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心灵鸡汤(中学版)
22606300000033

第33章 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感动(3)

过一会儿,正当拿破仑的贴身侍卫来到门口时,拿破仑毫发无损地从毛皮下爬出来。毛皮商向拿破仑胆怯地说:“原谅我对一个伟人问这个问题,但是躲在毛皮下,知道下一刻可能是最后一刻,那是什么样的感觉?”

拿破仑站稳身子,愤怒地向毛皮商人说:“你竟然对拿破仑皇帝问这样的问题?警卫,将这个不知轻重的人带出去,蒙住眼睛,处决他。我将亲自发布枪决命令!”

警卫捉住那可怜的毛皮商人,拖到外面面壁而立,蒙住双眼。毛皮商人看不见任何东西,但是他可以听到警卫的动作,当他们慢慢排成一列,准备他们的步枪时,他可以听见自己的衣服在冷风中簌簌作响。他可以感觉到寒风正轻轻摇着他的衣摆、冷却他的脸颊,他的双脚正不由自主地颤抖着。然后,他听见拿破仑清清喉咙,慢慢地喊着“预备……瞄准……”在那一刻,他知道甚至这一些无关痛痒的感伤都将永远离他而去,而眼泪流到脸颊时,一股难以形容的感觉自他身上奔泻而出。

经过一段长时间的安静之后,毛皮商人听到有脚步声靠近他,他的眼罩被解了下来。因为突来的阳光使得他睁不开眼,他可以看见拿破仑的眼睛深深地又故意地望着他的眼睛,似乎想看穿他灵魂里的每一个角落。 然后拿破仑轻柔地说:“现在你知道了。”

智慧箴言

告诉别人某种感受,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对方自己去体验一下。看了这个故事,我们不得不佩服拿破仑的智慧。

笑话碰碰车

眼科医生看了看病人的左眼,自信地说:“很明显,这不仅仅是眼病,它反映出你的神经系统、肝、心脏和血液循环都有病变,所以,我认为你需要——”

“等一等,等一等!”病人喊起来:“您大概应当看看我的右眼了吧?我的左眼是假的,只不过是一只玻璃球。”

欧阳修的秘诀

适用作文主题

勤奋,珍惜时间。

欧阳修是唐宋八大散文家之一,他在北宋时期的散文、诗、词、史传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尤其是散文的成就最高。欧阳修在朝廷里做了大官,终日公务繁忙,却写了很多很好的文章。他是怎样写出这么多文章的呢?

有一天,欧阳修到太学里去,一群学生把他团团围住,非要他说出写文章的秘诀不可。

欧阳修连连摆手说,说:“写文章,我可没有什么秘诀可说呀。”

一个学生问道:“你在朝中公事那么多,可你文章写得又多又好,哪儿来那么多的时间去写呢?”

欧阳修微笑着说:“公事忙,杂事多,我写文章的时间嘛,全靠一个字——‘挤’呀。”

另一个学生接着问:“怎么个挤法呢?”

欧阳修眨眨眼,风趣地说:“要说挤时间,我倒真有一个‘秘诀’哩。”他伸出了三个指头,说:“就是用‘三上’的时间打腹稿,腹稿打好了,就马上把它记下来。”

“你说的‘三上’是指什么?”学生不约而同地问。

欧阳修笑了笑,数着手指说:“我说的‘三上’,就是‘马上’、‘枕上’、‘厕上’。我的诗歌有的时候是在马背上哼成的;我的文章,有时是在入睡之前想好的;甚至有时候上厕所,我都在想问题,构思文章呢。文章写好后,我常常把它贴在墙上,茶余饭后,一有时间,我就看一看,改一改,一直到自己满意为止。”学生们听了欧阳修的这些话,都受到了很大的启发,懂得了应该怎样去珍惜时间。

智慧箴言

世界上最多也最少的东西就是时间。要想在有限的时间里取得跟别人不一样的成绩来,除了珍惜时间,勤学努力之外没有别的可能。

学习金手指

坚持说普通话,目的是培养语感。语感是语言学习至关重要的,它是建立在典范的语言知识的积累之上的一种功能。它不是与身俱来的,必须通过必要的途径,采取必要的手段进行培养、训练才能获得。 而养成经常说普通话的习惯,能有效地培养语感,提高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齐景公葬狗

适用作文主题

本末倒置,三思而行。

春秋时代,齐国景公有只爱犬死了,景公便下令替狗订制棺木,并举行隆重的葬礼。

大臣晏子听了,赶紧劝他停止。

齐景公说:“哎!好玩嘛!”

