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思路决定出路(MBook随身读)
2256600000007

第7章 甩掉“金科玉律”的束缚(1)

§§§第一节 新思路源于打破常规

对权威的尊崇、膜拜,常常会演变为迷信和神化,同时,我们大脑中的“自我思考、冲破权威、勇于创新”将日渐匮乏。

在一般情况下,人们总是惯用常规的思考方式,因为它可以使我们在思考同类或相似问题的时候,省去许多摸索和试探的步骤,不走或少走弯路,从而可以缩短思考的时间,减少精力的耗费,又可以提高思考的质量和成功率。但是,这样的思维定式有时会起到一种妨碍和束缚的作用,它会使人陷在旧的思维模式的无形框框中,不主动进行新的探索和尝试。因此,我们应当敢于突破常规的想法,寻求新思路。

正如一位心理学家所说的:“只会使用锤子的人,总是把一切问题都看成是钉子。”就好像卓别林主演的《摩登时代》里的主人公一样,由于他的工作是一天到晚拧螺丝帽,所以一切和螺丝帽相像的东西,他都会不由自主地用扳手去拧。

一次,一艘远洋海轮不幸触礁,沉没在汪洋大海里,幸存下来的9个船员拼命登上一座孤岛,才得以幸存下来。

但接下来的情形更加糟糕,岛上除了石头,还是石头,没有任何可以用来充饥的东西。更为要命的是,在烈日的暴晒下,每个人口渴难耐,水成了他们最需要的东西。

尽管四周是水——海水,可谁都知道,海水又苦又涩又咸,根本不能喝。现在9个人唯一的希望就是老天爷下雨或别的过往船只发现他们。

但是,没有任何下雨的迹象,除了海水还是一望无际的海水,没有任何船只经过这个死一般寂静的孤岛。渐渐地,他们支撑不下去了。

8个船员相继渴死,当最后一位船员快要渴死的时候,他实在忍受不住,扑进了海水里,“咕嘟咕嘟”地喝了一肚子海水。船员喝完海水,一点儿也觉不出海水的苦涩味,相反觉得这海水非常甘甜,非常解渴。他想:也许这是自己渴死前的幻觉吧,便静静地躺在岛上,等着死神的降临。

他睡了一觉,醒来后发现自己还活着,这个船员非常奇怪,于是他每天靠喝这岛边的海水度日,终于等来了救援的船只。

后来人们化验这里的海水时发现,这儿由于有地下泉水的不断翻涌,所以,这里的海水实际上是可口的泉水。

法国作家贝尔纳说:“妨碍人们学习的最大障碍,并不是未知的东西,而是已知的东西。”贝弗里奇在《科学研究的艺术》一书中,对此也进行了深刻而中肯的论述:“几乎在所有的问题上,人脑有根据自己的经验、知识和偏见,而不是根据面前的佐证去作判断的强烈倾向。因此,人们是根据当时的看法来判断新设想。”

人们的大脑中存在思维定式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据说,牛顿曾养了一大一小两只猫,一次,牛顿请瓦匠砌围墙,为了让猫进出方便,他要求瓦匠在墙上开一大一小两个猫洞,以便大猫进出大洞,小猫进出小洞。围墙砌好后,瓦匠却只开了一个大洞,牛顿很不满意。瓦匠解释说,小猫不也可以从大洞进出吗?牛顿恍然大悟。能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牛顿,在开猫洞的时候也被思维定式局限住了。

因此,一定要打破思维的惯性,跳出思维惯性的局限,去获得常规之外的东西。遇到问题时,一定要努力思考:在常规之外,是否还存在别的方法?是否还有别的解决问题的途径?只有这样,才能抛弃旧的思维框框,粉碎思维定式,让思维变得更加灵活多样、敏捷和准确,从而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纽约是冒险家的乐园,也是名人荟萃的地方。在这里,首饰行业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罗伯特是个善于动脑筋的人,他很清楚,要想在市场上站稳脚跟并且打出一片天地,除了要有精湛的手艺和高明的经营方式之外,独特的创意也相当重要。

一天,一位大富翁拿着一颗名贵的蓝宝石,要求罗伯特为他镶一枚与众不同的戒指,准备送给一位著名女影星作为生日礼物。

罗伯特当然不会错过这个送上门来的好机会。

他拿着这颗蓝宝石,整整端详了三天。他知道,再在图案上下工夫是不会有惊人之举了,唯有在蓝宝石上打主意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传统镶戒指的方法,是用戒指把面料包起来。这样做以后,面料有近一半的面积被遮盖起来,也就是说一块料做成首饰后至少“小”了1/3。

