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孩子遇到难题时往往退缩,没有战胜困难的信心;有的缺乏毅力,自觉控制能力较差,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往往不肯动脑思考,遇难而退,或转而向父母寻求答案。这时家长不要代替孩子解答难题,而应用坚定的神色鼓励孩子动脑筋,用热情的语言激励孩子攻克难关,还可以讲一些中外名人克服困难的故事,使其懂得具备坚忍不拔之意志的重要性。
在美国中学生的课外活动中,有着许多有趣味的活动项目。最有趣的是“小型联合国”。这项活动在美国许多高中开展,受到了联合国总部的支持。各校学生每年都要设计完成某些项目,参加全美国的“联合国”活动评选。歌华所在的高中,有一年的活动是“中东和平进程”,“小型联合国”的同学们在自愿基础上分成几个组,有的组站在以色列的立场,有的组站在巴勒斯坦的立场,他们分头到图书馆去搜集包括沙龙、巴勒斯坦权力机构主席阿巴斯等国家领导人的著作、演说和官方声明在内的各种材料,准备好代表他们观点的演讲稿,再来进行公开辩论。需要强调的是,这项活动校方完全不干预、不介入,而活动的组织者也不会预设立场,不会有谁将某种观点指定(或者内定)为“反面教材”——他们的着眼点并不在于分出输赢,而在于让孩子意识到自己是全人类的一员,学会独立思考,甚至是跳出美国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从截然不同的立场和角度,对这些复杂的国际问题的来龙去脉有个了解。
这样的学习既有趣又有实际意义。当孩子代表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面对复杂的国际局势,一种使命感就会油然而生。让他们从心里意识到,要想在明天实现自己的理想,必须在今天就努力学习。同时,他们也能从中发现,无数人都在为了更好的明天而努力拼搏、承受痛苦和委屈,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相比之下,实在是太微不足道了。这样,他们就有了战胜困难的信心,找到了学习的目标。
经典案例
刘学良小时候非常顽皮,喜欢问这问那,可这“问这问那”的缺点被妈妈无意中发现了,后来,在妈妈的精心培育下,于1985年的8月接到了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据刘学良的妈妈说,刘学良小时候就像其他村男孩一样不爱学习,倒是挺喜欢各种各样的玩具。有一次,她拿着小汽车问妈妈:“妈妈,汽车为什么四个轮子?”
“四个轮子才稳当么。”妈妈一边看报纸,一边随口答道。
“那,三轮车为什么是三个轮子?”
“……有三个轮子,也就稳当了。”妈妈有些不耐烦,因为她正在看一条重要新闻。
“那,自行车怎么只有两个轮子?”
妈妈放下了报纸,有些吃惊又有些尴尬地看着学良,学良正睁大眼睛看着她。母子对视了一分钟,妈妈才缓过神来。
从学良乌黑但充满了疑问的大眼睛里,妈妈像是看到了什么!
“这不就是几何的几个基本原理么?”妈妈的脑子像有个小火花跳跃了一下,当然,这只是实际生活中的一个小小的疑问而已。
但正因为是实际的,不是比教学中的理论更鲜明、更活泼嘛!
妈妈知道该怎么做了,像是大梦初醒一般!
“好孩子,”妈妈一把把学良拉到怀里,“来,妈妈给你讲!”
妈妈就用最浅显的话,认认真真地给学良讲着。令妈妈感到特别高兴的是,这次学良竟然一动不动,昂着脑袋,老老实实地听着妈妈的话,既不乱讲话,也不做小动作了。
调皮、不爱学习、不会背“鹅鹅鹅”的学良,现在多么像一个好学生啊!
爱提问题是孩子的天性,在对孩子的教育中,有时不知不觉地扼杀了孩子这一优秀品质,从而也就禁锢了孩子的思维,从古到今,有成就的人小时候都爱打破沙锅问到底,这是优点、是长处,切莫用“瞎问什么”、“有完没完”之类的话对待孩子,这样做也许你正在犯一个特大的错误——扼杀一个天才!
习惯悟语
马克思说:“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同样学习上也不可能没有困难和挫折,但只要有决心、有毅力,就总能克服困难、取得进步。坚强的毅力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品质,没有这种锲而不舍的毅力,任何学习都不会取得好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