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白话夜雨秋灯录3
22549100000010

第10章 槐相公碑

山东济宁官路的边上栽着一棵千年老树——古槐树,枝干像铁铸般一样坚挺,枝叶繁茂,绿荫一片。明朝初年时,当时正值战火纷飞的年代,有一个开国大元帅某公曾在此驻军,看到树后就打算把它砍了当柴烧。有一位姓黄的老妇在树下住宿,年老守寡,没有子孙。她看到士兵拿了斧子到门前要砍树,就紧紧抱着古槐痛哭不已,泪珠此时都化成了鲜血,将士们看她可怜,就打消了伐树的念头。这天夜里,妇人梦见一个戴着方巾的少年前来道谢,说:“多谢您的大恩大德,如果不是您的阻止,那我可能被砍了。我愿意做您的儿子,日后一定会重重报答您的大恩。”醒来后,老妇时常深情地抚摸着老槐树,说:“这就是我的后代根哪。”

南京有个姓李的药店老板,只有一个独生女,名叫婉姑,文秀清雅,节操贞洁,性情温柔娴静,虽然平时穿戴很朴素,但女子却貌若天仙,已经十七岁了,但是还没找到如意郎君,所以还没婚配。一天,忽然来了个操着山东口音的秀才,人看上去风度翩翩,自己介绍说姓槐,随从称他为相公。他很诚心地备了礼物来拜见,请求寄居在药店中开业行医。李老板这才知道他不仅仅是个只会读书的相公,还是一个对医道很擅长的人,很是欣赏就答应下来。槐相公医术很高明,即使遇上顽症、绝症,只要他仔细研究后开了药方撮药,病人服下后就痊愈了。如果遇上一些疮疖之类的小病,他只需按摩几下,就可以手到病除,不久,就在当地颇有盛名。因此这一带地方不论穷的、富的、老的、少的、贵的、贱的都称他为相公,把他当作华佗再世。一年多时间就挣了一千多两银子的医金。后来就和李家合作开业,利润更是成倍地增加。

槐相公所有的缝补洗涤、饮食起居杂事,全由婉姑操持,所以心中对她很是感激。李老板一次设酒款待槐相公,说:“您也年龄不小了,已经二十岁了,也应该成家了。我有一爱女,就是您常见到的婉姑,您觉得怎么样?我想托人做媒招您为婿,我这把老骨头也可终身有靠。”槐相公听后赶紧起身拜谢说:“多谢您的赏识,愿意把蕙兰玉人下配不才,老丈对我的恩德真是天高地厚,难以回报。但只可惜我并非珠玉,恐怕以后会有负于老丈的赏识。”邻居有位柏举人,听说了此事,愿做大媒,于是挑了一个正月吉日举办婚礼。婚后,槐相公在岳丈家住了三年,一家子生活和睦融洽,夫妻间也很恩爱。后来岳丈忽然得病去世,槐相公以女婿身份尽半子之礼,披麻戴孝,悲痛不已,比亲生儿子还要尽心。丧事结束后,只剩下槐相公独自经营药店。第二年,婉姑生下一对双胞胎,真是一对锦秀佳儿,玉树一双,夫妻俩的生活更是乐趣不断。就这样又过了九年,一天,槐相公忽然对婉姑说:“我本是山东济宁人,这些年在此生活很幸福,几乎要乐不思蜀了。可是家里还有老母,我准备收拾行装回家去探望,省得她挂念担心自己。而你现在已有佳儿,有人陪伴,家里的生活也还算富裕,假使我过了三年还不回来,你就改嫁吧,不要再苦苦等我。”婉姑对相公依依不舍,接着就哭着说道:“夫君住在济宁的什么地方?如果来年桃花水起时仍看不见你乘船回来,那我就带两儿去济宁找你。”槐相公说:“好,娘子保重!济宁城外层曲城南边官道东面,有个黄老太搭了间草屋,那就是我的家。”说完,两人就匆匆告别。互道珍重,就狠心踏上了征途,从此夫妻二人两地相隔,思念不已。三年过去了,可是不见任何音信,婉姑愁绪万千,时常求卜问卦,但也总不见槐相公回转家门。

这时,黄老太已经七十多岁了,年老体衰,穷得快要讨饭了。这天晚上,她忽然梦见从前那个戴方巾的少年到来,跪在她面前,说:“儿子因为出远门,在外多年所以没来看您,还您大德,而明天就来报答母亲的大恩,还请您在家等候。”第二天,婉姑果然携带两儿,雇了两只船,装了各种杂物和贵重物品来找寻丈夫。来到济宁市上见人就打听,人都说:“你是否找错了?这里的秀才、文人中没有姓槐的相公。”婉姑很是失望。不一会儿,婉姑就按着地址找到了黄老太的家门口,在外打听说:“请问这里有个姓黄的阿婆吗?”黄老太答道:“我就是的。你是谁家的嫂嫂,来到我家有什么事吗?”婉姑说:“我的丈夫槐相公,三年前分别时,告诉我说他家和您家相邻,还请您告诉我。”黄老太听后明白了一切,笑着指指槐树说:“它就是你的丈夫。”老太话刚说完,只见有衣帽靴袜从槐树洞中扔出,婉姑拿起一看,看见上面有自己熟悉的缝纫的针线痕迹,知道是自己的相公。细细打听才知道原来槐相公已得道离开,婉姑听后抱树痛哭,眼泪滚滚流下,哭得像当年娥皇、女英一样。黄老太不忍心看此样子,又将从前梦中之事告诉婉姑,婉姑当即停止啼哭,重新以礼拜见,说:“阿婆既然是我丈夫的母亲,那也就是我的婆母,今后愿照顾您一生一世。”立即把两儿招呼到前来,拜见祖母,随即又从囊中取出万两白银,在槐树旁购置了很气派的房舍,侍奉黄老太一起生活。

两年之后,有一个客商从长安捎来一只竹箱,说:“槐相公是那儿医术高超的医生,救活了很多人,不久前随高明之士学道上王屋山,就托我捎回茯苓一斤、丹药一粒回家让你们服用。”婉姑和黄老太听了,知道槐相公还活在世上,又是震惊又是高兴。她们一家把茯苓和丹药分着吃了,吃后就见惊奇的变化,黄老太的白发瞬间变黑了,婉姑的容貌更加年轻艳丽,而两个儿子读书也更加聪明。后来黄老太活到一百零二岁才去世,生前还看到两个孙子高中了进士,做了官,光宗耀祖。槐相公的二子后来就跟祖母的姓改姓黄,承继黄家香火。

我到山东游历,刚到济宁时,就遇见芙蓉生,被邀去逛街,看见古槐树还在那儿。芙蓉生指给我看,说:“这就是传说的槐相公。”我好奇地在树的周围细细查看了一会儿,只见树的周围都用红栏杆护着,还配有青石来装饰,树着一个高大的石碑,上面刻着三个大字——“槐相公”。我本以为来来往往经过此地的众人都看到了此景,可等我到了兖州,和府中那些师爷们偶然说及此事,我说:“树果真是千年老树,石碑上的字也写得十分棒。”大家听后都感到很奇怪,都说没看到,认为我在胡说八道。我仍极力描述,但他们都嘲笑我。第二天,我又怀着好奇的心去济宁,再一次来到古槐树那儿,见古槐树还在,可是碑却不见了,连红栏杆、青石也都不见了踪影。回想初来济宁时所见的,好像一切都是在做梦。于是有人就说:“槐相公是有神灵的,或许他是想假借你的口把他的事迹传扬出去,所以才把幻象展示给你看。”可到底是不是这么回事呢?直到现在也无人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