但是不这样做不行,万一安装不牢固,贵重的宝石就可能掉下来丢失,因此一直没人认为这种传统工艺有什么不对。

罗伯特早就觉察出这种传统镶法的弊病,但一直没有机会尝试改变这种陈旧的方法。

经过一个多星期的研究实验,他终于发明了一种新颖的镶法——内锁法。这种方法可以使宝石表面的90%暴露在外,只有底部一点面积像果实芥蒂那样与金属连接。

那位著名女影星在她生日那天举行了一个盛大的晚会,一时宾客如云,高朋满座。当女影星出现时,人们的目光都被她手指上那颗璀璨夺目的蓝宝石戒指吸引住了……

当然,女影星的影响力是巨大的。那些崇拜女影星的贵妇、小姐们得知这枚戒指出自罗伯特之手后,都不惜重金请罗伯特做首饰,她们都以拥有罗伯特亲手制作的首饰为一种荣耀。

罗伯特由此而名声大振,一跃成为纽约首饰行业的泰斗。

如果罗伯特仍然按照常规去做那枚戒指的话,他绝不会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

规则尽管非常重要,可是,如果我们想获得创意,遵守规则反而成了一种枷锁。创造性思维既要求具有建设性,更要求打破陈规,否则前方只能是一条死胡同。经常反思、检查会使我们的思维活跃起来。

因此,我们必须打破常规,学会变通。看事物不能用一种眼光,而要多角度、多方面地去观察,从常规中求新意。对一个问题,我们可以通过组合、分解、求同、求异等方法,让思路发展拓宽,要么加一点儿,要么减一点儿,要么借一点儿,要么拿一点儿,寻求多种多样的方法,从而创造出一种更新更好的事物或产品。

智慧文摘

看事物不能用一种眼光,而要多角度、多方面地去观察,从常规中求新意。

§§§第二节 别让思维的链条困住你

大象能用鼻子轻松地将一吨重的行李拎起来,但我们在看马戏表演时却发现,这样巨大的动物却安静地被一个小铁链拴在一个小铁桩上。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它们自幼小无力时就被“沉重”的铁链拴在铁桩上,当时不管它用多大的力气去拉,始终是无法摆脱铁链的束缚的,久而久之,它也就放弃了。等到幼象长大后,力气也增加了,但只要它身上有铁链,它总是不敢妄动。

这就是思维定式。长大后的象可以轻易将铁链拉断,但因幼时的经验一直留在它的脑海中,所以它习惯性地认为这个铁链“绝对拉不断”。

我们在工作中往往也会受到思维定式的影响,一旦碰到用现有的方法解决不了的事情,就认为这件事不可能被解决了。其实,只要我们能摆脱这种思维定式的束缚,我们就会知道世上根本没有所谓的“不可能”。

20世纪初,美国妇女以胸部平坦为美,乳房高耸的人被认为是没有教养的下等人。因此在女孩子们中都流行束胸。

伊·黛也是受过束胸之苦的人之一,她曾无数次告诉自己要想办法减轻姑娘们的这种痛苦,恰好当时她正与人合伙开了一家小服装店,于是她决定将这种想法体现在服装设计中。经过一番苦心揣摩,她想出了一个折中方案:用一副小型胸兜来代替捆扎的束带,然后在上衣胸前缝制两个口袋来掩饰乳房的高度。

不久后,伊·黛将这种时新服装推向市场,很快成了畅销货。伊·黛尝到甜头,信心大增。她决定研究出一种比胸兜更方便、更符合女人自然天性的服装。没过多久,她就设计出了一种具有历史意义的产品——胸罩。伊·黛凭直觉就知道胸罩一定会大受女人们欢迎。问题是,它会不会受到来自男性世界的反对和阻挠?这完全有可能!

