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浩劫之书
22607500000017

第17章 无神论者协会的偶像和守则

前言

自远古以来,人们有许多错误的认识。

延续几千年的政治欺骗,使人类完善化的可能性成为泡影。

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组织专门以不信神,以反对这种最有害的偏见为宗旨。

所有思维健全的人都默默地同意必须有这样一个组织。

以下就是实现这一任务的手段。

(1)

无神论者信奉的宗教以美德为唯一目标。

(2)

这个宗教要求人们在生前使人人都知道他们行为善良,在死后也尊敬有美德的公民。

(3)

无神论者有一部大书,他们在其中记录人类所有的业绩,使它们永垂青史。

(4)

无神论者要求所有的艺术家颂扬在“美德之书”中所记录的各种善举。

(5)

这本书是无神论者的信奉目标。书中保存有人们已经实现和将要实现的全部美好的东西。

(6)

每年从这本书中摘录一些材料,发表在《无神论者协会简报》的首页上。

(7)

无神论者在从未被任何宗教所利用的殿堂里对美德顶礼膜拜。

(8)

殿堂的门口写着:

“做一个有美德的人,

为了美德,也为了你自己。”

(9)

责成几位年轻贞洁的妇人在“美德之书”前面焚香,护花。

(10)

这几位妇女还要唱无神论者谱写的美德颂,其中的诗句有这样几节:

第一节

凡是能在自己心里对自己说:我不需要神,我要有德行,这样的人有福了。只有我的良知才是我的最高守则。我行善是为了善,也为了自己。美德!啊,神圣的字眼!但愿听到这个词而无动于衷的卑劣小人灭亡吧!从不耽于淫逸的人认为美德是最美好最崇高的。

第二节

为行善而需要神的人是可悲的,理应受到鄙夷!我的神就是美德。它的殿堂就是我的心。它的宗教就是我的天职。它的目的就是幸福。美德要求由于对秩序和义务的爱而产生的自愿崇拜。美德与出卖灵魂的人是不相容的。为了爱美德,必须对它有所认识。

凡是能……的人,有福了!

第三节

有没有神?有也好,没有也好,不是反正都一样!但愿高明的几何学家能心平气和地解决这个无益的问题。让我们崇敬美德吧。我们一旦受了骗,就决不让它的敌对者掩蔽在我们心中,尊敬美德!把它的形象珍藏在我们心中!毫无德行的恶人甚至也求诸于它。黄金使人富有,美德使人幸福。

凡是能……的人,有福了。

美德是最美好最崇高的。

(11)

无神论者以美德的名义聚在一起,为庄严地颂扬它而聚会。

(12)

为了共同讨论和阐释自己的思想,他们每十天,有时每五天聚会一次,经常是在白天。

(13)

无神论者的教理中没有虚假的东西。作为比古代和近代哲学家更诚实勇敢的人,他们坦率直言。

(14)

他们不建立学派,也不成立教派来对付有神论。

(15)

他们的主要目的是:要人相信,没有神,人也能够而且应该有所作为,因为神是一切罪过与灾难的原因。

(16)

他们的宗教就是一种天赋的爱,这种爱要人们同情别人的不幸,激励人们联合起来,全力帮助受苦受难的人。

(17)

家长把自己九岁以上的孩子带来聚会,孩子是最重要的。

(18)

无神论者的组织首先关怀正在成长的一代。

(19)

不满二十五岁者摘下帽子,光着头参加聚会。

(20)

禁止携带武器入场,无神论者是和睦的人。

(21)

他们聚会的人数从来不超过缪斯的数字,他们的公开集会不超过一小时。

(22)

只能用一小时的紧张脑力活动来解释重要的真理,这是人类智力活动的极限。更长时间的脑力紧张是会使人厌倦的。

(23)

夏天,在天气炎热的地区,聚会在树荫下进行。

(24)

公开集会的地方,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总要挂一幅白色帷幔把会场分成两部分。这幅帷幔把无神论者和局外人分隔开来。

(25)

帷幔上写有几个金色大字:

“在一切错误中,

最大的错误就是信神。”

(26)

隔着这幅帷幔,局外人谦虚地讲出自己的疑问,要求得到解释或善意的劝告。

(27)

无神论者对于谩骂才拒绝回答。

(28)

但是他们事先原谅信徒对他们的侮辱。

(29)

有眼睛的人不能恨盲人的拐杖打了他们。

(30)

