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皂荚树下
22615500000020

第20章 五(3)

“我们到杨梦麟们家里去。”严德辉同谢子鸣说话,周秀兰和文素清给谢子鸣点了一下头。

文素清头发梳得光光的,用橡皮筋扎了两个刷刷。上身穿一件伸伸展展的工作服,下面一条新蓝咔叽布裤子,脚穿一双棕黄色翻毛黑底皮鞋,胸脯挺得高高的。

见三个人进了杨家院子,白老太婆对杨莲花说:“这个女子,五官还是长得好,眼睛大,皮肤也白,就是个子矮了。”

杨莲花说:“就是!”

周秀兰、严德辉和文素清进了院子,杨梦麟在院坝里接着,引到屋里。

弟弟说女朋友是大事,谢兴华和淑贞吃了早饭就来了。夫妇俩进杨梦麟屋里,给周秀兰、严德辉和文素清打招呼请坐,屋子小,寒暄完就出来同何氏夫人在外面坐。只隔一壁,里面的四个人说话,他们也能听到。

将近两个小时,周秀兰、严德辉和文素清出来要走,杨梦麟留她们吃饭,没留住。

杨梦麟送到巷子门口,周秀兰们不让再送,才停了下来。杨梦麟回到屋里,何氏夫人和淑贞夫妇正在说文素清。何氏夫人和谢兴华都觉得文素清五官、皮肤和谈吐都可以,但是个子矮了。淑贞个子高,更觉得不般配,说:“个子太矮了,不行!你看她,可能也觉得自己矮,专门穿了一双高蹬蹬翻毛皮鞋,但是也才那么高。”杨梦麟也觉得这一点不满意,姐姐叽叽喳喳地说着,他没有吭声。

这次见面以后,杨梦麟同文素清又单独见了几次,挨着坐时闻到文素清身上有异味。后来,文素清主动约杨梦麟,杨梦麟推说忙,没有时间。文素清通过周秀兰打探杨梦麟的态度,周秀兰不好实说,也说杨梦麟忙。

杨梦麟同文素清断绝了往来。

一天晚上,周秀兰叫杨梦麟到她家里又跟另一个女子见面。吃过饭,杨梦麟正要出门,李国俊来约他散步。

“我晚上有事。”杨梦麟说。

“你有啥事?需要我帮忙吗?”热心的李国俊以为是别的事,问杨梦麟。

“哦,到别人家里去见一个女子!”李国俊是好同学、好朋友,杨梦麟照实说。

“是吗?那我不耽误你啦!”李国俊说。

“那这样,你跟我一路去,也给我参谋参谋。”杨梦麟真诚地邀请李国俊。

“这样好不好?我……”李国俊踌躇不决。

“没啥,走!”杨梦麟边说边拉着李国俊往外走。

“在哪里,姓啥?”李国俊不得不去,但不知往哪里走、是谁家。

“下城壕,钱家,去了就知道了。”杨梦麟和李国俊很随便。

周秀兰住在下城壕。丈夫钱家吉四十多岁,中等个子,偏胖,四川邵州人,是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军队起义投诚部队的一个连级军官,在县商业局下面的蔬菜公司工作。十几岁时,钱家吉在成都的一个饭馆里当伙计,川军刘文辉的部队招兵从了军。他因为读了两年私塾,当时算是有文化的人,在国民党的军队里当汽车管理员。他所在的部队先在川内,抗日战争爆发开赴前线。日本投降后,国共作战,部队起义投了解放军。

一九四八年,部队在甘肃向西开进。

吃了晚饭,钱家吉同几个兄弟伙出去闲转,见路边的树下一个算命先生卜卦,他们没事,各自抽了一签。钱家吉的签先生看了以后,说他西去有喜。

兄弟伙闻言,一齐拿他取笑。他自我解嘲地说:“我有啥喜哟!”