晏子说:“君王,您这就错了。征收人民钱财不用在人民身上,反而要用来取悦您周围的人,这样的国家还有什么指望?况且孤苦老弱的人冻死,狗却有祭祀;贫苦的人死了没有人怜悯,狗却有棺木可以厚葬。要是您这种举动被老百姓知道了,一定会怨恨您;邻国知道了,一定会轻视我国,君王应该仔细地考虑才是。”

齐景公听了晏子的劝告,才打消葬狗的原意。

智慧箴言

在做任何一件事情以前,都必须要仔细的想一想:哪些事是应该做的,哪些事是不应该做的,哪些事应当先做,哪些事应当后做。假如你功课还没做好,便先想到要去游玩;或是把零用钱花在不该花的地方,那就跟齐景公不先考虑照顾贫苦的老百姓,却要花大笔的金钱厚葬一条狗一样,都是错误的行为。

名句赏析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语出《礼记·学记》。玉石不经过琢磨,就不能成为有用的玉器;人不通过学习,就不懂得事理。

屈原的照面井

适用作文主题

立志,美德,勤奋,坚持,三省吾身。

在屈原的老家秭归香炉坪的正对面,有座三星岩,三星岩的半山腰,有眼泉水井。井水清亮清亮,像一面菱花镜子。井边有块古碑,刻着“照面井”三个大字。屈原家乡的人民爱护这口井,世世代代传诵着屈原少年时代的一个故事。

相传屈原从小就养成爱好洁净的习惯。每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到姐姐跟前,请她给自己梳头、洗脸、整容。姐姐总是一面给弟弟梳洗,一面给弟弟讲那些保持高尚美德的故事。年长月久,小屈原渐渐懂得了,不仅要讲究外形的整洁,还要永远保持心灵的纯正。屈原渐渐长大了,他不再耽误姐姐的时间了,自己每天早起后就来到香炉坪坎下的响鼓溪畔,对着清清的溪水照面、洗脸、梳头、整容。

有一天,小屈原在溪边梳洗完毕,突然想到:要是能有一口井,像姐姐说的那样,既能照出脸上的污垢,又能照出心上的灰尘,该多好啊!想到这里,他就回家去,扛来一把小锄头,爬到三星岩边挖起井来。屈原年纪小,气力也小,挖着挖着,呼哧呼哧地喘气了,挖着挖着,开始流汗了。一连挖了两天,才只挖了铜锣大的一块地面,深不到一尺。他的行动被三星岩上的山神爷爷看到了,山神爷爷就变成一个白眉白须的老樵夫,挑着柴走下岩边,问道:“小屈原,挖水井吗?”

“是的,老爷爷,我想挖一口又能解渴、又能浇田、又能照面、又能照心的水井。”

“有志气呀,孩子!可挖这井,你没选准位置呵,你听着,三星岩,三星岩,对准三星引泉来。折断龙骨泉眼开、照面照心涤尘埃。”说罢,眨眨眼睛,捋捋胡须,挑着柴担子走了。

小屈原心眼机灵,一下就明白了老爷爷的意思。夜里,他站在香炉坪,对准三星,选好了井位,第二天一早,就在选好的位置上挖起来了。挖着挖着,手打泡了;挖着挖着,臂震酸了。一连挖了两天,才挖出铜锣大的一块地面,深不到一尺。

姐姐原以为弟弟每天爬上三星岩是去采山花玩。这一天她悄悄地跟在屈原后面,爬上三星岩一看,弟弟是在挖井。便连忙上前帮忙。姐弟俩又挖了两天,井面还不过簸箕大,深不到两尺。

这情形,又被三星岩上的山神爷爷看到了,他又变成老樵夫下山来了。

“小屈原,锄头磨钝了吧?我借给你一把小镐!”

小屈原接过一看,嗨!明晃晃,金闪闪,原来是一把金镐。

老爷爷笑着说道: “金镐一点石岩开,碰到龙骨我再来;心诚感得天地动,定有明镜镶山崖!” 说罢,打着哈哈,飘然而去。

屈原姐弟俩高高兴兴地干起来,小屈原在井里挖土,姐姐在井边提土;姐姐在井下创石,小屈原在井上拉绳。那金镐真怪,举起来,四两轻;落下地,千钧重。他俩挖呀挖呀,只挖了七天,那水井就有九尺九寸深,周围就有三丈三尺长。谁知就在这时,屈原猛力一镐掘下去,只听得叮当一声响,火星直冒;再一敲,石头蹦蹦直响,纹丝不动。小屈原急了,姐姐也急了。

这时,一曲山歌忽然从三星岩的云雾中飘下来,姐弟俩顺着声音一望,那位童颜鹤发的老樵夫又下山了。

“哈哈,遇上龙骨石了吧?小屈原!这山里伏着一条千年老龙化成了青石,压住了地脉,把泉眼封死了,让老爷爷给你砸开吧!”

