢得批评者的信任,让其从心里尊敬你,佩服你。

因此,我们在与自己朝夕相处的同事交往时,应多留一点接受批评的空间给自己。

【四、把别人的偏见扔到楼下去】

所谓偏见,是指对特定的人和事物认识不够全面,存有一定成见。一般来讲,人们在认识周围的人或事物时,由于种种因素的作用,不可能对其有深刻,全面的了解,尤其对新事物,总会先认识其中的一面,然后才能进一步了解。如果你是公司的新职员,如果你想得到周围同事的赞美,那就要消除别人对你的偏见,让同事对你有全面的了解,把你好的一面展现给大家,与已留在他们心中的坏的印象相抵销,只有这样,你才能博得同事的好评,与他们很好地相处下去。

在办公室中,偏见是很容易滋生的,一般偏见的产生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欲求不满的因素。比如:同事李某对副总经理的职位向往已久,而且凭他的能力和才识,很有可能被提拔;可是另一方面,他又有些压力,因为你的表现与他旗鼓相当,他要想平稳地走向副总经理的宝座,就要首先超过你。于是他对你很可能就会产生敌意,在这种心态的影响下,偏见很容易成为他看问题的一种态度。你的举手投足,你对同事的一个平常的微笑,你对上司的一声问候,都会引起他的联想,认为你在为副总经理的职位拉选票,在讨好上司。事实上,你跟平常的做法并无两样,这就是偏见导致的后果。于是,同事李某肯定会故意躲着你,避免跟你正面接触,更有甚者,还会在背后造谣生事,说你拍马屁,想想看,这种话传出去,对你极为不利,同事之间的关系肯定会受到影响,大家都会尽量与你保持距离,如果所有人都听信李某的片面之词,那将会由一个人的偏见而导致整个办公室对你的偏见,若不澄清事实,消除这种偏见,恐怕你在办公室的地位就不保了。还想得到同事的赞美,简直是异想天开。美国学者在分析美国某些人对中国人的偏见时,曾客观地说:在19世纪中叶,美国人对那些参加横贯大陆的铁路建设的中国移民,很少有偏见。因为那时的职业很多,美国人找工作根本不费劲儿,并且那时候中国人所做的工作,大多是既艰苦,报酬又少的工作。然而,当铁路修完后,职业变少了,又加上国内战争也结束了,大批士兵流入拥挤的职业市场,于是,偏见也戏剧化地随之而起,中国人好象一夜之间变成了教唆犯、诡计多端和愚味无知。

第二,缺乏沟通。沟通是人与人之间进行交往的润滑剂。好比一台机器,如果长时间不上油,那运转起来就会有困难。人际关系也一样,如果长时间不互相沟通,就会感觉到对方很陌生,就会难免磕磕碰碰,产生偏见。因此,同事之间应该加强沟通和交流,让别人对自己有一个全面、完整的认识,消除不必要的误会。比如,你是公司的新职员,由于性格比较内向,又初来乍道,对周围的人和事都十分小心,不敢问,不敢做,整天坐在自己的办公桌前,即使遇到工作上的困难,也不敢问别的同事,生怕给别人带来麻烦,于是,就形成了自己的小圈子,自我封闭起来。其实你这种心情如果让周围的同事知道了,大家肯定会热心地帮助你的。可是,你却攥着拳头让别人猜,不同的人对你会有不同的看法,你不说,别人也很难了解。于是大家心里难免有这样的想法:这个大学生真是自高自大,明明不会,还硬撑着,摆什么架子,不就是有那几张文凭吗?不问拉倒,我还懒得说呢。本来你的一片好心,结果在别人那里却成了驴肝肺。想想看,这样交往下去有多别扭呀。本来你就是新手,人家都在一起共事了几年了,如果你不尽快打入他们的圈子,那结果只有一个:孤军奋战,你在同事们心目中的形象也只不过是一只骄傲的、不肯低头的公鸡罢了,大家肯定不会愿意和你交往的,你离他们越来越远,怎么会成为他们喜欢的小师弟(妹)呢?所以说,沟通是推销自己,展现自己的一种渠道,只有多多沟通,才能知己知彼,才能很好地应付复杂的人际关系,才能做到人见人爱。

