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白话夜雨秋灯录3
22549100000031

第31章 王母阁

在济河一处弯曲的地方,长湖的湾畔,有一块城镇和乡村交界的地方,风景美丽极了。那儿有一座高高的亭阁,紧靠着碧波,里面供奉着西王母的塑像,衣裳飘拂,戴着圆月形的玉佩,气质高雅美丽,丝毫不像一般传说中长着虎牙、豹尾,蓬头乱发那种丑恶的样子。王母像边上塑着许飞琼、王子登、魏寒簧等仙女,面容也十分姣好。凡是来济水游览的人,都要登上王母阁眺望,来引发吟诗作赋的兴致。

癸子那年,湖边有一个渔人夜里起来撒网,看到一个蓬头发的男子拿着长竿灯笼在前边走,中间是一个戴花女人,手中拿着叉,后面是个白发老人,手里拖着根棒子,跟随在后面。他们一边走,一边呼喊说:“一人两只眼。”走到那王母阁下,就消失不见了。

县里有家姓李的,家里非常富裕,有一百多幢楼阁,大多数都空闲关着。李家太夫人在渔人见到怪事后的第二天晚上,正在盘膝坐着,学观世音坐禅的样子拜佛的时候,忽然有一个老妇人掀开帷幕进入房中,向李太夫人施礼后说:“我家里家眷很多,在这里居住已经有好多年了。所居老屋不久以后要遭到大火,听说贵府有很多空房子,所以想借十二座小红楼临时给我们寄居,请老太太垂怜体察。”太夫人打量一下这老妇人,看到她身材颀长,鬓发雪白,发髻用绿纱套着,穿着锦绣裙袄,举止很有修养。只是裙下双脚像男子的脚,尺把长的红鞋头上绣着艳色的凤头。李太夫人说:“夫人光临,我们可不像汉代皋伯通家,不能做出马马虎虎的把廊庑租给像梁鸿这样的大贤这样的事情,请稍稍等几天,总得派仆人去打扫打扫,再迎你们来我家。”妇人又施了一礼,说:“我们只求讲信义的人一句同意的话就够了,好比孟母迁居佳地。现在事情非常着急,怎么可以再等些时日呢?”接着又不断地苦苦哀求。太夫人笑着点点头,说:“好吧!”妇人立刻飞快离去,转眼消失不见了。

李家人正在因为此事感到惊讶时,忽然听到门外锣声镗镗,人声鼎沸,老仆妇来报说王母阁着火,已经烧成灰烬了。太夫人派人到自家后园观看,只听到园中有很多女子的声音,十分嘈杂,像是全家人都已经迁来。楼窗自动打开,好像还挂着绣帘,焚起了香炉,煮着茶,剪烛剔焰,奇怪的事还有很多。但他们很少和人接触,只有那恳求借屋的老妇还常常来到前边,算是拉拉关系。

这家人很讲究闺门的礼仪,吃用方面也很阔气。他家的大小姐芳名叫雨中花,是一位大家闺秀,生得很美,性格稳重温顺,喜欢读书吟咏。有一天,窗帘边上放着一张小小的绿色花笺,一看就知是姑娘家新写的诗,墨汁还没有干,拿出来给人看,内容是怀念旧居的,诗说:

高阁枕湖滣,朝朝暮暮云。魂销青鸟使,气接紫虹文。

雷雨地中出,笙歌上界闻。至今余断础,脂粉迹犹存。

啊,当仙人流离落难的时候,还知道大地上物各有主,一定要以礼相告后才肯搬迁。事情仓促,还能保持从容的态度,真是太讲究礼仪了。所以仙人家中才会有知书达礼的女学士。为什么世间那些安享荣华富贵的人家,却常常要巧取豪夺算计呢?《诗经》上说:“喜鹊有了窝,斑鸠去强占。”可恨那些笨鸟,还比不上狐仙,我忍不住丢下笔发出声声叹息。

又听说邗江边上的张家,曾经有狐仙全家向他们租楼居住,前后住了十五年,主客相处十分融洽。有一天,狐仙从楼上传下话来说:“在他乡住了太久,十分思念故乡,我们就要回老家山东去了。多谢你们借屋给我们住,我们一定要报答这恩情。”到了晚上,果然送来一条白毡毯,卷起来放在房门外。毡毯洁白如雪,轻如丝絮,展开来只有一丈来长,如果再把它拉长,却可以睡得下一百多个人,非常温暖。张家主人仍然把白毡毯送到楼梯边上,焚香祝告说:“你们用重礼相赠,我们心领了。只是像我们这样的贫穷薄命人家,恐怕有了奇珍异宝只会招来祸患,现在仍然恭敬地把原物归还。”明天上楼一看,狐仙全家都已经搬走,楼上空荡荡的。接着听见狐仙从远处传来话语,说:“楼下有块突起的大砖,在那儿掘下去一尺多深,就会掘到银子。房租是一定要付的,不敢亏待你们。”狐仙们走后,张家按它的话去掘,果然在地窖中掘得上千两银子,于是成了富户。啊,人难道还比不上狐狸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