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思路决定出路(MBook随身读)
2256600000003

第3章 转换思路,四两就能拨千斤(1)

§§§第一节 转换思路,四两就能拨千斤

当一条路已经走不通时,如果你还继续坚持走下去,那么你就是走入了死胡同。此时,你能积极思考、大胆开拓新的道路,你便会收获到意想不到的成功。

日本有一个家庭妇女,只不过在废弃的旧罐头瓶里放些土,并撒下花籽,拌上复合肥料后出售。那些爱花而又较懒的人买了它,只要每天在上面浇点儿水,便可尝到摆弄花草的乐趣。这个家庭妇女在这个项目上,当年就获利2000万日元。

英国一位70岁的老人在电视上看到主持人摊开地图介绍地球,他觉得这样很不方便,且不直观。于是,他便着手发明地球仪。有些眉目时他就打广告,不久订单便像雪片似的从世界各地飞来,一年的营业额高达1400万英镑。

西铁城手表的质量是世人有目共睹的,但它早期的销量却并不尽如人意。后来有位年轻的销售人员给公司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那就是从飞机上往下扔手表,由此引来了成千上万的人前来拾表和观看。这个新颖而又独特的广告创意使该产品誉满天下,畅销全球。

在中国,有家橘子罐头厂的技术人员在逛市场时,发现鱼头比鱼身贵,鸡爪比鸡肉贵。他由此想到厂里每年都要遗弃大量的橘子皮,是不是可以“废物”再利用,创造新的价值呢?于是,他广泛收集资料,了解到橘子皮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且橘络中含有大量食物纤维,有理气消滞、增进食欲等功效。经过几个月的技术攻关,他研制出了珍珠陈皮罐头,每瓶卖到三十多元,是橘子罐头价格的十多倍。

每一个人都渴望成功,有很多人每时每刻都在为寻找成功的捷径而苦苦思索着。事实上,很多机会就在你的身边,思路决定出路,只要能够转换思路,那么便可四两拨千斤。

下面这个成功讨账的故事,便是一个成功运用“四两拨千斤”思路的典型。

小王在一家电气公司当业务员。公司产品不错,销路也不错,但产品销出去后,总是无法及时收到回款。

有一位客户,买了他们公司20万元的产品,但总是以各种理由迟迟不肯付款,公司派了三批人去讨账,都没能拿到货款。当时小王刚到公司上班不久,就和另外一位姓张的员工一起被派去讨账。他们软磨硬泡,想尽了办法。最后,客户终于同意给钱,叫他们过两天来拿。两天后他们赶去,对方给了一张20万元的现金支票。

他们高高兴兴地拿着支票到银行取钱,结果却被告知,账上只有199900元。很明显,对方又耍了个花招,他们给的是一张“无法兑现”的支票——第二天就要放春节假了,如果不能及时拿到钱,这张支票便作废。

遇到这种情况,一般人可能一筹莫展了。但是小王突然灵机一动,拿出100元钱,让同去的小张存到客户公司的账户里去。这样一来,账户里就有了20万元。他立即将支票兑了现。

当小王带着这20万元款项回到公司时,董事长对他大加赞赏。之后,他在公司中不断发展,5年之后当上了公司的副总经理。

任劳任怨、埋头苦干固然是好品质,但遇到问题只会以硬碰硬,只会蛮干而不知变换思路,最终也无法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而懂得转换思路,灵活做事,就能“四两拨千斤”地让问题迎刃而解。

智慧文摘

蛮干只会白流汗水,自认为付出了许多,结果却往往不尽如人意。学会转换思路,可以用最少的付出得到最大的回报。

§§§第二节 三分苦干,七分巧干

人们常说:“一件事情需要三分的苦干加七分的巧干,才能完美。”意思是行事时要注重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用巧妙灵活的思路解决难题,胜于一味蛮干。也就是说,“苦”的坚忍离不开“巧”的灵活。一个人做事,若只知下苦工夫,则易走入死路,若只知用巧,则难免缺乏“根基”,唯有三分苦干加上七分巧干,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