以上只是简单地列举了两种产生偏见的原因,当然还有许多原因诸如:性格特点,心胸狭窄,环境风气,群体间的纠葛等,这里就不详细介绍了。这两个原因在办公室里是最常见的,也是最容易犯的。同事之间存有偏见,于人于己都没有好处,因此,我们应该善于消除别人对我们的偏见。

首先,要有一个将军的额头,宰相的肚子,用自己的宽容之心去化解别人的偏见。当别人对你存有偏见时,切不可大动肝火,与人争执,那只会火上浇油,把事情引向更坏的地步。有这样一个故事,小赵大学毕业被分到一个镇属单位去上班。由于单位刚设立不久,没有自己的房子,只能与年纪稍长的单身汉小吴共处一室。糟糕的是,小吴有孤臭,小赵对此又特别敏感。于是小赵便尽量避开他,心里对他产生了厌恶之情。有一次,由于晚上受到狐臭的侵扰,没能睡好,小赵便在第二天中午大睡特睡以补充不足的睡眠,结果睡过了头,受到了领导的批评。于是小赵把心坦克的怒气全发泄在小吴身上,咬定是小吴害了自己,对小吴的态度也由以前的厌恶转为怨恨,对小吴更是不理不睬。小吴开始觉得很纳闷,后来听说小赵特别厌恶狐臭,才知道问题出在自己身上,但小吴并没有因此而怨恨小赵,而是依旧对小赵很好,帮他买饭,陪他加班。他相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一定要让自身的优点来压制自身的缺陷,消除小赵对民偏见。一天晚上,小赵在办公室看书,忽然下起了大雨,小吴不计前嫌,拿了把雨伞就冲进了雨中。正在小赵万分伤感之时,小吴到了。于是小吴打伞,小赵拿手电筒,走在电闪雷鸣的夜空下。路上,小赵思绪万千,他知道,为了不让自己淋雨,小吴明明把伞偏向了自己这边,他开始改变了自己对小吴的看法。回到宿舍,小吴已全身湿透。小赵第一次对小吴道了一声对不起,然后真诚地忏悔了自己对他的厌恶和怨恨。说着说着,小吴哭了,他一边流泪一边诉说狐臭给他带来的烦恼和痛苦,为了减轻小赵的厌恶,他改掉午休的习惯,不穿短衫,在炎炎夏夜把上半身盖得严严实实睡觉……小赵听了,悔恨不已,从此,他们俩成了要好的朋友。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宽容可以包容一切,可以消除虽人对自己的偏见。因此,在与同事交往的过程中,我们不妨把自己的胸襟放得开阔一些,让别人对你的偏见见鬼去吧。

其次,要互相增进接触和了解,许多偏见都是由于认识片面造成的。因此,要多参加一些团体活动,将自己的接触都是在友好的气氛中进行的,这样的接触会令双方感到身心愉快,而这种愉快的感受会消解对方在他心目早就存在的偏见,使对其的看法向着正面的方向发展,从而最终扭转对其本人的印象,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符合人们的心理。人总是在心情愉快时,就容易想到别人的优点,而在心情不好时,容易想到别办的缺点。所以一定要抓住人们的这种心理,适时将自己更全面,更完整地表现出来,以增进大家的相互了解。

所以,要想在办公室中与同事和睦相处,就要想方设法消除别人的偏见,以此来赢得同事的赞美。

【五、把别人的心底踏平】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人际交往中也是一样,只有知道了别人在想什么,才能投其所好,适当表现自己,从而得到别人的认可和好评。这就要求多长一只眼睛,多观察,透视对方心理。

