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人生智慧书
22516200000011

第11章 论知足

为官从政者必存廉洁之心,施廉洁之行,从廉洁之政,树廉洁之风,扬廉洁之德,留廉洁之名。

圣人孔子说过,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宋朝著名的廉政戒律“文臣七条”:一是清心,即平心待物;二是奉公,即公直洁己;三是修德,即以德化人;四是贵实,即专求实效;五是明察,即勤察民情;六是劝课,即行孝务农;七是革弊,即念民疾苦,除旧图新。

明太祖朱元璋曾问手下大臣们:“天下谁人最快活?”有的答“金榜题名者”,有的答“富甲天下者”,朱元璋听后均不中意。当听到一位叫万纲的大臣回答“畏法度者快活”时,则极为赞赏。“畏法度”就是畏道德,畏法律。只有敬畏法度,一个人才能做好人、做善人、做君子;一个民族才能将各种社会规则设计完善,去圆幸福美好的国家梦。

古印度一位大彻大悟的智者表达过这样的意思:财——小财是财富,大财是包袱,再大犯糊涂。色——小迷是负担,大迷是麻烦,再迷是风险。气——小气是脾气,大气是生气,常气会断气。名——小了得安宁,大了心不静,再大压力重。凡此等身外之物,看开了就不背了,放下了就不记了,舍得了就不留了。

晚清重臣李鸿章晚年曾手书一联,上联:享清福不再为官,只要囊有钱、仓有米、腹有诗书,便是山中宰相。下联:祈寿年无须服药,但愿身无病、心无忧、门无债主,可为地上神仙。横批:天天快乐!

人走茶凉,是自然规律;人没走茶就凉,是世态炎凉。以茶载道,佛门看到的是禅,道家看到的是气,儒家看到的是礼,商家看到的是利。一杯茶,品人生沉浮;平常心,造万千世界。

人生有两个方向很重要,一是出门,二是回家。出门闯一片天地,回家享天伦之乐。一个人不必大富大贵,单是一生每晚可以安然入睡已经足够。大人物就是一直不断努力的小人物。

走红走紫,走马走灯,不如走个真人生;求权求位,求金求银,不如求个好心态。且让百愁随风去,放宽一笑胜千金。

交久在于淡,寿长在于静。清福在于弃焚香,安乐在于养花竹,真味在于淡饭茶,安居在于床明净。烦恼少在于知事少,是非多在于识人多,岁月安在于守本分,度春秋在于凭天性。

人看远才可览物于胸,只看眼前美景,难见山外之山;人看透便能“阅透人情知纸厚,踏穿世路觉山平”,不为名惑,不为利扰;人看淡才能平和宁静,坦然安详,淡然其中。人生一世,年轻时要看远,中年时要看透,老年时要看淡。

释然了,伤痛就放下了;舒坦了,纠结就想开了;尽心了,事情就完美了;心宽了,过失就原谅了;轻松了,纷扰就看淡了。

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

清末重臣林则徐说过: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财多,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为官从政就要留一生廉洁给自己,送一份幸福给家人,树一方形象给群众。

孔子管糊涂叫中庸,老子管糊涂叫无为,庄子管糊涂叫逍遥,墨子管糊涂叫非攻,如来管糊涂叫忘我,世间万事唯糊涂最难。有些事,问得清楚便是无趣,难得糊涂才是上道。人尽事尽凡事太尽,缘分势必早尽。看淡了,月,无非阴晴圆缺;人,不过欢悲离合。沧海桑田,处世不惊,心静安然,便是福缘。

当无所图时就不会上当,当无所求时就不会受制于人,当不想占小便宜时就不会吃大亏。心存好念,便无可恼之事,心存善良,便无可恨之人。感谢我所拥有的,坦然面对我所没有的,若可一切随缘去,便是世间自由人。聪明人常自律,顽愚者遭他律,命运负责洗牌,但玩牌的人是我们自己,关键是把自己手中的牌打好,切记出错。

人生不可能事事如意,生活绝不会样样顺心。既然输不起,就不必与社会较真;既然不值得,就不必与小人较真;既然不能弃,就不必与亲人较真;既然伤和气,就不必与朋友较真;既然伤不起,就不必与自己较真;既然没价值,就不必与往事较真;既然要前行,就不必与现实较真。善良就会宽容,放下就会快乐,看淡就会幸福。自安者必心善,常乐者必知足。

慈悲者不争,智慧者不辨,清闲者不闻,自在者不看。谅解即释怀,知足即放下。

知足者是富人,平常者是高人,无事者是仙人,无心者是圣人。

少欲安乐,知足富贵;知足常足,终身不辱;知止常止,终身不耻;失意事来,治之以忍;快意事来,治之以让。

以敬畏之心对待权,以平常之心对待位,以淡泊之心对待名,以知足之心对待利。

要立得稳足跟,放得远眼光,摆得平心态,敞得宽胸怀,脱得掉俗气,咽得下怨气,看得破得失,耐得住淡泊。

人应看得透人际中的纠结,争斗后的隐伤,喧嚣中的平淡,繁华后的宁静;舍得下辉煌时的精彩,居高时的虚荣,得意处的掌声;输得起曾经遭遇的情感之失,碰到的人生之败;放得下已经走远的人和事,早已尘封的是与非。

真正的耳聪是可听到心声,真正的目明是可透视心灵。看到,不等于看见;看见,不等于看清;看清,不等于看懂;看懂,不等于看透;看透,不等于看开。看懂了一件事,就长大了;看清了一件事,就开窍了;看破了一件事,就理性了;看透了一件事,就成熟了;看穿了一件事,就到头了;看淡了一件事,就放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