先生说:“不信你往西方走。”

后来在酒泉,他遇上了周秀兰。

周秀兰那时才十五岁,个子高,从外表看已经完全发育成熟。周秀兰羡慕钱家吉是一个军官,人和善实在,钱家吉爱周秀兰长得漂亮,两个很谈得来。

几年前,钱家吉从家信中得知结发妻子已经因病过世,他们的儿子父母在抚养。周秀兰喜欢他,他也觉得自己才三十岁,应该再娶。周秀兰父母双亡,跟着舅父舅母,舅父舅母正急于把她打发出去。于是,他们很快结了婚。

年底,钱家吉的部队驻扎西安,周秀兰生下了一个女儿。那天,大雪纷飞,万木萧疏,院子里的一丛梅花却凌寒绽放,生机盎然。年轻的夫妇俩希望女儿长大了也像梅花一样好看,具有梅花一样的品格,于是给女儿取名雪梅。

一九四九年,钱家吉一家三口到了重庆。过了两年,周秀兰生了一个儿子。一九五三年,钱家吉转业到江城,家也带到了这里。生活稳定了,周秀兰年轻,又连着生了一个儿子、两个女儿。

人说男人大会疼人,老钱就是典范。他比周秀兰大十五岁,又结过婚,周秀兰是黄花闺女,他对她特别珍惜。每月工资全部交给老婆管,家里买菜、煮饭、洗衣服、收拾屋子他包完。家里的事,只是大的事情他过问一下,其他都是老婆说了算。周秀兰讲讲究究,舒舒气气,钱家吉一身中山服,一顶鸭嘴帽,一天乐呵呵地骑个旧“凤凰”牌自行车满街跑。

钱家住的是单位宿舍,因为人口多,住了两大间一小间,外搭一个厨房。一个大间隔了三个一样大的小间,一个大间隔了一大一小两个房间,他们夫妇俩住了一间大的。不管哪间,进去三个人,都要你让我我让你才能打过转儿。

杨梦麟和李国俊去,钱家门开着,老钱和周秀兰都在家。看见他们来,主人忙站起来招呼:“你们来了,快坐!”

“谢谢,你们吃了饭没有?”

“刚吃过。你们呢?”

“我们吃过了!”

都坐下,周秀兰指着李国俊问:“杨医生,这是……”

“哦,这是我的同学、县中的老师——李国俊。”杨梦麟忙说,“他约我散步,我叫他同我一起来。”

“啊,李国俊。”李国俊谦逊平易地说。

“李老师第一次到我们家来,是贵客。你不要笑,这房子住得挤!”周秀兰见李国俊彬彬有礼,很有好感。

“不嫌窄逼,欢迎李老师也和杨医生一样,经常来耍!”坐在那里一阵没说话的老钱说。

大家投缘,话多起来。

聊了近半个小时,周秀兰有些急了,她约来见面的女子还没有到。她又出去看了几次,都是一个人回来。又坐了一阵,周秀兰估计有了变故,不会来了,说:“杨医生,女孩儿的家里可能有什么事,这阵还没来就不会来了,对不起!我明天问一下,再告诉你!”

“没啥,我这几天没多少别的事。”杨梦麟说。

杨梦麟和李国俊正准备告辞,突然眼前一亮——一个亮丽的少女从门前走过。

少女认识李国俊:“李老师,你咋个到这儿来啦?”

李国俊知道这个女子是县中的学生,但叫不出名字:“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钱雪梅,读书时在你那里领过实验仪器。”

“哦……”

钱雪梅见父母在和他们说话,不知说什么事,就自己走了。

李国俊同钱雪梅说话,杨梦麟目不转睛地看着钱雪梅。

“这是我们的大女儿雪梅。”周秀兰和钱家吉见杨梦麟不认识钱雪梅,同时说。

“你们的大女儿?在哪里工作?”李国俊问。

“她没工作,在当知青。”周秀兰说。

“往天来咋没看见她呢?”杨梦麟问。

“路太远,她要一个月才回来一次。”钱家吉说。

“哦……”杨梦麟若有所思地应了一声。

钱雪梅进了自己的屋子,没有再出来。但是这邂逅一瞥,杨梦麟怦然心动,被吸引住了。

随父母来江城时,钱雪梅才五岁。她六岁读书,一直是班上成绩优秀的学生。升高小时,学习和纪律差的同学,有的留了级,有的止步初小,回家带弟弟妹妹,她却以优异的成绩升入了高小。小学毕业,只有百分之十的同学能够升入初中,经过严格的考试,她考上了县中。

女大十八变,越变越好看。跟母亲一样,雪梅也发育得早,十四五岁就是一个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了,她遗传了母亲的身高和父亲的健壮,皮肤像母亲那样白皙,眼睛像父亲,又大又圆,炯炯有神。她爱说爱笑,正直积极,是同学们心中的偶像和“思想复杂”的男生追逐的目标。

