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为什么可可西里没有琴声
22523200000014

第14章 芃芃的坟墓是棵小白杨

芃芃,一个男孩的名字。他还没有来得及迈进这户昆仑人家的门槛,几乎在他的哭声一顶破妈妈肚皮的同时,就从产房里匆匆地走了。戈壁滩深处一棵新栽的小白杨树下,就是他人生永久的归宿地。他死了,代表一个时代,高原新生代。不是这个时代的结束,而是开始。

芃芃的一生只有三天。

芃,生癖的字。意为草木茂盛。生活在寸草不生雪原上的父母,盼绿盼得连儿子也要上色。

芃芃的爸爸张华是唐古拉山通讯连的志愿兵,妈妈唐明在昆仑山下的格尔木传呼台上班。两山相距1200里,前者海拔5300多米,后者海拔2800米。在世界屋脊上谈情说爱,自然会遇到诸多说不清、道不白的困难,同时也很浪漫。这些芃芃是永远无法知道了。但是,爸爸和妈妈相爱的故事至今仍然在青藏线上美丽地流传着。一个明眸皓齿的靓妹为什么爱上大兵,这是除他们双方心明如镜外别人无须考证的隐私,人们记忆犹新的是那个细节。这一对男女青年在热恋的最初,确实有点被爱情折腾得发疯。张华经常用自行车驮着唐明,驶出格尔木城沿着青藏公路漫游。哪儿是终点?不知道。走了多久?也不清楚。张华边蹬着车子边吹牛:“唐小姐,管你相信不相信,我都要把你一直驮到唐古拉山去。”唐明说:“傻蛋,你疯了不是?一千多里路,驮一个大活人在世界屋脊上乱窜,不累死你也得急死我!”“先累死我,后急死你,一对幸福的死鬼!”

死鬼也幸福?热恋中的昏话。

他们结婚了。婚礼是在海拔较低物质条件相对优裕的格尔木举行。张华的假期满了,唐明心甘情愿地跟着他去承受高山反应的袭击。不,甜蜜的日子里幸福泡着新婚夫妻,在他们的意识里不存在高山反应。然而,毕竟这只恶魔在吞噬着他们的灵魂,还有他们正在痛苦而幸福地完成着的另一个生命——明天的小太阳。

黎明到来之前,是忍耐的时刻。

唐明怀孕了,就在唐古拉山上。无论父母是否意识到,芃芃的细胞里已经扩散了高原反应的毒汁。

唐芃芃离出生只剩下9天时,唐明提笔给未出世的儿子写了一封信——

亲爱的宝宝:

我最心爱的孩子,你终于要带着妈妈对你的祝愿、期望和无尽的爱,来到这个世界了。

宝贝,当温暖而明媚的阳光接纳你的那个时刻,你用新奇的眼睛看吧,用精灵的耳朵听吧,用纯清的心灵去感受吧——你妈妈和爸爸生活着的这个青藏高原是如此美好!温柔的风抚摸着银洁的雪山;阿尔顿曲克草原上的草儿正舒展着嫩鲜的叶芽;格尔木河淌到戈壁滩后,分流成一条条小溪无忧无愁地唱起了歌;大街两旁的男男女女正手拿鲜花欢迎来自北京的援藏干部……

我的宝贝,向上苍虔诚地祝福并真诚地感恩吧——高原多么美好!人间多么幸福!生活多么可贵!爱你的世界吧,你会得到很多很多!

孩子,妈妈祝愿你:健康。

你的母亲吻你

1999年5月26日

唐明从小就做着当作家的梦,这封信中流露出的文采可以作证。她写这封信是用了心思的。但是她哪里会想到这是一封没有收信人的信。

至今这封手写的信还镶在一本精美相册的首页。只是相册里没有一张照片……

应该说,芃芃的出生还是顺利的。这着实让妈妈唐明高兴了一阵子。张华没有听到儿子的第一声啼哭。他正在唐古拉山上为抢救一个突然患高山病的战士而忘掉一切地忙碌着。

儿子出生的当晚,张华才风尘仆仆地带着唐古拉山的风雪,踏进了产房。他并不看妻子,目光就粘在了儿子脸上,一直望着,久久不肯收回。他说:“儿子,叫一声爸爸!”半躺着的唐明回敬他一句:“看把你美的。儿子还不会说话呢,就是会说话了,你打听打听去,哪个孩子学说的第一句话不是喊的妈妈?”张华傻笑。

从那刻起,张华就穿梭似的奔走在医院与军营之间,给妻子送鸡汤,给儿子送小衣服。那轻快的脚步声分明要告诉高原上所有的人,他张华有儿子了,妻子是在唐古拉山怀上儿子的。骄傲!

芃芃出生后的第二天晚上,张华十点钟离开产房时,儿子还睡得安安稳稳,他深情地对儿子说:“给爸爸说声明天再见!”妻子损他:“别忘了,你已经是30岁的人了才得到儿子,有啥本事,值得那么张扬吗!”