他们很乐意成为那些争吵不休的朋友、弟兄和家庭之间的调停人;愿意成为吵架夫妻的和事佬,愿意开导未谙世事的青年人。

(31)

无神论者总是帮助前来向他们求教的人,但总是要隔着一幅帷幔。

(32)

他们的行动将来会带有一点秘密性质。

(33)

当他们被请到病人或垂死的人的床前,他们一定乐于用哲理来帮助他。

(34)

七十岁的老无神论者为新生儿祝福。

(35)

同时,家长起誓:我一定要用理智的原则,用合乎道德的行为教育自己的儿子。

(36)

七十岁的老无神论者为美德之子行祝圣礼,要他们把以下这段话写下来并念一遍:

“我信仰美德。我的心感觉到它,也热爱它。只有美德才是神圣的。只有它才是我的信仰。除了它,一切东西对我来说都是不可解的谜。”

(37)

七十岁的老无神论者也祝福年轻夫妇的圣洁婚姻,但是绝不为再婚者祝福。

(38)

无神论者有一个印刷所和一台印刷机,可以在《无神论者协会简报》上发表自己的著作。

(39)

任何文章都不署个人的名字。

(40)

无神论者彼此相互负责。

(41)

无神论者协会允许那些写文章像说话一样快的人,先出版手写的《简报》。

(42)

认识真理永远不嫌太早。

(43)

无神论者也不批驳快速作家的由于经验不足或故意歪曲的不正确的作品。

(44)

无神论者编印一本《道德基本理论》,其中一个“神”字也没有。

(45)

他们还编印历书,历书上每天都印一个英明的无神论者的名字,还有一段他的生平记事。

(46)

他们编写杰出的、过去遭到诽谤的无神论者的真实传记。这本无神论者传记辞典应该记述他们的渊博知识和一生的美德。

(47)

辞典中附有一份名单,其中全是在阐释无神论方面有贡献的著名人物。

(48)

每年给批驳神的优秀作品的作者颁发一个荣誉花冠。

(49)

无神论者每年邀请一位熟悉天体科学的人来讲一些体验,证明自然界是万能的,它完全不需要外力的帮助。

(50)

无神论者的藏书室只收藏那些有益于批驳古代有神谬见的书籍。

(51)

这个小小的藏书室每隔一天从上午十一点到十二点对全体会员开放。它同时可以接待七位读者。

(52)

无神论者有一个家常的剧院,靠家庭成员的力量上演一些按协会精神编写的戏剧。

(53)

在安葬一个已死的协会会员、另一会员代替他以后,当天要举行两个相应的仪式。无神论者坐到一张普通的桌子旁,记下这些大事,桌上盖着一块布以挡住局外人的视线。

(54)

在吃便饭时,由自己家庭成员侍候的九名头戴鲜花的无神论者,就像古希腊贤者苏格拉底、伊壁鸠鲁等人那样,在席边谈话。这就叫做九人宴饮或哲学的狂欢。

(55)

每九个人就应另有一位老人,万一其中死了一个人,他就是候补者。

(56)

无神论者协会始终捍卫本组织的利益。

(57)

五十岁以上一生正直的人,才能成为无神论者协会会员。

(58)

无神论者协会比任何其他组织更完美。

(59)

会员的孩子如有行为不端者,协会则将其本人开除会籍。

(60)

杀人犯的父亲或不守妇道的女人的父亲,不能成为协会会员。

(61)

要想被协会接纳为会员,必须是一位家长(现在或过去),或者是抚养一个孤儿的人。

(62)

协会发表一份详细报告,其中记载每个会员的生活。

(63)

无神论者甚至也不应该有丝毫猜疑。

(64)

无神论者应该是在道德方面毫无缺陷的人。

(65)

协会会员必须证明自己从未杀过人。

(66)

他们的双手应该像他们的心那样洁白,也应该像他们的理性那样贞洁。

(67)

无神论者的头发是天生的。七十岁时才能蓄须。

(68)

无神论者只模仿古代人的性格特点,模仿古代的淳朴风尚。

(69)

无神论者不发誓。

(70)

在加入协会时,他们把双手放在“美德之书”上,说这样一句话:

我一定要凭借理性这一武器,为反对信神这种害人的大错误而不懈地斗争。

(71)

他们被接纳为会员后,参加协会的全部活动。

(72)

考核、批准入会和开除,都是公开进行的。

(73)

