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白话夜雨秋灯录2
22549500000038

第38章 石郎蓑笠墓

崇明岛滨海的地方一向烟波浩渺,经常有仙灵往来。有个石大郎,从小就是无父无母,年龄十六,没有任何家产,经常替人家放牛为生。绿蓑衣织破烟景,青竹笠映照月色。石郎不时吹着短笛自得其乐,精神上也感觉优闲舒适。只是那石郎喜欢玩闹嬉戏,生性非常勇猛,与许多牧童角斗,无人能及,好多人也害怕这一点。但是石郎碰到海中贝壳类动物随海潮冲上海滩,总扫拢拾起,然后投归大海,不忍心戕害这种小生命。石大郎的主人农夫某翁,对他的宽厚仁慈很是欣赏。

一天中午,牧童们徜徉在绿树间,有的掷骰子赌博,有的捉迷藏,相当有趣。只有石大郎一人缓慢地抽出短笛,坐在避潮墩上,不根据曲调随意吹奏,悠扬却有十足的韵昧。有时会吹出古调《关山月》《折柳》等旋律,有时停下不吹指着农家茅台边的美丽的桃花,自得其乐。没过多久,海潮愈加汹涌澎湃,天与地都浸透着青碧色。一只大海蚌随着一线海潮滚滚而来,想游也游不去,好像是被优美笛声吸引住了似的。海潮骤生骤落,大蚌就胶滞在沙滩上,无法动弹,两片贝壳多次一开一合呼吸,散发出闪闪光芒。

牧童们看见大蚌壳内有闪亮的光芒,猜测其中肯定有夜光珠,商议要劈蚌取珠。石大郎想到戕害神物将会带来不利,于是就哄他们说:“大海里的动物都比较通灵气,刀斧是砍不进去的。为何不用滚开的水去浇它,这样大蚌就会自然张开。”牧童们觉得他说得头头是道,很有道理,于是竞相起身去拾柴提水,同时又找附近的农民家借锅灶。石大郎趁牧童们走得远了,就悄悄起来推动大蚌缓缓移向海边,祝祷说:“苍茫水晶宫,很多地方可以纵情游赏,但千万不要再登上陆地,那些贪财的人会打你的主意。”大蚌得水后逐渐活络起来,飘飘悠悠地向深水游去。忽然卷起像山一样的巨浪,忽高忽低像对着石大郎叩头的样子,海风也立刻狂暴起来,转瞬间大蚌如飞而去。等到牧童们费力拿来开水,石大郎就假装睡觉,大蚌已经化为乌有。牧童们把石郎吵醒,问他大蚌在哪里,石大郎佯装很惊讶,一副懊恼的模样,说:“神物已变化而逃去,怎么办?”众牧童恍然大悟知道受他蒙骗了,唾他的脸,他也不放在心上。

第二年夏天,不时出现一头青牛伤害海边的稻田。那头牛很像是石大郎所放牧的。大家去问石大郎,石大郎不服气,白着眼与人争相辩论。后来大家去报告石大郎的主人,主人责备石大郎没看管好牛。石大郎低头不语也不作任何辨白,只是心里在想:我放的牛从未轻易放纵过,又怎会践踏人家的农田?恰巧碰上又有人来告状,石大郎悲愤至极,黄昏时赶到海边,悄悄地等待青牛出现。

第二天黎明,果真有一头牛从海岸边冒了出来,毛色非常纯净,与自己放牧的牛确实非常相似,只是它头顶上长有一角,和放牧的一头略有不同。后来牛在稻田的水沟里尽情游戏,大肆蹂躏稻田。石大郎突然窜起,将要擒捉海牛去塞住众人的口。没想到牛已惊觉,回身逃入海中。石大郎也忘了眼前是惊涛骇浪,尾随着穷追不舍。只看见海水向两边分开,仿佛两堵墙壁,牛路过的地方露出一条白色的平坦大道。

