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怎么做才能让人信服
22638200000038

第38章 御人之心的十种武器(3)

第四,注意抓住欢迎和送别的机会。

调换下属是领导常常碰到的事情,没有心计的领导总是认为不就是换个人吗?来去自由,愿去就去,愿来就来,不必拘泥于礼节,搞那些形同虚无的仪式。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善于体贴关心下属的领导和那些语言“巨人”型的领导也不同,当一个新的下属来到时,语言“巨人”型的领导会过来像这样说;“小刘,你是北大的高材生,我们这儿亏待不了你的,赶快收拾一下办公桌,准备上马!”而有心计的领导则会预先让人把一切收拾好,而后才说:“小刘啊,大家都很欢迎你来与我们同甘共苦,东西都给您准备好了,你看还有什么不够的东西,尽管提出来。”一样的欢迎,前者华而不实,空泛无物,没有一点体贴的味道;后者却没有一个恭维之词,但领导的赞美早已落在无声的行动上。只需一语之间,就分出了高下。

下属调走也如此,彼此相处一段时间,自然会有某个好的合作成绩,也会有一些鸡毛蒜皮的隔阂。此时最好的方式就是做几件让对方满意的事,以表达挽留的态度和惜别之情。

行贵言轻是中国的传统,用行动来达到感情的沟通,这是最实在的,是领导必须注意的问题,在现代社会中,应该注重其重要价值,感情投资在交际中收效往往是最大的。

给下属以阳光

领导与下属之间是一种权力等级差别的关系,权力是维系这种关系的基础。一谈到权力,有人对它求之若渴,有人对他深恶痛绝,也许这是世人对“权力”的一种误读。因为社会之所以井井有条地运行着,就是因为许多像权力一样的理念在人们的心中约束着我们的行动,让它们遵守社会准则。

权力的存在是非常合理的现象。对于领导与下属来说,这也是一个敏感的问题。权力就意味着权威,领导必需这种权威,下属也得在这个权威笼罩下的空间中尽量自由地支配自己的各项活动。这就形成了一个比较有活度的矛盾,其焦点有领导与下属间移动,而支配权是在领导一方。

很多时候,领导应该放一点权力给下属。当一个母亲放手让孩子跑步的时候,她确信孩子已经能跑了;当孩子在迷朦中被母亲放手后他知道母亲放手的原因——他已经得到了信任。

中国最大的民营企业四川希望集团的老总刘永好兄弟在管理中施行的“压力原则”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希望集团在全国各地的分公司的经理都不任用饲料行业的人士,而是用一些外行。这不符合一般用人准则。但是希望集团的成功大家都有目共睹。据刘永好兄弟解释说,只要充分对外行人士信任,他们就马上会变成内行人士,而且会融入新的管理模式,取得比饲料行业行内人物更大的成就。

原因何在?权力就是权力。我信任你了,给你权力,你必须得去巩固它,发展它,那么你就得快变得内行起来,愈快愈好。

这与赞美有关吗?当然,而且非常密切。首先权力是一切的基础,在此基础上产生信任然后释放权力。“信任”是一个很简单的词,却是一个包含深妙玄机的概念,信任产生的心态就是认可,领导只有认可下属的才能信任他。从这个角度上来说,信任就是最好的赞美,最具有智慧光芒的赞美,相互信任的彼此心照不宣,共同等待成功的到来。

一位管理学家说过:“我相信部属具备必须的技能和设备,能推动我授权执行的任务,于是我得以专心思考策略问题。”信任是哲理意义上的赞美,在它的脚下,一点权力的施予,不但是领导者的自我松绑,而且更是一种本质的需要。

给一点权力吧,这是最丰厚的赞美,就像过生日有一块大蛋糕一样体面的赞美的礼物,这就是领导普照有下属上的温暖阳光,如果领导者可以自诩为太阳的话。

适当的一点权力加在适当的人头上(这种“适当”就是领导应具有的天性),就是世界上最精确的赞美,从而产生高最快的运作效率,如果领导吝惜这点微不足道的权力而放弃信任、冒险精神和最精确的赞美。那么,没有人能预料你的下场会是多么糟糕。

