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爱幻想的我
22588500000015

第15章 读书沙龙(1)

让才能透过学习成绩展现

摘编/白依依

他出生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草原上,小时候是一个非常淘气的孩子,8岁那年,父亲不幸辞世,母亲用坚强和隐忍挑起了这个风雨飘摇的家。可是,那个时候的他一点也不理解母亲,贪玩儿、淘气,经常惹母亲生气,以至于每天至少要挨两次打,如果一天不挨母亲的打,他心里就会觉得少了一点什么。

由于太贪玩,他的学习成绩非常差。一次考试,他竟然考了个全班倒数第二名。老师把这次考试的分数和名次贴在教室里。每次看到这个排名榜,他的自尊心都会受到打击。于是,他悄悄地把排名榜给撕了下来。

那时的他,在老师眼中是个不折不扣的“差”学生。那时,他的梦想就是将来接母亲的班,当教师。然而,接班的名额只有一个,他还有个哥哥,他要当教师就需要与哥哥竞争。让他想不到的是,哥哥考上了大学。

上高三的时候,他发现之前和他一起玩的同学也都跑去刻苦学习了。他心里也非常想像哥哥一样上大学,于是,他下决心从此努力学习。

然而,他的学习成绩距离上大学实在是太远了。为了让成绩提高得快一些,他把所有学过的课本全都找出来装订在一起,历史书一共有600多页,地理书一共有700多页,语文书一共有1000多页,等等。然后,他计算着日子,在高考前,每天需要看多少页书,做多少道题,等等,只有把当天的任务完成,才可以出去玩。

高考前,他把这些课本从头到尾看了4遍,他说:“我不认为这是我有毅力的表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有了计划然后按照计划去做是很简单的事情,因为,当你量化之后,目标感强了,这比你糊里糊涂傻看要轻松得多。”功夫不负有心人,最后,他以全班第8名的成绩考上了当时的北京广播学院(现名中国传媒大学)。

实习的时候,他选择到国际广播电台实习。他希望通过实习,能够留在那里工作。结果,国际台以没有招收中文编辑的计划而抛弃了他。最后,他做了一名《中国广播报》的编辑,这虽然不是他的专业,但他还是愉快地接受了这份工作。

在努力工作之余,他喜欢自己写点东西。随着他发表的文章越来越多,他的卓越才华渐渐显露出来。这些才华为他赢来一个新的机会——中央电视台要开辟一个《东方时空》栏目,让他前去试镜。由于平时的积累,再加上他的专业,他一次性通过了面试,成功入驻东方时空栏目。自此,央视每晚的新闻联播便有了一个深刻而不呆板、活泼而不媚俗的节目主持人。

他就是著名主持人白岩松!

随着《东方时空》的成功,白岩松也渐渐为观众所熟知。接着,他又主持了《子夜》《焦点访谈》《新闻1+1》等栏目,还担当了多次春节联欢晚会节目主持人,荣获了“中国金话筒奖”“第九届长江韬奋奖”以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等荣誉称号。

回首高考,白岩松对母校的师弟师妹说道:“为了让别人看到你卓越的才能,你必须先拥有优秀的成绩。如果你说,我现在有很多卓越的才能,只有学习成绩不好。那么,在目前这个年龄段,你就拥有不了让别人接受你的机会。所以,我们要清醒地意识到,在我们读初中、高中、大学时,我们的才能要透过我们的学习成绩去展现出来,尤其在高中阶段。”

“只要努力,命运总会来敲门。重要的是,你是否听得到,是否已经准备好。”这是白岩松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说的最多得一句话。他也身体力行地用自己的成功证明这句话:让才能透过学习成绩来展现!

风尘苦,樱桃甜

——读李肇星《姥姥的樱桃》有感并贺大崮樱桃节作

文/尹宗国

中国有句古话叫“貌若潘安”,是人们对于一名男子外貌的最高褒奖,而这位美男子代表的人物原型便是西晋潘岳。史载潘岳除了美貌外,更是太康文学的首领人物,是中原文士的领军人物。而其对母亲的孝心,更使之成为二十四孝中“辞官奉母”的主人翁,成为中华传统孝道的典范。潘岳早年得到司空太尉赏识,荐举为秀才。在其二十来岁时,晋武帝司马炎有一天来了兴致,下乡耕田作秀。这场作秀引得当时文人纷纷作诗拍马屁,结果潘岳作了一首《藉田赋》,辞藻清艳,声震朝野,遭人嫉恨,于是被排挤出了朝廷。

赋闲十年,归隐田园,潘岳远离了案牍之劳和朋党之争,真可谓无官一身轻,活得悠然自在。期间所作《闲居赋》中写道“汲田鬻菜,是亦拙者之为政也”,对仕途疲倦渴望平静田园生活的心情溢于言表。