说罢接过镐,轻轻一举,“轰──”,第一镐下去,老龙骨酥筋麻,块块龙骨石都飞出了井口。山神再叫小屈原用锄头轻轻一点,泉眼开了,泉水汩汩地直往上翻花,那水又清又凉,又甜又香,真跟琼浆玉液一般。

小屈原和姐姐正要向老爷爷道谢呢,可山神爷爷唿地一声,便驾着青云,往三星高照的空中飞去了。

乡亲们闻讯赶来,纷纷向屈原姐弟俩祝贺。石匠把龙骨石凿成半月扇面,镶作井沿。小孩子们从向王寨山采来芝兰,小伙子们从北风垭(方言,两山之间的狭窄地方)移来常青柞树,栽在井边,这眼照面井,就这样嵌在屈乡,照着香炉坪的天,照着香炉坪的山。

从第二天起中,小屈原每天清早就来到井边,用清清的泉水冲洗散开的长发,濯洗鲜红的帽缨。长发、帽缨浸在水里,泉水就打起漩涡,跳起来为他洗脸。每次梳洗完毕,他就对着明亮的井水,察看自己心地里有没有私心邪念,行为上有什么不够检点,省察自己对楚国忠不忠,对百姓爱不爱,从此,这照面井就像一面明镜,朝朝暮暮照着他那幼小的心灵,把心儿照得鲜红透亮,跟珍珠水晶一般。

这井水也怪,好人喝它,清爽津甜,不生疔疮;坏人喝它,五内俱焚,腹如刀绞。好人愈照愈美,坏人愈照愈丑,最后现出丑恶的原型。有一回,从郢都(当时楚国的京城,在今湖北省江陵一带)来了一帮贪官,游山逛景,逛到香炉坪,听说三星岩有一眼宝井,一个个跑来盗宝。他们趴到井边朝水里一望,井底立刻现出一群牛头马面、白粉骷髅,一个个吓得口吐白沫,眼珠子直翻,抬回去,都病得掉光了头发、脱了层皮。所以古人留下有“照面井寒奸侫胆”的诗句。

千百年来,屈乡的人民上坡下田,收工路过,都要绕到井边照一照,洗净眼里的灰尘,涤去脸上的脏污。在明月当空之夜,姑娘们常常相约,来到井边对月绣花。有时失手,花针落地,不用费神,借着井里的月光,很快就可以拣起来再绣。听说在这里绣出来的花卉,格外鲜,格外美,蝴蝶飞来也不愿离开。老人们还说;当三星高照的时候,你伏在井台边等巧了,兴许还能从井底看到屈大夫那忧国忧民的容颜哩!

智慧箴言

我们应该向屈原学习,也挖一口这样的照面井,每天都鞭策自己,严格要求自己,“每日三省吾身”,改正不好的习性,学习高尚的美德,成为一个有良好美德的人。

文学常识

鸡口牛后:语出自《战国策·韩策》,“宁为鸡口,无为牛后。”比喻宁愿在局面小的地方当家作主,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任人支配。”

少年******

适用作文主题

勤奋,刻苦,知错能改。

******从小读书异常勤奋、刻苦。在幼年时,便以才思敏捷、能文善诗着称于乡里。他当时辛勤好学的一些故事,至今还在家乡传为美谈。

七岁时,祖父送他到附近黄瓜口村的一位塾师单子鳌那里读书。当时,读书是为了应试科举,读的是四书五经一类,入学之始,还要先读一段蒙学。******跳过了蒙学阶段,一入学就和较大的孩子们一起读“四书”。这些宣扬孔孟之道的书虽然陈腐,但在当时******家乡一带,连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所谓“新学”也还没有传过来,就只能通过这些书来学习初步的文化知识。******读书非常认真,他在同学中年岁最小,但却是最用功因而也是学得最好的一个。放学了,别的同学全回家了,他还一个人留在自己的座位上背书,往往要老师几次催促:“耆年,回家去吧!”这才回去。

单子鳌非常喜欢这个聪明用功的学生,常常立在窗外,一面听着年幼的******帮助同学背书、破讲,一面不住地点头称赞。******乳名憨头,少年时,名耆年,字寿昌。耆年的学名就是这位老先生给起的。耆年,是长寿的意思。直到后来,单子鳌还常常对人说:“我教了一辈子书,生平最得意的学生,就是李耆年!”

爱思考,爱发问,也是******幼年读书的特点。就是对日常碰到的问题,他也不轻易放过,总要打破砂锅问到底。有一次读书,问他表姑:

“你看这念个啥?”

“我不认得字呵。”

“你为啥不认得字呢?”

“我没上过学呵。”

“你为啥不上学呢?”

“我是个女的,又不考秀才!”

但他还是一个劲地问下去:

“女的,为啥就不念书呢?”

就这样,小小的孩子,开始接触到了一个社会的大问题。

******从小勇于接受正确的教导,改正错误。当时的大黑坨村,赌博之风颇盛。村里的老母庙后边,经常有一群人在那儿聚赌。******有次放学回家,也到老母庙看了一回热闹,被祖父发觉了,大加训斥,并罚他捣粪数车。******知道了赌博的坏处,从此,再没有到老母庙去看赌钱。以后,凡是赌钱的场合,他从来不去。

******的学习进步很快,在黄瓜口村念了三年书,单子鳌就向他祖父提出:“耆年的学业良好,我已经教不了他,还是另请名师吧!”此后,******到小黑坨村跟一个秀才赵辉斗念书,又到井家坨的举人宋某家跟一个叫黄玉堂的老师念书,直到他十六岁考入永平府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