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自己的观音
22541400000012

第12章 永远的主角(3)

后来,我在学业上依旧勤奋,只是不再关注什么第一了。有趣的是,也许是因为心态比较平和明朗的缘故,我的成绩反而比以前又有了进步,居然拿了不少第一。只是,这时的第一对我来说真的已经无关紧要了。因为我已经懂得:尽力就是最好。

是的,尽力就是最好。我们身外的世界如此庞大,却从来就没有永远最好的事物,因为这一个最好马上会被下一个最好超越,如果我们向外比,就永远比不到尽头,并且会因为比较而忽略生命里其他怡人的风景。我们只有尽自己的力,只要尽了自己的力,那么我们就无愧于自己的历程。

尽力就是最好。在尽力的那一刻,我们绷紧了智慧的琴弦,无论将来是什么现实的结果,只要我们让自己的光采尽最大的可能爆发过,我们就留下了自己最美的乐谱。

尽力就是最好。名次上的第一只不过是世俗的指标和短暂的衡量,而我们心灵花朵持久而安恬的绽放却是一幅永不褪色的画卷,可以在行走史上洒下永恒的芬芳。

第一并不重要:尽力就是最好。

忽然想到

前两天听到《宰相刘罗锅》里的主题歌中有一句“天地之间有杆秤”,忽然想到了一则故事:一个老太太上街买肉,复秤后发现分量不足,便要求卖肉者补够。卖肉者拒不添肉,老太太不慌不忙,张口问道:“你可知道秤星为啥是黄白两色?黄是黄金,白是白银,白日在上,黄土在下,这是告诉你做生意若要昧良心,湛湛青天定会不容,只有童叟无欺方能和气生财。你知道老秤星为啥是16两?16两是指16星,即北斗七星,南斗六星,再加上福、禄、寿三星,你克扣一两损福,克扣二两少禄,克扣三两折寿……”话未说完,卖肉人已将缺额如数补上。

细细想来,这位老太太可谓聪明,对无德的卖肉人讲“福、禄、寿”,如同对阿Q的头大念“灯、光、亮”一样直触要害,令其胆寒。他怕的不是人手中的秤,而是人心中的秤,这杆心秤要是摆不平,称砣砸下来可不是一斤二斤的事,或许你这一辈子都难在世上走路了!

亦曾闻这样一桩古事:某朝名臣清廉刚正,素不纳礼,一日,好友遂携重礼送至内室,谓之言此事无人知晓,不会毁君清白,但收无妨。”此臣厉声道你知我知天知地知,怎说无人不知?速速拿走!”此人所谓的“四知”与心秤其实是一码事。自家的名誉、地位、人格、价值都在秤星上毫厘不爽、点滴不漏地闪现着、记录着。自以为能瞒天过海侥幸逃脱的人,无论当初如何机关算尽,也不论事后贏得了多少富贵荣华,结果往往是自取其辱,自取灭亡,说到底,躲天躲地躲不过一本良心账。自然,也有许多看似平凡却做出了许多沉甸甸大事的人。这样的人一放到秤盘上人们就会发现:一个砝码压不起来,两个、3个……甚至无数个砝码也压不起来。——他们的人格重量应取无穷大,无法称量也无需称量。这样的人是铁质的人,不是棉花质麦秸质的——臃臃肿肿一大堆看着挺了不起的,往秤盘上一放就原形毕露,没准还是堆败絮烂草呢。

这世上棉花质麦秸质的人不多,铁质铜质的人也不多,多的是凡夫俗子土质的人。人应有的最一般的称量标准,也就是在为人处世的时候多掂量掂量把秤摆平,别让秤砣砸了自己的脚。——其实,你打秤时不是在称别的,而是在称你自己那颗心啊。

泡沬的下面是酒

“过日子多没意思啊,”常常听到有朋友这样感叹,“我天天忙忙碌碌,却不明白自己生活的目的和价值到底在哪里。”

是的,我也经历过无数这样的时刻。常常的,原本是为一个很具体的目标奔忙:要给餐厅换一套新花型的桌椅布,要买一个什么牌子的空调,要应付两周之后的自学考试,要回老家给父母的坟上送祭礼……然而,走着,忙着,甚至有时正欢天喜地说着话,不由地,神情就一点点黯淡下来,仿佛一瞬间视线里起了弥天的大雾,我的眼睛和思想失去了最起码的能见度。

我是在干什么呢?我问自己。

没有答案。

坐公共汽车的时候,混在气味复杂的人群里,我的心往往无比安稳。堵车的时候,我也从不着急。我知道你就是有再急的事,车门也不会为你中途打开,车流更不会为你而一畅千里。于是只有承受和等待。车窗外,步行的人们悠闲逍遥,骑单车的人们轻快如燕,静坐的人们清恬如草,就连站着打电话的人也仿佛都是一棵棵长了嘴巴的迎风微笑的小树。但是,他们真的有那么幸福吗?或许有,或许没有。在他的眼里,你也一样。我们彼此的生活,其实都是在这样一个艳丽喧哗的表层。

