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吴江别集:我欲凌风归寥廓
22611100000015

第15章 试解“中国之谜”(1)

——法国思想界探讨中国问题述评

据香港媒体介绍,法国两份思想学术刊物《辩论》和《精神》正以“中国之谜”为题,讨论当代中国问题,执笔者多是法国颇负盛名的汉学家。讨论的问题集中在:虽然今天对中国的资讯已相当丰富,然而西方思想界对中国仍感到深深的不理解。他们说:“在我们经常提到‘共产主义终结’的时候,实际上忘掉了中国。中国的共产主义不仅没有随苏联与东欧的共产主义的崩溃而崩溃,相反,现在也看不出它有迅速消失的可能。”此外,他们也觉得奇怪:“为什么中国的经济能够持续增长,为什么在民主政治和法制不健全的社会能够逐渐开放并发展自由经济呢?”……(以上见《信报》2002年2月9日陈彦先生文)

中国的政治制度和民族的特点

观察中国问题,首先要注意中国不同于西方国家的特殊历史条件。中国长期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有几千年的中央集权传统(从秦汉以来,特别是宋代以来的五百多年间),中央直接委派官员不仅到省级,而且到县级,政令法令一致,高度统一。这和西方许多国家在封建时代的情况不大相同,它们几乎都由权力颇大的城邦、公国联合组成,这就为以后组织议会、发展民主提供了条件。历史上,中国政治制度的高度集权和文化一统,对国家的统一强盛曾发挥过积极的作用。16世纪以后情况逐渐起了变化,主要原因有:封建集权制度缺乏权力的制衡力量,政治愈来愈腐败;闭关自守,反对对外开放。特别是进入19世纪之后,外国帝国主义势力入侵,与中国封建势力勾结,企图肢解、分割中国。正是这两股势力的勾结使得中国几次维新改良运动归于失败。法国思想界(其实美国思想界也一样)探讨中国问题的学者似乎很少注意到中国的这段历史,而中国的这段历史恰恰正是观察中国此后命运的关键所在。

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孙中山先生当即提出建立“五族共和”的民国,即建立一个民族团结、全国统一的共和国。但是这个进程立即被强大的封建势力(以袁世凯及北洋军阀为代表)和帝国主义势力联合的力量所打断。这是美国革命和法国革命所未曾经历过的。从此,中国长期处于军阀割据、各帝国主义在中国瓜分势力范围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状态。20世纪30年代前后中国国民党表面上取得全国政权,实际上仍是以帝国主义为靠山,军阀势力各霸一方;国民党政权本身依靠帝国主义势力(在英美和日本势力之间走钢丝绳),为此不惜出卖国家利益乃至主权,并镇压异党即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状态下苟延残喘,直至日本帝国主义全面入侵中国,而后更引发了太平洋战争。“二战”胜利,中国本来有国民党与共产党及其他民主党派合作共同建国的条件,并且实际上已达成了共同建国的协议框架。不料,国民党并无合作建国的诚意,而是迅速暴露了企图以武力消灭共产党及各民主党派的阴谋,并悍然发动大规模全面内战。今日责怪中国共产党不讲民主并有不良人权记录的美国,正是当年全力支持中国国民党继续实行一党专政、消灭中国民主力量、大批屠杀中国民众的主要外国势力。2002年2月在清华大学向中国大学生宣讲美国价值观的美国乔治·布什总统,大概当时年龄尚幼,不大清楚这段历史;而今日美国的所谓《与台湾关系法》,恰恰正是从反面记录了这段历史。国民党摧毁民主发动内战,结果是自取灭亡。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此,中国终于获得了民族解放和国家的独立统一(尚剩台湾问题)。

