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川流不息
22515600000051

第51章 忠烈

1938年6月下旬,何军长、李嘉祥、李嘉祺、吴春浦、李家瑞等川西先遣抗日军将士的灵牌及遗物,由国民政府派人,辗转合肥、武汉、重庆等地,运回四川原籍。从成都到天府县的土石官道上,川西民众遍设灵台、挽幛和水酒、果蔬,含泪迎接壮烈牺牲的抗日英雄们魂归故里。

7月7日,抗战爆发一周年之际,第二十二集团军总司令孙震特意从硝烟弥漫的战场上赶回来,在天府县主持了声势浩大的公祭活动。这天,天府县国立中学的操场上,用松柏、翠竹和鲜花布设了一个巨大的灵台,一万余名川西先遣抗日军将士的灵牌供奉其上,接受社会各界的悼念和缅怀。此外,还有十多万乡下民众闻讯赶来,披麻戴孝,自发参加公祭活动。天府县的大街小巷里,即刻麻衣孝帕,一片雪白。无数的民众跪倒在地,哭声震天,泪雨纷飞。

公祭结束后,李家花园的老太太又亲自带着人,用一辆扎着花圈和挽幛的架子车,将五六百名牺牲的崇义籍英灵迎回了崇义镇。老太太双手抱着三个儿子的灵牌,神色肃穆地走上小学堂的土台子,对着那些前来迎奉灵牌的哭泣的乡亲们,满含热泪地大声说道:“我们李家花园满门忠烈!我们崇义镇满镇忠烈啊!”

此时正是盛夏时节,灿烂的阳光将老太太的满头银发照耀得灼灼闪亮,将她满脸的泪水照耀得灼灼闪亮。

之后,老太太就请来楼外楼的川戏班子和邻近几个县的川戏班子,在镇公所、小学堂以及街头场尾扎下七八个戏台子,锣鼓齐鸣,梆子大敲,为牺牲的英烈们唱了三天三夜的大戏。

剧目全是老太太亲自圈点的:《桃园结义》《三尽忠》《风波亭》《木兰从军》《精忠报国》,等等。锣鼓梆子的交相奏鸣中,老太太白发高绾,黑衣低垂,将一只盛满了家乡谷子酒的大土碗,高高地举到头顶,朝着天空中大声呼喊:“娃娃们,你们都回来听戏吧!你们就是那戏中的结义英雄,从军英雄,精忠报国的英雄啊!”

然后老太太就弯下腰去,将碗里的酒长长地祭洒在地上。

崇义镇的青石板街道上,即刻充满了川西平原谷子酒暴烈的气息和浓郁的馨香。

最后一个晚上,楼外楼戏班的小花蕊素衣素服来到了李家花园。她在李嘉瑞的灵位前沐浴敬香后,特意换上她第一次登台演出时穿的那身红衣绿裤,为李嘉瑞唱起了《玉堂春》。小花蕊凄清的面容和婉约的唱腔,像是在述说着一段少女的心事,在李家花园的暗夜里汩汩地流淌。

此后不久,蒋委员长就亲自给第二十二集团军总司令孙震下达手谕,要他派人回到川西平原大量招兵,重新组建“川西先遣抗日军”,开赴前方作战,为国家民族效力。

这次,军队和政府都没有再强行征兵了,也没有按所谓的“三丁抽一五丁抽二”的“兵役法”,到处去拉壮丁了。招兵告示一出,就有不少年轻人纷纷拥到招兵站,要求报名参军,上前线去打击日本鬼子。特别是在崇义镇,参军的气氛尤为浓烈。当时崇义镇已有很多人家的儿子,跟随李嘉祥和李嘉祺在山东战场上牺牲了,但他们依然把家中最小的儿子送来了。招兵的人有些不忍,迟迟不给他们报名。他们就拿出已经牺牲的大儿子的灵牌,紧紧地抱在胸前,泪流满面地说:“他大哥被日本鬼子打死了,他得去给他大哥报仇啊!”

结果不到一个月时间,天府县就顺利完成了招兵任务,重组“川西先遣抗日军”,开赴前线,参加了著名的“武汉保卫战”。

后来,“川西先遣抗日军”又几次回到天府县招兵,补充因战斗损失的兵员,天府县的民众依然慷慨相助,纷纷将自己的子弟送往前线。在崇义镇,甚至还形成了一个新的风尚与习惯:如果哪一家没有人去当兵打仗,无论这家是贫穷还是富有,都会被人瞧不起的,走在乡间的土路上或者崇义镇的街面上,都会遭人白眼的。就连小娃娃也要走上去,对着他们轻蔑地骂一句:“吃白食的!”然后“呸”地往地上吐泡口水,转身扬长而去。

再后来,其他军队甚至是外省的军队也来川西平原招兵,天府县的民众同样毫不吝啬地给予了力所能及的最大帮助。

于是,中国军界就有了“无川不成军”的说法。

据统计,整个抗战期间,出川抗战的川军共达三百五十多万人,共有六十四万多人伤亡,其参战人数之多,牺牲之惨烈,居全国之首,占全国抗日军队总数的五分之一。同时,四川为完成特种工程、服工役的民众总数也达三百万以上,四川前后为抗战供给的粮食,则在八千万石以上,占全国征粮总额的三分之一。此外,各种捐税捐献,其绝大部分也是由四川人民负担的……

1945年8月,抗战胜利。1945年10月,由中国共产党主办的《新华日报》发表了《感谢四川人民》的社论,十分真诚地说:“……仅从这些简略统计,就可以知道四川人民对于正面战场送出了多少血肉、多少血汗、多少血泪!”四川是“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民族战争之大后方的主要基地”,为中华民族的救亡与复兴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杰出的贡献!

四川不朽!四川将永远被历史铭记!