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也看风景也读书
22521400000024

第24章 胭脂井

有一口井,名字叫得鲜亮。

这口井以胭脂命名,古今唯此。考证其名来由,竟然真是因为此井曾涂染过女人的胭脂而得名。这个把胭脂留在井沿上的女人,乃南朝四个王朝中最后的南陈王朝亡国皇帝的宠妃张丽华。似乎历史上古今皆有定论,正是因为张丽华的胭脂,才让南陈王朝毁灭,才让陈后主束手被擒,使其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昏君。唐代大诗人刘禹锡曾有感而诗:

台城六代竟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但这却成全了这口井,胭脂井,让它史上有名。慕名来看胭脂井会令人失望,因它就是一口青石井沿的普通小井。要不是它旁边立着一块青石碑,上书四个大字“古胭脂井”,你走到它跟前都不会留意它。

胭脂井是口石头枯井,井沿上亦有累累井绳磨砺出的深沟,仿佛在评说着著名胭脂井所在的景阳宫的繁华热闹,金碧辉煌。抚沿望井,井不深却似乎深邃无底。窥井底,竟仿佛在窥视一千多年前的历史;侧耳细听,井中幽幽然,有风从井底来,呜呜咽咽竟然似泣似诉。恍惚之间,竟有管弦之声似从井底升起,阴阴然如冥冥之声。那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亡国之曲《后庭花》?记起陈孚先生曾写有一首《胭脂井》:

泪痕滴透绿苔香,回首宫中已夕阳。

万里河山天不管,只留一井属君王。

然陈孚先生亦元朝人士,细算至今已八百岁之老翁。胭脂井岂能忘?

胭脂井的创始人当属陈后主。

陈后主是南陈王朝的亡国之君,有些像三百多年后南唐后主李煜,多才多艺,多情多爱。把后人评论北宋亡国之君宋徽宗赵佶的一句话放在陈后主头上,亦不过分:宋徽宗什么都可以做,唯独不能做天子。

唐朝的魏徵曾在《陈书》中评论陈后主,有几句话说得透彻,入木三分:

后主生深宫之中,长妇人之手,既属邦国殄瘁,不知稼穑艰难。

按说陈后主也经历过腥风血雨,应该知道这政权得之不易。

陈王朝的老皇帝陈宣帝陈顼,于陈太建十四年,即公元582年正月,刚刚过完春节,就驾崩了。陈后主那时还是太子,在父皇棺前哭得死去话来。哀恸不已的陈叔宝做梦都没想到,刚刚穿上的洁白孝衣就遭到自己鲜血的喷溅。

宫廷政变,血溅宫闱。以陈后主兄弟陈叔陵为首的政变一方,企图在陈宣帝葬礼上就杀了太子陈叔宝,自己登基做皇帝。政变虽然被扑灭了,但陈叔宝险些丧命,被砍成重伤。有了这场生死搏斗,有了这次血腥的夺权,按常理推论,应该给陈叔宝的政治生涯留下深刻的印象,给他从政治国留下不可磨灭的印痕,未当皇帝先给这位皇太子上了一堂生动、具体、血腥的政权课、政治课。不知为什么,这么大的政治事件,陈叔宝丝毫未被其所动,依然我行我素,做太平天子,骄奢淫逸,昏庸荒唐,追求享乐,尽情声色,放纵所欲,为所欲为。

终于,陈叔宝亲手葬送了江南陈家王朝的锦绣河山;终于,在他手上,他曾祖父陈霸先开创的南陈王朝在仅仅运行三十二年后就画上了终结号;终于,他八年的帝王梦也彻底破灭。后人把他亡国之过很大程度上归罪于那个女子,那个叫张丽华的女人。亡于女祸,败于妖女,似乎已成铁案。

璧月庭花夜夜重,隋兵已断曲河冲。

丽华膝上能多记,偏忘床前告急封。

胭脂井竟然是张丽华的归宿,胭脂井竟然因为张丽华而名。

据史记载,张丽华家境贫寒,其父兄皆以编制草席为生,十岁被选入宫,侍奉当时的龚贵嫔,后被当时还是太子的陈叔宝看中,一见倾心,一遇得宠。陈叔宝酒色之徒,可谓“阅尽人间春色”,一见钟情于张,足见张之倾城倾国,史书上描述其娉婷袅娜,端庄秀丽,风流妖艳,光彩照人。与历史上其他美人不同,张丽华生就长发七尺,黑亮如漆,闪闪发光。据说其凭轩远眺,比若仙姝。更让陈后主爱得发疯发狂的是,此女不但俊美如仙,且聪慧异常,善于察言观色,工于心计,巧于献媚邀宠。张丽华还天生聪明强识,陈后主近侍都记不清的事情,此女都能一一背诵,尤其是陈后主耽于酒色,溺于娱乐,怠于国事、政事,而张丽华竟然能代后主处理国之大事,让陈后主好欢喜,于是每每升朝处理朝廷事项,后主“置张贵妃于膝上,共决之”。查阅中国历史,皇帝在处理国家大事时把自己宠爱的女人抱在膝上办理,似还未见,陈后主真够大胆的,张丽华真够妄为的。

