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磐石文葩(康式昭文学奖获奖作品集)
22588700000065

第65章 巴风蜀韵资中赋

铁波乐

天地玄黄,太古洪荒。唐尧有子名资,受命于蜀江排洪治水,受封于蜀土繁衍生息。封地山若磐石,名曰资山;水似游龙,号称资水[1]。资子居邑于资水中游,汉武建县署名资中[2]。迄后时而州、时而郡、时而县、时而署,皆为治政之所[3]。岁月悠悠,两千年矣!

资中城垣依山傍水,沿江而建。街衢参差北岸,其形如船[4]。城边临水,城后倚山。古北岩精妙绝伦,唐宋石刻[5];文武庙交相辉映,明清圣殿[6]。西蜀名刹佛光普照,春风和煦重龙晴岚[7]。蜀禅祖庭木棉袈裟[8];晨钟暮鼓秋月婵娟。唐明渡巴蜀孔道[9]。东大路千里绵延[10]。上距三百二十一,蓉城不远;下离五百一十九,渝州相连。恰为零点六一八,黄金分割中心线[11]。巴风爽直剽悍,蜀韵优雅文娴。资中人允文允武,莅蓉则成都人视为重庆汉;赴渝则重庆人误作成都男。刚柔兼具,世所罕见。

资中,地灵人杰,广出俊彦;文风鼎盛,甲于川南。周大夫苌弘授乐于孔丘[12],碧血丹心正气浩然[13]。汉谏议王褒首开骈偶体,经典赋文《洞箫》《甘泉》[14]。王延世治理黄河荣封关内侯[15],李鼎祚集解《周易》入仕秘阁苑[16]。高僧智诜,德纯寺开宗立派[17];新罗王子,御河沟十载修禅[18]。大漠迢迢,宰辅赵雄番廷“龙斗”[19];铁骨铮铮,御使周冕朝堂直言[20]。名士李石,陆放翁诗酒唱和[21];大儒黄泽,注《春秋》正本清源[22]。唐宋元明清,进士举人四百四[23];赵逵骆成骧,独步鳌头双状元[24]。爰至晚清辛亥,壮阔波澜。同盟会特多资中籍[25],端午桥魂断钦差辕[26]。状元公电文讨国贼[27],杨春梯启蒙张大千[28]。林如稷《浅草》《沉钟》真善美[29],郑拾风六字短语胜万言[30]。孔子曰:“郁郁乎文哉”,一方水土,蕴一方秀贤。

资中,龙山东峙,资水西环。风风雨雨,沧海桑田。两千年来,有过辉煌,有过苦难;有过起伏曲折,有过阴晴缺圆。喜今朝迈入新时代,告别昨天,锦绣今天,展望明天。百花竞放春潮急,万马奔腾奋加鞭。同心同德,构建丘陵地区经济大县;继往开来,靓丽文化名城幸福家园。明日之资中,山更美,水更甜,花更艳,月更圆。繁荣富裕兮民主,文明和谐兮平安。超文景、越开元、逾康乾[31]。实现中国梦,谱写资中篇!

简注

[1]《蜀记外编》:“昔帝尧九子名资,封于资,因名山曰资山,水名资水。”

[2]资中县始建于西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

[3]隋文帝开皇七年(587)设置资州于盘石县(今资中县重龙镇)。隋炀帝大业三年(607)改资州为资阳郡,但郡治仍在盘石县。唐高祖武德元年(618)罢资阳郡,复置资州。明代废路改府,省州改县,资州改为资县。清代雍正五年(1727)升资县为资州直隶州,辖资阳、内江、井研、仁寿。1914年改资州为资中专署,辖资阳、简阳、井研、仁寿、威远、荣县、内江。

[4]资中城池很像一艘帆船,再加江边码头船舶密集,故其别称“船城”。

[5]古北岩在资中城边重龙山北麓,岩壁上有唐宋石刻172龛,石像1713尊。明代学者曹学佺在其《蜀中名胜记》谓为:“东蜀领郡十六,而江山瑰奇,资中为最。资中胜游十四,而北岩为最。”1993年5月12日,我国当代美学家王朝闻在这里考察后也赞不绝口,并挥毫题词:“传统文化对新文化建设具有非常重要之基础性,资中石刻艺术具有不可被其他地区文物所能代替的优越性,如何保护它的完美价值为当务之急。”

[6]资中文庙始建于北宋雍熙年间,迁建于清代道光九年(1829);武庙建于明代嘉靖年间。两座庙宇仅一街之隔,相距只有一百来米,金碧辉煌,蔚为壮观,均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7]“西蜀名刹”指重龙山之永庆寺,建于中唐,为佛教圣地。“重龙晴岚”为“资中八景”之一,景色绝佳。

[8]“蜀禅祖庭”指德纯寺(现名宁国寺),唐代高僧智诜禅师在这里化道众生三十余年,将禅宗的传嗣法衣木棉袈裟归藏于此,宁国寺实为巴蜀禅宗之祖庭。

[9]唐明渡离资中城东门一十华里,为旧时往返成渝之要津,也是著名的“资中八景”之一,称为“古渡春波”。国画大师张大千在其《资中八胜图·古渡春波》上的跋文写道:“古渡春波,相传明皇入蜀尝过此地,在郡城东南十里,为成渝孔道。”

