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幻情扑倒上仙,鬼差娘子别勾魂
22630000000217

第217章 分析关云昭登基的可能性最大

“咚”雎若离只觉额头晕了一下,刚被关云昭点了一下,听他教导着:“若离你这么多心做什么?当初君上让我和我哥还有萧子鞅一起下凡历练而已,有什么想法啊?去哪里就好好地查询那里的人情世故,凡间生活,懂吗?怎么若离今日这么城府啊?那好,你告诉我你有什么想法吧。”

关云昭一脚搭在另一脚上,得瑟混混痞子样,没有一点上仙的尊贵威力,在挚爱的人面前就该表现得完全真实——这是他的想法,和雎若离有些冲突,但各自还不知。

雎若离摸着额头,噘嘴睨他一眼,“哼”一声之后,陷入思考中:关云昭还不知那时惠君已经开始在考量他们三个少仙了,就连事情过去这么久了也没有意识到此事,可见关云昭是一门心思放在了做实事上面,却没有揣摩上级心意啊。不是他不够灵活,而是他以为只要把实事坐好就可,但现在看来,天庭朝堂如人间政坛和酆都城万象殿,个个勾心斗角尔虞我诈明枪暗箭防不胜防,如果不能把握政坛走向,那就得不到施展才华的空间,就空有一身本事了。

雎若离算准了关云昭是太过骄傲,不愿去做那种低声下气的揣摩上级心思的事,他认为自己一定胜过另外两个少仙。但这不是关云昭说了算,而是惠君。如果关云昭一直打算这么做一股清流的话,就很难在天庭立足,更别说施展抱负了,若他不能登上天君位,而他的才能将会威慑到将来的储君,很可能会有被排斥或是被打压出仙界的危险啊。

既然关云昭不愿放下尊严来揣度惠君的心思,那雎若离就帮他。雎若离正襟危坐一会,觉得这样不行,还是撒撒娇吧:“关云昭,那后来你从酆都城回到天庭后,惠君君上有没有询问你在酆都城的见闻啊?比如说,我?”

“傻瓜,那时你我也没定情,我怎么可能说你啊?再说了,现在都这么了解对方了,就指望着一旨赐婚,你却……”关云昭说道此就不开心。

雎若离扭扭腰肢,柔抚着他的手:“好嘛好嘛,我会尽快将玄母娘娘给的《六丁全经》背熟,争取尽快获得成仙机会,然后就一切由关云昭说了算啦。”

关云昭这下算是喝了蜜了,但是有条件的,必须将若离所要求听的话给说出来,于是关云昭就把那次从酆都城回来天庭后向惠君禀报一事说了,仍然是简练干净,但雎若离的脑子可就从中搜索到不少讯息,如下:

三位少仙储君都回到了永和宫,向惠君禀告所视察的情况。

萧子鞅先说:“父王,儿去人间三山五岳观看,一切尽在三山各神,五岳各神的管理之下,周围的农民都过着平静安宁的生活。”

“不错。”惠君说着。

关乘风说的与萧子鞅差不多:“君上,臣下去五湖四海视察,所有水神都在龙王爷的掌控之中,水面风调雨顺,风平浪静,渔民的生活富足安康。”

“不错。”惠君回应。

关云昭的话则是大相径庭迥然不同,有霄壤之别:“君上,臣下去酆都城视察,见到酆都城的工作虽井然有序,但是仍然是很繁忙。如今人间的生死人数相当,他们尚且如此繁忙,抽不开身。臣下想,若是遇上亡魂涌入,他们岂不是会手忙脚乱到不知所措。关云昭将此建议向摩罗王说明了,摩罗王答应要和十位判官商讨此事。”

关云昭的话和萧子鞅,关乘风的喜大普奔完全不同。

萧子鞅想着:关云昭,你脑子想些什么?虽然酆都城不为天庭重视,但也不好得罪啊。你这样是在我父王面前高他们的状吗?将来你可不好受啊。

关乘风毕竟是关云昭的哥哥,还是为他着想:关云昭,我真想揍你。拉点关系这么容易的事,你都不会做吗?虽然你我现在是竞争者,但我情愿你成为下一任天君,也不愿这个鼻孔朝天,傲世轻物的萧子鞅登上天君宝座。你这样弄糟了与酆都城的关系,看你怎么挽回。

惠君呢,相对他们,是长辈,走过的路比桥多,听出这三个储君所说,究竟怎么回事:萧子鞅仗着自己是我的亲儿子,以为胜券在握。关乘风心思细腻,顺着龙王的意思,也顺着我的意思。他们都有强烈的争夺心啊。只有关云昭说了真话。不过,不能让他们之间有不和。

惠君就暗中地夸赞关云昭:“酆都城有可能有这样的灾害,关云昭能看到,并提醒摩罗王,是应当的。你们的视察都很好,孤很满意。”

萧子鞅和关乘风在思考着惠君的意思,惠君批评了关云昭一句:“关云昭,你去酆都城之前,孤跟你说过,不要沾染太多酆都城晦气,但你现在一身阴气,一点不像个天庭之仙。去琼瑰宫借些灵芝草,除除身上的阴气。”