伊·黛犹豫再三,还是决定跟传统观念较量一下。于是,她成立了“少女股份有限公司”,批量生产胸罩。这批反传统的产品在纽约上市后,宛如平地一声惊雷,在妇女界、服装界引起轰动。胸罩很快被抢购一空。出乎伊·黛的意外,虽然有一些人跳出来攻击,但附和者寥寥无几。姑娘们看到反对之声不大,胆子更大了,胸罩便逐渐成为一种新的服装时尚。

伊·黛的公司迅速壮大,几年后,员工由最初的十几人增加到上千名,销售额增加到几百万美元。

任何一种服务都有改进的余地,这也是商人们展示经营才华的一个重要阵地。谁能率先推出一种新产品,谁就有可能从竞争中脱颖而出。

也许很多人都告诉过你,做事要有恒心,要有韧劲,这没错。但是,很多时候,你会因此而固执己见,在不知不觉中一条道走到头。事实上,坚持一个方向走到头是不太现实的,就像开车,你不可能总是方向不变,而是要不时地调整方向。有时候,环境变化得太厉害,你还不得不另辟新路,不然,你定然会栽跟头。

同样的动作、语言、事情,会使我们的头脑产生一种定式。比如,有人问你:“牛的头朝南,它的尾巴朝哪里?”你可能会脱口而出:“朝北。”但合理的答案应该是“朝下”。

要摆脱这种思维定式,需要你发挥想象力,并且不被固有的经验和权威所束缚,如果你对一种事物或一件事情表示怀疑时,要坚定自己的猜测,然后用事实证明它。

一条路走不顺畅,可以硬着头皮走下去,也可以放弃,另辟新径。打破传统思维的定式,往往能使你步入佳境。

智慧文摘

一条路走不顺畅,可以硬着头皮走下去,也可以放弃,另辟新径。打破传统思维的定式,往往能使你步入佳境。

§§§第三节 走别人没走过的路

在这个世界上充满了形形色色的追随者和模仿者,他们总是喜欢依照他人的足迹行走,沿着他人的思路思考。他们认为,走别人走过的路可让自己省心省力,是走向成功、创造卓越人生的一条捷径。岂不知,“模仿乃是死,创造才是生”。

专事效仿他人的人,不论他所模仿的人多么伟大,他也绝不会成功。没有一个人是依靠模仿他人来成就伟大的事业的。

所以,要想成功就不能抄袭,不能模仿,不能走别人走过的路。一个人愈去模仿他人,愈容易失败。

有一位雄心勃勃的商人,听说某地招商引资,就“顺应潮流”到该地投资了上千万。两年之后,他把所有的钱都亏掉了,最后空手而归。

朋友问他:“你当初为什么要到那里去投资?”他说:“那时候,很多同行都争先恐后地去了,大家都认为那里的投资条件优越,有发展前途。如果我不去的话,担心会失去一个发展的机会。”

商人陷入了一个怪圈:别人都去做了,他必须赶快跟上。职场上有这样的说法,同样的一个创意、一条新路,第一个走的是天才,第二个走的是庸才,第三个走的是蠢材,第四个走的就要入棺材了。从中可见模仿的下场是多么悲惨。

聪明的人都不喜欢与别人同食一碗饭,他们的高明之处就在于能够把小机会变成大机会,把大机会变成更大的机会。他们不随大流,眼光独到,另辟蹊径,在别人还“没睡醒”之前早已把赚来的钱塞进了自己的口袋里。

一百多年前,一个20多岁的德国犹太人随着淘金人流来到美国加州,这个犹太人就是日后闻名遐迩的“牛仔裤之父”李威·斯达斯。他看见这里的淘金者人如潮涌,心想如果自己也参与进去,未必就能捞到多少“油水”。于是他灵机一动,打算通过做生意赚这些淘金者的钱。他开了间专营淘金用品的杂货店,前来光顾的人不少。

一天,有位顾客对他说:“我们淘金者每天不停地挖,裤子损坏特别快,如果有一种结实耐磨的布料做成的裤子,一定会很受欢迎的。”

李威抓住了顾客的需求,凭着生意人的精明,开始了他的牛仔裤生涯。刚开始时,李威把他做帐篷的帆布加工成短裤出售,果然畅销,采购者蜂拥而来。李威靠此发了大财。

首战告捷,李威马不停蹄,继续研制。他细心观察矿工的生活和工作特点,千方百计改进和提高产品的质量,设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考虑到防止蚊虫叮咬,他将短裤改为长裤;又为了使裤袋不致在矿工把样品放进去时裂开,特将裤子臀部的口袋由缝制改为用金属钉钉牢;又在裤子的不同部位多加了两个口袋。这些点子都是在仔细观察淘金者的劳动和需求的过程中不断加以实施的。

由于牛仔裤的式样源于“下层”百姓,尽管它受到广大矿工的热烈欢迎,但它能否打入城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