首先,从举止透视人心,任何人都无法把所有快乐、不快乐的感情完全掩饰,而不表露在言行举止上,只要你认真观察,都能找到一点蛛丝马迹。高兴时,动作自然比较起劲,态度也比较爽朗干脆;相反地,悲伤或辛劳时,便变得消沉郁闷而兴味索然。处在同一个办公室中,同事之间免不了要接触,要交谈,这时,你就应学会察颜观色,审时度势,什么时候该说什么话,心里一定要清楚。比如,一大早,一位同事就满脸愁容地走进办公室,坐在自己的办公桌前就开始工作,也不与周围的同事们招呼。这时,他其实并没有工作,因为他把文件翻得哗哗响,且一目十行,还不时唉声叹气,不等看完,就把文件夹重重地合上,啪地往办公桌上一扔。毫无疑问,他现在很不高兴,肯定不希望有人打扰,与别人说话也肯定会充满火药味儿。因此,这时你如果去请他帮忙,或跟他开玩笑,那简直就是不知趣儿,自讨苦吃,肯定会碰一鼻子灰的。他肯定会对你显出不耐烦的情绪,你也不会从他那里得到什么好听的话。所以说,察颜观色是行动之首。

其次,从习性透视人心,每个人或多或少都自然不可避免的缺点和习性,如果自夸毫无缺点,那么他的缺点就是自傲自大。人类与习性,癖好密不可分。有的人思考或专心读书时,就会挖指甲,这时,你千万不要打断他,否则,他会认为你很不懂礼貌;有的人喝了酒就会变得开心、喧闹,这时你千万不要自作聪明,认为他是遇到什么烦心事,来这里消愁,而表现出一副救苦救难观士音菩萨的模样,对他进行喋喋不休的劝慰;有的人在听人谈话时,由于不耐烦而经常是东张西望,这时,你如果还是无休止地唾沫量子乱飞,就会让人觉得你这个人太以自我为中心了,根本不顾别人的感受……总之,平时一定要多注意观察,了解周围同事的生活习性,这样地症下药,博得同事的欢心。

透视别人心理,除了用眼睛观察外,还要用耳朵去听,从言谈中突破对方心理。骗人最有效的武器,莫过于言词了。所以说,在与同事的交往中,要学会去听,要听出门道来。比如,平日寡言少语,突然变得能言善辩,这时,多半是由于内心不安或有所波动,惟恐对方看出而伪装出逆向行为,也就是说将自己不愿触及的话题,尽量转为无关的话题。这时,你就要给他一个台阶下,不要再死抓住原来的话题不放,追根到底。而且,有时人心中的不安及波动,说些不必要的逞强话,你千万不要太认真,否则容易将对方逼进死胡同,造成尴尬的场面。这些情况都容易伤害到对方的自尊心,不愿与你进行交谈,或许会对你产生敌意,还有些人喜欢争先说话,辩解。他们时常不顾对方还未将话说完,便抢话说明或辩解,这种人大多是较为胆小,不断为心中的愧疚或秘密是否会被揭穿而感到不安与焦燥。惟恐对方发生怀疑而抢着说话,设立防线来辩解,这是想尽快脱离不安感的心理表现。所以你就应该就此打住,不要去揭穿事情的真象,让对方保全面子。那对方肯定会认为你很懂得人心,知道怎样去保护人,下来后,他肯定会感谢你的。另外,还可以从谈话方式中看透别人的心理。比如,有的人说话速度很快,一般来说,他们都是以自我为中心,不听加紧人所说的话,只一味自己发表高论,且不给对方插嘴的机会,这种人比较倔强,自尊心很强。跟他们谈话时,你只要做个忠实的听众就可以了,不要随意打断他,否则会引起他的不满。还有些人说话唯唯诺诺,声音特别小,这种人一般都是比较胆小,内向,如果你对他大声斥责或批评,很快会让他对你有戒备心理,不敢多与你交谈。

总的来说,透视人的心理,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方法,但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知道对方的好恶,采取相应的行动,博得对方的好感,这在办公室中是很适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