像大多数青年学生一样,钱雪梅热爱文学,课余时间都是捧着一本本厚厚的小说在看,梦想将来也当文学家。她的语文成绩优秀,而升学考试的科目多,数学分数落下了,没有升上高中。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培养革命事业的接班人。毛主席对青年学生提出要:“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他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这一席话使青年人热血沸腾,不仅人人都能够背诵,并且作为人生前进的动力源泉。一生都爱读书、但更偏重实践的他,看了案头几个青年学生到农村参加劳动锻炼的报告后,十分高兴,欣然作了“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批示。

毛主席的指示通过报纸、电台、广播、各级各地的各种会议,传遍中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土地,在中国城乡引起了浪潮般的强烈反响。

千百年来,中国从来是农村的人走向城市,现在要反其道而行之,让读了书的学生下到农村,吃农民的饭,干农民的活,做农民的事,城乡差异天壤之别,谈何容易!读了书又去当农民,农民都是干粗活、重活、脏活,那要读书干啥?何况,农村条件差,谁愿让孩子去受苦?父母舍不得把孩子送下乡。从小耳濡目染读书挣大钱、当大官的青年学生觉得一下完全前途无望,抵触害怕。

钱雪梅初中毕业后赋闲在家,父母上班,两个弟弟和大妹妹上学,小妹妹上幼儿园。母亲叫她不要一天光抱着书看,要学会做家务事。一日三餐,一家七八个人吃饭,锅碗都是她洗,还要收拾屋子和洗衣服。

听到动员初、高中毕业没有工作的学生上山下乡,她高兴极了,决定到农村去。班主任李老师到家里来动员,她不假思索地就报了名。父亲钱家吉和母亲周秀兰都不让她去,说她年纪小,农村艰苦。她说:“农村那么多人都不怕,我怕啥?”钱家吉和周秀兰见她态度坚决,知道她的脾气,没有再阻拦。

班主任李老师向学校领导汇报了钱雪梅坚决积极的表现,校长王正发点名要钱雪梅在全校召开的知识青年到农村去动员大会上发言。

李老师要她认真做好准备。头天晚上,她就写好了发言稿。李老师看了稿子,觉得很满意。

操场上坐了黑压压一大片人。主席台前红底黑字的横幅会标写着:“××中学知识青年到农村去动员大会”。校长、书记、副校长、教导主任等几位学校领导坐在主席台上。会场上,前面坐着各科任课老师和各部门职员,中间是全校各年级各班近八百名同学,班主任老师坐在所任班的后面。会场气氛庄重严肃。校长和书记讲话以后,学生代表发言。发言的学生代表共两名,一名是高三.二班的一位男同学,一名是钱雪梅。钱雪梅的发言被安排在那位高三男同学的前面。

主持会议的副校长王野晴在主持席上说:“下面原初三.一班的钱雪梅同学发言!”台上鼓起掌来,接着台下的掌声也响起来。钱雪梅惊了一下,脸红了。她很快镇定下来,稳步走到台上。

麦克风把她的声音扩了出去:“党和毛主席非常关心和爱护我们年轻一代,要我们到大风大浪中去锻炼成长。现在号召我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这对我们成长是有深远和重要意义的,我们应该坚决听党的话,听毛主席的话,到农村去干一番事业,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为缩小工农差别、城乡差别、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差别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前天,我已经报了名,决心到农村去锻炼自己。很多同学害怕,我觉得没有什么可怕的!全国六亿人口,农民占了五亿,那么多人都不怕,我们怕什么?我对自己的选择决不后悔!我报名时,父母不知道,后来他们知道了,叫我不要去,我没有改变自己的决定,我认为我的选择是正确的。我一旦选定,决不改变!”

会场上响起热烈的掌声。

会后,王正发校长把钱雪梅叫到办公室,表扬她讲得好!有年轻人的朝气、勇气和豪气!

钱雪梅好激动啊!这位北京大学毕业的南下干部,是全校同学心中的偶像,他当面亲口这样表扬和肯定自己的一个学生,钱雪梅感到非常自豪!

一九六四年夏天,县城体育场上,全县首批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出发了。

人如潮水,彩旗飘扬,锣鼓喧阗。喇叭里播放着热烈昂扬的歌曲,“××县知识青年到农村去出征仪式”的横幅高高地挂在主席台前,“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的大幅标语十分醒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