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CIA超强阅人术
22615400000006

第6章 CIA特工上任的必修课(5)

由于有了谍海高手哈撒韦的力保,中情局最后决定相信这个字条的主人。CIA的特工通过调查得知,字条的主人叫做阿道夫·托尔卡切夫,是一名苏联飞机导航系统的设计人员。在后来的日子里,托尔卡切夫为美国提供不少有价值的情报,由于他的背叛使得苏联蒙受了极大的损失,自然,美国也相应地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了巨大的利益。通过买入苏联先进的飞机研究情报,美国当局就节省了200亿美元,这笔钱如果放到现在,可是一个相当于1000亿美元的巨额数字!

托尔卡切夫可以说算得上是美国人可遇而不可求的超级间谍,但是由于他的身份特殊,身处CIA总部办公室的高官们并不相信他,还是把他当做苏联的间谍,而在苏联长期工作的哈撒韦则目光如炬,通过自己的观察得出了他不是苏联间谍的结论,并力主将其招致麾下,这一举动无疑为自己的国家带来了巨大的利益。但是,由于托尔卡切夫不是一名真正的特工,只是一名高级工程师,没有经过任何系统的训练,所以在自我保护上,这个人的能力明显太差。在第一次接到哈撒韦的信件时,他就给后者寄去了有关苏联雷达技术的相关资料。而在随后的交往过程中,他还毫无防备的将自己的真实姓名和背景等都统统交代了出来。这样愚蠢的做法使得他在美国中央情报局眼里毫无秘密可言,作为一名没有经过系统培训的“兼职间谍”,他的做法无疑是在玩火自焚,而这也最终导致他命丧黄泉。

通过出卖大量的国家情报,托尔卡切夫获得了大概200万美元的报酬——这笔钱在当时来说简直就是一笔巨款,但是托尔卡切夫显然从来没有想过如何将自己伪装得更好,或者说如何将自己的个人信息从美国人那里销毁。于是没过多久,苏联安插在CIA总部的超级间谍奥尔德里奇·埃姆斯轻而易举地找出了托尔卡切夫这个背叛者。这个幼稚的间谍最终因为自己的幼稚行为而落入了法网。锒铛入狱,在1986年的9月24日,苏联对这个叛国者判处了死刑。

这只是经验丰富的CIA特工通过阅人来分析自己所能获得的情报是否真实的一个小故事,但实际上,几乎每一个经验丰富的CIA特工和间谍都能够通过自身所训练和培养出来的阅人能力来看清一个人所说的是否是真话,这不仅仅只局限于在国际上进行间谍活动刺探情报的过程中,在对犯罪行为的研究同样有很大的帮助。因为几乎任何一个案件都离不开人的参与,而对嫌犯的审讯过程可以说也是CIA特工们收集相关的情报和资料的过程。阅人经验丰富的CIA特工能够通过目标人物的言行、动作,甚至是微小的表情来判断自己所得出的信息结论十分正确。

2005年在加拿大曾经发生过一起谋杀案,正在此执行任务的CIA特工也参与了案件调查,并且凭借着自己的阅人经验通过观察凶手面部表情的瞬间变化而最终侦破了此案。

2005年6月的一天,一位男子来到警察局报案称自己怀孕的妻子失踪了,希望警察能够帮助找回已经怀孕的妻子。这个案子十分棘手,三天后警察依旧没有任何头绪,这名男子再次来到警局,表示自己对警方感到十分的失望,因为警察并没有帮助他找到自己的妻子,他怀疑已经失踪多天的妻子可能已经遭到了毒手,他认为这都是由于警方的失职造成的,于是他宣布自己将不再借助警方的力量,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寻找到妻子。这名男子的行动十分迅速,他很快就招募到了一大批志愿者与他一起开始了寻妻之路。结果警方花费了三天,派出了最有经验的探员都没有能够寻找到他的妻子,而他仅仅用了不到两天便在郊区的树林中挖出了妻子的尸体。虽然他成功地找到了自己的妻子,但很快却被警方以二级谋杀的罪名逮捕并被法院宣布罪名成立。原来,CIA特工从他向公众招募志愿者的录像中发现了疑点,当他在讲述他与妻子的往事的时候,虽然他的脸上布满了悲伤的表情,但每当讲述一件生活中与妻子之间的甜蜜事件的时候,他的脸上总是会出现厌恶与愤怒的表情,CIA特工以此推断出他并不是真正地爱着他的妻子,甚至可以说是有些厌烦。所以,通过自己的分析,CIA特工认为这名男子很可能就是杀害他妻子的凶手,他的这一切行为不过是想要通过如此的一个表演来洗脱自己的罪名,将自己从一个杀人凶手伪装成一位有责任心的好丈夫而已。后来的审讯结果也证实了CIA特工的这一分析结果是正确的。