赶了一里路左右到达一处地方,是一座大宅院,楼宇高耸,一片金碧辉煌。牛跳入,石大郎也跟随跳入,只听见宅院内管弦弹奏出哀怨的乐曲声,里面正在开宴会。办事人员忙忙碌碌来回奔走,没有人注意到他的到来。走廊下还有些空隙地方,石大郎掩身在柱后,想饱看一下这海底壮景。只见大殿上有个客人外貌穿戴上像是个王者,又佩着一柄长长的宝剑,颔下白须飘动。另有一客又像是大夫,穿古代衣冠,沉默少语,忧心忡仲的像有心事。还有一客形象气质很像儒生,可是星冠羽衣却是道家装束,英姿勃勃,显得很尊贵。还有个美女长得像天仙,宝玉耳坠加上翠鸟羽毛,容貌极为艳丽,但是神情却冷若冰霜,凛然不可侵犯。坐在主位殷勤地劝大家尽情吃喝的是位少年郎,穿着相当华丽。台阶下面唱着吴歌,跳着楚舞,舞女身子轻盈能在掌上翩跹起舞,歌声高扬能阻止行云。客人好奇问道:“这究竟是什么节奏?”那人微笑回答道:“《水殿抛球》,是新续的第二曲。”白须人也跟着拍打宝剑作歌道:

鞭平王兮,吾非不臣;云黯黯兮,奇冤莫伸。吴市萧吹欲裂,潮怒不可折,心死不可说。

穿戴古代衣冠的客人说:“相国到现在还有余怒啊!”他也紧锁眉头唱歌道:

天之险,不可升,地险山川与丘陵;人心之险更叵测,朝为变兮夕为更。

珠宫在水兮何其晶莹,坦荡荡兮日月自明。龙伯召我兮,佩菊与之兰襟。

吊汨罗之万丈兮,臣心同清。

儒生听了大笑道:“大夫唱出自己的心声,同时又改变了《离骚》的旧韵,却也哀伤动听。请允许我用下里巴人曲调来唱和。”他唱道:

当年臣本寄书邮,谁信三生结并头。怜煞秀才康了辈,水天漂泊几沙鸥。

大家听了都很激动,都起身用巨杯斟美酒敬贺道:“洞庭湖上的艳福,的确令人羡慕啊。但是你对读书人还有同命相怜的感情吗?”说完,看那美女却沉默不语,大家都问:“贞姑能否按照曲调,唱唱新声呢?”美女说:“请让我用珊瑚毛笔、白玉诗笺写上二十八个字,叫乐师演唱给大家听怎样?”大家说:“那简直太好了。”美女快快就书写完,台阶下乐师们唱道:

蓬莱清浅几成尘,门外野风愁煞人。三十六湖凉月里,珠光长照女儿身。

石大郎仔细倾听歌曲后,情不能已又脱口大喊道:“真是太美啦!凛然风韵,多么婉约而悲伤啊!”众人听了感觉非常奇怪,惊诧怎会有俗人来触犯王宫禁忌。少年郎下令武士将石大郎捆绑起来送交鳖丞相惩罚。武士迅速拿出绳索,接着反绑石大郎双手,临走时,石大郎大声呼喊说:“捆绑得太紧,好痛苦啊!”接着又捧腹大笑着说:“没想到我石大郎会死在这里,太稀奇了。”少年郎睁大眼睛盯着石大郎看了好长时间,说:“你是海边放牛的石大郎吗?”石郎说:“正是本人。”少年郎回应说:“这么说来你就是我的救命恩人,哪能当作阶下囚犯?”于是让武士赶快松绑,亲自走下台阶,又恭敬地向石大郎行礼,说:“我如果没遇上你,可能早被牧童们戕害。这儿是龙宫,我就是龙王太子。先前曾化为大蚌出玩,去聆听你优雅的笛韵。险遭受不测之祸的,就是我啊。你的大情大义,许久未能报答。现在你来临,我太激动了,真让人大快心意。”说着带引石大郎登上金碧辉煌的殿堂,与诸位客人一一恭敬作揖行礼,并介绍说:“这就是伍子胥相国,这是洞庭湖传书的柳毅,这是高邮露筋庙的真妃,这是楚大夫屈原。”石大郎听了有些茫然,不知少年郎说的究竟是些什么人。伍子胥相国说:“这位郎君原来是天上水星之精,经常喜欢与农丈人争斗,幸好得到牵牛解救。不久遭弹劾,天帝惩罚他下凡遭罪。他回归仙班的时候,王子还应当多加照顾。”客人都一一与王子告别,石大郎也起身告别,王子阻止他说:“你先安心在这坐一会儿。”

