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怎么做才能让人信服
22638200000022

第22章 用心服人的禁忌(1)

征服人心有禁忌的语言行为方式,了解这些能帮助你不仅能改变对方的态度和观点而且,还能使对方没有不悦感。

一、力戒不明智的说服方法

作为一名优秀的说服者,说服对方时,不仅能改变对方的态度和观点,而且还能使对方没有不悦感。

那么,愚笨的说服者又是怎样呢?

(1)强迫型

不考虑他人的立场,只顾强迫他人。很多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只要在社会上稍有点成就,就很容易陷人此类型。对于被说服者而言,反抗、逃避或撒手不管是很自然的反应。所以,在说服前,希望能多思考对方现在所处的状态。

(2)杞人忧天型

在说服前就幻想着可能会失败,这是属于懦怯型。这种类型的人也是以自我为中心,深恐他人的拒绝会伤了自己。因此不容易说出所要求的事情,纵使提出来了,也是非常生硬及不流畅的。尤其在提出的要求中会夹着“不愿意的话也无所谓”、“绝无勉强之意”等字眼。藉此作为自己后撤的防线,保护自我。如此说服他人,是很难奏效的。

(3)权威型

此类型的人乱用权威,爱摆架子,习惯于大放厥词,居高临下地教训人,而不是平等地说服人。

(4)哭诉型

如果有人凡事都喜欢哭诉道:“这怎么办呢了?快救救我吧!”你往往迫于无奈,只好答应。哭诉型未必每次都会成功,往往只有“一次之效”。因为既然要请求别人相助,就应该有条不紊地加以说明,解释事情的原委。倘若省略此过程,仅靠“看在……份上帮一次忙吧”之类的乞求,是不明智的。

这里有必要着重谈谈另一种类型的说服者一长篇大论型。此型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多,因而影响也大。

长篇大论的说服是不受欢迎的,碰到这种情形,被说服者会感到厌烦,甚至拂袖而去。其说服的效果自然也就无从谈起。

造成长篇大论的原因之一是说服者信心不足。总是担忧:“提出要求会不会惹人不高兴?会不会激怒人家?”、“别人会不会听不懂我的解释?”问题考虑得太多,以致于变成无关紧要的冗长话。反复想辩解,但开场白太长,渐渐脱离了主题,令对方产生不耐烦的心理。

有些人杯酒下肚便开始絮叨不已,此类长篇大论大多出自平时不易尽其说的人身上。为了满足发表欲,所以会将同一件事情颠来倒去说个不休。

造成长篇大论的原因之二便是想把自己的经验强卖给对方。其说话的口吻大都是说教式,于是在无形中就把话变得冗长不堪。其结果根本谈不上效果,甚至会有反效果。

公司里有两位年轻职员到主管办公室请假,主管便问道:“哦!你们俩想去哪儿度假啊?”答道:“去登山。”这位主管年轻时对登山也颇有兴趣,出于好心,也出于卖弄,便忠告他们:“山上气候多变,尤其在下雨时,千万不可掉以轻心。”这样的叮咛干净利落,让听者感觉很好。可他却一而再、再而三地吩咐,两人都觉得厌烦起来,原先的感觉最终荡然无存,只得互作无奈的苦笑。

唠叨而冗长的说服与不轻言放弃的说服性质完全不同。对于同样的事反复不已是冗长的说服,而不轻言放弃的说服是指改变方法、有耐性继续不停地说服。不气馁、不断地改变方法,持续努力说服,才是明智有效的说服方法。

二、说服他人应避免的姿态

有人常说:“这是我亲眼所见,绝对错不了。”人的眼睛对于事物的观察能力究竟有几分准确性?实在值得探讨。或许人常带着先人为主的有色眼镜,只看适合自己的事情也说不定。

诚然,人的五官中,接受刺激最强的部位莫过于眼睛。常常是映在眼里的事就是终生也难忘的。因此,和人接触不得不注意他态度的理由也就在此。有许多事情是由于自己不拘小节的习性而影响了说服的效果。在此,特别指出几项必须注意的要点:

(1)手

最容易出毛病的地方是手。玩弄领带、用手掩住鼻子。不停地抚弄头发、使手关节发出声音、玩弄接过手的名片等等不良习性。两只手总是忙个不停,很不安稳的样子,常易导致说服失败。

(2)脚

神经质地不停摇动,往前伸,翘起脚,紧张时翘起后脚跟等等动作,不仅制造紧张气氛,而且也显得相当不礼貌。如果在讨论重要问题时翘起脚,准会被人白眼。

(3)背

老年人驼背是正常的事,如果连年轻人都弯腰驼背的话,可就不太好了。不说别的,就是连说服他人最起码的外表都没有。我们应该挺直腰杆和人交谈。

(4)眼睛

目光惊慌失措,在该正视时会把目光移开,这些人都是缺乏自信心,或者隐藏着不可告人的秘密。这种人容易使人反感。然而如一直盯着对方的话,又难免会给人压迫感,使别人不满。因此只要能安详地注视对方眼睛的部位就可以了。

(5)表情

毫无表情,或死板板的、不悦的、冷漠的、无生气的表情会给对方留下恶劣的印象。应该赶快改正,不让自己脸上有这种表情。为使说话生动,吸引对方,最好能有生动活泼的表情。

(6)动作

手足无措,动作慌张,表示缺乏自信心。动作迟钝、不知所措,会使人觉得没劲儿,而且让人觉得他愚不可及。昂首阔步、动作敏捷、有生气的交谈等就会使气氛变得融洽。所以,千万别忘记人是依行为而被评价、依态度而改变周围气氛的。