“是,君上。”关云昭这就去了。

关云昭已经说完了,雎若离还在深思熟虑中,眉心都拧紧了,脸上不漏一丝笑容,俨然一个涉足政坛多年老谋深算者,只是稍显可爱了些,在她分析来是这样的:

萧子鞅去三山五岳视察,并未去细看周围民间的生活,而是与三山之神,五岳之神各自观看风景,听他们讲述民间情况。并说明,就照着他们的意思,向惠君禀报。

关乘风去五湖四海查看,其实就去了东西南北各龙王处,尤其在资源丰富的东海和南海呆得最久,与龙王举杯畅饮,谈天说地,观看鱼女们跳舞,不亦乐乎。

这让三山五岳的神仙也明白关乘风的重要性,都和他乐呵呵着。关乘风知道:自己目前和三山五岳的神仙们是互利互助的,我帮他们在惠君面前美言,将来惠君禅让时,他们帮我一把,礼尚往来。

还是关乘风最有心思。

惠君让他的三位候选人下凡去历练,其中两位是去拉选票了,而另一位,关云昭是有心去视察并大展身手改变酆都城现有的疏忽纰漏大意等现状的,但是期间的一个小插曲雎若离占了大部分,关云昭的视察与他的情窦初开联系上了。

雎若离暂且不说自己与关云昭在酆都城相见的机缘,就说他向惠君禀报一事吧,萧子鞅和关乘风都是赞扬水族和山族如何地风调雨顺百姓那个安康富足,香火旺盛,这定会赢得水族和山族的赞扬,将来正式选拔天君位接任者的时候,萧子鞅和关乘风无疑就获得了水族和山族的支持。

反过来,萧子鞅和关乘风必然也会暗中承诺在接任天君位后给他们不少好处。但这种话不好明说,所以只有言外之意地这样说“本仙看三山五岳一片安宁福越景象,五位神应当获得君上赏赐万千,民间修建庙宇加倍才是……”如此就是暗中承诺:加入你们支持我登上天君位,我必不会薄待你们。

雎若离估计萧子鞅和关乘风是分别对水族和山族说过此类话的,他们已稳当地拿到了水族和山族的支持,而关云昭呢,虽然是一脑子的认真为酆都城改革,为凡间酆都城造福,但殊不知这在酆都城引起的波动有多大,酆都城各级阴差的抱怨又有多少。

关云昭不但没有获得酆都城的支持,反倒会在将来的选拔下任天君之时被酆都城给反戈一击,总之关云昭是已经得罪酆都城的那一群地祈鬼仙了。关云昭自己不会不知但可能没有意识到此事的严重。

至于惠君会怎么想,雎若离联系到自己眼中的惠君,将惠君对自己的莫名厌恶这一段给抹杀了,就想想择仙秀后惠君给五个新贵授职的事。

那时惠君对金三乌等四位新贵的评价都十分在理,尤其是金三乌,他一眼看出金三乌的才华品德并授予了很高的官职,可见他是识得人才的。

惠君对于玉蟾小和尚,将他送到西天去,自然是没错,这是给西天极大的面子。但他没有给玉蟾指定一个师父,而是交由波罗佛指定,这里面含义很深:一是因为惠君是道教,与佛教不顺,二是因为惠君将安排玉蟾的权力给了波罗佛,也是给波罗佛脸上贴金。

小小一事,思考深远啊。

再说茕踽,惠君将他列为“卷帘童子”,时刻在永和宫伺候,这是因为茕踽的外貌难得,迷倒众生,做永和宫的金童就给惠君大放光彩了。

至于陆修远,她虽越过了九关,但是并无什么特长之处,反而在永和宫之上透漏出了她极度想要表现之心,所以惠君看似随便将她列入琼苞堂仙子之列,实则是磨练她的心境,让心比天高的陆修远从基层做起。

“嗯,不错,在不到半天之内就能因材施教地将金三乌等四个新贵安排在合适的位置,并且行事妥当,于细微处也无差异纰漏疏忽,惠君确实是不可小嘘,他这几十元年度的修行不是白修的。”雎若离点头承认着惠君的为天君之能。

那么如此说来,惠君应该能看清关云昭和萧子鞅、关乘风三少仙的情况,也会分析得出他们各自的缺点和优点:关乘风,谨小慎微、心思缜密、坐不垂党,遇事拿捏得体,很有一国之相的风范仪表;萧子鞅,有言必言、气势磅礴、直冲云霄,遇事果断不拖泥带水,这性情,是出外领兵之将的风仪气势;而关云昭呢,心系众生、拯溺扶危、虚怀若谷,遇事冷静沉着思考,解决问题井然有序,对待他人可以因人而用,这才是贤君能君之相。

惠君阅人阅仙无数,他应当早透过这一件件事情看出谁才是继位的最佳选择,而且应当比雎若离看得更清楚透彻,现在惠君禅让给关云昭只是时间问题了吧?当然还要走个过场让众仙来选举,众仙都是明眼仙,知道选谁最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