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磐石文葩(康式昭文学奖获奖作品集)
22588700000040

第40章 《幽兰赋》碑文的今古传奇

赵林

在四川盆地腹地,有一颗璀璨的明珠,那就是成渝线上唯一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资中县。作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的资中,自然有其悠久的历史,丰厚的文化和珍贵的文物。在这众多的文物中,本文只单表述存于资中文庙内的《幽兰赋》碑和文。讲一讲她的传奇故事,让更多的人了解资中,了解兰文化,从而更好地宣传她。

从古到今,以“幽兰赋”为题赞颂兰花的文人很多,据不完全统计,唐代有颜师古、杨炯、韩伯庸,宋代有李纲、高似孙等。本文所谈的是唐代诗人韩伯庸所著,宋代大书法家黄庭坚所书,现存于资中县文庙内的碑、文《幽兰赋》。

故事还得从北宋年间说起,话说北宋皇帝宋神宗特别爱好书法,十分欣赏唐代诗人韩伯庸写的《幽兰赋》,于是令当朝大书法家黄庭坚全文书写。黄庭坚何许人?为让读者了解本《幽兰赋》的珍贵之处,且容笔者多说几句。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在文学方面,开创了江西诗派,著有《书幽芳亭》,他在该文中首次将兰花称为“国香”。在书法方面,他师从苏轼,而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又以周越为师,后取法颜真卿及怀素,受杨凝式影响,尤得力于《瘗鹤铭》。书法擅长行、草,楷书亦自成一家。以侧险取势,纵横奇崛,自成风格。在宋代影响颇大,曾任《神宗实录》检讨官。与苏东坡、米芾、蔡襄并称为北宋书法四大家。黄庭坚信仰佛教,自称“菩提坊里病维摩”,常常将禅宗义理融于诗词和书法作品之中,因而他的书法又被称为“禅书”。这幅《幽兰赋》明显带有黄体书法特征。他以颜体为基本架构,辅以《兰亭》笔意,将笔画伸曲延长,在这395字中,有的字体中宫紧缩,笔触向四维扩张呈辐射状,显得剑拔弩张,无所顾忌,奇奥遒炼,放纵横丽。在整体布局上,大的大、小的小,犹如乱石铺路,错落自然,妙趣天成,突出了其以纵代剑,以欹带平,以锐兼钝,散而不乱的特点。宋徽宗评价他:“黄书如饱道足学之士,横钳上下,无不如意。”作为书法家的黄庭坚自然有很多的书法作品流传,但他在落款处很少有“请斧正、指正”等谦逊之词,而在本书法作品中,因黄庭坚系领旨书写《幽兰赋》,故在末尾处有“臣黄庭坚奉敕敬书于绩熙殿中”的落款。在黄庭坚的所有作品中,落款带“臣”字的书法,这是唯一一幅,后还有“敬书于”的谦逊之词,除本《幽兰赋》外,再也找不出黄庭坚的第二幅作品有两个谦逊之词,这不能不说是它的又一珍贵之处。这简直是一幅绝妙的美文配美字、美食配美器的完美组合。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这幅黄庭坚所书韩伯庸的《幽兰赋》是多么的珍贵。可惜的是到了宋徽宗统治时期,他重用奸臣,劳民伤财,导致农民揭竿而起(著名小说《水浒传》描写的就是这一时期农民起义的故事)。靖康二年(1127),宋徽宗与宋钦宗一起被金兵俘虏,北去五国城(今黑龙江依兰)至死不得回。这期间,大量宫廷中的珍宝被盗,黄书《幽兰赋》也流入了民间。

时间到了清代咸丰年间,资中县出了个名人李福州。此人居住在离城十来里一个叫牛寨溪的地方,他早年家境贫寒,曾帮人放过牛,榨过糖,后来凭着一手熬糖的好手艺加之为人机敏善变,中年得以发迹。先开办漏棚(一种简陋的家庭式制作原糖作坊),后又发展到在城内开了个“利民”当铺,最后发展成了资中有名的“八大当”,即八大首富之一。发迹后的李福州,为家人修建了一个花园,这就是资中现在有名的第一个“李家花园”(资中县共有三个“李家花园”)。至于花园中是否有名贵兰花,虽未有文字资料可查,但就是这个李福州,却与中国兰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

李福州虽然读书不多,却天资聪慧,特别与众不同的是酷爱名人字画。他不惜重金,八方搜集,得到了许多名家的真迹,其中最为珍贵的就是宋代大书法家黄庭坚受皇命书写韩伯庸的《幽兰赋》。他除了将原作妥善保藏之外,还派专人到千里之外的巫山峡去开采巫峡石,用船运回资中,又到成都聘请高级镌工,将此赋精心镌于巫峡石上。这组碑刻一共7块,每块高2米、宽1.2米、厚15厘米,每个字有15-20厘米之大,笔力潇洒清俊,气势恢宏豪放,放置在他那雅秀的客厅正中,甚为壮观。

李福州死于光绪末年,享年72岁。他死后可惜儿孙皆不争气,特别是其孙子李伯庸外号“跳蚤”,为民国时代资中有名的“五毒”之一,成天游手好闲,其祖父搜集的那些墨宝大多不知去向,幸好《幽兰赋》石碑由于无人看好,又难以搬动被完好无损地保存了下来。新中国成立后,在破“四旧”时期,《幽兰赋》石碑被作为“封、资、修”的产物被“扫地出门”。当地一位农民将碑石用来做灶房石、垫猪圈,还嫌有字的一面不光滑,故将有字面朝下,幸好有一块做了猪圈围栏,这才有了被人发现的机遇。其实很早以前,资中文管部门就找过黄庭坚所书的《幽兰赋》石碑,但却杳无踪迹,以为被损坏了。直到1974年资中县的文物工作者杨祖垲在下乡工作时,无意间发现了这一稀世珍宝,经多方反复努力,终使这一珍宝重见天日,将其运回资中重龙山,后又移至资中县文庙内保管至今。1978年,宜宾江北公园得知资中藏有书法家黄庭坚的墨宝,来人联系要求翻拓,经同意后,宜宾派出美术工作者黄泽煊到资中将这组石碑全部拓了下来,翻刻于流杯池的落星石上,引起巨大轰动,香港的《大公报》还刊登了“四川宜宾发现黄山谷的珍贵墨宝”的文章,而陈列在资中文庙里的真正珍品反而知之者不多,由此可见资中人是多么的淳朴、多么的憨厚、多么的老实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