[10]“东大路”是旧时成、渝之间一条最主要、最便捷的“官道”,途经简阳、资阳、资中、内江、隆昌、荣昌、永川、壁山,全长840里。

[11]在东大路上,资中唐明渡上距成都321里,下离重庆519里,恰巧是“黄金分割线0.618”的中心部位。

[12]《蜀中广记》:“苌弘,资中人,事刘文公,为其属大夫,孔子尝问乐焉。”

[13]《庄子·外篇》:“人主莫不欲其臣之忠,而忠未必信,故武员流于江,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

[14]王褒,字子渊,为汉宣帝之谏议大夫。他“开魏晋六朝骈偶文学之端”,其代表作品有《洞箫赋》《甘泉赋》《僮约》《圣主得贤臣赋》等。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突出地位。

[15]王延世,字长叔,资中人。汉成帝建始五年(公元前28)黄河决堤,河水泛滥于兖、豫四郡,三十二县,冲毁耕地十五万余顷,淹没官民房舍四万多所,百姓死伤不计其数。汉成帝委王延世为河堤使者,他全力以赴,苦干了一个多月,终将水患平息下去,使得灾民们重返家园,称他为“活李冰”,汉成帝则封他为关内侯,并将建始五年改为“河平元年”。

[16]李鼎祚,以精通《周易》之学而称名于世,著有《周易集解》十七卷,《易髓》十五卷,唐玄宗委之为秘书省著作郎,秘阁学士。

[17]智诜禅师是巴蜀禅宗剑南、净众、保唐禅派的开山之祖。

[18]“新罗王子”指无相禅师,系新罗国(现韩国)国王金兴光之子,于该国郡南寺出家,号称金和尚。唐玄宗开元十五年(727)到资州德纯寺拜处寂为师,受法名为无相,参修智诜禅师剑南禅法,在资中城西之御河沟峡谷住了十个年头。

[19]赵雄,字温叔,资中人,南宋孝宗朝左丞相,于乾道七年(1171)出使金国,与金世宗谈判,索取徽钦二帝灵柩,并要求归还被金国占领了的洛阳和巩县,受到金国朝堂群臣的起哄围攻,他势单力孤却毫不畏惧,大义凛然,据理力争,金主理屈词穷,不得不对两国盟约做了多处修订,史书上将此事称为“龙斗”。

[20]周冕,字叔敬,资中人,明世宗嘉靖二十年(1541)进士,授太常博士。此人为官清廉,疾恶如仇,弹劾严嵩父子,直声震天下,人称“铁面御史”。

[21]李石,字知几,号方舟,南宋著名词人,与陆游交谊深厚,时常诗酒唱和,陆游称他为“资中名士”。

[22]黄泽,字楚望,资中人。元成宗大德年间在江州景星书院和东湖书院执教,任山长。此公学识渊博,著有《易学滥觞》《春秋指要》等学术著作一百多部,为元代之儒学泰斗,时人尊为大儒。

[23]科举时代,资中一共出了进士216名,举人224名,在周边各县和成渝线上是最多的,世称“文风甲于川南”。

[24]两名状元是南宋绍兴二十一年(1151)独步鳌头的赵逵和清末光绪二十一年(1895)大魁天下的骆成骧。

[25]辛亥革命是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发起的,当时出国留学的资中人大多参加了这一革命组织,共有26人,内中的林冰骨还是同盟会的发起成立者之一。

[26]端方,字午桥,晚清“四大名臣”之一(另外三人为张之洞、岑春煊、袁世凯),辛亥革命前夕清廷委他为川汉铁路督办大臣和四川总督,行至资中,驻于钦差行辕(现资中县公安局内)。1911年11月27日凌晨被他带来的湖北新军中的革命党人拉出行辕,诛戮于大东街禹王宫。

[27]袁世凯图谋称帝,骆状元坚决反对,代四川督军陈宧连发三通电报,声讨国贼,使得袁世凯愧恨交加,呕血而亡。

[28]杨春梯,字朝政,资中人,为清末沱江流域之著名画家,张大千青少年时代经常跟随其四哥张善子从内江步行到资中向他学习绘画,杨春梯实为张氏弟兄之启蒙画师。

[29]林如稷,资中人,著名作家,翻译家、教育家。1921年与陈翔鹤、邓均吾、冯至、陈炜谟在上海创办文艺刊物《浅草》杂志和《沉钟》季刊,受到鲁迅先生的高度好评,谓为:“他们的季刊,每一期都显示着努力:向外,在摄取异域的营养;向内,在挖掘自己的魂灵,要发见心灵的眼睛和喉舌,来凝视这世界,将真和美歌唱给寂寞的人们。”

[30]郑拾风,资中人。1946年6月23日上海十万人示威游行,反对内战,要求和平,并推马叙伦、盛丕华等11人为代表赴南京请愿,代表们到达南京下关车站时却受到国民党特务的包围毒打。郑拾风时任《南京人报》总编辑,对这举国震惊的“下关惨案”极为愤怒,便以极其沉重的浓墨在其杂文专栏里写下了“今日无话可说”六个大字。这六个字胜过万语千言,有力地控诉了国民党当局的暴政,也成了我国新闻史上一篇最有力度的精妙短文。

[31]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的“文景之治”,唐玄宗开元年间早期的“开元盛世”和康熙、乾隆年间的“康乾盛世”在我国历史上被称为“三大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