有多少人的生活,不是在这样一个表层呢?也正是表层才能够如此宽容地涵盖我们,如此公正地包揽我们,如此严密地爱护和养育着我们,一如我们的皮肤。

表层是多么重要。失去任何一点表层,我们都会感染和疼痛。

那天,和朋友去吃饭。她要了一瓶啤酒。服务生帮我们打开,给她斟进杯里。芬芳的泡沫刹时间充盈在杯中,累珠叠玉,剔透晶莹。

“美丽的泡沫。”朋友笑道。

“永远的酒。”我也笑道。

日子还是要认认真真、踏踏实实过下去的,尽管未来是那么山水迢迢,还是要在无穷无尽的奔波中,在千丝万缕的细节中,在横七竖八的乱码中,以自己的脚步去度这时间的魔毯。——也许在下一刻,你就踩到了毯的边缘。

所以,如果是个聪明的人,你就不要抱怨。许多琐屑的悲凉的人生背后,许多可笑的浮华的人生背后,许多动荡的迷茫的人生背后,如果你去细细询查,就一定会发现深深隐藏着的顽强的热爱、真诚的泪水和醇香的灵魂。

泡沫的下面是酒。

如果你还没有喝到酒,那么你就品一口泡沫。你会明白泡沫也是酒,而且是更为温柔亲切的酒。

年轻人为什么应当多吃

那天,很偶然地读到了一本《小说选刊》杂志,在读“作家创作谈”的栏目时,我一下子就被阿成的文章《关于细节》吸引住了。他讲的一个生活细节,让我不由得落下泪来。

他说的是他年轻时在工厂做工,每逢会餐就和几个工友一起合着买菜吃,这样大家都能够吃得好一点儿。他和一个年轻工人抢着吃鱼,而那个他平时比较讨厌的年龄大一些的工友却总是一筷不动,他“很慈祥地说:‘你们吃,你们多吃。’这句话,使得我这一生在和比我年轻的同志在一起吃饭时,总是保持谦让的态度。是啊,年轻人应当多吃。”

读到这里,我的眼睛酸涩着模糊了。一种莫名的深深的感动在刹那间袭击了我的整个心灵。我忽然回忆起,在我的生活里,其实也是这样。只要和比我年龄大的人一起吃饭,他们总是在我爱吃的菜上面让着我,而我也总是心安理得,毫不客气。同样,和比我小的人在一起吃饭时,我也总是会不自觉地让着他们,哪怕自己会为此挨饿。因为,也许正如阿成所言的那样——年轻人应当多吃。

“是啊,年轻人应当多吃。”这样平静而宽容的口吻,这样温良而淡远的疼爱,这样年长岁衰的隐含的无奈和自卑,这样生命自然禅位的微妙的凄凉与哀伤……可是,我的脑海里忽然跳出这样一个念头:年轻人为什么应当多吃?年轻人应当怎样才算对得起自己多吃的那份粮食?

我不知道。

蓦然又想起:社会道德似乎一直在提倡“尊老爱幼”,告诉年轻人要让着老人,也告诉老人要让着年轻人。认真推敲一下,其实“爱幼”是挺容易做到的,因为谁都从幼年走过,能够比较容易地复习那时的酸甜苦辣。而“尊老”的实质性意义却不太容易抵达,因为未来的沧桑和坎坷毕竟不能仅凭着想象。所以,我想,如果年龄大的人在吃饭这件世界上最朴素也最重要的事情上也是这样让着年轻人的时候,一切享受到这种关怀的年轻人是不是都有必要反省一下:自己到底有什么资格多吃?

我也郑重地反省了自己。反省之后我明白:那些让我多吃的人不仅仅是在“爱幼”,他们也是在回首自己如花似玉的锦绣年华,并企图在废弃的青春金矿中找一些力所能及的东西给我。而我所要做的,便是在多吃了这一份默契无语的粮食之后,更加踏实更加有力地向前行路,一步步地去触及智慧的髙原和灵魂的星空。

爱的主页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中学生罗思迷上了电脑。因为爸爸的专业就是计算机,所以家里摆着好几台电脑,这些电脑都是新潮流冲击下显得有些落伍的淘汰品,但是上起网来却也绰绰有余。罗思整日里耳濡目染,对电脑的一切都接受得很快。16岁生日那天,她向爸爸索要的生日礼物就是一条独立的新网线。爸爸同意了。但是妈妈却郑重地警告她如果为此落下了功课,我们就会没收你这份生日礼物!”