法国学界朋友们认为,中国从辛亥革命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段历史,可以和法国1789年大革命到1880年左右进入第三共和国那段历史相比拟。其实,这是误解,两者并不存在可比性。1789年以后的法国已是独立的并且走上现代化道路的资本主义国家,并且有对外侵略、掠夺殖民地的历史,虽然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有内战和暴力恐怖,并有封建势力的复辟,但这种复辟只限于上层政治的某些方面,并无损于资本家的天堂,国家亦未丧失独立统一。1870年普法战争只是两国资本家之间的冲突,当时出现的“巴黎公社”其任务主要是击退普鲁士人的进攻并反对卖国势力,所谓社会主义只是不成熟的尝试而已,最后失败并遭到了屠杀。而中国自辛亥革命直到新中国出现,一直是一个外受帝国主义侵略、内受大地主和官僚资本压迫的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革命的任务是争取民族解放,解除封建压迫,实现国家的独立统一,以便为国家的进步和现代化提供条件。显然,这个差别是巨大的。因此,不能拿看待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眼光来看待中国,更不能由此得出绝对的结论。

台湾为何不能从中国分裂出去?

民族问题也是同样的。中国各民族不是像西方民族那样形成于资本主义发展时期,它们在中国版图内各自成长并在封建制度下逐渐融合成为一体,主要是在宋元明清四个朝代的九百年左右的时期内。所以,中华民族是一个多元统一体,它们统一在中央集权体制内。中华民族和中国是一个概念。中华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独立统一也是一回事。所以,西方思想界的朋友要弄清中国的民族问题,例如,要了解台湾为什么不可能从中国分裂出去,至少要不带偏见地去研究中国近千年的中华民族形成史。这里附带提一下,美国前总统克林顿2002年2月23日在澳大利亚悉尼发表演说,其中特别指出:“台湾与中国的统一只是时间问题”,“是掌握在中国人民手中的问题”,“政治家不应该让它向两边脱轨”。诚哉斯言!走下当权政坛的美国政治家能够这样实话实说,也表明美国人对客观事实和言论自由的尊重。

为什么中国的共产主义没有崩溃?

这里首先需要将“共产主义”一词的使用作些说明。自古人类就有关于未来美好社会的理想,例如柏拉图的“理想国”,中国人的“大同观”,西方人的“乌托邦”等。到了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等词,都表达了一种社会改造思想,包括不同阶级和不同阶层的人。其实,从广泛的意义上讲,这两个词的含义基本相同,那些自称马克思主义者的人实际上也是这么看的。马克思恩格斯说得很明白,他们1848年写《共产党宣言》时,所以选择共产主义一词,是因为那时社会主义一词是“上流社会”喜欢用的词,而共产主义则是工人阶级的运动。但是,后来“共产主义”一词越来越被各种人滥用,而且其意义也越来越模糊不清,所以马克思主义者就改用“科学社会主义”一词(以区别于“空想社会主义”)。所以第二国际各国党,多数用的是社会民主党的名字。到了1894年即恩格斯逝世前一年,他在写给考茨基的一封信中直接提出:“‘共产主义’一词我认为当前不宜普遍使用,最好留到必须有更确切的表述时才用它……实际上它已30年不曾使用了。”后来是列宁,他在十月革命后普遍使用起“共产主义”一词来,并且组织了“共产国际”,在“共产国际”之下,各国党多称“共产党”(个别的例外),第二国际各党仍称社会民主党或称社会党,即用“社会主义”一词。历史证明,列宁当时热衷于采用“共产主义”一词(但仍无确切解释的含义),是同他错误地估计当时的革命形势有关,那时他以为世界共产主义可以很快实现。这从以后各国共产党(包括苏联共产党和中国共产党在内)的行动可以看出,他们多数患了“左”倾空想共产主义的毛病。现在中国共产党对此有痛切的认识,他们虽然仍没有放弃作为一种理想的共产主义,但认为要实现这种理想是很遥远的事情,目前他们只把自己定位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谓“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认为中国尚远未建成完全的社会主义社会,目前只是为将来建成社会主义社会准备条件,而这个准备阶段的时间又是很长的,至少需要一百年以上或者更长的时间。

现在我们就可以来解释下面这个“谜”了:为什么中国的“共产主义”(姑且照旧的称呼)没有随苏联与东欧共产主义的崩溃而崩溃,而且还向市场经济发展呢?我想,这里至少可以说出以下两个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