这还不够,陈后主又修起临春、结绮、望仙三大楼阁:

各高数十丈,连延数崐十间,其窗、牖、壁带、悬楣、栏、槛皆以沉、檀为之,饰以金玉,间以珠翠,外施珠帘,内有宝床、宝帐,其服玩瑰丽,近古所未有。每微风暂至,香闻数里。其下积石为山,引水为池,杂植奇花异卉。

三大楼阁建成后,陈后主居中,居临春阁,张丽华居结绮阁,其他他最宠爱的龚、孔二位贵嫔居望仙阁。陈后主又在三大楼阁中间修上复道,真有秦始皇阿房宫的味道。但秦始皇的阿房宫并未修成,而陈后主的三大楼阁他是享受上了,于是经常欢宴,通宵达旦,吟诗作乐,饮酒歌舞。他还把被后世称为亡国之曲的《玉树后庭花》谱成新曲,组织千余名宫女排练。

陈后主亡国在即。

正像三百七十年后的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那句穿透历史的名言所道:“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隋文帝大军压境,南陈王朝众叛亲离,江防城防一击即溃,无奈之中,陈后主带着张贵妃、孔贵嫔一起逃到景阳殿后的枯石井前。陈后主也可谓有情有义,不爱江山爱美人,江山可弃,美人不弃,对爱情的执着可能是陈后主残存的一点儿美德。谁都想不到这位国君、皇帝竟然把自己和两位美女捆在一起,吊放到枯井之中。

陈后主于国于民是罪孽之主,丧国亡家罪责难逃,但他对自己心爱的女人、自己心中的爱情是至死不渝的。他可以没有一切,但不能没有他心中的爱情,不能没有他宠爱的女人。文学中的一个跨越时间地域的主题就是爱情,爱情高于一切,陈后主当如是也!陈叔宝不惜国,不惜民,甚至不惜己;不贪权,不贪财,不贪宏图大业。陈叔宝只爱张丽华。翻阅历史,皆恨陈骂陈责陈训陈之词,因为他亡了国,因为他灭了朝,而他又是因为荒淫无度、贪图女色误国亡国。陈亡近一千五百年了,每当翻开中国历朝历代亡朝亡国史,无不把陈叔宝揪出来鞭笞一番,痛斥一番,把他一次一次挂在历史的耻辱柱上的。宋代大家王安石就曾有一诗咏胭脂井:

结绮临春草一丘,尚残宫井戒千秋。

奢淫自是前王耻,不到龙沉亦可羞。

胭脂井可以做证,当年搜城的隋兵因为井口有一片片胭脂色才发现枯井下有人,发现陈后主藏匿在枯井下。当隋兵用井绳系着筐把井下的人拉上来时才发现,筐沉不是因为筐中有皇帝,而是因为陈皇帝还紧紧抱着他的张、孔两位宠妃,大有生死与共的悲凉。

死之际见真情。陈叔宝是真爱张丽华,他可以不要一切,但他要美女,不爱江山,但他爱美人。陈叔宝是个情种,在爱情上算得上个爷们儿,算得上个汉子,生死关口,不抛弃美人。张学良就是个爷们儿,堪称是条汉子,他就敢坦言:“平生无憾事,唯一爱女人!”别人谁敢这么剖心亮胆?

胭脂井做证,陈王朝也不是亡在美人手中,张丽华背黑锅就因为宠爱她的皇帝是亡国之君,如果是开国之君,她何罪之有?想起三百八十年后的后蜀国亡国皇帝孟昶有一宠妃叫花蕊夫人,在城破国亡之际曾痛心地对苍天哭道:

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

十四万人齐解甲,宁无一个是男儿。

不知张丽华是否在胭脂井前哭泣?张丽华因美得福受宠显贵,也因美招祸招骂招罪。

陈叔宝苟延残喘地被押送走了,而张丽华竟然被斩于景阳宫中,血溅胭脂井。胭脂井沿上片片的胭脂红中还有滴滴鲜血红。

有说此胭脂井非彼胭脂井,但胭脂井的情,胭脂井的意,胭脂井的历史代表当如是一。

胭脂井无语。细雨之中,仿佛胭脂井也流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