“放心吧、长官!”罗思调皮地对妈妈做了个鬼脸。果不其然的是,此后电脑更是根深蒂固地放进了罗思的心里。网络打开的新奇世界让罗思心醉神迷,流连忘返。电脑越来越多地蚕食鲸吞着她的业余时间,她的功课也一步一个台阶地往下滚着。暑假前的期末考试成绩单终于以一种惨不忍睹的面目出现在妈妈的手里。

“这就是你让我放心的结局吗?”妈妈哗啦啦地抖动着成绩单,”就这成绩,能指望你到社会上混口饱饭?”

“农民种地还能吃饱饭呢,我干嘛不能。”罗思道,“我就不信上学是我将来的惟一出路。你敢肯定说电脑就不能给我带来幸福?你知道电脑意味着什么吗?”

“电脑就是电脑,再有本事也得靠着人!”

“那也得看是什么人。”罗思低声道家庭妇女就是不行。”

“好!好!我是家庭妇女,我不行!你行是不是?我这就让邮局停了你的线路!”

“悉听尊便。”罗思耸了耸肩。

妈妈气呼呼地出走了,罗思也赶紧收起了满不在乎的神情。她飞块地跑回房间,打开电脑,在自己的“思思工作室”向朋友们发出了一封“告别信。”

“亲爱的朋友们:这很可能是我最后的声音了。我妈妈是个电脑之外的黑客,即将毫不留情地斩断我们的友谊。没有人知道我此刻的伤心和无奈,感谢你们这么多天带给我的欢欣和快乐。别过之后,我将面对的永远是冰冷的功课和冰冷的命令。这将是一个6月如冬的暑假。再见。思思敬上。”

晚饭时分,爸爸妈妈一起回来了。罗思偷偷地看了妈妈一眼,妈妈的神情显然很平静。

“思思,”爸爸开口道,“我和你妈妈商量了一下,决定先不给你停用线路,但是也有前提:每天上网不能超过一小时。另外,”爸爸加重了语气,“到今年放寒假,你的功课必须赶上去。”

“放心吧,长官!”罗思如释重负,眉开眼笑地给爸妈鞠了个躬,回到房间便动手制订了一个详密的学习计划。可是真到要学的时候,她却怎么也学不进去,满脑子都是电脑。10点钟一敲过,她终于心痒难熬,打开电脑查找自己的电子邮件。果然巳经收到了好几封“慰问信”和“同情信。”有一封署名为“可怜”的邮件引起了罗思的注意:

“思思,你好!我是你的新朋友。没想到一认识你就要与你告别。你的妈妈真的很专制很暴君吗?真的那么不通情达理吗?说实话,我不相信。我想她这么做肯定有她的理由。你在收获安慰和同情的时候,可曾反省过自己的责任?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我也曾经是一个不听话的女儿……”可怜生动细致地向罗思讲叙了自己和妈妈的“斗争史”,最后告诉罗思,“如果你没有走到穷途末路,希望我们以后常联系。”

罗思不禁莞尔。

罗思与可怜的交往渐渐地多了起来。整个暑假,罗思与可怜无所不谈,情意日益厚密,后来罗思几乎只给可怜一个人发发邮件。因为罗思越来越深刻地觉得,可怜十分地聪明、敏感、善解人意。她能够捕捉罗思的每一缕烦恼,然后对她侃侃而谈。

——“今天,我又和妈妈吵架了。我默写错一个英语单词,她居然让我抄写10遍。其实在写错的一瞬间我就知错了,抄写不就是无效劳动吗?我不大理解她的做法,还有,她的态度很凶。”

——“但是,我很理解你妈妈的做法。因为,如果你真的知错了,就得为错误付出代价,是不是?如果你把埋怨妈妈的时间用在专心背写单词上,会少写错许多的。还有,你只是说你妈妈凶,你是不是也很凶?而且是不是你先凶起来的?如果是,赶快去找妈妈和解,说不定她正等着呢。”

——“中午,我和一名男同学一路放学回家,被妈妈看见了。妈妈追问个不停,让我烦心死了。其实那个男同学真的只是个一般朋友。妈妈好像总是不放心。我难道不能有自己的隐私吗?”

——“当然可以有!可是,你为什么不把你心里的这种感受心平气和地对妈妈说一说呢?看到你这么成熟,妈妈也许早就放心了。你要学会去理解妈妈,也要教会妈妈如何去理解你们,毕竟隔了几十年的成长期,她不一定会懂你,她只知道去爱。如果她有做的不对的地方,因为爱的缘故,你会原谅她的,是不是?”

——“今天,我向物理老师请教一道题,她的态度冷淡极了。她是不是觉得我没出息,连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做?我本来就对物理没兴趣,现在更沮丧了。”

——“思思,你怎么这么不自信,什么事情都朝坏处想?老师态度冷淡很可能不是针对你,因为她是大人,大人也有自己的忧伤啊。即使如你所猜想的那样她觉得你没出息,你也不必介意,你没听过这样一句名言吗只有糟糕的老师,没有糟糕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