后来,明朝有个叫王献臣的苏州人,弘治六年中了进士,擢为御史。明朝的御史是一种到外地巡察的官员,这位王御史到山西大同巡视的时候,很是办了几件好事,但却因此得罪了当时的特务组织东厂,从此不断找他的麻烦。

皇帝当然相信他所依靠的特务们的话,于是这位王御史一会儿“杖三十,谪上杭丞”,一会儿“谪广东驿丞”,一直到正德皇帝即位,才给了他一个永嘉知县。此君宦海沉浮,终于看破红尘,慨叹“拙者之为政”,回去后便建了那处著名的“拙政园”,汲田鬻菜,逍遥田园了。

其实世间有许多东西都是累人的,世俗人孜孜以求的功名利禄更是一大累。古人说“白首为功名”,大凡读书人总难逃圣贤明训。于是,富贵梦里趋之若鹜,名利场中波谲云诡,一入此道,终日碌碌,哪得轻松悠闲,更别想汲田鬻菜甚而纵情山水了。

李肇星作为享誉海内外的“诗人外长”,在世俗人的眼里,也算是功成名就的了。而逸才之下,雅情高致是自然而然吧。但外长从事外交事业半生,虽然以其铁齿钢牙舌战群邦,扬我华夏,风采亦且风光,但国际事务纷纷扰扰亦且风云变幻,肩上既负国家民族的重托,则务必殚精竭虑尽力周旋,天涯宦游,风尘倦倦,心,应该是很累的啊。“国会山上半块乌云,国会山前没有樱桃。”身临迷境,水复山重,前路漫漫全靠外长长袖挥舞呢,而异国他乡的万里风尘中,绝不会有可以舒心畅意地品尝、饱含浓情蜜意的樱桃。

晋李密在《陈情表》中说:“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亲情殷殷,他自己伤悲后人也跟着流泪。以前曾听大珠山一带的人们传说,李肇星小时候常住姥姥家,而自幼聪颖懂事的他也备受姥姥宠爱,他的童年在姥姥的宠爱下快乐逍遥。于是,“鲜美甜嫩的记忆,总是姥姥的辛劳。”姥姥家虽然没地没钱,姥姥的羽翼虽然单薄,却给了孩童时代的李肇星一片风吹不到雨淋不着的晴朗天空。

“男儿生世间,及壮当封侯。”自古读书人的宿命性追求都是学而优则仕,然后内可以封妻荫子,光宗耀祖,外可以惠世济民,算是男儿得志的标准吧。然而,功名背后有着多少烦恼忧愁,红尘滚滚世事纷纭,既要应付前路的风波,又要承受身后的毁誉,所以说功名累人诚非虚话。李肇星是从贫瘠的土地上一步步走到繁华的国际外交舞台的,他是大珠山里飞出的鲲鹏。归鸟投林,只有故乡,只有儿时记忆里充溢着殷殷亲情的故园,是永远温馨而美丽的乐土啊。“不怕那山的乌云,不怕这山的杂草!吃足了姥姥的樱桃——在故园的半亩一角。”从中我们不难感受到,他那深沉的乡土情怀和炽热的赤子之心。

据说,李肇星童年爱吃樱桃的爱好一直保持到现在,不管到哪个地方,只要听说盛产樱桃,总是尽量找机会品尝。他乡的樱桃虽然甜美,却找不到当年尽情消受姥姥故园里的樱桃时那份陶醉。有一年他回家乡时,偶然尝到了大崮村樱皇谷的樱桃,颗粒饱满,味美甘甜,于是,外长有情,大崮有幸,在那个秀丽宜人的樱皇谷,留下了一位外交部长真情流露才情横溢的名篇《姥姥的樱桃》诗词碑刻,留下了一段永远美丽的佳话。

诗人外长与樱桃是结了一生的不解之缘,姥姥故园里的樱桃是永远的亲情,樱皇谷的樱桃是他不老的爱恋。如今,故园空伤怀,樱皇谷常在。每年芳草萋萋的时候,漫山遍野的红珍珠挂满枝头,晶莹剔透,串串如星眸含情,在晨露中、在夕阳下默默地等待。微风吹过,摇曳生姿,似乎顾盼远方的知己,樱花为谁开?樱桃为谁红?宦游天涯的诗人外长啊,虽然拳拳爱国心可以笑傲万里风尘,但风尘中总有苦和累。如果梦回故乡,就到樱皇谷吧,大崮的樱桃永远是甜的,甜得可以忘却所有的疲惫……

读《我只是一个小孩》有感

文/尹傑

这个假期,我的阅读生活十分丰富,我阅读了《上下五千年》《论语》,等等,其中,我最喜欢的书籍是“爱上写作一定要读大师经典”系列的《我只是个小孩》。

这本书云集经典文学作品,紧贴课本写作主题,传授写作技巧,为你的文学生涯奠定基础。书中的文章凝练优美、诙谐幽默,让学生在快乐中收获知识。在每篇文章的最后,还有好词好句汇总,给你更多收获!在我阅读的过程中,有一篇名为《松林一夜》的文章使我印象深刻,文章的主要内容是这样的:

天色朦胧,作者从洛泽尔山的一隅登临而上,来到一处绿草如茵的幽谷。

潺潺溪流蜿蜒而出,形成了一小股喷泉。小溪边,绿树枝叶扶疏,十分茂盛。除了一座隐隐约约的山和头上的天穹,几乎看不到什么景色。“在这里野营是安全的。”作者一边想,一边安顿自己和牲口。

作者躺在睡袋里,想:待在家里总是死气沉沉的,在这儿有星辰露水相伴,是多么惬意呀!整个夜晚,作者都能听到大自然深沉酣畅的鼻息,即便如此,大自然也在活动着、微笑着……没错,大自然时时刻刻都是鲜活的、美丽的!

作者悠然醒来,觉得口干舌燥,一口气喝光了随身携带的“圣水”,顿时感到格外的清醒。抬头看着天上的群星,璀璨、晶莹、清晰而不朦胧。一旁的银河就是衬托星星的云朵,让星星更加耀眼、美丽。

小溪从岩石上淌过,倾吐着不可名状的喁喁话语。作者悠闲地观赏着繁星间呈现的黯蓝光亮,美丽极了!读到此处,我感受到繁星点点和潺潺溪流带来的惬意之情,同时,夜晚的宁静令人无比神往。

习习微风,宛如飘然而至的清凉剂,整个夜晚,松林里都保持着清新、凉爽……读到这里,我仿佛身临其境,亲自感受到了那种舒服的感觉!

这篇文章中,作者生动形象地介绍了自己在松林一夜的奇妙生活,情感真切地赋予大自然生命与活力,让我看到了一个神奇的、充满魅力的大自然!

同学们,读书能够增长我们的见识,开阔我们的视野,让我们一起享受读书的快乐吧!

过程也是一种美

——《海的女儿》读后感

文/彭雅欣

小时候,妈妈给我买了许许多多的童话书,其中有一本叫作《海的女儿》。“辽阔的大海也有自己的女儿?”带着疑问,我读了起来。

它说了一个悲伤的故事。大海的女儿小人鱼为追求陆地上的王子的爱和人类的不死灵魂,告别亲人并用美妙的嗓音换了鱼尾变人腿的药水,忍痛喝下它。但代价是如果第二天没得到王子的爱,她就得死。可王子却娶了另一个公主为妻,在小人鱼觉得没了希望时,姐姐们用长发换来一把剪刀,让小人鱼捅向王子,这样她就能活下来。然而,小人鱼却并没有这么做,她宁愿自己化成海里的泡沫。

“这样做值得吗?”幼小的我当时不能理解故事的真谛——直至今日,也没有一个答案。

现在,我上了六年级,要考中学了。课本上的内容、概念不再像以前那样一看就懂,而是需要自己思考才能理解,有时甚至会想破头皮,感情脆弱的我经常被弄得情不自禁地哭起来!而且想这些问题需要花很多时间,认为不值得用那么多时间想这些问题的我很烦燥。

有一次,我又很烦躁时,妈妈突然说:“去看看《海的女儿》吧!”

“《海的女儿》?为什么要看?看这个跟我的功课有什么关系?”可为了放松一下,我还是放下手中握得紧紧的笔,无力地去拿来这本书,无精打采地看起来,书中一字一句再次映入眼帘。

很快,我就读完了。这时,我感觉一个朦胧的道理在我的脑海里呈现——和小时候的不一样了!小人鱼为什么要受哑巴之苦?为什么要每一步都像是在踩在刀尖上?为什么她宁愿自己死也要让王子活?一切一切都是因为——她只愿和王子在一起并拥有不死的灵魂呀。

虽然她没有成功,可她坚持不懈的精神却成功了!就像你为目标前进,你付出了很多,到头来尽管没达到预期的结果,但你坚持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收获——结果固然重要,但过程也是一种美!因为经历是财富,是真实的纪念!我现在不就在为我的目标——考个好中学而努力吗?想到这里,我豁然起身,拿起笔,认认真真、不急不躁地思考每一道题……

我一定会像小人鱼那样,为考个好中学而坚持不懈,不论结局是好是坏——追求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美!

少一份污染,多一份希望

——读《珍惜自然资源》有感

文/曾元奚

今天,我读了一篇文章——《珍惜自然资源》,它使我明白了珍惜资源是多么大的一件事。

文章主要讲述了美国、日本、韩国,还有惠普公司等是如何节约、如何珍惜资源、如何保护树木等一切珍惜资源的事例。读完这篇文章,那件事又浮现在我的眼前。

那天,我和妈妈领着弟弟去公园玩。路上,我们看到一群年青人围坐在路旁的草地上,面前摆放着一大堆的饮料,正在大口大口地喝着,喝得好不痛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