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CIA超强阅人术
22615400000034

第34章 CIA特工的识谎秘诀(8)

犯人一下子跳了起来,他被彻底激怒了,几个特工一起上去才把他按下,审讯工作被迫中止。

这时,经验丰富的老特工雷克斯来了。他听说了这个情况后,主动要求接下了这个烫手的山芋。

雷克斯单独走进审问室,犯人用一双凶狠的眼睛盯着他。雷克斯冲着犯人微微一笑说:“很久之前我就听说过你的大名了,你在田纳西州,把那里的警察耍得团团转。”

这是犯人引以为傲的“战绩”,他看到有人提起,显出兴奋的样子,说:“想抓住我哪有这么容易,有一回我被七八个警察围堵,还不是一样逃掉了。”

雷克斯迎合着他说:“的确很了不起,这样的情况还有多少?”

犯人显然很喜欢这个话题,他滔滔不绝地讲了起来,将自己的很多犯罪经历都历数了一遍,有时候还得意地哈哈大笑。其中当然包括自己残杀儿童的事实经过,雷克斯都做了录音。

就这样,雷克斯很轻松地完成了审讯任务,使案件顺利终结,犯人也终于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CIA特工通过参与国内的刑事案件调查,发现在审讯的过程中能否取得嫌疑人的信任,对审讯的进度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CIA特工通过对实践经验的总结认为,能否取得对方的信任主要取决于是否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看待问题。

如今,随着社会的日益进步,人们的自我意识也开始日益突出,尤其是一些孩子从小就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久而久之,他们对外界的认知也开始变得个体化、主观化。尤其是那些心理极度扭曲的罪犯,基本上都有着极端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因此,在很多重大的刑事案件中,警方一开始总是很难找到罪犯作案的目的,更何谈识破骗局、操控这些人的心理呢。所以,CIA特工认识到,想要得到对方的信任,让对方说实话,就要站在对方的角度,将他们眼中的“主观世界”客观化。也就是说,当嫌疑人在讲述自己的主观世界的时候,CIA特工绝对不能轻易地反驳他。最好的办法就是,在一定程度上附和嫌疑人的个人观点,并且将其观点客观化,从而得到嫌疑人的认可。

CIA特工们认为,由于嫌疑人会具有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所以他们在接受审讯的过程中,往往就会显得十分的消极和被动,当然说不上会主动交代什么事情。这个时候,CIA特工的主要任务就是激发对方的参与意识,变“被动”为“主动”。

这种方法说起来容易,但是真的要这么做却并不容易。因为你很难想象,当一个心中存有正义和同情心的人在面对这些心理扭曲变态的嫌疑人的时候,要刻意掩饰自己的真实想法,将他那些充满邪恶、暴力甚至是变态的思想做到“合理化”有多么困难。也正因为如此,即便是最为专业、经验最为丰富的CIA特工也有过失手的时候。所以,对于“主观”与“客观”之间的转换,是CIA特工们要经常训练强化的一项心理技能。同时,经过实践与总结,CIA特工们也总结出了几种实现令对方变“被动”为“主动”的方法和途径:

(1)先认真倾听,然后再提出相应的问题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当面前的人表现出一副认真倾听的样子时,他的内心就会感到十分愉悦,诉说的内容也会越来越多,若是在这个时候对方能够顺势提出几个问题,表示出兴趣的时候,对于诉说人来说,会更加乐意继续说下去的。这种做法就达到了刺激对方参与意识的目的,并在一定程度上变诉说人的“被动”为“主动”了。

对于一名经验丰富的CIA特工来说,用心听嫌疑人所说的话,是其必备的素质,尤其是在面对那些敏感、甚至是有些疯狂的暴徒的时候,更要用心听对方的言谈话语,并从中找到合适的切入点,进行巧妙的提问,这才是了解嫌疑人的最佳途径。对于CIA特工来说,在审讯的时候,想要有所结果或是线索,一个说起话来没完没了的人总是会比一个沉默不语的人要容易对付得多。因为言多必失,他说得越多,透露的信息也就会越多。

拜尔德是中情局反间谍中心的一名工作人员。一次,中情局抓获了一名在美国从事间谍和破坏活动的嫌疑人,拜尔德负责审讯。在审讯过程中,拜尔德发现这个嫌疑人从进来刚一坐到凳子上,就开始没完没了地说个不停,陪同审讯的另一名特工不觉皱起了眉头,表现出了一幅十分不耐烦的样子,但是拜尔德却恰恰相反,并没有对此表现出厌倦,反而表现出一副兴致勃勃的样子倾听着。当听到对方说起自己曾经玩过篮球,并在全国的高中联赛上威风八面的时候,拜尔德便由此切入,对身材高大的嫌疑人说道:“我以前念书的时候也在校队打过篮球,不幸的是,我当时只是一个替补。你当时都打什么位置呢,前锋还是中锋?”

“我当然是中锋!我把他们玩得团团转,那些矮个子!”嫌疑人兴奋地说道。

“的确,篮球本来就是一项巨人运动,矮个子的人并不适合,除非他们的技术很好。”拜尔德赞同地说道。

“你说得对,别看我个子高点,其实我也很灵活,对付那些矮个子简直就像是玩一样,根本就不够刺激!”

“这么说来,你总是喜欢对付那些看上去比较厉害、对你有挑战性的家伙,是吗?”

“是的,我一般都会选择一些不怎么好对付的目标,可能他们在其他人眼里很强壮,但是在我看来,这些人和那些球场上的矮个子没有什么区别。”嫌疑人开始兴奋起来,“你不知道,当你看见那些警察被你玩得团团转的时候,感觉有多么爽!就算他们手里拿着枪又怎么样,当爆炸声响起的时候,他们还不是手足无措!”

就这样,拜尔德通过几个简单的问题成功地套出了自己需要的内容,在没有令对方感到厌恶的情况下,就顺利完成了自己的任务。

(2)在面对狡猾的嫌疑人时,把自己当成一个“知情人”

CIA特工华莱士在审讯涉嫌替国际犯罪组织做内线的曼森时,没有急于发问,但是曼森却主动开口,说个不停,不过涉及到关键的实际内容不是被轻描淡写的带过,便是说得很隐晦,既让华莱士找不到借口,却又无可奈何,只能继续听下去。当听到曼森说了这样一句话:“当时艾伦带我去见几个毒枭……”还没听完这句话,华莱士就故意插了一句说:“就是那个艾伦·比奥索来吗?”

曼森听了,愣了一下。显然他没有料到华莱士竟然会知道艾伦·比奥索来这个人。华莱士后来解释说:“正是因为我说出了这个人名,令曼森认为我是有备而来的,对他很了解,也就是说,他若是继续说谎的话,对我是没有用的。”

就这样,华莱士将自己当做了一个“知情者”和曼森进行交流,在接下来的审讯中,这一做法直接抑制了曼森胡编乱造的想法,但也使得曼森对之后的交谈更加小心谨慎。也就是说,如果当时华莱士没有把自己当做一个“知情者”,不去暗示自己已经掌握了他们的信息的话,那么曼森可能会说很多毫无根据的话来混淆事实。

CIA特工通过长时间对审讯嫌疑人的了解认为,在通常情况下,一些老奸巨猾的嫌疑人为了避免反复被提审,或者是为了表现自己积极主动配合以减免罪责,会在接受审讯的时候口若悬河,夸夸其谈,表面上看来,他们很配合工作,参与意识也很强烈,但实际上,他们根本就没有参与到调查中来。对这样的人,就必须表现出一种你已经知道一切的姿态,令对方乖乖将事情交代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