谦让,是一个人的美德。集体生活中人与人交往常常需要谦让。
一个人要做到待人谦让,必须正确地认识自己与他人,个人和集体的关系。
在人生的道路上,如果你能谦让三分,同样能感到天宽地阔,感到周围每个人都有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
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别人,看到别人的优点,谁好就向谁学习,这样的人不仅文明程度高,为人谦和,彬彬有礼,受人尊敬,而且自己心情会平静坦然,生活将愉快充实。
孔融在小时候就主动把大的、更好的梨让给兄弟姐妹们吃,而自己吃小的。孔融的行为得到家中长辈们的表扬。后来这个孩子成为我国汉代有名的经学家和有修养的人。在今天,大多数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作为父母就更应该培养孩子与人分享的好习惯。
许多父母习惯于过度溺爱孩子,把孩子放在家庭的主导地位,在这种情况下,父母看到的孩子却是心中没有他人的孩子。他们不会关心父母,不会关心他人,更不会关心社会,这样的孩子是值得父母焦虑的。
与别人分享好吃好玩的东西,对别人说一些关心体贴的话,同情并帮助有困难的人,不计较别人的过错,对别人能够宽容和谦让,孩子的爱心就是通过这样一次次的行为模仿和强化而逐渐形成的。
经典案例
柴洁心老师曾经举过一个生动的例子:
有一天,有人给一个姓周的朋友送了一篮橘子。周的孩子非常喜欢吃橘子。但按周平时的教育,孩子每次吃橘子时,都要同时拿出3个,一个给自己,另外两个给父母。终于有一天,篮子里只剩下一个橘子。孩子把它捧出来时,眼睛里似乎在说“就这一个了,没法分了”。但周没让孩子说出来,马上就说:“你能不能把它分成两半,一半给爸爸,一半给妈妈?”孩子一听,眼泪都快掉下来了,但还是把橘子分给了父母。父母接过来,毫不犹豫地吃了下去。
对于大部分父母来说,最重要的还是自己首先要学会分享,坦然地与孩子分享,成为与孩子分享的伙伴,让孩子分享的对象。在家里,可以让孩子为家人分苹果、分橘子等,教给他先分给爷爷奶奶等长辈,再分给爸爸妈妈,然后才分给自己。在这种分东西的过程中,孩子不仅学会了与人分享,而且明白了应该尊敬长辈,关心父母。
习惯悟语
萧伯纳曾经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每个人只有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每个人就有了两种思想。”分享能够让人减少痛苦,获得快乐。分享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