张华相信明天的太阳会继续照亮产房的小窗。但是,他万万没有想到,他准备远行的脚步刚一出门,就被一场疯狂的大雨缠绕。

第二天,芃芃躺在唐明怀里永远地去了另一个世界。唐明抱着儿子哭得死去活来,张华发疯一样质问医生:“昨天还好好的,为什么过了一夜就发生了这样的事?”医生告诉他,孩子是因为缺氧而致命的。张华大声咒骂着那高原反应:你太可恶,连一个出生的孩子都不饶过!说罢,他竟然抱着妻儿一起哭叫起来。这哭声把昆仑山巅六月的积雪也震得融化了,雪泪。

六月雪,六月泪。

张华抱着儿子,径直向昆仑山下的茫茫戈壁滩走去。到哪里去?他似乎不知道,只是毫无目的地走着,走着。

仿佛有哭声传来,是妻子?他止步,倾听,却什么也没听到。他又朝昆仑山走了。

他走呀走呀……

初升的太阳把他的影子拖得很长很长,那影子也抱着一个孩子,与他同行。

有个人悄悄地跟在张华后面,始终与他保持着一定距离。他走那人也走,他停那人亦停。

连张华也不知道走了多长时间,当一棵小白杨树出现在眼前时,他才止步。好像他走这么远的路就是为了找到这棵树。

那人也停下了。

张华回转身,发现战友小杨站在身后,他并不诧异。小杨很坦率地说:

“这样的事摊到谁的头上也是一个闷棍,一时想不开,什么事都可能发生。我跟着你,心里好放心。另外,芃芃的这些衣物要随他一起去,我就带来了。”

张华发现小杨怀里抱着一大摞小衣小裤小帽小鞋什么的,那都是唐明在儿子出生前一针一线缝成的。小杨走得满脸淌汗,张华心里滚过一股暖流。他说:

“无遮无拦的大戈壁滩,总得给芃芃找个避风躲雨的地方。就在这棵白杨树下吧,让芃芃和它在一起,做个伴儿。还有我和他妈在这棵树的指引下,也好认门找到孩子。”

他俩很快挖成半米深的一个坑。小杨把那些衣物放进坑里,说:

“垫厚些孩子睡得暖和,昆仑山里太冷。”

张华脱下短袖军衣,轻轻地搁进坑里:“我永远和他在一起,他就不寂寞了。”

安葬完毕。

芃芃的墓堆很小,如果不细看是很难发现的。张华说:

“这荒郊野外野虫多,不留坟堆免得它们伤害孩子。再说,我也不想让唐明知道孩子的安身地。他来到这个世上才三天,太叫人伤心了!”

芃芃的坟墓是棵小白杨。

张华站在芃芃墓前,脱帽,深深三鞠躬。年前,战友小孙死于高山病后,他为他送别时,就是这样三鞠躬。在高原,每年有多少人丧命于这种无情的顽疾!

张华没有马上离去,他舍不得儿子。他在芃芃的坟前蹲下,点燃一支烟,说:

“芃芃,你抽烟吧,你要学会抽烟。抽烟能排除苦闷。芃芃,你为什么出生三天就要走呢?肯定是爸爸在什么地方做了对不住你的事,伤了你的心。对啦,生你那天,爸爸不在你身边,是妈妈一个人把你接到这个世界上的。妈妈说她好累呀,但她心里实在很高兴,为儿子受苦受累怎能不高兴呢?爸爸没回来,这事不由爸爸呀,爸爸是个军人,军人就得听从命令。这些,你年龄太小现在还不懂……”

他打住,不再往下说了,热泪满面。芃芃哪有现在,更谈不上明天了!他的生命只有三天。

稍停,张华擦去泪水,对小杨说:“我应该为儿子骄傲,他还没有出生的时候,就跟着妈妈上了唐古拉山。我的好儿子!”

小白杨在风里俯下了身子。它是向芃芃这位上过唐古拉山的小英雄鞠躬哩!

唐明知道了芃芃的安葬地,是在两个月以后。是张华主动告诉她的。妈妈长期不知道儿子的归宿,是要操碎心的。瞒着她是一种罪过。

张华和唐明每月都要一同给儿子祭坟。每次祭坟时,他们总会带些水果、点心之类的祭品。娃儿年龄小,不能喝酒也不会抽烟,就让他多吃些可口的食品吧!他正在长个头,营养要跟上——他们确实就是这么想的。最后他们再烧纸,据说这些纸到了阴间就变成了钱,让芃芃拿上钱去买他需要的东西吧!烧完纸,他们便跪在坟前哭起来。爸哭儿,娘哭娃,长跪不起,久哭不止。

小白杨在风里轻摇着枝叶,那是在跟着这对年轻的父母一起哭坟。

这是芃芃远去后半年的一天傍晚,大年三十日。夜幕徐徐落下罩,暗了戈壁滩。张华、唐明默默地坐在小白杨树下。张华吸着烟,地上已经扔了一层烟蒂。唐明跪在地上,将一盘饺子分在三个小盘里,说:

“芃芃,今天是大年三十日晚上,咱们在一起吃个团圆饭。你吃大盘的饺子,两个小盘归爸爸和妈妈。你一定要多吃几个饺子,妈心里才高兴。孩子,记住了吗?”

张华说:“儿子,戈壁滩太冷,你夜里睡觉时一定要盖好被子,把爸的那件军衣也压上面,千万千万别着凉。”

……

没有月亮,满天的星星眨着细细的眼睛,静静地看着这两个孤独的祭坟人。他俩静坐无语。不久,天气大变,飘起雪花。雪,覆盖了昆仑,覆盖了戈壁。只是,他们的悲痛,雪压不住。

依然呆坐不动的两个守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