大发明家爱迪生在任电报操作员时发明了一种可以在工作时打盹的装置。

当亨利·福特还是少年时,就发明了一种不必下车就能关上车门的装置。当他成为闻名于世的汽车制造商时。他仍在继续巧干。他安装了一条运输带,从而减少了工人取零件的麻烦。在此问题解决后,他又发现装配线位置有些低,工人不得不弯腰去工作,这对身体健康有极大的危害,所以他坚持把生产线提高了8英寸。这虽然只是一个简单的改进,却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工人的负担,提高了生产力。

历史上,无数新发明、新创造便是如此诞生的。人们眼中的“懒汉”,常常是老板青睐的对象。

汉斯是一个伐木工人,为公司工作了5年却从来没有被加薪。这家公司又雇用了杰克,杰克只工作了一年,老板就给他加了薪,而老板仍然没有给汉斯加薪,这使汉斯感到愤怒。他去找老板谈这件事。

老板说:“你现在砍的树和一年前一样多。我们是以产量计酬的公司,如果你的产量上升了,我会高兴地给你加薪。”

汉斯回去了,他开始更卖力地工作,并延长了工作时间,可是他仍然不能砍更多的树。他回去找老板,并把自己的困境说给老板听。

老板让汉斯去跟杰克谈谈:“可能他知道一些你我都不知道的东西。”

于是汉斯就去问杰克:“你怎么能够砍那么多的树?”

杰克回答:“我每砍下一棵树,就停下来休息两分钟,把斧头磨锋利。你最后一次磨斧头是什么时候?”

汉斯红了脸,一言未发。

工作中,许多人如同汉斯一般,勤奋努力,任劳任怨,却忘了多磨一次斧头,找寻巧干之路。

杰瑞是一个新来的证券经纪人。和所有新手一样,主管给了他一个电话号码簿和一部电话。杰瑞拥有超人的毅力,他每天会打上几百个电话。在前几个月里其他经纪人被他甩在了后面,杰瑞开始受到上级的重视,最后成了管理层中的一员。但是他还要在这种“广种薄收”的销售环境中顽强苦干,以证明自己的价值。

我们不妨来为杰瑞设计一个小型的经营模式:通过廉价的报纸广告和推销信向客户发送信息,这样杰瑞就不用再盲目拨打电话了。他只需要与那些看到他发布的信息后,给他打电话的人谈生意即可。这样,杰瑞不但交易量提高了,还不用像从前那样忙得不可开交。杰瑞的“巧干”让他有时间做更有意义的事情,这样做不但不会因为“偷懒”而被否定,反而有机会获得更大的成功。

做任何事情,都要将“苦”与“巧”巧妙结合。正所谓:“三分苦干,七分巧干。”“苦”在卖力,“巧”在灵活地寻找思路,只有这样,才最容易找到走向成功的捷径。

海尔员工魏小娥用创新的方法解决了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毛边”问题,使过去脏乱不堪的卫浴生产车间现场变得十分整洁,将产品合格率提升到了100%,这一成就使魏小娥的“老师”日本模具专家宫川先生也赞叹不已。

海尔空调事业部的质检员戴戈,积极想办法,成功解决了空调检验过程中用水浪费的问题。

联想集团的陈绍鹏顶着重重阻力,为联想打开了中国西南地区的市场,为联想公司开辟了一个拥有巨大前景的市场,同事也都夸他具有“把冰激凌卖给北极熊的本领”。

海信集团的李砚泉,在短短一周的时间内对日本三洋机芯进行了改造,使之适应了中国的市场需求;之后又自己设计电视主板,彻底替代了三洋的产品,为海信创造了很高的效益。

还有许许多多的员工,他们虽然都是普普通通的人,但他们却用自己的智慧为企业化解了长期以来被认为无法解决的难题,为企业创造了极大的利润。

工作不能只靠苦干,善于寻找“出路”的员工才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他们永远都保持着高涨的创造热情,并极力将这种热情转化为实际行动,为企业的长久发展出谋划策,成为企业创富的先锋者。