全面分析,扬长避短

唐纳·卢斯说:“我把找出部属的积极行为和赞美他们当作首要任务,并藉由热切注意部属做对的事而激励人心。”金无赤足,人无完人,领导的聪明过人之处应该体现在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去看清楚一切,然后用得体的语言去褒奖他们的好处和利用褒奖的力量使他们认识和改正自己的不足。

北魏时太武帝拓跋焘很赏识汉人崔浩。并委以重任,鼓励他集思广益,敢于进谏。太武帝还命令手下的歌舞乐工作歌舞歌颂有功之臣,说:“知如崔浩,廉如道生。”在一次数百人参加的酒宴上,太武帝让崔浩坐到自己近旁,发自内心地褒扬他道:“你们看这个纤瘦懦弱,腿不能驭马驰骋,手不能弯弓持矛的人,他胸中所怀却远远超过百万之勇,朕开始之时有征讨之意,但犹豫不能决断,前后连年克敌获胜,都是这个人在左右引导我的缘故。”魏太武帝全面地了解了崔浩,巧妙地用他的身材弱纤与他胸藏百万师之才相比较,这样既没有给人不真的感觉,又能扬长避短,使崔浩的生理缺陷在他的雄才大略面前显得微不足道。同时对当时朝中大臣对汉臣得势的不满的现象也巧妙地避过,如果太武帝一味地夸崔浩的优点,那么胡人也许就会端出骑射之术来贬低崔浩,从而使太武帝难堪。

所以,赞美一个人必须达到“一言两称心”。这需要话意不同环境下的主客观因素的变化,从全局的眼光看待各个环节,不能有疏漏之处。我们再回到领导对下属的赞美上,前面的例子无非是想让领导知道,你在赞美你的下属时,造成要掌握技巧,把优点突出,而缺点又明显地藏在其中,那么赞美的力量就会所向披靡,无坚不摧。

在柯直芝总统执政期间,他曾经这样赞美过他的一位年轻女秘书。一天早上女秘书刚来上班,总统就对他说:“你今天早上穿得很迷人,年轻的小姐,看,你的衣服多漂亮!”

这可能是一向沉默寡言的柯立芝总统一生当中对秘书的最佳赞美了,这来得不寻常,太出乎意料之外了,因此那位女孩子满脸通红,不知所措。接着,总统又说:“现在不用大高兴了,小姐,我那样说是为了让你舒服一些而已,从现在起,我希望你能对标点符号注意一下。”

柯立芝总统的赞美之术真可谓诡秘怪诞,可能是沉默的人都像那样罢。现在要指出的一点是,柯立芝用高扬的语调赞美,用平缓和稍加限制的词语指出错误之处,让秘书在高兴之后,欣然改正。因为这是总统一生对秘书的最高赞美。

现在我们应该明明白白地去开始赞美了,只要我们平时注意观察下属员工的言行,对他们的特点略知一二,当然了如指掌就最好,那么接下来就是在必要的时候,通过你的赞美之词,用最好的方式将它们表达出来,让他们听后心悦诚服,对于自己的缺点“无则自我加勉,有则暗暗改之”,这样若干次以后,你就会成为一个会用赞美与下属很和谐默契地相处的领导了。

你的赞美,同时也会挑起他那高贵的动机。

四、征服反感自己的下属也不难

我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不时听到有些职员说他对某上司如何如何地反感,“简直讨厌死了”。这种“讨厌”缘何而来呢?不外乎这么几个原因:

一是因为某些属下对领导的工作方法和改革措施难以适应,或者怀念老领导,“借古讽今”。

二是属于心理上的,没有特定的理由,反正一看到领导那张脸,就莫名其妙地反感起来。

还有一点,恐怕就是领导者工作作风、为人处事方面的原因。

不论哪种原因,“讨厌”对领导工作都是不利的,即使不会伤筋动骨,也牵制领导者的精力,还隔开了于群关系。那么,作为领导者,又如何面对这些讨厌你的属下呢?