进一步而言,人的动作与语言有着密切的关系,每一个姿态都相当于一个字在语言中有着其特殊的功能。

在人们的言语中,为了使人易于了解,我们必须将话组合成为一体或者成为句子,才能够表达出一个完整的思想。有人深信揭开这个非语言传达的世界,足以使他们流利地说出这种语言。而事实并非如此,这种传达仅让他们了解到一个意识的层面,而非使他们成为心理专家。单凭观察和对某些孤立姿态的了解而迅速下结论,是最不可取的。一个持续了好几分钟的静态姿势可能与先前的身体动作不协调,相反的,它可能会被潜意识的姿态更进一步的否定掉。

把种种要素从环境中抽离出来之后,要了解姿态就非常困难了。然而将各种姿态适当地组合起来,便可以产生一个完整的形象。

所谓“神经质的傻笑”,就是内在不协调的一个最佳的例子。这种笑声极为不协调,从某方面来看,它表示愉快,但是这种姿态的另一方面则象征着极端的不愉快。不仅是手臂、腿部有紧张的动作,连整个身体也像是在逃避一种不愉快的处境而变动着。像这种情形,绝不是对幽默的言词所产生的反应。相反地,这种笑对他来说很牵强,甚至是受到惊吓所造成的。

的确,我们该寻找的不仅是可以互补,而且是可以形成一个姿态群的类似态度。举个例说,一个推销员的姿态群可能是这样的:当他非常热心地推销商品时,臀部只挨着椅子的边缘,双脚分开,脚尖迅速地抖动,手部置于桌面,身子向前倾靠。调和的面部表情助长了他的声势。好比说:眼睛灵活地运转,同时露出轻浅的笑容,可能连额头都没有一丝皱纹。

了解姿态的一致性就像一种监视装置,透过它可以发现一个人的态度和行为意义。这好比一种“反假设”控制,驱使我们在下结论之前作进一步的观察。推敲他人的姿态并赋于意义,起初看似是件有趣且容易的事。然而不久就会发现,每一个姿态都可能很快地被另一种姿态所反击、强化和混淆。未受过“非言词传达”知识训练的人,往往没有考虑到姿态的一致性而聚然加以判断。从我们的经验中深知,这对他们为害不浅,许多失败的例子都是这样产生的。

姿态的一致性不仅是指姿态与姿态间的配合,而且要和口语上的动作相关连。“姿态认同”也可说是一种语言,在整个沟通的过程中是很重要的。政治家能否赢得竞选,往往在于是否能保持这种一致性。电视在现代生活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姿态的一致性在现代的辨论中极其重要。遗憾的是,我们仍然可以看到许多人物在讲演时,应用了不当的姿态。例如,当他说到“我诚恳地接受年轻人的建议”时,手指却乱晃,使人听着觉得缺乏诚意。又如他力图使人相信他的和蔼、仁慈时,却以空手道般的手势劈向讲台,这都是不当的姿态。

这里有一个测验,让读者看着自己对于姿态的一致性所接受的程度。以下这一段是从查尔斯·裘更斯所著的《苦海孤童》中节录下来的,好让读者在内心中描纷出一幅景象。

“沿着街道往前看,我瞧见特拉伯的男孩走过来。他用一个蓝色的空袋子鞭打自己。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对我来说最好,也容易消除他不快的心情、我带着这种表情沾沾自喜往前走。突然,这个男孩的膝盖颤抖、毛发竖立、帽子也滑落了,他的四肢剧烈地抖动着,蹒跚地走到路中间对大家哭喊着:‘抱住我吧!我害怕极了!’这一连串恐惧而愧悔的表现,都是因为我的出现而引起。当我经过他身边时,他的牙齿咔嗒咔嗒地颤动,然后毕恭毕敬地趴在地上。”

看完这段描写后,先不要再读一遍,而是用心地回想一下文中的人物和景像,把作者所描述的在你心中构成一个画面,并将它写下来,然后再重读摘录的文字,看看你所记得的有多少。由于作者了解姿态间的协调一致性,所以又用下面这一段文字形成一连串的记录:

“这是一件令人难以忍受的事情,说穿了也没什么大不了。我走了还不到两百步,又看到特拉伯的男孩,那真是一件令人讨厌一惊讶而愤怒的事情,简直无法以言语来形容。他正从狭窄的街道走过来,肩膀上吊着蓝色的袋子,眼里流露着勤奋而诚恳的目光,踏着轻快的步伐,一副很愉快的样子。当他察觉到我的时候,吃了一惊,又开始显出以往那种仓煌而狼狈的神色。这次他跌跌撞撞地绕着我打转,膝盖好像伤得更厉害,同时举起双手乞求怜悯。围观的大众对他的苦痛拍手叫好,使我觉得尴尬极了。”

一致性可提供一种结构,使人们的动作更容易安排与回想。观察一致性的麻烦在于我们易使语言的沟通和非言语的讯息中断。举个例子来说,如果一个人神采奕奕地走进你的办公室,对你道声早安,而他的外衣没有扣好,身体懒懒地坐着,两腿分开,面带轻浅的笑容,双手轻轻的搁在椅背上。从这整齐的姿态来看,这个人是处于一种接纳、坦率、毫无戒心的情境中,或许他对自己的处境感到轻松而舒适。一旦把开头的各种姿态组织成一种复合的态度或感觉,你会发现很容易把所看到的景像转变为有利于听觉,即听得顺耳,从而感到事事都很顺利。

虽然客观的集中注意力来观察姿态,在一开头是很困难的,但是每天练习会显得比较容易,这好比学习语言,熟练了便能运用自如。如果把对方单一姿态的专注转为对姿态群的钻研,我们就会发现身体动作的一致性和姿态会变得更容易理解。这将大大帮助你去认识人类姿态的全部意义,以使说服的工作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