无神论者协会不接纳假无神论者,即那些希望不受处罚才否定神的坏蛋。协会也不接纳神甫及其袒护者贵族、家仆、领取王子薪俸的人、宫廷学者。

(74)

当政的或逊位的国王不得加入协会。

(75)

自由民族中那些曾经担任要职的人,可以加入协会。

(76)

无神论者不接纳其财产超过本人需要两倍的人入会。

(77)

无神论者协会会员不得加入其他组织。

(78)

无神论者自己教育自己的孩子,给他们娶亲,在友爱的家庭中挑选新郎或新娘。

(79)

无神论者从不在别人家吃饭。

(80)

他们既不共同地也不单独地接受别人的东西。

(81)

他们只求心灵的奖赏。

(82)

他们维护自己的独立性,不要当局的保护。

(83)

无神论者不需要庇护,因为他们做事总是凭自己的力量。

(84)

但是他们要求人们也像他们尊敬思想不同的人那样尊敬他们。

(85)

他们不妨碍别人,也有权要求别人不妨碍他们。

(86)

无神论者有一些恪守本守则的国外通讯员。

(87)

无神论者当众宣读他们收到的全部信件,包括一些匿名信件,如果这些信写得很有礼貌。

(88)

协会的标志或印章:一方水晶石,有一面刻着呈圆形的这样几个字:

“无神论者既然有美德

还需要神吗?”

(89)

无神论者不担任国家职务。他们只愿意为理性服务。

(90)

他们不从事政治活动,他们想高尚地关心一些事情。他们最感兴趣的问题是恢复习俗。

(91)

但是,如果政界人物在束手无策时来向他们请教,他们也会据理直言,也会走开。

无神论者并不否认祖国。

(92)

如果发生内战,无神论者全都出动,同时把一本打开的“美德之书”举在前面,穿行各个广场,用满头白发的哲人所固有的庄严声调高喊:

“公民们!在这本‘美德之书’前面放下武器!别让你们的利剑撕破书页。”

(93)

如果九位老无神论者中有一个人受到像哲人斯宾诺莎所受到的那种待遇,那么他将不会想到去追缉凶手。在他模仿斯宾诺莎所保存着的那件血袍上,他将简单地写下这几个字:

“少相信!多怀疑!宽宏大量!”

(94)

无神论者对当局和自己的同胞不隐瞒他们所信奉的原则和他们所遵循的行为准则。

(95)

无神论者建立自己的协会,完全相信那条无愧于良心的法则。

(96)

如果有人违法地借口说把这一切告诉人民是危险的而不准他们建立协会,他们也照样从事自己的神圣事业。

(97)

他们在独处时,不辜负无神论者的光荣称号,仍然自尊自重,公开声称自己是美德之友。

(98)

他们的公开仪式继续进行。在庄严的聚会结束时,他们隔着帷幔向与会者说:“分手吧,你们再也听不到我们的声音了!”

(99)

万一受到迫害,无神论者就走向墓地。他们在那里身披斗篷等待着……

(100)

如果被投进监狱,他们就进行更深刻的思索。

(101)

如果被处死刑,他们就一遍一遍地高唱美德颂。

(102)

如果被放逐,他们就满怀着在某一个荒岛上建立美好移民区的希望,带着全家人走,远远地离开那些神甫和暴君。

(103)

一旦豁然醒悟的人类即使没有他们也能应付一切,他们将感到分外满足。

[本文简介]

马雷沙尔的《无神论者协会的偶像和守则》(《Culte et loix d’une société》)发表于1797年。他在18世纪末写的无神论著作批评了教权派的卷土重来,批评了王党和督政府积极进行的宗教宣传。

反动的报刊猛烈攻击马雷沙尔的这本小册子。最突出的是热月政变派分子德帕斯编辑的《灯笼》(1797年第56期)上的一篇文章。德帕斯写道:“在这本小册子中可以发现一些惊人的对比:深刻的思想和狂妄的打算,纯正的感情和可怕的学说”。他认为,马雷沙尔的这个计划果真实现了,人类完全可能“取消道德,忘却各项职责”。

先进的思想家当时是同情马雷沙尔的。在《时政通讯》(1797年第2卷)上有一篇评论文章欢呼这本小册子的出版。甚至还有人模仿马雷沙尔的设想写了一篇文章。例如在格勒诺布尔,有一个叫列伯伦的人,写了《反对神甫,略论宗教对哲学和道德的关系》(1798年),发挥了马雷沙尔这本小册子中的某些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