王子送走客人后重返入座,问道:“你怎么来到龙宫?”石大郎告诉了实情。王子说:“你能来却不能回了。刚才你追赶的是分水犀牛,如果您没有分水犀牛带路,你迈出大门一步就得淹死。”石大郎听后着急得几乎掉泪。王子说:“让我向家父汇报一下,或许还有办法。”说完就走了。片刻后王子拿着如一颗龙眼一般大的明珠回来,说:“这是辟水珠。家父非常感激你救了我的命,所以把它送给你。有了这颗珠,你入水用不着担心被淹死。请不要拿给人看,不然怕有杀身之祸。你走吧,多保重自己。我会继续报答你的大恩大德的。”王子恭敬地把石大郎送出龙宫外,果然一片汪洋大海没有立脚之地。石大郎对着海水摇动着辟水珠,奔腾浩瀚的波浪中突然露出一条大路,平坦并且非常笔直,好像分水犀牛走在前面的光景一样。石大郎刹那间就登上海岸,牧童们见他从海底走出,都十分惊讶。

可是石大郎还是不太严谨,经常手握辟水珠出入于惊涛骇浪中,既想向农夫炫耀用来恐吓愚民百姓,又不能自已,想驾驭河伯驱赶海神作为嬉乐。某日,石大郎从海底抱出一只古钟,上面刻着篆字:“秦皇塞海之宝。”又有一块古玉,上面刻着奇字:“大禹驱山之铃。”其他如能够照出魑魅魍魉的铜镜,能斫杀蛟龙鼋鼍的宝剑,珊瑚树也有六七尺那么高的。人们对他说把这种东西卖给碧眼洋商,就可以成为超过石崇的大富翁。石大郎捧腹大笑说:“我不可能成为龙宫的贼。”乘看的人不注意,又把东西全部弃入海里,人们都憎恶他太痴呆。曾有一只巨鼋缓缓浮出海面,翘起头目光闪亮,石大郎就跟从巨鼋下海。过一段时间,石大郎酒足饭饱而出。人们问他去了哪里,他说:“龙宫太子庆祝诞辰,命令甲士来邀请我去喝酒。”众人很羡慕,商量要抢夺他的宝贝。

有一次石大郎偶尔因吹笛久而疲惫,就躺睡在海边,六七个人忽然聚集起来来搜索他的腰带。石大郎猛然惊醒,害怕失信于龙王太子,因此把辟水珠藏入口中,奋然起身与众人搏斗。众人虽然一一惊退,但是辟水珠也滑入喉咙,吞也吞不下吐也吐不出来,石大郎就被鲠死。乡里人怜悯他,用桐木棺材收殓尸身,安置在海边。这天夜里风声瑟瑟,到第二天放棺材的地方就已变成了一座巨坟。第二年又遇海水上涨,巨坟下又簇拥起一片沙冈。凡盐碱地大多塌陷,只有石大郎的坟地毫无影响,而海潮也只涌到坟下而止。石大郎死后经常显灵,人们就在坟地上修筑了祠堂。

离开崇明百里外的浏河平时多受海灾,居民为躲避海浪侵蚀而纷纷不安。后来经常梦见一位神道,仪仗队赫赫生威,神道就戴着高高帽子,自我介绍说:“我是石大郎。怜惜此地将被大海吞没,赶快把我的棺材迁葬到这儿,应该可以免灾。”同一天做这梦的有一百多人,都感到非常诧异。到崇明去问,果真有石大郎坟。向当地人请求迁葬,当地人不允许;想掘坟盗走尸骨,更是不可以。浏河祝祷的人住宿在祠堂神像下,夜间听到天上的乐声响亮,石大郎车马来到,召唤浏河人,告诉他们说:“我有一顶竹笠、一件蓑衣还悬挂在我的主人某农民家,将它迎请到浏河埋葬,也可免受海浪冲击。”第二天他们前往某翁家中恳请,看见东墙后有间小屋,多用来摆放破败旧物。拨开灰尘寻找,果然有一些用具,供石大郎遮风挡雨用的,是石大郎生前所制作。所以鼓乐齐奏将一笠一蓑迎归浏河,埋葬在海口,如同古代名臣的衣冠墓,并且像崇明一样建造庙宇。工程刚刚告成,海水涌到这里立马退回。

崇明、浏河石大郎两处墓地神祠,春秋两次庙会,参加的男男女女多得数不胜数,香火旺盛如云,人人称颂受到神的恩惠又受到神的庇护。每当月白风清之夜,居民还隐隐约约听见石大郎的笛声与海潮声一起呜咽伴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