从一个人的表情阅读出他的内心,这对于CIA特工来说并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事实上,作为世界上第一流的特工组织,CIA在犯罪行为的研究上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按照以往的经验,警察会把犯罪分子分为三个群体,一个是“有组织犯罪”,一个是“无组织犯罪”,再则是介于二者之间的犯罪分子。所谓的“有组织犯罪”,就是指凶手会在案发之前进行周密的计划,作案过程按部就班,条理清晰;与之相反的就是“无组织犯罪”,这一类罪犯在作案的时候显得杂乱无章,因为他们将现场搞得一团糟,从主观上讲,这一类犯罪是临时起意、随机行事的;介于两者之间的“混合性犯罪”,则是兼有双方的共同特点。

实际上,对警察办案来说,能否区分这种“有组织犯罪”和“无组织犯罪”是十分重要的,一位“有组织犯罪”的主角,大多是身背多起命案的恶魔,在日常生活中,他们看起来和其他人一样,甚至还会是一个好公民、好榜样。相比较而言,“无组织犯罪”的罪犯,大多都生活混乱,仪容不整,马虎大意,精神分裂表现得非常突出。可以说,一来到犯罪现场,警方就需要确定自己面对的对手是一名惯犯还是初犯、其他的案件是否和眼下这起案子系同一个人所为、以前的卷宗是否能对侦破这起案子有所帮助等。

大体说来,CIA特工认为,那些“有组织犯罪”的主角,在现实中都是井井有条、生活合理的,他们的智商都不会太低,这体现在他们清晰合理的语言交流和逻辑缜密的思辨能力上,在日常生活中,这些人往往都是衣着光鲜、乐于助人的;至于“无组织犯罪”的凶手,则很多都患有心理疾病,在外人看来,他们离经叛道、遗世索居、不交朋友,也没有人会喜欢他们。因为孤僻怪诞的性格,他们大多数没有正经营生,或者干脆就没有工作。

以上这些成果都是CIA的犯罪心理学专家们经过长期研究所得出来的结论。有了这些理论上的依据,特工们一赶到犯罪现场,就能够很快地对凶手进行分类,明白他们是什么性格的人,有没有精神病史、是否服用违禁药物,是劫财、劫色,还是一时兴起,在作案的过程中心理波动情况如何,会不会再次回到案发地点、是否藏有相关的新闻报道等等。在掌握了这些资料之后,等到他们和真正的凶犯正面交锋时,只要凶犯一开口,他们就对这个人了解得差不多了。

事实上,为了解读这些人的心理特征,美国的特务机构还专门组织了一批分析专家。这些专家所研究的项目十分具有针对性,他们的工作就是分析监狱当中犯人的性格特征和心理变化,以此为CIA的特工们提供帮助。

CIA局长拥有着世界上最强大的档案库,因为这里面存放着详尽的资料文件,任何时候,只要有需要,他都可以提取出有价值的信息来。当然,这里面也存放着不少科学调查组上交的分析报告。

事实上,在西方世界早就兴起了一种对犯罪分子进行心理侧写的做法,它是基于侧写师本人丰富的个人办案经验的基础之上的。简单说来,这种做法就是犯罪心理学家对于作案者的心理状态进行思考,分析对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包括其年龄、性别、肤色、外貌特征、职业等,同时他们还会预测和推理罪犯将于何时何地进行下一次作案。

FBI的探员罗伯特·雷斯勒所创建的行为科学调查组对美国的心理犯罪调查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虽然他的身份一直是一名FBI探员,但是这并不妨碍他的研究方法、研究成果被CIA特工广泛地运用到现实工作中。

在美国的一部分州,死刑是废止了的,所以有很多变态杀手都被判了终身监禁,这在工作上为这些罪犯心理研究人员提供了大量的研究素材。

通常,只要有必要,他们就会派出一流的心理学专家,对那些罪犯进行采访。当然,这些材料并不是完全可靠的,因为有一部分患有妄想偏执症的杀人犯都喜欢在愚弄警察中寻找乐趣,从而编造一些故事来玩弄警方。当然更多时候,犯人的话还都是可信的,所以,同杀人狂魔的直接交流当中得来的资料对后来的犯罪心理学研究是很有借鉴意义的。而作为全世界最一流的特工组织,不管是CIA,还是FBI,他们在罪犯的心理研究上都很有建树,而且得到的成果也是可以共享的。

有了强大的心理学专家负责研究,再加上部分遭到终身监禁的活素材,使得CIA特工在犯罪心理学的研究成效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