世上绝大多数的科技发明都是发明者为了摆脱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辛苦劳作而发明的,这些发明者坚信总会有更轻松、更快捷、更简单和更安全的路子来解放人力。事实确实如此,那些发明家发明了一个又一个有益于企业、有益于人类的科技发明,他们也得到了企业和社会的认可。可见,只有懂得“苦干”加“巧干”的人才能更容易、更快捷地到达成功的彼岸。

智慧文摘

一个人,如果想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和工作绩效,其关键之道,不在于苦干,而在于巧干。

§§§第三节 不止一条路通往成功

在工作中,我们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不可能做任何事情都能获得成功。当一条路已经走不通时,如果还继续坚持,那就是走入了死胡同。此时,积极思考、大胆开拓新的道路,将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成功与收获。人的物质贫穷不是最可怕的,可怕的是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贫穷。

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事物都在发展、变化。如果你能够随着时代的发展,寻找多条通往成功的道路,你就会立于不败之地。

在现实中,有许多问题、情况是我们过去遇到过或是别人遇到过的,所以我们习惯按照常规的思路去解决。不错,经验的确能帮助我们省去许多麻烦,但是同样也会让我们陷入一种思维定式,让我们忘记,其实有许多方法都能解决问题,甚至有的方法更快更好,只是因为我们不熟悉,没有采用过,只是因为我们习惯于用某种固定思路去解决困难,所以我们固执地认为除了这种方法,我们根本无路可走。

但事实并非如此,许多情况下,通往成功的路并非只有一条,就如同通往罗马的路不止一条一样。我们没有找到另一条路,是因为我们尚未发现它,而并非它不存在。

通往成功的路不是唯一的。当我们沮丧于又一次走入死胡同的时候,不妨转换一下思路,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待这个问题,或许能找到一条捷径,找到另一种更合适、更有效的方法。

物理学家甲、工程学家乙和画家丙三个人在比谁的智商高。他们互不服气,最后决定通过一场比赛来评判三人的智力水平。

主考人把他们领到一座古塔下,并给他们每人一只气压表,让他们依靠气压表得到这座古塔的高度。规则是:只要达到目的,什么方法都可以,但最简单、创造性最强的为胜。

这三个人,职业不同,知识结构也不同,每个人用的方法自然也各不相同。

乙尤其高兴,他觉得这对他来说再简单不过了,于是他很快站出来,在塔底测量了大气气压,登上塔顶又测量了一次气压,得到塔底和塔顶气压的差值,再根据每升高12米气压下降1毫米汞柱的公式,计算出塔的高度。乙觉得,这应该是一份最准确的答卷。

甲不慌不忙地登上塔顶,探出身来,看着手表的秒针,松开手让气压表自由落下,并准确记录了气压表落到地面所需的时间,再根据自由落体公式,算出塔的高度。他很得意,这个方法很不错,所得结论与塔的实际高度不会相差太远。

最后轮到丙,这可难为他了。他没有甲和乙所具有的专业知识,科学办法他拿不出来,眼前几乎是一个“绝境”。不过,他很镇定。没有科学知识是劣势,但没有思维定式则是优势,这就为他提供了更大的选择空间。丙想,没有“正路”就走走“偏路”,反正能达到目的就是胜利。他发挥想象力,在对各种可能的方法搜寻了一番后,禁不住笑了起来,因为他发现他的办法太简单了:他将气压表送给看守古塔的人,作为交换条件,他让守塔人把塔的高度告诉他。就这样,丙轻而易举地得到了塔的精确高度。

比赛的结果可想而知,自然是画家丙获得了最后的胜利。

画家虽然没有物理学方面的知识,也没有工程学方面的知识,但他却能在看似无计可施的情况下,打开思维的枷锁,将目光投向守塔人,这是一种发现,一种创新思维,他得到了塔的精确高度。

当然,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优办法并非易事,它需要人不断动脑筋,不断创新,同时也可以借鉴和模仿成功者的经验。下面一些寻求最优思路的途径可供借鉴:

1.换成简单的语言

错综复杂的问题都可以分解成简单的问题或语言。

例如,总销售量是25873892美元,成本是14263128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