及时疏通“厌结”。当发现某个下属对你表示反感时,首先要静下心来作一番深刻的自我检查,再研究一下下属方面的因素,弄清楚他(她)为什么讨厌自己。然后,慎重地选择一个时机,与之作心与心的交流。该做自我批评的就要做自我批评,该劝导说服的就要劝导说服。当然也可以求助这位属下所佩服、信任或亲近的“第三者”前往“攻关”。但不管通过哪条渠道,都必须遵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以理服人的原则,沟通关系,清除“厌结”。且沟通应以个人谈话为宜,以平等的方式为妥。

充分发挥其能力。时下,讨厌者多由于自己的才能得不到发挥,怀才不遇而讨厌上司,领导者了解查实情况后,就要发挥其长,施展其能,让他(她)更好地为单位做贡献。

同事小李毕业于一所名牌大学,大学期间发表过多篇文章,颇具才华。原以为自己“不愁嫁”,不想一到单位,由于某种原因,一时被分在了档案室管理档案。他为此大发牢骚,对领导极为讨厌。有关领导知道详情后,把他调人政秘处,负责文秘工作。从此,他工作努力,心境舒展,对领导的态度也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

担责让誉。从某个意义上讲,领导敢于承担责任(并非原则上的大问题),勇于推让荣誉,是消除下属厌感的最有成效的策略。可以说,有不少领导就是败在这一着上的。担责让誉,足以展现领导者高尚的品德和宽阔的胸怀,赢得部属的敬重和好感。

主动帮助下属。常言道: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危难之际,倘若得到他人的支援、救助,雪中送炭,这份情谊将永远保存,再有天大海宽的事情,也便化解了。对于讨厌你的部属,你不妨在工作上、生活上给予更加悉心细致的关照,主动帮助他解决困难。用一腔真情去感化他,解除他对你的厌感。

尊重其自尊心。现实中不乏这样一些怪现象,有些受帮助的下属,有时反而想逃避不见领导。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受到领导帮助的时候自尊心受到折磨。换句话说,在受到上司真诚的帮助时,也希望自己能回报,帮助领导于点什么事,但这种想法又往往难以实现,所以转机不大。况且,有的人还以为你在“讨好”他、“小看”他。有素养的领导,都是故意给下属一个“帮助一下”的机会、借口。

有位建筑公司经理,忽然发觉一位他帮助过多次的职员,不知为何与他的关系很冷淡。这次,他是这样处理的。因为这位职员是位工程师,于是他就去请他审查一幅新建水管装置的计划图,井且希望他提一些改变意见,那位工程师接受了水管装置图,出乎意料的是他勤奋地工作,并且立刻提出了许多切实的意见,把那个图样送还了经理。这以后,他们的关系渐渐好起来。

当然,对于讨厌你的下属,应酬的法子远不止这几种。但无论哪种方法,都要放下官架子,真心诚意,以巧攻心,因人而施。

五、御人妙法——记住下属的名字

许多单位的领导者都不大注意,或者认为没有这个必要,或者借口自己工作太忙没有这个时间和精力。有个较大单位的领导者,一般员工去找他,主动汇报姓名,几分钟后,他就记不住人家的姓名了等到下次再见时,有时竟问:“你是哪个单位的?”

难道我们比罗斯福和拿破仑第三还忙吗?罗斯福总统知道一种最简单、最明显、最重要的得到好感的方法,就是记住姓名,使人感到被重视。克莱斯勒汽车公司为罗斯福制造了一辆汽车。当汽车送到白宫的时候,一位机械师也去了,并被介绍给罗斯福,这位机械师很怕羞,躲在人后没有同罗斯福谈话。罗斯福只听到他的名字一次,但他们离开罗斯福的时候,罗斯福寻找这位机械师,与他握手,叫他的名字,并谢谢他到华盛顿来。拿破仑三世(即拿破仑的侄子)曾自夸说,虽然他国务很忙,但他能记住每个他所见过的人的姓名。这说明,能不能记住下属的姓名,与忙不忙没有必然的联系。关键在于是否尊重自己的下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